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届高三化学4月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福建省2018届高三化学4月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8 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化学答案解析版 ‎7.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的是 A.陶瓷、水泥 B.水玻璃、玻璃钢 C.单晶硅、光导纤维 D.石膏、石英玻璃 ‎【答案】A ‎【命题立意】玻璃、陶瓷、水泥等硅酸盐工业产品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本题从物质分 类角度,考查学生对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辩识、再现 水平。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材料的关系,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解题思路】陶瓷、水泥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A 正确;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玻璃钢 是一种以玻璃纤维做增强体、合成树脂做基体的复合材料,B 错误;单晶硅是 硅单质的一种晶体,光导纤维属于氧化物,C 错误;石膏是硫酸盐,石英玻璃 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 错误。‎ ‎8.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有如下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 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绛矾”指 A.硫酸铜晶体 B.硫化汞晶体 C.硫酸亚铁晶体 D.硫酸锌晶体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取材于唐代苏敬编撰的《新修本草》,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 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文中,“瑠璃”指一种宝石或上釉的陶器,“陶”指南 朝梁时期的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编者),“绛”为红色。试题考 查学生在新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与已学化学知识整合的能力。‎ ‎【解题思路】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三个关键词:本来绿色、正如瑠璃、烧之赤色。硫酸铜晶 体为蓝色,A 错误;硫化汞晶体呈红色,在空气中焙烧生成汞和二氧化硫,B 错误;硫酸亚铁晶体显绿色,俗名绿矾,加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FeSO4﹒7H2O =Fe203 + S02↑ + S03↑ + 14H2O,得到红色氧化铁,C 正确; 硫酸锌晶体为白色,D 错误。‎ ‎9.据《Chem Commun》报导,Marcel Mayorl 合成的桥连多环烃(),拓展了人工 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下列有关该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B.一氯代物只有 4 种 C.分子中含有 4 个五元环 D.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C ‎【命题立意】《Chem Commun》为国际权威化学杂志《化学通讯》。本题取材于由其报导的一 篇文章,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化学最新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怀。试题给 出桥连多环烃的结构图,通过检测烃的结构、性质、同分异构现象等必考有机 问题,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解题思路】烃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A 错误; 为对称结构,其一氯代物有 5 种,B 错误;该烃分子中含有 4 个五元环,3 个六元环,C 正确;该分子为立体结构, 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D 错误。‎ ‎10.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提纯氯气,可将气体依次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 B.碳酸钠溶液可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 ‎ 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D.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淀粉 3 种溶液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是常见物质提纯、保存、检验及鉴别等实验知识方面的试题。知识点多、 信息量大,重点检测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实验基本能力。‎ ‎【解题思路】氯气会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A 错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与玻璃中二氧 化硅反应生成水玻璃(硅酸钠),致使瓶塞粘结,B 错误;焰色反应的火焰呈 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钠元素,可能是钠盐溶液,也可能是钠的其它化合物(如 氢氧化钠)的溶液,C 错误;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乙酸、葡萄糖、淀粉 3 种 溶液反应的现象不同,D 正确。‎ ‎11.