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永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现象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是(  )‎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 B.房屋倒塌,粮食被埋而生霉 ‎ C.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墙面变硬 ‎ D.冬季室内窗玻璃上出现水雾 ‎2.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金属铝放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 4Al+3O2═‎2A12O3氧化反应 ‎ 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1(OH)3 +3HCl=A1Cl3+H2O复分解反应 ‎ C.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Cu+2AgCl=CuCl2+2Ag置换反应 ‎ D.用盐酸除铁锈 Fe2O3+6HC1=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 ‎3.下列错误实验操作,需要补充仪器才能改正的是(  )‎ A.滴加液体 B.振荡试管 ‎ C.加热固体 D.过滤 ‎4.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不能实现的是(  )‎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淀粉和葡萄糖 ‎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C.用水能区分食盐、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5.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鼻子凑近集气瓶口,吸闻气体气味 ‎ B.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才用清水冲洗 ‎ 31‎ 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稀盐酸中和 ‎ D.向正在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铁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 B.食用牛奶可为人体补充蛋白质 ‎ C.电器起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 D.用肥皂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 ‎7.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青菜 B.大米 C.豆腐 D.玉米 ‎8.两种化合物AB和DB2,若A元素的化合价与H2O中O的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则D的化合价为(  )‎ A.+4 B.+‎2 ‎C.﹣2 D.﹣3‎ ‎9.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该物质(  )‎ A.只含氮元素 ‎ B.一定含氧元素 ‎ C.一定含有氮、氧、氢元素 ‎ D.一定含有氮、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10.在一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定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16‎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B.反应后生成的Z、Q的质量比为8:7 ‎ C.X可能作催化剂 ‎ D.Z、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2:3‎ ‎11.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现向甲杯中加入m克Mg,向乙杯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有一只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则甲、乙烧杯中原有H2SO4的溶质质量x应为(  )‎ 31‎ A. g≤x<g B. g>x≥g ‎ C.x=g D.x<g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 B.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C.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8分)‎ ‎13.(4分)2016年6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合成化学元素113号(Nh 鉨)、115号(Mc 镆).其中,“115号(Mc 镆)”中115表示原子的数.Mc表示的微观意义是   .‎ ‎14.(4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请按要求作答:‎ ‎(1)实验室可用Zn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甲同学按图(Ⅰ)所示配制实验所需的稀硫酸,你认为他的操作是否正确?   .(请填“正确”或“不正确”)‎ ‎(2)按要求从图(Ⅳ)A→E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字母序号).乙同学要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则应选择   .‎ ‎(3)小松同学探究B装置后,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Ⅱ)所示.写出一个可用此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1‎ ‎(4)小松同学使用图(Ⅱ)装置制取CO2,现有①Na2CO3固体②块状大理石③稀HCl和④稀H2SO4,应选用的试剂是   ‎ ‎(填序号);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小亮同学也改进了B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Ⅲ)所示,与B装置相比较,图(Ⅲ)装置以分液漏斗代替   漏斗,其优点是   ;橡皮管的作用是   .‎ ‎15.野炊活动的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洗涤剂、水等物品.‎ ‎(1)同学们携带的牛肉采用真空包装,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原理是   ‎ ‎(2)负责烧饭的同学引燃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了很多浓烟,原因是   .‎ ‎(3)为延长食品保质期,有些食品袋内放一包“双吸剂”.如图是某食品包装袋中的“504双吸剂”,此双吸剂中铁粉的作用是   ,此双吸剂中使用铁粉不使用铁块的原因是   ,NaCl的作用可能是   .‎ ‎(4)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因为   .野炊结束时,小辉同学用洗涤剂清洗了沾满油污的铁锅,洗涤剂所起的作用是   ,其他同学提醒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   .‎ ‎16.(5分)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用A代替“大于”,B代替“小于”,C代替“等于”,请分别选用“A”或“B”或“C”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硬度:生铁   钢;‎ ‎(2)‎5.6g纯净的铁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称得的质量   ‎5.6g;‎ ‎(3)核外电子数:钠原子   氢原子;‎ ‎(4)含碳量:甲醛(CH2O)   醋酸(C2H4O2);‎ ‎(5)空气中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   稀有气体;‎ ‎(6)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mL酒精与‎100m水混合   200mL.‎ ‎17.(4分)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其原因是   。‎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 31‎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①溶解;②称量和量取;③计算;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配制上述溶液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序号)。‎ ‎18.(3分)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 ‎(1)请从“构成物质微粒”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氢气、金刚石、氯化镁、水、铝、氯化钠、铁、二氧化碳、碳酸钠。‎ ‎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 ‎②   ;‎ ‎③   。