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燃放烟花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或现象
解释
A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
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25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D
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A.A B.B C.C D.D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黑色粉末变成了红色
D.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量筒 C.托盘天平 D.蒸发皿
5.图是实验室常用来制备、干燥、收集二氧化碳以及验证其化学性质的试剂与装置,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17
C. D.
6.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7.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分子中C、H、S元素原子质量比为3:6:1
D.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8.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对该元素的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34
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失去电子
17
9.下列各物质能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
A.HCl、Na2SO4、Ca(OH)2 B.Ba(NO3)2、KCl、H2SO4
C.NaCl、ZnSO4、KNO3 D.CuSO4、NaOH、Na2SO4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铜粉
锌粉
稀硫酸、过滤
B
NaN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C
CO2
CO
点燃,使CO变为CO2
D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的CaCO3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共19分,每空1分)
11.(3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氨分子 ;
(2)厨房用的酸性调味品中的酸 ;
(3)写出硝酸铵的化学式并标出该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12.(3分)学习的目的是在于应用.请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要区分硬水与软水,可以使用的物质是 ;
(2)造成酸雨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
(3)小强同学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他迅速用锅盖将火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13.(2分)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7
2.2
7.9
0.9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6.6
0
2.7
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4.(5分)2003年12月重庆市发生了一起“天然气”特大井喷事故,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使人中毒死亡的气体主要是硫化氢(H2S)。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叫氢硫酸),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硫化氢水溶液的酸性可用 (填一种试剂)检验;
(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
(3)实验室制取H2S气体时,尾气中含有的H2S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请写出处理此种尾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5.(3分)在Cu(NO3)2、AgNO3 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上述过程中所发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16.(3分)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7.A~G是初中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E均为黑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17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计8分)
18.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
(1)根据pH变化图象判断,该反应的实验过程是按照 (填“甲”或“乙”)图进行。
(2)图象上A、B、C 三点表示的溶液中,表示反应物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填“A、B或C”)点的溶液,呈现无色的是 (填“A、B或C”)点的溶液。C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19.(6分)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示①仪器的名称是 .
(2)实验室中既可以用来制取O2,又可以用来制取H2和CO2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将装置B和E连接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的操作是 (填字母代号).
a、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HCl b、CO2 c、O2 d、NH3.
四、分析与计算(共2+4分)
20.(2分)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二恶英,其中毒性较大的一种物质化学式是C12H4O4Cl4.该物质中氢、碳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1.(5分)为测定黄铜(由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往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7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
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通过蒸发水使氯化钠从海水中析出,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过程中,只是活性炭把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燃放烟花过程中,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只是根据沸点不同把各种物质分离开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金属汞的俗称,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25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石油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是因为氨水中含有分子和盐酸中含有的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两种分子接触生成了氯化铵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
3.【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盐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红色粉末变成了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上方出现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分析】先回顾“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需要用的仪器有哪些,则可知不需要用到的仪器由哪些。
【解答】解: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需要用的仪器有:烧杯、量筒、托盘天平;所以不需要蒸发皿。
故选:D。
【点评】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5.【分析】依据装置图分析:A、二氧化碳的制备符合制备要求;
B、二氧化碳气体为酸性气体,不能用碱性物质干燥;
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需要长进短出;
D、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利用石蕊溶液。
【解答】解:依据装置图分析:A、二氧化碳的制备符合制备要求;故A不符合实验要求;
B、二氧化碳气体为酸性气体,不能用碱性物质干燥;故B符合实验要求;
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需要长进短出;故C不符合实验要求;
D、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利用石蕊溶液进行验证,故D不符合实验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分析和原理判断,实验基本操作原理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17
6.【分析】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
根据一定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金属的质量,结合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及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判断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解答】解: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
B、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
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故选:B。
【点评】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7.【分析】A.根据“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S知,硫化丙烯的一个分子含6个氢原子,不含其它物质的分子;
B.根据“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S进行分析其元素组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D.根据“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S知硫化丙烯的一个分子里各原子的构成.