位于 3 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 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d 同主族, d 元素最高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 4,c 原子最外层电子比 b 原子次外层电子多 1 个。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b、c 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 B.a、b、c 形成的化合物既溶于强酸又溶于强碱 C.b 的氢化物的氧化性可能比 e 的强 D.d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元素性质及原子结构切入,主要考查考生对元素 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离子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之间关系等 ‎ 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考生是否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及分析、推理的能 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特别是短周期主族元素知识,能理解和运用 元素“位-构-性”关系,对元素的原子半径、简单离子半径、相关化合物水 溶液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等做出正确判断。‎ ‎【解题思路】d 元素最高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 4,d 为ⅥA 族短周期元素,b 与 d 同主 族且原子序数 b<d,b 为 O 元素、d 为 S 元素;c 原子最外层电子比 b 原子次 外层电子多 1 个,c 为 Al 元素,则 a 位于第 1 周期为 H 元素,e 为 Cl 元素。‎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 Al3+< O2-,A 错误;氢 氧化铝有两性,B 正确;H2O2 氧化性比 HCl 强,C 正确;H2SO4 是强酸,D 正确。‎ ‎12.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TiO2 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 电,充电时 Na2S4 还原为 Na2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 B.放电时,a 极为负极 ‎3‎ 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I--2e-= I -‎ D.M 是阴离子交换膜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给出了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的物质转换、电池结构等信息,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检测学生利用电解池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和了解光电转化电池中 充、放电过程的电子转移、离子迁移、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等电化学知识,考 查学生获取信息并与已有知识融合、重组,在陌生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解题思路】当 K1 打开 K2 闭合,TiO2 光电极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时,TiO2 光电极受光 激发产生电子,电子通过外电路传到电池的负极可使 Na2 S4 还原为 Na2 S, 正极发生 NaI 氧化为 NaI3 的反应。所以, 能量转换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A 正确;当 K2 打开 K1 闭合时,该电池放电时,Na2S 氧 化为 Na2S4、NaI3 还原为 NaI,故电极 a 为电池的负极。B 正确;充电时,a ‎2 - - 2- -‎ 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S4‎ ‎‎ ‎+2e =S ‎‎ ‎,b 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3I ‎-2e-= I -。C 正确;电池充放电过程中,S 2 -与 S2-的相互转化在 a 极区进 ‎3 4‎ ‎3‎ 行,I-与 I -的相互转化在 b 极区进行,电解质溶液中 Na+的移动构成闭合 回路,故, M 应为阳离子交换膜,D 正确。‎ ‎2 - - 2- -‎ 电池总反应式为 S4‎ ‎‎ ‎+3I S ‎‎ ‎+ I3 。‎ ‎13.常温下,用 0.1mol·L−1NaOH 溶液滴定新配制的 25.0mL 0.02 mol·L−1 FeSO4 溶液,应用 手持技术测定溶液的 pH 与时间(t)的关系,结果如右图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 A.ab 段,溶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H+ + OH-=H O B.bc 段,溶液中 c(Fe2+) >c(Fe3+)> c(H+) >c(OH-)‎ ‎2- -‎ C.d 点,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有 Na+、SO4‎ ‎‎ ‎、OH D.滴定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取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 年第 3 期发表的论文“硫酸亚铁及氯 化铁与硫酸亚铁混合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沉淀 pH 曲线的测定及分 析”。