‎ ‎(2)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将有关物质组成的下列图示补充完整:‎ ‎19.(1)工业上炼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金属铝较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20.(4分)认识溶液的变化。‎ 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50℃‎时,将‎40g甲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③‎20℃‎时,处于a点状态甲溶液,升温至‎50℃‎,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分别将‎5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到‎20℃‎时,甲、乙、丙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   。‎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3分)‎ 31‎ ‎21.(6分)化学与实验.‎ ‎(一)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现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A装置可用于制   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甲烷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装置;收集甲烷气可选用C或E装置,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气体前,先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淹没长颈漏斗的下端,其目的是为了   .‎ ‎(4)用B、D组合制取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   .‎ ‎(二)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该食品已放置两月有余.请你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1)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作干燥剂?‎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足量的小纸袋中的固体放入 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触摸杯壁 ‎   ‎ 可继续作干燥剂 ‎(2)猜想:小纸袋中的物质除含有CaO外,还可能含有Ca(OH)2和   ;‎ ‎(3)请设计实验证明(2)中你所填的物质是否存在   .‎ ‎22.(10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31‎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   ,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   (填字母序号)。‎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若从高锰酸钾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中只有MnO2不溶于水),可通过以下四步实验进行回收,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23.(7分)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疑惑。‎ ‎【查阅资料】‎ ‎(1)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2)Cu(OH)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 ‎【猜测】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②Cux(OH)yClz晶体;③   。‎ 猜想①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   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   (选填“甲”或“乙”)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31‎ 实验数据: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 加热前 ‎100℃‎ ‎400℃‎ ‎250.00g ‎251.80g ‎253.60g ‎③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表。‎ ‎【延伸】‎ ‎(1)碱式氯化铜常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则该碱式氯化铜与胃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   改进(选填序号)。‎ a.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每小题7分)‎ ‎24.(7分)将两种黑色固体粉末A和B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当试管里的物质反应完毕后,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E,若将C通过炽热固体A,则转化成一种可燃性气体D.D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又可变成气体C.根据以上叙述填空.写出下列两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1)A+B→C+E   .‎ ‎(2)C+A→D   .‎ 五.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8分)‎ ‎25.(8分)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事件,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所致.请你计算回答:‎ ‎(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亚硝酸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 ‎26.(10分)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31‎ ‎,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有含‎1.6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1‎ ‎2019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现象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是(  )‎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 B.房屋倒塌,粮食被埋而生霉 ‎ C.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墙面变硬 ‎ D.冬季室内窗玻璃上出现水雾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壶烧水后出现水垢,是因为加热后水中溶解的某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一些新的难溶性固体物质即水垢,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房屋倒塌,粮食被埋而生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墙面变硬,是由于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新物质的缘故,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是由于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水蒸气和水雾是水这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对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 ‎2.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金属铝放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 4Al+3O2═‎2A12O3氧化反应 ‎ 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1(OH)3 +3HCl=A1Cl3+H2O复分解反应 ‎ C.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Cu+2AgCl=CuCl2+2Ag置换反应 ‎ D.用盐酸除铁锈 Fe2O3+6HC1=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基本的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31‎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氧化反应不是基本的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A1(OH)3+3HCl=A1Cl3+3H2O,故选项错误。