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六专题课时检测(4套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柳敬亭说书 柳敬亭传 ‎ ‎ ‎1.张岱 张岱(1597-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他的父亲黄尊素为万历进士,天启中为御史,是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受酷刑而死。十九岁的黄宗羲乃进京讼冤,并在公堂之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黄宗羲归乡后,即更加发愤读书,“愤科举之学锢人,思所以变之。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钞之同里世学楼钮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则千顷堂黄氏、绛云楼钱氏,且建‘续钞堂’于南雷,以承东林之绪”(《清史稿》480卷)。又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达数年之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廷屡次诏征,皆辞免。黄宗羲曾自云一生有三变: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这正是黄宗羲一生的写照。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 ‎1.《柳敬亭说书》‎ 本文节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柳敬亭是明末一位奇人,本姓曹,因罪改名换姓。后以说书谋生,经高人指点,自己精研说书技艺,造诣很高。本文生动地描写了柳敬亭高超的说书技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肯定和欣赏。‎ ‎2.《柳敬亭传》‎ - 22 -‎ 本文节选自《南雷文定》。作者黄宗羲选择典型事件写出了柳敬亭高超的说书技艺和取得这种技艺的原因,赞扬了他为提高技艺而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精神。‎ ‎《柳敬亭说书》‎ 一、通假字 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 “瓮”通“嗡”‎ 二、古今异义 ‎1.然又找截干净 古义:说话利落。‎ 今义:没有尘土、杂质等。‎ ‎2.说至筋节处 古义:关键的地方。‎ 今义:肌肉和关节。‎ 三、一词多义 ‎1.是 ‎2.故 ‎3.素 四、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善说书         擅长 ‎《柳敬亭传》‎ 一、通假字 亡何国变 “亡”通“无”‎ 二、古今异义 ‎1.而后可以得志 古义:达到目的。‎ 今义: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2.简练揣摩 古义:简,选择;练,熟悉。‎ - 22 -‎ 今义:(措辞)简要;精练。‎ ‎3.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古义:感慨悲叹。‎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不吝惜。‎ 三、一词多义 ‎1.延 ‎2.致 ‎3.乃 ‎4.之 四、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闲亭独坐            在闲亭上 ‎(2)名词作动词 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看待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表判断)‎ 译文: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 ‎(2)此子机变(意义判断句)‎ 译文:这人机智灵活。‎ ‎2.状语后置 名达于缙绅间(现代汉语语序为“名于缙绅间达”)‎ 译文:名声在达官贵人之间显扬。‎ ‎3.省略句 皖帅欲结欢宁南(“结欢”后省略介词“于”)‎ 译文:安徽提督杜宏域想结交左良玉。‎ ‎4.定语后置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现代汉语语序为“其昔与敬亭尔汝者市井小人”)‎ 译文: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 - 22 -‎ ‎  柳敬亭说书 ‎《柳敬亭传》‎ 段落 内容 第1段 ‎  从回顾说书历史落笔,从而指出柳敬亭在说书史上的地位。‎ 第2段 ‎  介绍柳敬亭的身世,侧重写他在说书方面的成长过程。‎ 第3段 ‎  写柳敬亭入宁南幕府的情况。‎ 第4段 ‎  直接写后期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及其原因。‎ ‎《柳敬亭说书》‎ ‎1.下列都表现柳敬亭说书艺术上在刻画人物、叙述事件方面的独特和高超的一组是 ‎(  )‎ ‎①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 ‎②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 ‎③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 ‎④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舌死也。‎ ‎⑤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解析:选C ①描写柳敬亭外貌的丑陋,并指出其特长是说书,但没有说明其说书的 特色。