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3月摸底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西赣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3月摸底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江西省赣州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当艺术欣赏范围和审美趣味超越国家与民族的界限时,我们便拥有了世界视野;而全球化则让我们能够与世界上各个角落的同类分享各种各样的艺术。‎ ‎ 全球化背景下的变化并不是样样都让人兴奋。受全球化影响,世界各国人民的审美趣味正变得越来越趋同,越来越相似,世界正在失去其丰富性。以中国为例,二十几年前各大剧院人山人海,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剧院的生意开始凋零,曾经为中国各阶层普遍爱好的戏剧,忽然远离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从港台和欧美传播进来的流行艺术。我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在二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渐渐地,去剧院欣赏戏剧不仅不再是正常的娱乐活动,甚至变得可能让旁人感觉怪异。社会的主流审美趣味,不再像以往那样支持它的发展。这种现象与全球化有关,但它与以往时代民众审美趣味经常出现的各种变化不同,其背后,是西方发达的文化工业起着作用。‎ ‎ 世界上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应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审美视角。假如世界各地人们的文化表达方式及对文化艺术的爱好都变得同一,世界也就成了文化沙漠——只有一种颜色的沙漠。人类文化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人类不同的群体在各自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文明的发展进程经常需要不同文化圈的互相激发,一种文化所蕴含着的某些生活与思想内容可能会激发其它相关文化圈的灵感,并给后者注入活力。‎ ‎ 艺术及戏剧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往往因其拥有不同形态与风格的艺术而呈现出差异。艺术是人类表达与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最重要与最核心的载 体之一。戏剧尤其如此。戏剧活动对于人类的过往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可能有的启示价值更是无法估量。中国戏剧的内涵是如此丰富,剧种组成、剧种悠久的历史与完整的音乐、表演、剧目体系,在文化形态上均具有特殊的价值。且由于中国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族群的大迁徙及不同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如此复杂的经历中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都有可能通过戏剧及与戏剧相关的仪式活动留传下来。‎ ‎ 文化的问题只能通过文化手段解决,保护和推动文化表达的多样性,必须通过文化自身的力量才能最终实现。要保护与继承丰富的中国戏剧,不能仅仅依赖于对全球化的批判、抗议乃至抵制,更重要的是要靠我们共同的文化责任感与民众的文化自觉。面临全球化这一背景,我们应该重新认知中国戏剧的价值与意义,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待中国戏剧的现实与未来,正是我们作为当今文化传承者应该持有的立场。‎ ‎ (摘编自芦柳源《文化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戏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全球化使各国民众都可能分享到其他国家的艺术,但与此同时,各国民众的审美趣味正变得越来越趋同或相似。‎ ‎ B.不同的文化圈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审美视角,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是各自拥有不同形态与风格的艺术。‎ ‎ C.我国历史上有无数次族群的迁徙、不同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这些复杂的经历,都可能以戏剧方式留传给后代。‎ ‎ D.中国戏剧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形态上也具有其特殊的价值,但现在社会的主流审美趣味却不再支持其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布局谋篇,并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 B.文章认为应该保持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并侧重阐述了保护不同的文化圈、各地艺术尤其是中国戏剧的意义。‎ ‎ C.文章阐述中国戏剧的问题,却从中国到世界,从中国戏剧到艺术到文化,彰显出立足世界文化格局的宏阔视野。‎ ‎ D.就中国戏剧的命运问题,文章开篇交代全球化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指出解决中国戏剧问题的基本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没有全球化的影响,民众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消费观念就不会发生变化,中国戏剧也就不会面临当前的困境。‎ ‎ B.如果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圈,那么它们相互之间就可能会激发灵感并注入活力,进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 C.