‎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错误实验操作,需要补充仪器才能改正的是(  )‎ A.滴加液体 B.振荡试管 ‎ C.加热固体 D.过滤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加热固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不需要补充仪器;‎ B、试管振荡的方法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试管,无名指和小指握成拳,手指握在试管中上部,振荡试管时,用手腕力量摆动,手臂不摇,试管底部划弧线运动,使管内溶液发生振荡,不可上下颠,以防液体溅出,不需要补充仪器;‎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不需要补充仪器;‎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需要补充玻璃棒。‎ 31‎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不能实现的是(  )‎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淀粉和葡萄糖 ‎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C.用水能区分食盐、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分析】A、根据淀粉和葡萄糖都是白色固体进行分析;‎ B、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同进行分析;‎ D、根据羊毛线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解:A、淀粉和葡萄糖都是白色固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滴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所以可用水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线,没有此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棉线,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5.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鼻子凑近集气瓶口,吸闻气体气味 ‎ B.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才用清水冲洗 ‎ 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稀盐酸中和 ‎ D.向正在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分析】A、闻气体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扇动,离瓶口一段距离去闻;‎ B、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才用清水冲洗,避免试管炸裂;‎ C、烧碱与稀盐酸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31‎ D、根据酒精灯的实验室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扇动,离瓶口一段距离去闻,而不能鼻子凑近集气瓶口,吸闻气体气味,故A错误;‎ B、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才用清水冲洗,避免试管炸裂,故B正确;‎ C、烧碱和稀盐酸都会都皮肤造成腐蚀,而且烧碱与稀盐酸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烧伤皮肤,故C错误;‎ D、酒精灯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易引起火灾,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始终是化学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内容.‎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铁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 B.食用牛奶可为人体补充蛋白质 ‎ C.电器起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 D.用肥皂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 ‎【分析】A、根据碘和铁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分析判断。‎ B、根据牛奶中含有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器起火时的灭火方法分析判断。‎ D、根据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所以说法错误。‎ B、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食用牛奶可为人体补充蛋白质,所以说法正确。‎ C、电器起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所以说法正确。‎ D、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所以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7.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青菜 B.大米 C.豆腐 D.玉米 ‎【分析】‎ 31‎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C、豆腐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D、玉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两种化合物AB和DB2,若A元素的化合价与H2O中O的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则D的化合价为(  )‎ A.+4 B.+‎2 ‎C.﹣2 D.﹣3‎ ‎【分析】根据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求出A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利用化学式AB和A元素的化合价求出未知元素B的化合价,最后利用化学式DB2和B元素的化合价求出未知元素D的化合价.‎ ‎【解答】解: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H2O中O的化合价为0﹣(+1)×2=﹣2,其绝对值为+2,即A的化合价为+2价,则 AB中B的化合价为0﹣(+2)=﹣2,所以DB2中D的化合价为0﹣(﹣2)×2=+4。‎ 故选:A。‎ ‎【点评】求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基本依据是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掌握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的含义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该物质(  )‎ A.只含氮元素 ‎ B.一定含氧元素 ‎ C.一定含有氮、氧、氢元素 ‎ D.一定含有氮、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氧化氮中的氮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一定来自于该物质,因反应有氧气参加,所以该物质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法确定。‎ 故选:D。‎ ‎【点评】‎ 31‎ 本题只能定性地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没有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无法确定氧元素是否存在.‎ ‎10.在一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定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16‎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B.反应后生成的Z、Q的质量比为8:7 ‎ C.X可能作催化剂 ‎ D.Z、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2:3‎ ‎【分析】该题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根据图表中X、Y、Z、Q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是谁(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从而也可判断该反应的类型.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便可确定Z、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是否为2:3.