‎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说明柳敬亭“善说书”的一组是(  )‎ ‎①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 ‎②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③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 ‎④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⑤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 ‎⑥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 - 22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③⑤‎ 解析:选B ①②⑥表明柳敬亭在艺坛上的地位,不能直接反映他“善说书”的特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是当时南京城里与妓女王月生齐名的著名说书艺人。‎ B.柳敬亭说景阳冈上武松打虎一段,虽然与《水浒传》相关章回差异很大,但增删却十分自然。‎ C.柳敬亭擅长说书,却喜欢摆架子,听众稍不注意听,他就不说了,还不能勉强。‎ D.由于柳敬亭说书技艺高超,人们也就不在乎他形体丑陋了。‎ 解析:选C C项,柳敬亭说书并不摆架子,他只是很注重说书的艺术效果。‎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首言柳麻子的外形长相,续言柳麻子说书的行情,接着举实例说明柳麻子说书的景况,再以其他说书人的羞愧说明柳麻子之好,最后则是总结他有好行情的原因。‎ B.“善说书”三字是全文的文眼,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C.柳敬亭必得听众倾耳谛听才开始说书,若有人悄声说话或面有倦色就会停下来不说,显示了他作为一个有名艺人的傲慢。‎ D.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赞扬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却先说他外貌的丑陋,再以王月生作比来衬托其说书艺术非同一般。‎ 解析:选C C项,“柳敬亭必得听众倾耳谛听才开始说书,若有人悄声说话或面有倦色就会停下来不说”,显示了他的自尊、自重。‎ ‎《柳敬亭传》‎ ‎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柳敬亭说书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②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 ‎③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 ‎④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 ‎⑤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解析:选C ③是侧面描写;④不是表现说书技艺。‎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柳敬亭说书“进乎技矣”的一组是(  )‎ ‎①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 22 -‎ ‎②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 ‎③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 ‎④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 ‎⑤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解析:选B ①说书技艺开始阶段;④是说柳敬亭说书注重从民间吸取素材。‎ ‎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把柳敬亭放在宋明以来演史小说盛行不衰的广阔背景上,认为柳敬亭填补了一段空白,突出了柳敬亭在古代说书艺术史上的地位。‎ B.柳敬亭在莫后光的指导下,说书技艺经过三重境界的提升,达到了精妙的程度,就先后到了扬州、杭州、金陵等地,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C.宁南不懂说书,他赏识柳敬亭是看中了柳敬亭的才能。柳敬亭参与军中机密大事后,朝中官员对他十分尊敬,称他为柳将军,他也心安理得。‎ D.此文取材精当,详略得宜,文末的“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是对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度赞誉,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倾注了作者对忠臣义士无限仰慕的思想感情。‎ 解析:选C C项,“宁南不懂说书,他赏识柳敬亭是看中了柳敬亭的才能”错。“宁南不知书”是说宁南没有读过书,他赏识柳敬亭是因为柳敬亭和他说的都是生活中的语言。‎ ‎《柳敬亭说书》‎ ‎1.《柳敬亭说书》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柳敬亭容貌的丑陋,有什么作用?‎ 提示:起衬托作用。以其貌不扬衬托其说书技艺的高超。同时又与王月生对比,王月生容貌姣好,红极一时;而柳敬亭说书技艺高超,虽相貌丑陋,但美名远扬,深受时人喜爱。‎ ‎2.作者是怎样描写突出柳敬亭说书技艺高超的?试以文中叙写的《景阳冈武松打虎》为例加以分析。‎ 提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叙述他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是正面描写,写听众的反应是侧面描写。‎ ‎3.柳敬亭说书对听众有何特殊要求?从中可看出他具有怎样的个性?