民众全力批判、抗议并抵制全球化,同时又具有文化责任感与文化自觉,中国戏剧就可能得到保护与继承。‎ ‎ D.戏剧活动对人类的过往与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仅因此,我们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也应坚持保护与继承的立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韩江 林渊液 ‎ 每年春天,诗人冷雪总是发来邀约:来看韩江,来看木棉花吧。‎ ‎ 小时候听说韩江,是在一出潮剧里。这出戏叫作《苏六娘》。苏六娘与表哥青梅竹马私定终身,父亲却要她远嫁杨秀才。话说杨秀才见婚期迟迟未得苏家应允,遂带乳娘前来讨亲。经过府城时,她像刚进大观园的刘姥姥,遇山便问什么山,杨秀才答曰“韩山”,问山下那座大厝,答曰“韩祠”,再问山脚下那条溪,杨秀才没好声气地答:“韩江,韩江……”‎ ‎ 就这么把韩江懵懂记住了。‎ ‎ 长长的滨江路,巍巍的古城墙。沧海桑田,水的样貌谅必有了巨变。现如今,江水或潺湲或汹涌,都在堤岸的规范之内。‎ ‎ 木棉树有些年岁了,树干挺拔高古,雄奇而有凛凛之气。春风一吹,一粒粒肥厚酣畅的红,便缀上了枝头。花,给人的感觉总是妩媚阴柔,而木棉花,在非生物学意义上,是一个雌雄同体的传奇。我与冷雪坐在木棉树下,眺望江水,有一搭没一搭地聊。我们同饮一江水,口音非常接近。那时,她结束一段旧生活已有年余,过去,已然淡了,在情绪上引不起悲,或者恼;未来,还远着,它也召不来欢,或者歌。一切仿佛迷蒙的,混沌的,打断这节奏的,唯有木棉花坠落的声响。噗的一声,重重地,似一个来自生命本身的叹息。转过身用眼光去看望它,整朵的,不萎靡,如在枝头。‎ ‎ 如果说当年从戏文里获得的是抽象的韩江,那么,得识具象的韩江却费了一番周折。孩提时常去的是外砂溪。县城里的孩子只见过井水,那水是圈在井箍里的。而外砂溪是野性的,带着向远方敞开的浩浩荡荡的神秘。我所居住的小城,从南门继续往南走,远远地走过一段荒郊野地才见外砂溪。一见着了大溪,心便与嗓子、手脚一起野了。多年之后才明白,外砂溪就是韩江的支流。‎ ‎ 眼前这一段韩江下游,便是当年向往与眺望的地方了。‎ ‎ 冷雪写过一首诗《一枚醒着的钉子》:“深夜,地球上的一个国家/国家的一个省份/省份的一座小城/一条江,江边的/一个人,站着,好像一枚钉子/一枚醒着的钉子/冷冷地钉在地球的表面。”‎ ‎ ‎ ‎ 我相信,诗人这一枚探索和打量世界的钉子,不只是向内的,还有一个面向外部世界的无比漫长的半径。这条江,同时也是她建立的参照体系的重要原点。‎ ‎ 可是,到了今天我们的眺望又在何方?‎ ‎ 之前,其实去过三河坝,那个韩江开始的地方,看它到底是由两条怎样的河流交汇的。那两条河流,一条属红色岩系,又多盆地,故江水红而浊;另一条属花岗岩结构,周边植被良好,故江水绿而清。站在桥上,看两条秉性各异的水带,奔赴到了一起。那江水、那泥沙,那水中的鱼和微生物,它们相互进入对方身体的深处时,谅必还是彼此陌生的。我相信,很多不同事物的相互遇见和交融,与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有着惊人的相似。或许,这场交汇是可以给我们带来神迹的,可是,也是在这一地方,我的眺望又在更远处。这一条红而浊的江水,它是由什么汇合而成的?那一条绿而清的江水又是如何?它们前面复杂的河网,一如庞大的家族背景,到底是羽状、扇状、辐散状,还是网状?它们经历了怎样的迂回、冲撞与交织,才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 只道是见到了韩江的源头,其实,对于一条水来说,哪里才是源头呢?‎ ‎ (摘自《散文》,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二段写了“我”懵懂记住“韩江”这个名字的特定的情境,有人物,有画面,有情节,鲜明形象,生动真切,形象动人。‎ ‎ B.“她像刚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乳娘比作刘姥姥,一是使文章更富有文化内涵,二是使表达形象生动。‎ ‎ C.说木棉花“是一个雌雄同体的传奇”,重重地坠落的却是“整朵的,不萎靡,如在枝头”,暗示了生命哪怕将要凋零也不悲凉。‎ ‎ D.文章以作者和冷雪的重游韩江为线索,写了作者眼中的韩江,表达了作者对于韩江溯源、对于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独到见解。‎ ‎5.文章引用冷雪的诗《一枚醒着的钉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6.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请你从韩江溯源及家族溯源两个方面,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 2018年1月30日晚间,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目前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2017年的业绩从预盈调整为预亏5.3亿元-7.2亿元。公告一出,市场哗然。这是继2014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遭遇“冷水团”公司超百万亩虾夷扇贝“报废”后,该公司扇贝再次被宣布“跑路”。‎ ‎ 近期不断出现的市场乱象,不由得使一些人感觉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就像进行一场“扫雷”大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企业曝出“跑路扇贝”,令投资者一脚踏空,赔钱蚀本。中国资本市场不容许用这么多带有戏剧色彩的公告,损害市场的严肃性;不能用业绩变脸、信披违规等手段,践踏市场规则;不能让股民真金白银的支持,换得“一地鸡毛”。资本市场应该有更加完善的市场规则,更加严厉的监管手段,更有执行力的退市制度,形成让上市公司尊重规则、敬畏规则的环境。只有这样,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更好保护,优质上市公司才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资源支持,中国资本市场才能风清气正,持续健康发展。‎ ‎ (选自《新华时评》)‎ 材料二 ‎ (摘选自《中国证券投资者结构全景分析2016年报》)‎ 材料三 ‎ 有投资者觉得,如果做股票亏了钱,就是监管没有尽到保护责任,这样的理解显然也有偏 差。对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品种来说,保护不代表“保赚”,正常投资风险仍然需要投资者自己承担。