以这一实验研究的部分结论为载体,围绕物质的配制、元素的性质、溶 液状态的分析、滴定的原理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通过滴定过程溶液的 pH 与 时间(t)的关系进行问题设计,考查学生获取图像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2‎ ‎4‎ ‎【解题思路】由曲线 a 点 pH=2.4 可知,新配制的 25.0mL 0.02 mol·L−1 FeSO 溶液中含一 定量硫酸,ab 段曲线上升平缓,推知 ab 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H+ + OH-=H O, A正确;bc 段,溶液中 c(H+)一定大于 c(Fe3+),B 错误;d 点 pH=11.72,表示 滴定反应已完全结束,此时溶液含有硫酸钠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故, 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有 Na+、SO 2-、OH-,C 正确;滴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酸碱 中和反应、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的复分解反应、氢氧化亚铁与氧气的氧化还原 反应,D 正确。‎ ‎26.(14 分)‎ 检测明矾样品(含砷酸盐)中的砷含量是否超标,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实验 1】配制砷标准溶液 ‎① 取 ‎0.132g As2O3,用 NaOH 溶液完全溶解后,配制成 ‎1L Na3AsO3 溶液(此溶液 1mL 相当于 0.10mg 砷);‎ ‎② 取一定量上述溶液,配制 1L 含砷量为 1mg•L-1 的砷标准溶液。‎ ‎(1)步骤①中,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步骤②需取用 步骤①中 Na3AsO3 溶液 mL。‎ ‎【实验 2】制备砷标准对照液 ‎①往 A 瓶中加入 2.00 mL 砷标准溶液,再依次加入一定量的盐酸、KI 试液和 SnCl2 ‎ 溶 液,室温放置 10min,使砷元素全部转化为 H3AsO3。‎ ‎②往 A 瓶中加入足量锌粒(含有 ZnS 杂质),立即将塞上装有乙酸铅棉花的导气管 B, 并使 B 管右侧末端插入比色管 C 中银盐吸收液的液面下,控制反应温度 25~40℃。45min 后,生成的砷化氢气体被完全吸收, Ag+被还原为红色胶态银。‎ ‎③取出 C 管,向其中添加氯仿至刻度线,混匀,得到砷标准对照液。‎ ‎(2)乙酸铅棉花的作用是 。‎ ‎(3)完成生成砷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Zn + H3AsO3 + H+ == ( )+ Zn2++ ( )‎ ‎(4)控制 A 瓶中反应温度的方法是 ;反应中,A 瓶有较多氢气产生,氢气除 了搅拌作用外,还具有的作用是 。‎ ‎(5)B 管右侧末端导管口径不能过大(一般为 1mm),原因是 。‎ ‎【实验 3】判断样品中砷含量是否超标 称取 a g 明矾样品替代【实验 2】①中“2.00 mL 砷标准溶液”,重复【实验 2】后续操 作。将实验所得液体与砷标准对照液比对,若所得液体的颜色浅,说明该样品含砷量未超标, 反之则超标。‎ ‎(6)国标规定砷限量为百万分之二(质量分数),则 a 的值为 。‎ ‎【答案】(1)10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10.0 (2)除去 H2S 气体 ‎3 3‎ ‎(3)3Zn + H AsO + 6H+‎ ‎‎ ‎= AsH ↑ + 3Zn2+‎ ‎‎ ‎+ 3H2O ‎3‎ ‎(4)水浴加热;将 AsH3 气体完全带入 C 管 ‎(5)增大反应接触面积,使 AsH3 气体被充分吸收,确保形成胶态银 ‎(6)1.0‎ ‎【试题背景】本实验将古氏试砷法与现代的检测手段相结合,用于半定性地检测药品中砷含 量是否超标,具有准确、灵敏度较高、试剂毒性小等特点。‎ ‎1.原理 试样经消化后,高价砷被碘化钾、氯化亚锡还原为三价砷后,继续被锌粒和酸 反应产生的新生态氢还原生成砷化氢,砷化氢经银盐溶液吸收后,形成红色胶 态物,与标准参照溶液比色,判断砷含量是否超标。 2.实验用品的作用及实验要点 ‎①KI-SnCl2 的作用:交替还原作用 ‎2‎ 首先将 AsV 还原成 AsIII,生成的 I 再被还原成 I-,后者与反应生成的 Zn2+形成 稳定配离子,有利于持续平稳生成 AsH3;SnCl2 和 KI 还可抑制某些元素(如锑) 的干扰。主要反应有:‎ ‎3- - + 3-‎ ‎‎ ‎3- 2+ +‎ ‎‎ ‎3- 4+‎ AsO4‎ ‎‎ ‎+2I ‎‎ ‎+2H =AsO3‎ ‎‎ ‎+I2+H2O;AsO4‎ ‎‎ ‎+Sn ‎‎ ‎+2H =AsO3‎ ‎‎ ‎+Sn ‎‎ ‎+H2O;‎ ‎2+ -‎ ‎‎ ‎4+ - 2+ 2-‎ I2+Sn ‎‎ ‎=2I ‎‎ ‎++Sn ‎‎ ‎;4I ‎‎ ‎+Zn ‎‎ ‎=[ZnI4]‎ ‎②Zn 的作用:其一,作还原剂,使 H3AsO3 还原为 AsH3;其二,与酸生成氢气, 使生成的微量 AsH3 完全带入吸收液中。此时,SnCl2 与 Zn 反应生成锌锡齐,可 使 H2 均匀而连续发生。‎ ‎③Pb(Ac)2 棉的作用:消除试剂中可能含有的硫化物的影响。 S2-+2H+=H S↑;H S+Pb(Ac) =PbS↓+2HAc ‎2 2 2‎ ‎④银盐吸收液的作用:银盐吸收液由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与三乙醇胺和氯仿 溶液组成,可与 AsH3 作用生成红色胶态银。‎ ‎⑤毛细导气管的作用:当银胶粒的半径为 25~35nm 时,则溶胶呈红色;若半径 更大则以黑色银粒析出并附着在导气管表面上。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 饮用水标准分析法”测砷时, 对毛细导气管的长度和内径作严格要求。‎ ‎⑥水浴加热的作用:将反应温度控制在 25~40℃,以免反应过激或过缓。‎ ‎【命题立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研究与化学学科的发展均离不开实 验。掌握实验的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需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化 学又是一门实用性、创造性的科学,与医药、环境等多学科交叉,很大程度地 改变了世界。本题素材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分析法”,根 据高考实验题的特点,将测砷实验分解成实验 1、实验 2、实验 3 三个部分, 简化了操作步骤并进行相关设问。乍看很陌生、很复杂,但标准溶液的配制、 制气装置及除杂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却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本题可有 效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 1】以配制砷标准溶液为背景,涉及溶液配制、稀释、数据处理等方面 的考查,题干中浓度之表示方法与中学所学不同,意在检测学生知识迁移及数 据处理能力。‎ ‎【实验 2】以制备砷标准对照液为背景,围绕固-液常温制气装置的识别、气 体的除杂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离子方程式书写、加热方法、问题讨论、 数据处理等多方面设问,既考查了化学实验的仪器、操作、技能等基本知识, 还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2)小题检测乙酸铅用于吸收 H2S 的作用。