‎ 提示:听众“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稍见……有倦色,辄不言”,且不得勉强等。明代艺人当时社会地位原本不高,柳敬亭却敢于提出如此苛刻要求,除了说明他演艺地位水平之高,还突出说明了他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他不能容忍别人轻视自己的职业劳动。这种自尊自爱的个性的确令人赞叹。当然,严格要求听众,同时也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说书氛围和听书环境。‎ ‎《柳敬亭传》‎ ‎4.《柳敬亭传》以说书为线索贯串全文,为什么要写柳敬亭在宁南幕府的一段经历?‎ - 22 -‎ 提示:(1)这一段经历是柳敬亭人生中的重大事件,由此我们可以追寻他一生中的人生轨迹,使人物传记叙事完整。(2)这一段经历也暗扣说书这条线索,军中的经历使他的阅历更加丰富,促进了他说书艺术的提高。‎ ‎5.《柳敬亭传》选择了哪几件代表性的事件来刻画人物?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材?‎ 提示:(1)①犯死罪后学说书而成名;②辅宁南伯而显贵;③国破后重操旧业。(2)①这三件事都与说书有关,并有着因果关系;②文章显得结构紧凑,环环相扣;③凸显人物个性,避免文章拖沓冗长。‎ ‎6.国变后柳敬亭重操旧艺,技艺更高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从中有哪些启示?‎ 提示: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等。这些细节既反映了柳说书技艺之高妙,又表现出柳后期说书以悲为主的情感基调。‎ 启示:其一,国变之悲影响了说书人之悲,说书人之悲决定了说书之悲,知人论世,披情入书可见一斑;其二,艺术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柳的说书高妙源于他的大起大落坎坷丰富的经历;其三,逆境未必只是磨难,还是财富,只要态度端正,逆境往往造就人才。‎ ‎《柳敬亭说书》‎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如:“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 侧面描写如:(1)一日说书一回,且须于十日前预约;(2)说书时听众必须保持安静;(3)与名歌妓王月生相提并论。‎ ‎2.语言简练,多用短句 文中多用短句,四字短句最多,传声色,摹情态,生动活泼,长短句相间,读来上口,行文流畅。全文不到300字,描写人物神形兼备,跃然纸上。‎ ‎3.叠字的运用,摹神拟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用“汹汹”形容房屋崩塌,用“瓮瓮”描摹空坛声音。‎ ‎《柳敬亭传》‎ ‎1.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全文紧扣柳敬亭说书这条线索选材,并按时间顺序结构成篇,写出了柳敬亭说书生涯的主要成就及经历。‎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 22 -‎ ‎(1)对比:如开头回顾柳敬亭的说书历史,用“其姓名不可得闻”与“共称柳敬亭之说书”作了对比,突出了柳敬亭的地位。再如写柳敬亭在宁南幕府时,用宁南的“不悦”与“无不与宁南意合”作对比,突出柳敬亭备受宁南王信任。‎ ‎(2)衬托:一是正面衬托,如写柳敬亭奉命至金陵的尊贵地位时,作者用了“莫不倾动加礼”“南面上坐”和市井小人的私语羡慕,非常突出。二是反面衬托,如“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从反面作了衬托。‎ ‎(3)比喻:如“刀剑铁骑……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这些句子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柳敬亭说书所达到的精妙境界和艺术效果。‎ 柳敬亭说书 - 22 -‎ 柳敬亭传 - 22 -‎ - 22 -‎ ‎  ‎[素材1] ‎ 柳敬亭就是南京的柳麻子,黧黑,满面还有疮疤和小疙瘩。他的相貌可以说是奇丑。但他的说书技艺却是常人不能比的,与当时的著名歌妓王月生齐名。其说书的技艺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应用角度:本则材料可用于与“人不可貌相”“相貌与能力”等相关的作文中。‎ ‎[素材2] ‎ 柳敬亭到了晚年其说书技艺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这与他在宁南幕府中的阅历不无关系。他在宁南幕府中,走南闯北,结识了各色人等。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不同身份的人物性格,在他心中了如指掌。这些都是他说书成功的重要原因。‎ 应用角度:本则材料可用于与“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等相关的作文中。‎ ‎[素材3] ‎ 柳敬亭说书 柳敬亭在凉亭里说书出了名,四方八乡,外村外县都派人来请他去说书。这样越说听客越多,越说名气越大,大得连京城里的皇帝都知道了。‎ 一天,皇帝派了几个太监,专程请他到京城皇宫里去说书。给皇帝说书可不是闹着玩的,说得不好就要掉脑袋。但是,皇帝宣召,不敢不遵,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 22 -‎ 那当口,说书没有台子,都是在平地上站着说,平地说不抓神,皇上就赐他三块板,搭了一座高台,这叫“高人一等”。在台子上说书,坐得高,送得远,运气足,能抓神。打这以后说书人就坐书台了。有了高台,柳敬亭还不放心,就先说给宫娥使女、大小太监听。‎ 哪晓得柳敬亭朝台上一坐,下面就嘻嘻哈哈地笑开了。笑什么呢?笑柳敬亭又黑又麻,一口泰州宝宝腔。这一笑不打紧,柳敬亭说的书,下面一个字也听不清,越说下面笑得越凶。柳敬亭说不下去了,只好奏请皇上赐给一块木板,木板一敲,宫娥使女就不敢笑了。因为这是皇帝赐的,见物如见人,哪个还敢笑。