2017-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卷(附答案湖北沙市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卷(附答案湖北沙市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7—2018学年下学期2016级 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卷 ‎ ‎ 考试时间:2018年3月29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示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强化宗族认同 B. 继承华夏传统 C. 凸显贵族地位 D. 维护尊卑关系 ‎2、“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于是,佛教提出了“佛法据王法以立”的主张,僧人也倡导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则称“报国寺”。这说明 ‎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B.佛教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 C.佛教融合儒学伦理观念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3、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理”即是“天理”,强调了它的道德性质,其竭力维护封建主义的“天理”;同时,他又反对思想僵化,大力提倡“致良知”。后来有些思想家对此作了改造,强调人的理性作用和独立思考。这说明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其观点与程朱理学有本质上的不同 C.该观点包含了强调人的个体意识的因素 D.理学解决了儒学衰微的问题 ‎4、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这表明宋代 A.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            B.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特权 C.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            D.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 ‎5、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这一表述( )‎ A.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 反对诸侯分封和藩镇割据 C. 具有近代的民主法治情神 D.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6、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 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7、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极刑之后,拒绝了在朋友帮助下可以获得免刑的机会。他宁愿承受法律惩罚,也不不愿做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并认为人们对于他不正义的惩罚是出于无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苏格拉底注重道德实践                         B.民主制度存在局限 C.司法裁决失去了民心                             D.法律维护了社会正义 ‎8、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B.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C.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D.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 ‎9、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圣像画中的人物已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存在,也不再是心中的幻想,绘画中的他们变得充满生气,充满人性,变得与大众不再有隔阂。此现象说明 A.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 B.圣像画深受人文思想影响 C.艺术家多出身于平民阶层 D.画家们缺乏艺术的想象力 ‎10、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小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 ‎ A.批判严复“中体西用”的思想 B.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 ‎ 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 D.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 ‎11、严复《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卷一按语:“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这一按语表明 A.中国的“理”与西方的“法”相通 B.法治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共识 C.西方的“法”与中国的“理”本质相同 D.“法”与“理”各异互不兼容 ‎12、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又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臣民的权力。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可见,《钦定宪法大纲》‎ A.是“中体西用”理论的具体实践 B.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 C.是民主和科学思想传播的结果 D.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3、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 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 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14、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由此可见,陈独秀重在强调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文学革命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5、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16、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17、20世纪初某学者在评价某一艺术时说:“它也像印刷术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并传播人的思想产品。”有人称之为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和戏剧之后的“第七艺术”。该艺术是指 ‎ A.电影艺术 B.雕刻艺术 C.绘画艺术 D.电视艺术 ‎18、《西方艺术史》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 ‎(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 A.《格尔尼卡》 B.《日出·印象》 ‎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自由引导人民》‎ ‎19、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制约光绪帝的症结在于 A.角色意识            B.性格缺陷             C.君主制度            D.宗法制度 ‎20、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 A.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                            B.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 C.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                            D.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 ‎21、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2、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        B.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C.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        D.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23、鹿鸣馆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所欧式风格的类似于沙龙的会馆,建成于1883年。由于来客大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栋梁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于鹿鸣馆,于是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鹿鸣馆时代”。据此,“鹿鸣馆时代”的内涵应该是 A.针砭时弊以商开国大计                        B.推翻幕府以建立近代国家 C.学习西方以助文明开化                        D.尊崇天皇以推行军国主义 ‎24、在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时,某思想家依据《春秋·公羊传》的三世说,把社会进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段: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每一世都有他相应的政治制度,君主专政适于据乱世,君主立宪适于升平世,共和制度适于太平世。当人类从较低的社会层次发展到高层次,政府的形式也要相应改变。这反映了他思想的特点是 A.提倡西方共和思想挽救民族危亡 B.利用儒教名义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C.运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变法图强 D.传播君主立宪思想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5、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工50分。其中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 材料一 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是指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由上层社会向民间社会下移。原本仅适用于贵族、上层士人的儒家伦理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社会,将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使之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日益伦理化。原本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进行研究的儒学、理学的高深的理论也普及到普通民众。儒学、理学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不断冲突、融合。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也有其思想特征。世俗化是指儒家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互相交融,具有民间化、兼容性的思想特征。 ‎ ‎——摘编自聂春艳《论儒学、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与明清小说》 ‎ 材料二 ‎ 伏尔泰认为儒学虽说是正统思想,但它博大宽容,表明中国对宗教的宽容态度;中国人敬天,而“天”是天理,不是神,不是崇拜的偶像;中国人尊孔,而孔子并非教主,只是宣扬伦理道德的圣人。伏尔泰借以批判当时法国“一个国王,一种信仰”的专制主义。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文化有风俗之弊、奢侈之弊和专制之弊等三大缺点,但他同时又盛赞中国的重农政策、救荒政策和勤俭政策,指出中国文化这三大优点可以弥补三大弊病。即风俗之弊可以用特别的治术来补救、奢侈之弊可以用勤俭的政策来补救和专制之弊可以用孔子的教义来补救。 ‎ ‎——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世俗化与实用化的表现及影响。(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并分析其历史背景。(6分)‎ ‎2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 时间 ‎ 西方 ‎ 中国 ‎ ‎19世纪中后期 ‎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天朝上国”败给蛮夷“小邦”,部分士大夫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 中国出现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政体,实行民主政治;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国思想界掀起新文化运动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了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6分)‎ ‎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户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 ‎——(美)斯塔夫里阿洛斯《全球通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出现的历史背景。(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4分)‎ 高二年级第二次双周练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C C C D C A D B D A B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C B A D C B C B C B C ‎26、 (1)表现:儒学、理学的伦理等级秩序、道德规范及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2分) ‎ 影响:扩大和深化了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间社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2分)规范和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政治统治的稳定;(2分)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精神,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创新等。(2分) ‎ ‎(2)评价:高度评价了中国文化,指出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缺点,同时也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优点可以弥补缺点。(2分) ‎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阶段。(2分)启蒙运动兴起;借助中国文化抨击法国的君主专制。(2分)‎ ‎27、参考示例一: ‎ 论题: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2分) ‎ 阐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两次工业革命,使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对外资本输出,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思考中国落后的原因,开始器物、制度、思想、经济等方面,掀起一波一波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考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8分) ‎ 综上所述,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们不断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2分) ‎ 示例二: ‎ 论题: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人民进行探索和斗争,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 ‎(观点明确,中外结合,言之有理皆可。)‎ ‎28、(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5分)‎ 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1分) ‎ ‎(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2分)‎ 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4分)‎ ‎29、(1)背景:经济方面:欧洲的工业遭到严重破环,海外投资及其金融地位下降;美国攫取了金融领导权,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加强。(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 政治方面:人们对西欧代议制民主和自由的怀疑和不满;欧洲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的出现;美国加入英法等协约国作战并取得对德奥同盟国作战的胜利;巴黎和会即将召开。(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 ‎(2)规划:《十四点和平纲领》。(1分)原因: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创伤,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非人道,反战和平思潮兴起;《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同世界人民的正义呼声具有某种一致性。(3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