要求学生根据题干信息及制气 原理,准确判断对实验有干扰作用的杂质成分,综合推理得出正确答案,意在 检测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与迁移能力。 第(3)小题检测生成砷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意在考查学生关于元素周期 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等基础知识。‎ 第(4)小题,第 1 问检测加热方法;第 2 问检测氢气在实验中的作用,意在 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及思维的缜密性与深刻性。 第(5)小题,检测毛细导气管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观察陌生情景、陌生仪 器,通过类推、分析、迁移,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实验 3】以检测明矾样品(含砷酸盐)中的砷含量是否超标为背景,考查学 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化学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化学实验题从熟悉走向陌生、从定性走向定量,是命题的一种走向。如此命题, 不仅全面考查了考生在解决实验问题过程中观察能力的全面性、判断问题的准 确性、思维的缜密性与深刻性,更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中的第(4)小题第 2 问、第(5) 小题,是为有效区别中、高水平学生而设置的。‎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的测砷法原理是中学生所陌生的,学生解答此题的前提是需认真读取 题干信息,结合装置图,联系中学知识,以求对整个实验过程能有大致了解。因 此,讲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如何读取信息,如何分析信息,如何结合并 运用中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1)小题,要求学生回答关于“配制砷标准溶液”的仪器与定量问题。虽然, 题中浓度之表示方法与中学所学不同,根据题干信息,联系“物质的量浓度”的 相关知识,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 第(2)~(5)四小题,是本题之考查重点,从各个角度考查化学实验知识。 第(2)小题,乙酸铅用于吸收 H2S 的作用不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但制气装 置及除杂方法却是中学生熟知之知识。从题干“足量锌粒(含有 ZnS 杂质)” 信息可知,反应中有 H2S 生成,通过类推、迁移,可判断“乙酸铅棉花”用于 ‎27.(15 分)‎ ‎‎ 除去 H2S,以免干扰实验。 ‎ 第(3)小题,根据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正确书写砷化氢的分子式。 第(4)小题,第 1 问可从“控制反应温度 25~40℃”的信息,确定控制 A 瓶 中反应温度的方法为水浴加热;第 2 问氢气的作用是本题的难点,气体的定量 分析关键在于使所测气体完全进入吸收管,常需设置载气装置。本题却未见载 气装置,可见氢气另一种作用就是载气,使生成的 H2S 完全被银盐溶液吸收。 第(5)小题,类推、迁移中学实验导气过程中球泡的应用,可得出毛细导气 管的作用是“增大反应接触面积,使 AsH3 气体被充分吸收”,本问难在“确 保形成胶态银”这一作用。讲评时,要引导学生回顾胶体制法要点,联系题干 “红色胶态银”,通过,得出正确结论。 ‎ 第(6)小题考查化学实验中数据的处理,尽管学生对比色法及“百万分之二 ‎(质量分数)”这种表示方法是陌生的,但只要读懂题干信息,可列方程: a×2×10-6=2×10-3(L) ×1×10-6(g•L-1),a=1‎ 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某工厂利用经浮选的硫铁矿烧渣 ‎(有效成分为 Fe2O3 和 Fe3O4)制备 PFS,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还原焙烧”过程中,CO 还原 Fe3O4 生成 FeO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已知:Fe3O4 (s) + C(s) 3FeO (s) + CO(g) ΔH1= 191.9kJ·mol−1‎ C(s) + O2(g) CO2(g) ΔH2 = −393.5kJ·mol−1‎ C(s) + CO2(g) 2CO(g) ΔH3 = +172.5kJ·mol−1‎ ‎(2)CO 是“还原焙烧”过程的主要还原剂。下图中,曲线表示 4 个化学反应 a、b、c、 d 达到平衡时气相组成和温度的关系,Ⅰ、Ⅱ、Ⅲ、Ⅳ分别是 Fe2O3、Fe3O4、FeO、Fe 稳定 存在的区域。a 属于 (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5700C 时, d 反应的平衡 常数 K= 。 ‎ ‎(3)工业上,“还原焙烧”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800℃左右,温度不宜过高的理由是 。‎ ‎(4)若“酸浸”时间过长,浸出液 Fe2+含量反而降低,主要原因是 。‎ ‎(5)已知:‎25℃‎时,Ksp[Fe(OH)2]=1.0×10-17,Ksp[Fe(OH)3]=1.0×10-39。若浸出液中 c(Fe2+) = 10-1.8 mol·L-1,为避免“催化氧化”过程中产生副产 物 Fe(OH)3,应调节浸出液的 pH≤ 。‎ ‎(6)FeSO4 溶液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生成难溶的 Fe(OH)S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催化氧化” 过程中,用 NaNO2 作催化剂(NO 起实质上的催化作用)时, 温度与 Fe2+转化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反应时间相同),Fe2+ 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是 ‎ ‎3 4 2‎ ‎【答案】(1)Fe O (s) + CO(g) = 3FeO (s) + CO (g) ΔH = 19.4 kJ·mol−1‎ ‎(2)放热反应;1‎ ‎(3)浪费能量,且 FeO 易被还原成 Fe ‎2‎ ‎(4)Fe2+易被空气中的 O 氧化成 Fe3+‎ ‎(5)1.6‎ ‎(6)4SO2- + 4Fe2+ + O ‎‎ ‎+ 2H O = 4Fe(OH)SO ↓‎ ‎4 2 2 4‎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温度过高,NO 气体逸出,转化率下降 ‎【试题背景】本题紧密联系科研热点及生产实际,素材选自武汉理工大学赵春霞硕士生论文 ‎《硫铁矿烧渣制取聚合硫酸铁的反应行为研究》。