有人把这东西叫“醒木”,其实不叫“醒木”,和尚用的叫“醒木”,文官用的叫“惊堂”,帝王用的叫“镇山河”,宰相用的叫“金章”,武官用的叫“虎威”,道士用的叫“令牌”,私塾先生用的叫“戒尺”,药房里压处方用的叫“压方”,说书先生用的叫“止语”。拍过“止语”就不兴说话、不能笑了。‎ 从那当口开始,“止语”就一直传到今天。‎ 应用角度:(1)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2)勤苦磨练是成功的阶梯;(3)要用技艺赢人。‎ ‎1.柳敬亭晚年凄凉 崇祯十三年,到左良玉军中说书,常住武昌,并帮办军务。清兵入关后,替左良玉出使南京和南明王朝权臣马士英、阮大铖疏通关系,南明称他为“柳将军”。清顺治二年(1645),左良玉死,马士英、阮大铖谋捕柳敬亭。柳出逃苏州,重理旧业。以后在扬州、南京、清江浦、常熟等地说了十年书。至顺治十三年春,已69岁高龄,到驻在松江的苏松常镇提督马逢知处任军幕。但郁郁不得志,三年以后,离开军中。晚年寓居南京,生活穷困,极为凄凉。死后葬于苏州。柳敬亭说书60年,南达绍兴,西到武昌,北到北京,名重一时,大半生没有传徒,到晚年才收了扬州人居辅臣。 ‎ ‎2.柳敬亭政治主张 柳敬亭曾主张改良政治,以挽救明王朝的危机。他与名将左良玉结为知己,曾深入军营劝其竭力抗清,并以说书鼓励士气,后左良玉病死九江舟中。柳怀念旧友,回到江南,酒酣之时,向人痛说左良玉遗事,闻者无不泪下。 ‎ ‎3.柳敬亭个人著作 柳敬亭常说的书目,据有关资料的零星记载,多为长篇中的选段。所据选取之长篇,大致有《水浒》《隋唐》《西汉》。另外,传说柳敬亭还留下《柳下说书》百篇。柳敬亭的遗作,有说书底本《柳下说书》8 册100 篇。‎ - 22 -‎ 柳敬亭公园 泰州市柳敬亭公园开辟在泰州市海陵区南门外东打渔湾的柳敬亭故居地。从1985年初开始筹建,先后完成征地,面积约50亩,其中水面约占15亩。‎ 柳园的总体布局是以中国传统庭园的手法,充分利用自然形成的南高北低的地势走向为基础,以柳敬亭塑像、纪念馆等建筑,照壁、景墙、花卉、树木、景石与绿化相结合互相渗透,把较小的空间隔开,造成深远的庭园效果。园内绿化以柳为主,沿河沿池遍植垂柳,形成内外连绵环绕的柳堤,另外再配以竹林、水杉林、桂花林、松林、广玉兰林树种。目前,园内绿化造景已基本形成,园内景点也在逐步建设与完善中。‎ 中国的说唱艺术界,都尊柳敬亭为宗师。古时还没有电子传播工具,这说书艺人便是传播大众文化和评说时事的公众人物。柳敬亭是泰州人,老家在市区城南的打渔湾。上世纪80年代,侯宝林曾来此采访柳氏遗迹,并反复自语:“我是寻宗来了。”‎ 这打渔湾原是由东、西城河夹着城南大道分别向南伸展约数百米,形成东、西两湾。垂杨傍水、渔舟夜泊,景色别致,古“海陵八景”中的“南濠渔唱”指的就是此景。柳敬亭公园也就兴建于此。颇有几分曲径通幽、古韵犹存的趣味。‎ 柳敬亭本姓曹,名逢春,明神宗万历十五年,生于泰州曹家庄,他十五岁时犯法,被列为拘捕对象,被迫离家出逃。由于他爱听人讲故事,就学起了说书,以此谋生。约18岁那年,他流浪到江南,以敬亭山为名,并指路旁柳树为姓,从此开始说唱艺术生涯。柳敬亭擅长说的书目有《西汉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柳敬亭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且善交各地文化名流,因而在民间赞柳的诗词极多。孔尚任就把他写进了《桃花扇》。‎ 现在的柳园在城河南岸,周围仍有垂柳芦花,园内树木成林,沿河遍植垂柳,形成内外连绵环绕的柳堤。越往园的深处走,则树阴越密,时闻鸟雀叽啾、游人细语,确是个借闲觅静的好去处。‎ ‎【赏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以介绍“柳敬亭公园”为主。文章最后一段插入了对柳敬亭生平的概括介绍,园以人闻,揭示了写作的目的。文章开头两段介绍了公园的总体布局,从占地到园内的布置,较详细地介绍了“柳敬亭公园”的基本情况。文章还插入了当代相声大师侯宝林“前来寻宗”一段,表现了人们对柳敬亭的尊重之情。‎ ‎  一、语基落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 书帕:指请柬与定金 - 22 -‎ B.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白文:即大书,专说不唱 C.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 截:干脆 D.不怕其不舌死也 :咬 解析:选C C项,“截”,删略。‎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B.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宁南以为相见之晚 C.如优孟摇头而歌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 D.闻其使人来 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 解析:选A A项,两个“之”都当“到”讲。B项,介词,用;动词,认为。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代词,他,代宁南;代词,那些。‎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 B.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C.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 D.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解析:选C “简练”,古为动词,“简”,选择;“练”,熟悉。今为形容词,简要精练。‎ ‎4.与“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籍吏民,封府库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而相如廷叱之 D.沛公欲王关中 解析:选C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其余与例句中加点词均为名词作动词。‎ ‎5.