‎ ‎【解答】解 A、该反应可表示为:Z+Q→Y 故A不正确。‎ ‎ B、反应后生成的Z、Q的质量比为8:7,这句话本身就不对,Z、Q是反应物怎么会是生成的呢。故B不正确。‎ ‎ C、根据图表中X、Y、Z、Q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Z、Q为反应物,Y为生成物,X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或者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正确。‎ ‎ D、参加反应的Z、Q的质量分别为:Z=20﹣16=‎4克,Q=20﹣14=‎6克。故参加反应的Z、Q的质量比为2:3.而Z、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不一定为2:3 故D不正确。‎ ‎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图表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找出有效的数据然后进行处理进而对各选项进行解答,综合性比较强,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1.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现向甲杯中加入m克Mg,向乙杯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有一只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则甲、乙烧杯中原有H2SO4的溶质质量x应为(  )‎ A. g≤x<g B. g>x≥g ‎ 31‎ C.x=g D.x<g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数据,首先计算出是哪种金属剩余,然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硫酸质量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设与mg镁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与mg锌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 H2SO4+Mg═MgSO4+H2↑ ‎ ‎98 24‎ ‎ x mg ‎ ‎=,x=g H2SO4+Zn═ZnSO4+H2↑‎ ‎ 98 65‎ ‎ y mg ‎=,y=g,‎ 由此可以得出相同质量的镁和锌,镁可以消耗更多质量的硫酸,所以剩余金属一定是镁,那么 ‎ 要使镁有剩余而锌完全反应,则原来硫酸质量x的取值范围为: g≤x<g。‎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的质量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 B.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C.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31‎ 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温度;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的更不饱和,不是饱和;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解答】解: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的更不饱和,不是饱和,故选项错误;‎ C、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选项正确;‎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8分)‎ ‎13.(4分)2016年6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合成化学元素113号(Nh 鉨)、115号(Mc 镆).其中,“115号(Mc 镆)”中115表示原子的数.Mc表示的微观意义是 一个镆原子 .‎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以及元素符号的意义进行解答.‎ ‎【解答】解:115表示原子的原子序数,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可知,Mc可表示的微观意义为一个镆原子;‎ 故答案为:一个镆原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符号的意义以及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题目较易.‎ ‎14.(4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请按要求作答:‎ ‎(1)实验室可用Zn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甲同学按图(Ⅰ)所示配制实验所需的稀硫酸,你认为他的操作是否正确? 不正确 .(请填“正确”或“不正确”)‎ ‎(2)按要求从图(Ⅳ)A→‎ 31‎ E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字母序号).乙同学要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则应选择 AC或AD .‎ ‎(3)小松同学探究B装置后,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Ⅱ)所示.写出一个可用此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4)小松同学使用图(Ⅱ)装置制取CO2,现有①Na2CO3固体②块状大理石③稀HCl和④稀H2SO4,应选用的试剂是 ②③ ‎ ‎(填序号);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 ‎(5)小亮同学也改进了B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Ⅲ)所示,与B装置相比较,图(Ⅲ)装置以分液漏斗代替 长颈 漏斗,其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橡皮管的作用是 使分液漏斗和试管内的气体压强一致,便于液体滴落下来 .‎ ‎【分析】(1)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用A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收集装置应选择C或D.‎ ‎(3)图(Ⅱ)的装置也是属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的情况.‎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5)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相比,可以通过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或流速、流量等来控制反应的速速率.‎ ‎【解答】解:(1)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应该在烧杯中进行.‎ 故填:不正确.‎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故填:AC或AD.‎ ‎(3)图(Ⅱ)的装置属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的情况,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31‎ ‎(4)使用图(Ⅱ)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故填:②③;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5)与B装置相比较,图(Ⅲ)装置以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橡皮管的作用是:使分液漏斗和试管内的气体压强一致,便于液体滴落下来.‎ 故填:长颈;能够控制反应速率;使分液漏斗和试管内的气体压强一致,便于液体滴落下来.‎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野炊活动的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洗涤剂、水等物品.‎ ‎(1)同学们携带的牛肉采用真空包装,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原理是 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 ‎ ‎(2)负责烧饭的同学引燃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了很多浓烟,原因是 氧气不足,枯枝燃烧不充分 .‎ ‎(3)为延长食品保质期,有些食品袋内放一包“双吸剂”.如图是某食品包装袋中的“504双吸剂”,此双吸剂中铁粉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 ,此双吸剂中使用铁粉不使用铁块的原因是 铁粉增大了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NaCl的作用可能是 加快铁锈蚀的速度 .‎ ‎(4)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因为 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野炊结束时,小辉同学用洗涤剂清洗了沾满油污的铁锅,洗涤剂所起的作用是 乳化作用 ,其他同学提醒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 防止铁生锈 .