硫铁矿烧渣制取聚合硫酸铁的 工艺流程的关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用焦炭“还原焙烧”硫铁矿烧渣,CO 是整个还原过程的还原剂;‎ ‎②“还原焙烧”过程,坐标图中的 4 条曲线是通过 4 个化学反应 a、b、c、d 平衡时的气相组成对温度作图得到的。Ⅰ、Ⅱ、Ⅲ、Ⅳ分别是 Fe2O3、Fe3O4、 FeO、Fe 稳定存在的区域。曲线 a 以下属Ⅰ区域,在此区域中 Fe2O3 不能被 CO 还原为 Fe3O4;曲线 d 和曲线 b 以下和曲线 a 以上属Ⅱ区域,在此区域的条件 下放入 Fe2O3,将按反应 a 被还原为 Fe3O4,若放入 FeO 和 Fe,则按反应 b 和 d 的逆反应被氧化为 Fe2O3;曲线 b 和曲线 c 之间属Ⅲ区域,在此区域的条件下, 若放入 Fe3O4,按反应 b 被还原成 FeO,如果放入金属 Fe,则按反应 c 的逆反 应被氧化为 FeO;曲线 c 和曲线 d 以上属Ⅳ区域,在此区域的条件下若放入 FeO 或 Fe3O4 则将被还原为 Fe。从平衡图可以看出:Fe2O3 几乎在任何温度下都很容 易被还原为 Fe3O4,不过温度低时,反应速度太慢;温度高于 570℃时,如果 CO%含量又较高,发生 Fe3O4 + CO3FeO + CO2 的反应,生成 FeO;即使在 ‎570℃‎以下,还原时间也不宜过长。因为 CO%含量过高时,Fe3O4 可被过还原为金 属 Fe,这样既浪费了煤气,又降低了焙烧炉的生产能力。当然反应时间太短, 还原将不完全;曲线 b、c、d 交点的温度是 ‎570℃‎,说明用 CO 作还原剂还原赤 铁矿时,只要还原温度不超过 ‎570℃‎,不论 CO 或 CO2 的含量如何,均不能产生 FeO,而温度越高,越容易产生 FeO。‎ ‎③硫酸“酸浸”过程主要为了得到 Fe2+,实验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酸浸温度、 ‎ 酸浸时间、硫酸用量和硫酸浓度。研究显 示,酸浸时间的单因素实验结果如右图所 示。酸浸时间即反应时间 10min 增加到 20min,亚铁的浸出率增加了 11.9%,还原 浸出率达到 95%以上。继续延长反应时间铁的浸出率又呈现出下降趋势。分析 认为,延长时间,已经被硫酸浸出的 Fe2+会被氧化生成 Fe3+,溶液中大量 Fe3+ 的存在不是实验所需的。所以酸浸时间不宜太长,20min 即可。‎ ‎④“催化氧化”过程,采用 NaNO2 为催化剂,工业氧气为氧化剂。分批加入 NaNO2‎ ‎2+‎ 和 H2SO4,控制体系的 pH 和温度。当体系中不能检测到 Fe ‎时,反应即可结束。‎ 氧是一种非常强的氧化剂, 可以将结晶硫酸亚铁直接氧化成碱式硫酸铁 [4FeSO4 + O2 + 2H2O = 4Fe(OH)SO4↓],它是一种难溶的黄色沉淀物,此反应 在空气中即能缓慢进行。在酸性溶液中 Fe2+的氧化速度非常缓慢,如果在氮氧 化物的催化作用下(由于动力学的原因,Fe2+氧化为 Fe3+的过程在酸性条件下 是缓慢的)。因此,催化剂的使用很有意义。根据反应时出现的现象,其反应 机理推测如下:‎ ‎+ +‎ NaNO2+H →HNO2 +Na ‎‎ ‎3HNO2→HNO3+2NO+H2O Fe2++NO→Fe (NO)2+ 4Fe(NO)2++3O +4H+→4 Fe3++4NO +2H O;‎ ‎2 2 2‎ NO 参与 Fe2+的反应过程,形成 Fe (NO)2+离子,改变了反应过程,降低了反应 的活化能,从而提高了 Fe2+的氧化速率。反应能很快地进行。氮氧化物的催化 氧化过程是一个气液反应,反应速度由气体的吸收速度所控制,只有加快气体 的溶解速度才能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周期,因此是通过采用强搅拌的方式 来加大气液反应表面积从而达到提高反应速度避免产生副产物 Fe(OH)SO4。由 图分析可知 70℃是最佳反应温度。温度较低时,反应速率较慢,不利于 Fe2+ 的氧化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 PFS 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NaNO2 分解为 NO 的速率加快,NO 作为催化剂催化活性逐渐增强。而温度过高,气体从反应 液中逸出量增加,减少了气液接触面,增大了扩散传质的阻力,使传质速率减 慢,降低了 Fe2+的转化率。‎ ‎【命题立意】以硫铁矿烧渣为原料制备高效无机絮凝剂聚合硫酸铁(PFS)为素材,围绕其 制备工艺流程进行设问。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高中化学核心知识 Fe 及其化合 物的性质、化学方程式(包括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 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实验条件控制、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及应用、氧化还原反 应原理、化学反应条件对产物的控制与影响以及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节约 能源)思想。 本题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认识并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关 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题干主要以工艺流程示意图的形式 呈现,题给信息丰富且相对陌生,考查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获取有关感性认识和 印象进行加工与吸收的能力,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 已有知识板块整合进而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将实际问题分解, 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能力,等等,比 较全面地检查了考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 发展情况。‎ ‎【解题思路】(1)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选择、分析题给信息,利用 第 1、第 3 个热化学方程式即可计算得出 CO 还原 Fe3O4 生成 FeO 的焓变值,该 问题设计不仅打破学生原有“焦炭是还原剂”的传统认知,还揭示 CO 还原 Fe3O4 生成 FeO 的过程是吸热反应。