与“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解析:选B B项,被动句,其余与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封大夫方君传 刘大櫆 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 - 22 -‎ 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 君于人无问智愚贤否,一皆推诚相结。人或以其易与也,而因售其欺,以至逋千万,旁观者皆为之不平。君第与校曲直而已,卒以不衔怨于中也。至无故横逆之来,尤忍人所不能忍。‎ 君家自上世以来多厚德长者,其生殖丰裕,能以惠利及人。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敛,有子女而不能婚嫁者,均受其庇荫。乾隆辛未岁饥,于乡里倡为赈恤,又捐惠济仓谷至白金三千两。郡邑劝输修城,亦且捐至千缗。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淫潦毒暑,勤劬过甚。祠垂成,而君遂至得疾不起。卒之岁,年五十有九。‎ 君既性纯孝,笃于友恭,而所遭多不幸。其尊府已见背,而祖母谢安人与其兄祈昌相随以没,逾年,嫂洪氏亦没。君既执嫡母程恭人及继母吴恭人之丧,过哀至毁。而有弟三人,弟妇二人,十数年间,后先殂丧。君于其间,侍汤药,治丧殡,育孤幼,延师课读,以婚以嫁,备礼尽瘁。盖君于世事尽心力而为之者多矣,而庭闱之内,荐遭闵凶,何以堪之?‎ 有姊妹四人,其适程氏者,幼年守志,一子复早夭,其后家益落,而以垂白抚孤孙,君尤痛惜之。临没时,命其子分产以济其困乏,且为其身后计甚谆且详焉。‎ 论曰:世之儒者以诵说诗书自藩饰,而伦类之间,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多内省而惭。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呜呼!可谓淳笃君子矣。‎ ‎(选自《刘大櫆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第与校曲直而已    第:只,仅 B.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敛敛:收敛 C.荐遭闵凶,何以堪之 荐:屡次 D.迹其平生所为 迹:考察 解析:选B “敛”通“殓”,指给尸体穿衣下棺,泛指安葬死者。‎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在文中指诰封,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以皇帝的诰命赠予爵位名号。‎ B.族姻:指族亲和姻亲。族亲指具有共同起源和血缘的亲属,而姻亲是指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属。‎ C.祖考:既指祖先,也指已故的祖父或祖母,还可泛指父祖之辈。本文中指祖父。‎ D.恭人:古时命妇封号之一,宋徽宗政和三年定制,中散大夫至中大夫之妻封恭人。明清两代,四品官之妻封之。‎ 解析:选C “也指已故的祖父或祖母”错,只能指“已故祖父”,“已故祖母”应称“祖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2 -‎ ‎(1)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先生虽然天资特别聪慧,但因为家中远方的生意急需经营管理,没有办法,他只好到楚地游历。‎ ‎(2)到了先生时,虽然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在帮助别人解决困急时常常担心自己帮助不够。‎ ‎9.文中第3、4两段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方君“淳笃君子”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3段“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为本段关键句,有领起全段内容的作用,抓住句中“处己虽俭”“周人之急”等语,可有“极节俭”“勇担责”和“乐好施”的概括。第4段有“性纯孝,笃于友恭”和照顾族人等内容,据此可以有“重孝悌,睦亲族”的概括。‎ 答案:极节俭,重孝悌,睦亲族,勇担责,乐好施。‎ 参考译文:‎ 封大夫方先生名叫祈宜,字亦桓,是歙县人。方家自先生的曾祖、祖父、父亲以来都在楚地经商。先生十八岁时,他的祖父年老在家闲居,他的父亲不想远离(祖父),而先生的兄长祈昌刚进入府学成为学生。先生虽然天资特别聪慧,但因为家中远方的生意急需经营管理,没有办法,他只好到楚地游历。‎ 先生与人交往无论(对方)聪明还是愚笨、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全都用诚心和他们结交。有人认为他容易对付,(在经商中)就趁机实行欺诈的手段,以至于拖欠债务达千万,旁观者都替先生愤愤不平。先生只是和那些(拖欠债务的)人辨明是非曲直罢了,最终也没有怀恨在心。至于无故受到蛮横不讲理的对待,先生更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 先生家自祖上以来多是宽厚仁德的人,他们经商盈利丰厚,能够把获得的利益分给他人。到了先生时,虽然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在帮助别人解决困急时常常担心自己帮助不够。同族或姻亲中有人去世却没有能力安葬的人家,有子女婚嫁却没有能力操办的人家,都受到他的帮助。乾隆辛未年间遇到饥荒,(先生)在乡里倡导以钱物救济贫苦受灾的人,又捐给惠济仓(救助百姓的粮仓)粮食折合白银达三千两。郡县鼓励绅商捐资修城墙,(先生)又捐钱将近千缗。先生的祖父曾经修建祠堂却没有完成,先生认真地完成他的志向,早起晚睡经营谋划,不避阴雨酷暑,劳累过度。祠堂快要修成的时候,可先生最终病重不起。去世的时候,享年五十九岁。‎ - 22 -‎ 先生对长辈十分孝顺,又重视兄弟间的相处,却遭遇很多不幸。他的父亲去世后,接着祖母谢安人和他的兄长祈昌又相继去世,过了一年,他的嫂子洪氏也去世了。先生接着又负责嫡母程恭人及继母吴恭人的丧事,过度哀伤几乎损伤身体。