‎ ‎【分析】(1)根据食品变质是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造成的考虑;(2)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考虑;(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和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考虑;(4)根据人体需要的元素和乳化原理,铁生锈的条件考虑本题.‎ ‎【解答】解:(1)食品变质是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造成的,真空包装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 ‎(2)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氧气不足,枯枝燃烧不充分,所以冒黑烟;‎ 31‎ ‎(3)铁粉生锈是与氧气和水作用,所以铁的作用是吸收氧气和水;铁块与氧气、水的接触面积小,反应的慢;在有盐分的环境中能促进铁生锈;‎ ‎(4)铁锅可以给人体提供铁元素;洗涤剂洗油污是利用洗涤剂可将油污乳化,利用了乳化原理;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是防止铁锅生锈的.‎ 故答案为:(1)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2)氧气不足,枯枝燃烧不充分;(3)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 (少填一种物质不得分);铁粉增大了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铁锈蚀的速度.(只要合理即给分)(4)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乳化作用;防止铁生锈.‎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食物变质的过程,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知道铁生锈的条件和应用,知道乳化原理和防止生锈的方法.‎ ‎16.(5分)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用A代替“大于”,B代替“小于”,C代替“等于”,请分别选用“A”或“B”或“C”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硬度:生铁 A 钢;‎ ‎(2)‎5.6g纯净的铁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称得的质量 A ‎5.6g;‎ ‎(3)核外电子数:钠原子 A 氢原子;‎ ‎(4)含碳量:甲醛(CH2O) C 醋酸(C2H4O2);‎ ‎(5)空气中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 A 稀有气体;‎ ‎(6)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mL酒精与‎100m水混合 B 200mL.‎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生铁的硬度大于钢,故填:A ‎(2)‎5.6g纯净的铁丝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将铜置换出来,置换出的铜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一段时间后取出称得的质量会大于‎5.6g,故填:A;‎ ‎(3)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大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填:A;‎ ‎(4)甲醛(CH2O)和醋酸(C2H4O2)中的最简式相同,故含碳量相等,故填:C;‎ ‎5)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故填:A;‎ ‎(6)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mL酒精与‎100m水混合小于200mL,故填: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4分)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其原因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①溶解;②称量和量取;③计算;④‎ 31‎ 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配制上述溶液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③②①④ (填序号)。‎ ‎【分析】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配制溶液的实验步骤顺序一般是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解答】解:(1)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其原因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①溶解;②称量和量取;③计算;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配制上述溶液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故填:③②①④。‎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8.(3分)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 ‎(1)请从“构成物质微粒”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氢气、金刚石、氯化镁、水、铝、氯化钠、铁、二氧化碳、碳酸钠。‎ ‎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刚石、铝、铁 ;‎ ‎②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水、二氧化碳 ;‎ ‎③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 。‎ ‎(2)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将有关物质组成的下列图示补充完整:‎ ‎【分析】(1)根据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气态单质、共价化合物一般由分子构成,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从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对有关物质组成的图示补充完整即可。‎ ‎【解答】解:(1)因为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气态单质、共价化合物一般由分子构成,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的,可知①由原子构成的是金刚石、铝、铁,而氢气、水、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由离子构成;‎ 31‎ ‎(2)从宏观物质的质量以及微观结构的数量关系分析可知: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变成离子;‎ 故答案为:‎ ‎(1)①金刚石、铝、铁;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水、二氧化碳;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 ‎(2)单质;化合物; 分子;离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是解题的关键。‎ ‎19.(1)工业上炼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 ‎(2)金属铝较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分析】(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2)金属铝较活泼,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故答案为:(1)Fe2O3+3CO2Fe+3CO2;(2)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上冶炼生铁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4分)认识溶液的变化。‎ 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 在‎5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②‎50℃‎时,将‎40g甲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5 。‎ ‎③‎20℃‎时,处于a点状态甲溶液,升温至‎50℃‎,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分别将‎5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到‎20℃‎时,甲、乙、丙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 丙>乙>甲 。