‎ ‎(2)观察坐标图,对于反应 a 来说,当温度升高时,CO 的含量增大,说明平 衡逆向进行,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570℃时,对于 d 反应(Fe3O4 +4CO = 3Fe ‎2‎ ‎[CO ]4‎ ‎‎ ‎[0.5]4‎ ‎[0.5]‎ ‎+ 4CO2)来说,平衡常数 K= [CO]4 =‎ ‎‎ ‎4=1。‎ ‎(3)温度过高,会促进反应 c 进行,造成生成大量的单质 Fe,浪费大量热能。‎ ‎(4)“酸浸”时间过长,会促使亚铁的氧化,生成 Fe3+,溶液中大量 Fe3+的存 在不是实验所需的。‎ ‎(5)为避免“催化氧化”过程中产生副产物 Fe(OH)3,根据元素守恒,假设亚 铁离子全部氧化转 化 为铁离子,调节浸 出 液的 pH 。 通 过 计 算 可 得 Ksp[Fe(OH)3]‎ ‎‎ ‎1.0×10-39‎ ‎[OH-‎]3=‎ ‎‎ ‎[ Fe3+] =‎ ‎‎ ‎10-1.8‎ ‎‎ ‎=10-37.2,[OH-‎]=10-12.4,[H+]=10-1.6,则 pH≤1.6。‎ ‎(6)“催化氧化”“聚合”过程选用 NaNO2 为催化剂,工业氧气为氧化剂。O2 可以将结晶硫酸亚铁直接氧化成难溶的黄色沉淀物碱式硫酸铁[4FeSO4 + O2 + 2H2O = 4Fe(OH)SO4↓]。从题给信息可知聚合硫酸铁(PFS)呈液态,且催化氧 化过程用 NaNO2 作催化剂时,NO 起实质上的催化作用,即催化氧化过程是一个 气液反应,由图分析可知 70℃是最佳反应温度。从动力学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 看,温度低于 70℃时,反应速率较慢,不利于 Fe2+的氧化反应,随着温度升高, NO 气体逸出量增加,减少了气液接触面,降低了 Fe2+的转化率。‎ ‎28.(14 分)‎ 过二硫酸钾(K2S2O8)在科研与工业上有重要用途。‎ ‎2- +‎ ‎(1)S2O8‎ ‎‎ 的结构式为 ,其中 S 元素的化合价为 。在 Ag 催化下,‎ ‎2- 2+‎ S2O8‎ ‎‎ 能使含 Mn ‎‎ 的溶液变成紫红色,氧化产物是 ‎ ‎‎ ‎(填离子符号)。‎ ‎(2)某厂采用湿法 K2S2O8 氧化脱硝和氨法脱硫工艺综合处理燃煤锅炉烟气,提高了烟 气处理效率,处理液还可以作为城市植被绿化的肥料。‎ ‎2- -‎ ‎①脱硫过程中,当吸收液 pH=6 时,n(SO ‎‎ ‎)﹕n(HSO ‎‎ ‎)=____。‎ ‎3 3‎ ‎-2 -7‎ ‎[已知:‎25℃‎时,Ka1(H2SO3)=1.5×10‎ ‎‎ ‎;Ka2(H2SO3)=1.0×10 ]‎ ‎②脱硝过程中依次发生两步反应:第 1 步 K2S2O8 将 NO 氧化成 HNO2,第 2 步 K2S2O8 继续氧化 HNO2,第 2 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定条件下, NO 去除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80℃‎时, 若 NO 初始浓度为 450 mg·m-3, t min 达到最大去 除率,NO 去除的平均反应速率:‎ v(NO) = mmol.L-1.min-1(列代数式)。‎ ‎(3)过二硫酸钾可通过“电解→转化→提纯”方法制得,‎ ‎ 电解装置如右图所示。‎ ‎①电解时,铁电极连接电源的 极。‎ ‎②常温下,电解液中含硫微粒主要存在形式与 pH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4‎ 在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是 HSO -,阳极区电解质溶液的 pH 范围为 ,阳极的电极 反应式为 。‎ ‎③往电解产品中加入硫酸钾,使其转化为过二硫酸钾粗产品,提纯粗产品的方法是 ‎ 。‎ ‎【答案】(1)+6 MnO-‎ ‎4‎ ‎(2)① 1:10‎ ‎② HNO2 + K2S2O8 + H2O = HNO3 + K2SO4 + H2SO4‎ ‎450 -6‎ ‎15×0.916×10-6‎ ‎‎ ‎13.74×10-6‎ ‎‎ ‎30 ×0.916×10‎ t (或 t 或 t )‎ ‎(3)①负 ‎②0~2‎ ‎2HSO-‎ ‎‎ ‎– 2e- = S O2-‎ ‎‎ ‎+ 2H+‎ ‎4 2 8‎ ‎③重结晶 ‎【试题背景】本试题以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浩等的研究《K2S2O8 氧化吸收 NO 的热力学与传质分析》为背景。K2S2O8 溶液为氧化剂,对模拟烟气中的 NO 进行 氧化吸收。反应器中 NO 首先发生的氧化反应如式(1)所示。式(1)中 NO 与吸收 液中的 K2S2O8 接触后,被初步氧化成 HNO2,吸收液的 pH 开始下降。式(2)中被 初步氧化成的 HNO2 进一步与 K2S2O8 接触,生成稳定的、极易溶于水的 HNO3,达 到模拟烟气氧化脱硝的目的。第 1 步为慢反应,脱硝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1)。‎ ‎2NO + K2S2O8 + 2H2O = 2HNO2 + K2SO4 + H2SO4 (1)‎ ‎2HNO2 + K2S2O8 + 2H2O = 2HNO3 + 2K2SO4 + 2H2SO4 (2)‎ 初始 pH 为 9.0,烟气流量控制为 1000 NmL·min−1,NO 初始浓度为 15mmol·m-3, 经实验测得使用 30 mmol·L- 1K S O 纯溶液及 K S O 联合 Fe(II)EDTA 的脱硝效 ‎2 2 8‎ ‎‎ ‎2 2 8‎ 率分别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NO 去除率同样是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达到最佳反应温度时出现 NO 去除率峰值,然后去除率开始缓慢下降,与 NO 热力学分析结果一致;K2S2O8 联合 Fe(II)EDTA 的最佳反应温度为 ‎80℃‎,浓度为 30 mmol·L-1 时 NO 氧化去 除率高达 91.6%,联合 Fe(II)EDTA 脱硝效果好的原因是 Fe2+的加入对溶液中 的 K2S2O8 起到了活化作用。‎ ‎【命题立意】本题以陌生物质“过二硫酸钾”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为线索,内容涉及 物质结构与化合价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电离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电解原 理及应用、物质提纯等,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融会贯通的能力。