接着又有三个弟弟,两个弟媳妇,十几年间,先后去世。先生在这期间,侍奉汤药,办理丧事,抚养失去父母的孩子,请老师教育他们,以及婚嫁,各种礼仪都尽心尽力做到。先生对于社会上的事情竭尽心力做了很多,可是家庭之中,却多次遭遇不幸(丧亲之忧),(他内心)怎能忍受得了呢?‎ ‎(先生)有四个姊妹,那嫁到程家的姊妹,年龄很小就守寡,有一个儿子又过早去世,之后程家更加衰落,最终(姊妹)以年老之身抚养孤弱的孙子,先生十分心痛怜惜她。先生快要去世时,让自己的儿子分出家产来解决她的困难,并且为她的身后事考虑得十分恳切、详细。‎ 议论的人说:世上的读书人用诵读诗书来文饰自己,而在人伦道德,(诸如)孝、友、睦、姻、任、恤等方面的表现,反省自己大多会感到惭愧。至于方君这样的人,已经放弃儒术以机巧牟利了,考察他生平所作所为,到官员那里寻找,哪里能轻易找到呢?唉!先生可以算是品行质朴厚重的君子了。‎ 三、语言表达 ‎10.以“柳敬亭”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在公元十七世纪的江南茶馆书场里,曾活跃着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说书艺人,他就是至今还让泰州人感到骄傲的评话宗师柳敬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柳敬亭作为一名说书艺人,是活跃在公元十七世纪的江南茶馆书场里,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至今还让泰州人感到骄傲的评话宗师。‎ ‎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在军用方面的价值是不可预估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讲,只要不依赖国外的导航系统,就能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有保障,社会经济就能取得突破性发展,国民对社会各方面的满意指数就会提升。‎ ‎①不是只要不依赖国外的导航系统就能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通读所给文段,找出文段中推断存在问题的地方,然后根据①句确定所要填写的句子的基本表述形式。阅读可知,“国家安全有保障,社会经济就能取得突破性发展,国民对社会各方面的满意指数就会提升”说法过于绝对,国家安全有保障只是社会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不能必然导致经济的突破性发展;而即使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并不就能必然导致国民对各方面的满意指数上升。了解了这些,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②不是国家安全有保障国民就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突破 ③不是经济发展取得突破就能提升国民对社会各方面的满意指数 ‎  ‎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 ‎ ‎“不同的角度发掘”,就是要求我们采取不同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察;“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我们对文本能够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人生价值指人基于一定的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所持的判断,集中体现在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上。时代精神指特定时代的人们呈现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风貌。文本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社会生活的内涵。“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应该包括传主本身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传者的情感态度所反映出来的人生价值。而“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则是指文本体现出来的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包括文本本身与现在社会的精神之间的相通之处。前者属于历史性的,后者则是属于现实性的。‎ 一、解读文本体现的人生价值取向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 22 -‎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 - 22 -‎ ‎[思路点拨] 要做好本题,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贴近文本,整体感知。无论是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还是探讨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都必须贴近文本。思维应起于文本归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妄加发挥,是不适宜的。在本文中,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自己心目中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综合分析,选择角度。这一类问题的答案,一般需要通过分析推敲原文相关内容推断出来。