【解答】解:A.根据“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S知,硫化丙烯的一个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不含其它物质的分子;故不正确;
B.根据“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故不正确;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所以硫化丙烯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3:16;故不正确;
D.根据“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的一个分子由3个碳原子、6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正确。
17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确定其元素组成及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掌握了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此题了.
8.【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B、根据元素周期律: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进行解答;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进行解答;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进行解答.
【解答】解:
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34;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律: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因此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因此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方能顺利解题.
9.【分析】A、根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进行分析;
B、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所有的硝酸根离子、钠离子、钾离子形成的化合物都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A、盐酸和氢氧化钙会生成氯化钙和水,硫酸钠和氢氧化钙也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不能共存,故A错误;
B、硝酸钡和硫酸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不能共存,故B错误;
C、三种物质之间不会反应,可以共存,故C正确;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17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选项中物质的性质,只要会生成沉淀、气体、水中的一种,就不能共存.
10.【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锌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SO4能与适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共19分,每空1分)
11.【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厨房用的酸性调味品中的酸是醋酸,进行分析解答。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氨分子可表示为:2NH3。
(2)厨房用的酸性调味品中的酸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
(3)硝酸铵(NH4NO3)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4=+1,则x=﹣3价。
硝酸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5价。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H4O3。
17
故答案为:
(1)2NH3;
(2)CH3COOH;
(3)H4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分析】(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2)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3)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
【解答】解:(1)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答案为:肥皂水;
(2)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故答案为:SO2;
(3)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应该迅速用锅盖盖上,因为这样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填:隔绝空气或氧气.
【点评】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考查了硬水与软水的区分,造成酸雨的物质,灭火原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13.【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
【解答】解:由表中的数据可知:C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了7.9g;BD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B生成了4.4g,D生成了2.7g﹣0.9g=1.8g;因此A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了7.9g﹣4.4g+1.8g=1.7g,因此反应后A的质量为1.7g+1.7g=3.4g;
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4g:1.8g=22:9;
该反应中C是反应物,ABD是生成物,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22:9;分解反应
【点评】
17
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
14.【分析】根据给予的信息分析:可选用能鉴别出酸性溶液的试剂即可,可通过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这一性质来选取试剂,硫化氢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便可做出答案。
【解答】解:(1)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也可用PH试纸;或者根据活泼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选用活泼金属检验;
(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3)硫化氢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选用水或石灰水等其他碱性溶液来吸收硫化氢;
(4)硫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2NaOH=Na2S+H2O。
故答案为:
(1)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Mg、Al、Zn等);
(2)2H2S+3O22SO2+2H2O;
(3)H2S+2NaOH=Na2S+H2O。
【点评】本题是信息题,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碱、盐的鉴别的类型、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5.【分析】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此现象说明Fe过量没有反应完,所以原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Cu、Ag和Fe(NO3)2溶液.
【解答】解:混合溶液中的Cu(NO3)2、AgNO3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得到Cu、Ag,铁粉过量,所以滤出固体中含Fe;
反应后的溶液中即滤液不再含的Cu(NO3)2、AgNO3,而是含有生成的Fe(NO3)2;
由于Zn(NO3)2不与Fe发生反应,所以滤液中还含有Zn(NO3)2;
该过程中共发现两个反应:铁和硝酸铜的置换反应,铁和硝酸银的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Fe+Cu(NO3)2=Fe(NO3)2+Cu(或Fe+2AgNO3=Fe(NO3)2+2Ag或Fe+H2SO4═FeSO4+H2↑).
故答案为:Fe、Cu、Ag;Zn(NO3)2、Fe(NO3)2;Fe+Cu(NO3)2=Fe(NO3)2+Cu(或Fe+2AgNO3=Fe(NO3)2+2Ag或Fe+H2SO4═FeSO4+H2↑).
【点评】金属铁在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中,只能生成+2价的亚铁盐,而不是+3价的铁盐.