试题设问 呈现视角多样,要求学生观察离子结构图、NO 去除率-温度关系图、电解示意 图、含硫微粒存在形式与 pH 关系图等,考查从图形、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 ‎2-‎ 能力,并能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第(1)题要求考生通过分析 S2O8‎ ‎‎ 的结构式,‎ ‎2- 2+‎ 推断硫元素的化合价,并能依据 S2O8‎ ‎与 Mn ‎‎ 的反应现象,推断氧化产物,考 查结构式与化合价的关系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第(2)题以过二硫酸 钾在处理燃煤锅炉烟气中的应用为载体,考查弱酸电离平衡的计算、氧化还原 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时检测考生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计算的能力。第 ‎(3)题以过二硫酸钾的制备为背景,给出含硫微粒存在形式与溶液的 pH 的关 系图,要求考生从中提取信息,完成 pH 范围的选择、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1)结构式中,每个 S 原子与 4 个 O 原子形成 6 个共价键,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 ‎+6 价;S2O8‎ ‎‎ 使含 Mn ‎‎ 的溶液变成紫红色,说明生成了 MnO 。‎ ‎4‎ ‎- 2- +‎ ‎(2)①氨吸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SO3 ‎ ‎‎ SO3 +H ‎2- +‎ ‎3‎ 当 pH=6 时,氢离子浓度为 10-6,代入 Ka ‎‎ c(SO3‎ ‎=‎ ‎‎ ‎)c(H )‎ ‎‎ ‎= 1.0×10-7 计算,‎ 可得 n(SO2-)﹕n(HSO-)=1﹕10‎ ‎‎ ‎2 ‎c(HSO -)‎ ‎3 3‎ ‎2-‎ ‎②由 S2O8‎ ‎‎ 的结构式知,其中 O 为–1 价,作为氧化剂的 K2S2O8 被还原为 H2SO4 ,‎ 还原剂 HNO2‎ HNO2 + K2S2O8 + H2O = HNO3 + K2SO4 + H2SO4‎ 从图中得出 NO 的最大去除率为 0.916,NO 初始浓度为 450 mg·m-3,则 v(NO) =‎ ‎450 -6‎ ‎30 ×0.916×10‎ ‎‎ ‎. -1. -1‎ t mol L ‎‎ min ‎(3)电解时,铁电极应作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是 ‎- -‎ HSO4 ,电解 NaHSO4 得到 Na2S2O8,由图可知,HSO4 存在的 pH 范围是–2~2,而 S O ‎2 8‎ ‎2- 存 在 0–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SO-‎ ‎4‎ ‎‎ ‎– 2e-‎ ‎‎ ‎= S O2-‎ ‎2‎ ‎8‎ ‎‎ ‎+ 2H+(S 化 合价不变,O 由–2 价升高至–1 价,失电子) ;往过二硫酸钠中加入硫酸钾得 到过二硫酸钾粗产品,依据两者的溶解度差异,必须采用重结晶(或结晶)的 方法提纯。‎ ‎35.[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 ‎ 钛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基态 Ti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最高能级符号是 。与钛同周期元素中,基 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钛相同的有 种。‎ ‎(2)钛比钢轻,比铝硬,是一种新兴的结构材料。钛硬度比铝大的原因是 。‎ ‎(3)TiCl4 是氯化法制取钛的中间产物,TiCl4 和 SiCl4 在常温下都是液体,分子结构相 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SiCl4 的 TiCl4 的混合物,先获得的馏分是 (填化学式)。‎ ‎(4)半夹心结构催化剂 M 能催化乙烯、丙烯、苯乙烯等的聚合, 其结构如右图所示。‎ ‎① 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名称)。‎ ‎② M 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有 种。‎ ‎③M 中,不含 (填标号)。‎ a.Π 键 b.σ 键 c.配位键 d.氢键 e.离子键 ‎(5)金红石(TiO2)是含钛的主要矿物之一,具有典 型的四方晶系结构。其晶胞结构(晶胞中相同位置的原子相 同)如右图所示。‎ ‎①4 个微粒 A、B、C、D 中,属于氧原子的是 。‎ ‎②若 A、B、C 的原子坐标分别为 A(0,0,0)、B(‎0.69a,‎0.69a,c)、C(a,a,c),则 D 的原子坐标为 D(0.19a, , );钛氧键键长 d= (用代数式表示)。‎ ‎【答案】(1)3d;3‎ ‎(2)Ti 原子的价电子数比 Al 多,金属键更强(或 Ti 的原子化热比 Al 大,金属键 更强等其他合理答案)‎ ‎(3)SiCl4‎ ‎(4)① 氧 ② 2 ③ d、e ‎(5)① B、D ② ‎0.81a;‎0.5c0.31×a ‎【命题立意】钛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催化剂合成、能源研究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本 题以钛元素及其化合物为素材,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中能级符号表示、元 素未成对电子数数目的确定、金属键强弱判断的标准、晶体结构及性质、杂化 轨道类型判断、化学键的成键特征、电负性比较、晶胞的组成微粒在空间的位 置关系、晶胞参数计算等《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基础知识。同时考查学生 获取信息能力、迁移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现场独立学习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1)题,基态 Ti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63S23P63d24S2 且未成对电子 数为 2,最高能级符号为 3d,第 4 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钛相 同的有 Ni(3d84S2)、Ge(4S24P2)、Se(4S24P4)3 种。 第(2)题,钛与铝同为金属晶体,金属晶体的硬度主要由金属键决定,钛原 子的价电子数比铝多,金属键更强,故钛硬度比铝大。‎ 第(3)题,由 TiCl4 和 SiCl4 在常温下都是液体可知,两者均属于分子晶体且 分子结构相同,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分子晶体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分子结构 相同,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所以,TiCl4 的沸点比 SiCl4 的高。 