比如分析罗曼·罗兰自身经历与他和“英雄”的关系,可以得出“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要选择真正的英雄”“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等结论。③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在回答问题时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然后对其进行具体阐释,即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作答。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流畅,言简意赅。‎ ‎[我的答案] 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 二、探究传主与所处时代的关系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悉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他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 22 -‎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一生的格调。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思路点拨] 从考纲要求的能力上看,这道题考查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从传记类文本阅读的角度看,是探讨传记所表现的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从题干上看,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成为大师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可以得出“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的观点。如果就“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这句话反问一下,钱钟书所在的时代是“寂静”的吗?当然不是。所谓的寂静,也只是钱钟书本人。文章中说:“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即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这是正面写钱钟书。“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这是从反面衬托钱钟书。所以可以得出“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的观点。也可以得出“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的观点。观点要从文本材料中来,所以要先筛选相关信息,收集文本材料,再归纳出观点。‎ ‎[我的答案] 探究要点: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题通法 - 22 -‎ 这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这种考查大多采用的是阐述题或论述题。解决这种题,我们应该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善于捕捉主要材料。无论是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还是探讨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都必须从文本的材料出发,我们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传主或传者精神实质的那些材料进行分析,只有抓住了这些主要的材料所作的分析探讨才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千万不可以在无关紧要的枝节性的材料上大做文章。依赖枝节性材料所得出来的结论,是不能代表文本的主体意识的,因此也是偏颇的。‎ ‎2.善于分析提炼概括。这里的分析提炼概括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捕捉到文本的主要材料之后,要善于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细密周到的分析,对其中蕴涵的人生价值和体现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另一方面是指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不管是文本产生的那个时代,还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都是纷纭而复杂的,“时代精神”到底是什么,要善于在纷纭复杂的事实中概括抽象出来,如果不能准确地提炼出“时代精神”就不可能完成对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精神”的探究,因为离开了对历史或现实“时代精神”的正确认知,对文本进行这方面的探究就没有合适的参照对象,自然就很难获得正确的探讨结论。‎ ‎3.善于做个性化解读。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做这类探究性的思考题,就更需要具有个性色彩。‎ ‎4.答题的要求:(1)务必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分析阐述;(2)采用提纲挈领式,层次清晰,分点罗列;(3)不写错别字,避免出现病句;(4)注意安排好字数,答题不要超出范围。 ‎ - 22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