‎ 31‎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M点表示的含义是:在‎5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40g甲物质投入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50g=2:5;‎ ‎③‎20℃‎时,处于a点状态甲溶液,升温至‎50℃‎,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④分别将‎5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到‎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甲、乙、丙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 丙>乙>甲。‎ 故答案为:①在‎5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2:5;‎ ‎③不变;‎ ‎④丙>乙>甲。‎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3分)‎ ‎21.(6分)化学与实验.‎ ‎(一)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现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31‎ ‎(1)A装置可用于制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2H2O2H2O+O2↑、CaCO3+2HCl═CaCl2+H2O+CO2↑ .‎ ‎(2)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甲烷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B (填字母)装置;收集甲烷气可选用C或E装置,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气体前,先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淹没长颈漏斗的下端,其目的是为了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 ‎(4)用B、D组合制取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 ‎(二)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该食品已放置两月有余.请你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1)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作干燥剂?‎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足量的小纸袋中的固体放入 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触摸杯壁 ‎ 杯壁变热 ‎ 可继续作干燥剂 ‎(2)猜想:小纸袋中的物质除含有CaO外,还可能含有Ca(OH)2和 CaCO3 ;‎ ‎(3)请设计实验证明(2)中你所填的物质是否存在 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 ‎【分析】一、(1)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 31‎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可以判断反应需要的装置,根据收集气体的装置可以判断气体的性质;‎ ‎(3)合理设计实验,有利于控制反应速率,也有利于节约药品,能够保证实验成功;‎ ‎(4)根据用加热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气的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二、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生石灰干燥剂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变质会生成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可以继续做干燥剂,说明溶解于水有放热现象,碳酸钙可以用稀盐酸检验.据此解答.‎ ‎【解答】解:(1)A装置可用于制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2H2O22H2O+O2↑、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Zn+H2SO4═ZnSO4+H2↑、2H2O22H2O+O2↑、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室制甲烷气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收集甲烷气可选用C或E装置,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故填:B;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气体前,先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淹没长颈漏斗的下端,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 故填: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 ‎(4)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故填:2KMnO4K2MnO4+MnO2+O2↑;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二、(1)可以继续做干燥剂,说明溶解于水有放热现象,故填:杯壁变热;‎ ‎(2)氧化钙变质能生成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故还可能含有碳酸钙,故填:CaCO3;‎ ‎(3)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钙,可以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有没有气泡产生,若有气泡产生,则含有碳酸钙,故填: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31‎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2.(10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锥形瓶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耍加热 ,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F → E (填字母序号)。‎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5)若从高锰酸钾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中只有MnO2不溶于水),可通过以下四步实验进行回收,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cda (填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分析】(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氯化氢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E;‎ ‎(4)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5)若从高锰酸钾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31‎ ‎【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酒精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耍加热;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碳酸钙和氯化氢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耍加热;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E,因为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答案为:F;E;‎ ‎(4)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生成的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2O22H2O+O2↑;‎ ‎(5)若从高锰酸钾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洗涤、烘干;故答案为:bcda;‎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干燥、混合物的分离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7分)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疑惑。