第(4)题,半夹心结构催化剂 M 中含有 C、H、O、Ti、Cl 五种元素,电负性 大小顺序为 O>Cl>C>H>Ti;碳原子的杂化形式有 sp2、sp3 两种;在半夹心 分子结构中,C-C、C-H、C-O 原子间存在 σ 键,环中存在大π键、Ti 与 O 间 存在配位键,不存在氢键与离子键。‎ 第(5)题,晶体结构有 7 大晶系,每个晶胞含有 6 个晶胞参数(棱长a、b、 c;夹角 α、β、γ),金红石(TiO2)是典型的四方晶系,结构中A类原子 8×1/8=1、B类原子4×1/2=2、D类原子2×1=2、体心原子1×‎ ‎1=1,原子B、D为O,原子A与体心原子为 Ti(Ti︰O = 1︰2)。结合晶 系与晶胞参数可得原子坐标可 A(0,0,0)、B(0.69a,0.69a,c)、C(a,a, c)、D(0.19a,0.81a,0.5c)、体心(0.5a,0.5a,0.5c)。钛氧键键长: d2=(0.31a)2+ (0.31a)2,则 d = 0.3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 ‎【知识拓展】金红石(TiO2)结构 金红石属于四方晶系,点群 4/mmm,空间群 P4/mnm,其结构如图所示。‎ 结构中 O2-离子作变形的六方最紧密堆积,Ti4+离子在晶胞顶点及体心位置, O2-离子在晶胞上下底面的面对角线方向各有 2 个,在晶胞半高的另一个面对 角线方向也有 2 个。‎ Ti4+离子的配位数是 6,形成[TiO ]八面体。O2-离子的配位数是 3,形成[OTi ]‎ ‎6 3‎ ‎2‎ 平面三角单元。Ti4+填充八面体空隙的 1/2。晶胞中 TiO 的分子数为 2。整 个结构可以看作是由2套 Ti4+的简单四方格子和 4 套 O2-的简单四方格子相互 穿插而成。‎ ‎36.[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 喹啉醛 H 是一种可用于制备治疗肿瘤药物的中间体。由烃 A 制备 H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ⅰ.; ⅱ.反应④中,吡啶作稳定剂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名称是 。‎ ‎(2)①、⑥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 ‎(3)D 为链状结构,分子中不含“—O—”结构,且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其核磁共振氢 谱为 3 组峰,峰面积比为 3∶2∶1,D 的结构简式为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下列有关 G 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经质谱仪测定,G 只含有羧基、碳碳双键两种官能团 b.属于萘的衍生物 ‎ c.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 d.可与少量 Na2CO3 溶液反应生成 NaHCO3‎ ‎(6)X 是 H 的同分异构体,两者环状结构相同,X 环上的取代基与 H 的相同但位置不 同,则 X 可能的结构有 种。‎ ‎(7)写出用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 (其他试剂任选)。‎ ‎【答案】(1)苯 ‎(2)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3)CH3COCH=CH2‎ ‎(4)‎ ‎(5)c ‎(6)6‎ ‎(7)‎ ‎【命题立意】本题以烃 A 为原料合成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间体 H 为素材。主要检测学生对常 见官能团(碳碳双键、羧基、卤原子、羟基、硝基、氨基)的化学性质、有机 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根据信息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确定有 机化合物结构的物理方法(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设计简单物质的合成路线 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考查学生能从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 ‎ 性内容并与已学知识有机整合的能力,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化 学用语表达能力及有序思维的品质。‎ ‎【解题思路】第(1)小题,根据 B 的结构简式,可知 B 为硝基苯,由 B 可推出烃 A 为苯。 第(2)小题,步骤①为硝化反应(或取代反应),从步骤⑥的条件为 KMnO4, 可知步骤⑥为氧化反应。‎ 第(3)小题,从 D(C4H6O)的分子式,可知 D 的不饱和度为 2,又因其核磁共 振氢谱为 3 组峰,峰面积比为 3∶2∶1,它可能的同分异构体有炔醇、炔醚、 烯酮、烯醛、环酮、环醛,因为 D 为链状结构,不含“—O—”结构,且不能 发生银镜反应,排除环酮、环醛、炔醇、炔醚、烯酮,确定 D 为烯酮,故 D 的结构简式为 CH3COCH=CH2。‎ 第(4)小题,由 E 结构简式可知 E 的分子式为 C10H9N,在吡啶作稳定剂条件下, 与 CCl3CH(OH)2 反应生成 F[C12H10NOCl3], 通过比对,可确定发生分子间脱水, 即发生取代反应,在由 G 结构简式可知步骤④是 CCl3CH(OH)2 上的一个羟基取 代了 E 中甲基上一个氢,即:‎ 由已知:和步骤⑤的条件,可知步骤⑤先发生水解反 应,后发生消去反应。 第(5)小题,质谱仪测定的是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红外光谱可准确 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a 错误;G 中无萘环,不属于萘的衍生物,b 错误; G 中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c 正确;G 中有羧基,与少量 Na2CO3 溶液 反应生成 CO2,d 错误。‎ 第(6)小题,的环上有 7 种不同环境的氢,H 是其中一种环境的氢 被醛基取代的产物,X 与 H 两者环状结构相同,X 环上的取代基与 H 的相同但 位置不同,故 X 可能的结构有 6 种。‎ 第(7)小题,由烃 A 制备 H 的合成路线的前三步信息可知,步骤①、②、③‎ 的条件分别是浓 HNO3/浓 H2SO4、Zn/HCl、CH3COCH=CHCH3,故用 为原料 制备 的合成路线为:‎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