17
16.【分析】根据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根据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确定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首先确定出在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从而可以确定出在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比较溶液中溶剂的多少;然后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出降温至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溶液状态的变化及溶液中各个量的变化。
【解答】解:(1)由于在三个烧杯中只有B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因此B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B。
(2)由于在等量的30℃的水中全部溶解了25g硝酸钠,而20℃的水没有全部溶解25g硝酸钠,说明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甲。
(3)A、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它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但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它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在降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比较出它们原来的溶剂的多少即可;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即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根据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100%,所以当溶解度越大时,对应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越大),即等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则溶剂甲<乙,故B正确;
C、由于甲溶液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质量会减小,而乙的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因此降温后溶液的质量甲<乙,故C错误;
D、在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增大,但由于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故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但由于t1℃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是甲>乙,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掌握。
17.【分析】
17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C是碳酸钙,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A、B可能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C能生成B,则B是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D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E,则此反应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常考查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或是铁的氧化物的反应,氧化铜是黑色固体,生成的铜是红色固体,氧化铁是红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生成的铁是黑色粉末,由于D和E均是黑色固体,故D可能是四氧化三铁,E可能是铁;二氧化碳和F能反应生成碳酸钙和G,且G能生成F,故F可能是氢氧化钙,G是水,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C是碳酸钙,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A、B可能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C能生成B,则B是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D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E,则此反应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由于D和E均是黑色固体,故D可能是四氧化三铁,E可能是铁;二氧化碳和F能反应生成碳酸钙和G,且G能生成F,故F可能是氢氧化钙,G是水,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B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2)G是水,F是氢氧化钙,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3)A是一氧化碳,D是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能在高温下将四氧化三铁还原为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故填:Fe3O4+4CO3Fe+4CO2.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题干叙述结合框图,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计8分)
18.【分析】由图示看出,溶液的pH是由大于7到等于7再到小于7,是由碱性到中性再到酸性,甲图是向酸中滴加碱溶液,乙图是向碱溶液中滴加酸,符合左图pH变化的应该是向碱溶液中加酸;酚酞的颜色应由红色变为无色,当滴入一滴盐酸溶液正好变无色时,溶液的pH=7,证明这时恰好完全反应,;酚酞试液只有遇到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
【解答】解:(1)由图示看出,溶液的pH是由大于7到等于7再到小于7,是由碱性到中性再到酸性,甲图是向酸中滴加碱溶液,乙图是向碱溶液中滴加酸,符合左图pH变化的应该是向碱溶液中加酸,故应该是乙图;
(2)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现中性,溶液的pH=7,故表示反应物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B点的溶液;
因为酸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不变色,其中B是中性、C是酸性,故呈现无色溶液的点是B和C.C点对应溶液的pH<7,显酸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
故答案为:(1)乙;(2)B;B和C;NaCl、HCl。
17
【点评】本题考查的中和反应中溶液酸碱性及溶液pH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坐标分析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趋势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19.【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实验步骤中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为HCl和CO2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F装置中进气管比较短,因此收集的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氨气,并且氨气会污染空气,因此可以用水吸收.
【解答】解:(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用的,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
(2)装置A是不需要加热的仪器,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所以实验室中既可以用来制取O2,又可以用来制取H2和CO2,故答案为:A;2H2O22H2O+O2↑
(3)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实验步骤中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故答案为:a
(4)因为HCl和CO2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F装置中进气管比较短,因此收集的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氨气,并且氨气会污染空气,因此可以用水吸收.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仪器的名称、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气体的干燥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四、分析与计算(共2+4分)
20.【分析】元素的原子个数是指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元素的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解答】解:氢原子个数是4,碳原子个数是12,所以该物质中氢、碳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12=1:3;
17
氯元素质量为:35.5×4,氧元素质量为:16×4,所以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1:32.
故答案为:1:3;71:32.
【点评】在一个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原子个数是该元素右下角数字之和,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21.【分析】(1)运用黄铜中锌能和稀硫酸反应,铜不和稀硫酸反应,剩余固体都是铜,结合图象即可得出铜的质量为7g解答.
(2)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硫酸锌的质量32.2g、生成氢气的质量0.4g;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所得溶液的质量:13g+116.2g﹣0.4g=128.8g;然后根据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100%=35%
(2)设反应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由图可知样品中锌的质量为20g﹣7g=13g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13g x y
=
x=32.2g
=y=0.4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5%(2分)
答: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结合数学图象解答,难度较大.注意:注意标明气体;计算要细心、准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