‎ ‎【查阅资料】‎ ‎(1)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2)Cu(OH)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 ‎【猜测】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②Cux(OH)yClz晶体;③ Cu(OH)2、Cux(OH)yClz 。‎ 猜想①的理由是: CuCl2+2NaOH=Cu(OH)2↓+2NaCl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 ② 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 甲 (选填“甲”或“乙”‎ 31‎ ‎)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实验数据: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 加热前 ‎100℃‎ ‎400℃‎ ‎250.00g ‎251.80g ‎253.60g ‎③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表。‎ ‎【延伸】‎ ‎(1)碱式氯化铜常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则该碱式氯化铜与胃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3Cl+3HCl=2CuCl2+3H2O 。‎ ‎(2)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 ab 改进(选填序号)。‎ a.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 ‎【分析】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 碱式氯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解答】解:【猜测】‎ 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②Cux(OH)yClz晶体;③Cu(OH)2、Cux(OH)yClz。‎ 猜想①的理由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故填:Cu(OH)2、Cux(OH)yClz;CuCl2+2NaOH=Cu(OH)2↓+2NaCl。‎ ‎【实验】‎ 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铜,则猜想②不正确;‎ 继续加热到‎400℃‎ 31‎ 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甲装置,先通过浓硫酸时,通过质量变化可以检验是否生成水,后通过硝酸银时,然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氯化氢气体。‎ 故填:②;甲。‎ ‎【延伸】‎ ‎(1)浓硫酸两次增加的质量都是‎1.8g,说明氢氧化铜分解生成‎1.8g水,碱式氯化铜分解生成‎1.8g水,‎ 设氢氧化铜质量为x,‎ Cu(OH)2CuO+H2O,‎ ‎98 18‎ x ‎‎1.8g ‎=,‎ x=‎9.8g,‎ ‎9.8g氢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为:‎9.8g×=‎6.4g,‎ 最终得到的剩余固体‎24.00g是氧化铜的质量,‎ ‎24.00g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为:‎24.00g×=‎19.2g,‎ 碱式氯化铜中铜元素质量为:‎19.2g﹣‎6.4g=‎12.8g,‎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是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 ‎14.35g氯化银中氯元素质量为:‎14.35g×=‎3.55g,‎ 碱式氯化铜中氢氧根质量为:‎31.25g﹣‎9.8g﹣‎12.8g﹣‎3.55g=‎5.1g,‎ 根据题意有:::=x:y:z,‎ x:y:z=2:3:1,‎ 碱式氯化铜的化学式是Cu2(OH)3Cl,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3Cl+3HCl=2CuCl2+3H2O。‎ 故填:Cu2(OH)3Cl+3HCl=2CuCl2+3H2O。‎ ‎(2)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实验中可以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这样可以保证氢氧化钠足量;‎ 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可以保证氢氧化钠足量。‎ 故填:ab。‎ 3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7分,每小题7分)‎ ‎24.(7分)将两种黑色固体粉末A和B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当试管里的物质反应完毕后,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E,若将C通过炽热固体A,则转化成一种可燃性气体D.D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又可变成气体C.根据以上叙述填空.写出下列两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1)A+B→C+E C+2CuO2Cu+CO2↑ .‎ ‎(2)C+A→D C+CO22CO .‎ ‎【分析】首先我们知道一种没有颜色并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然后结合黑色粉末加热生成红色物质的颜色变化,据此为突破口对相关物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黑色物质加热变成红色,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应是氧化铜和碳单质的混合物;所以可知C是二氧化碳,AB是碳与氧化铜中的一种,该过程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C+2CuO2Cu+CO2由于D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又可变成气体C.可知D是一氧化碳,若将二氧化碳通过炽热固体A,则转化成一种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所以A是碳,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CO22CO,则B是氧化铜;‎ 故答案为C+2CuO2Cu+CO2↑;C+CO22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根据实验现象和物质的性质进行正确的判断方面的内容,熟练掌握常见的黑色粉末,并记住相关的方程式即可解答.‎ 五.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8分)‎ ‎25.(8分)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事件,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所致.请你计算回答:‎ ‎(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 ‎(2)亚硝酸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氧元素 .‎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硝酸钠(NaN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2)根据化学式进行解答.‎ ‎【解答】解:(1)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 31‎ ‎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2)亚硝酸钠中钠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14:32,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故答案是:(1)+3;(2)氧元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利用化学式计算元素的含量.‎ ‎26.(10分)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有含‎1.6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置换反应 。‎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和硫酸铜的质量,计算出铁的质量。‎ ‎【解答】解:(1)该反应指的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设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为x。‎ Fe+CuSO4=Cu+FeSO4‎ ‎56 160‎ x ‎‎1.6 kg ‎= x=‎‎0.56 kg 答:(1)置换反应;(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为‎0.56 kg。‎ ‎【点评】解答本题的重点在于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注意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生成物中铁元素显+2价。‎ 31‎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