有效的保护,从根本上是建立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的市场制度,打造健康完善的市场环境。比如,与散户相比,各路机构在资金、信息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一些人利用这些优势,肆无忌惮搞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忽悠式”重组,还有人炮制不靠谱的炒作概念、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引人上当,让普通散户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面对这些乱象,应敢于亮剑,重拳打击,对不守规矩、恣意妄为的“大鳄”形成有力震慑。‎ ‎ 但是,回过头看,很多违法违规行为之所以屡屡得手,与很多散户投机心理强,从而忽视了风险防范有关。不过分热衷追逐热点,不盲目跟风追涨杀跌,其实就能避开很多市场陷阱,筑起保护自身权益的第一道防线。‎ ‎ (摘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近日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到:“没有波动的资本市场是一潭死水,但惊涛骇浪一定是弱肉强食,市场被操纵。”由此可以看出,股市出现异常波动,往往是一些人搅浑水,从事违法违规行为而引发的“人造波动”。从严监管,创造干净清朗的市场空间,是促进股市稳定、防范风险的重要一环。‎ ‎ 从A股市场现实情况看,个人投资者开户超过1亿户,大户和部分机构投资者投机心理强,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市场“羊群效应”很强,极易形成行为趋同、跟风操作。正因此,A股市场上反复出现“蹿天猴”式大起大落。‎ ‎ 郝旭光表示,流动性波动只是股市波动的表面原因,深层次背景是人们对经济走势、上市公司盈利趋势以及政策面、改革举措的信心。避免资金非正常进出,一方面应控制好各种杠杆工具,防止过度使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完善市场制度,一个健康有序、能够提供长期回报的股市才能吸引长期资金进入。‎ ‎ 郝旭光认为,政策本来就应该逆周期,讲究前瞻性和预见性及相机调节。在股市中,违法违规行为和异常情况一旦发生,往往会产生很大震动和危害。事后监管虽可以惩戒违法违规活动,让肇事者付出代价,但无法挽回已有的损失。因此,监管上需要更突出预防性,“从早、从小、从严、常态化”,以减少不利事件、违规行为发生,防患于未然。‎ ‎ (摘选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两次发布公告称,其部分海域的虾夷扇贝“跑路”,业绩预亏,其公告引起投资者的纷纷议论。‎ ‎ B.“跑路扇贝”是上市公司富有戏剧色彩的信息披露,这类市场乱象,使得一些人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感觉如同进行“扫雷”大战。‎ ‎ C.机构是与散户相对的股市投资者,机构中的一些人有时会利用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一些侵害散户合法权益的活动。‎ ‎ D.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说“没有波动的资本市场是一潭死水”,这表明股市出现的波动全部是正常现象,因此投资者不应为此惊慌。‎ ‎8.下列对材料二、三、四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绝大部分的证券投资者年龄在50岁以上,而23-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投资者约占投资者总人数的48%。‎ ‎ B.材料二反映了2016年我国证券投资者的受教育情况,图表说明我国有一半以上证券投资者达到本科或大专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较少。‎ ‎ C.根据材料二,在我国2016年的证券投资者中,90%以上的人有一定的证券市场投资经验,而完全没有投资经验的人占总人数的比重非常小。‎ ‎ D.政府要从根本土建立起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的市场制度,打造健康完善的市场环境,这样就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投资者就不会亏钱。‎ ‎ E.“羊群效应”反映当前我国部分投资者不够成熟、不够理性的投资心理,而反复出现的“蹿天猴”式大起大落,则属于证券市场的正常波动。‎ ‎9.根据上述文字,说说股票投资者在熟悉并遵守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应该如何尽可能地防范投资风险?(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題共4小題,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也。父公林,字幼春,封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徙封陵阳侯。鸿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遂笃志精锐,布衣荷担,不远千里。初,林从世祖征伐,鸿独与弟盛居,怜盛幼小而共寒苦。及林卒,鸿当袭封注,上书让国于盛,不报。既葬,乃挂縗绖于冢庐而逃去,留书与盛曰:“鸿贪经书,不顾恩义,弱而随师,生不供养,死不饭唅,皇天先祖,并不祐助,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前上疾状,愿辞爵仲公,章寝不报,迫且当袭封。谨自放弃,逐求良医。如遂不瘳,永归沟壑。”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甚相友善,及鸿亡封,与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骏乃止而让之曰:“昔伯夷、吴札乱世权行,故得申其志耳。《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今予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之基,可谓智乎?”鸿感悟,垂涕叹息,乃还就国,开门教授。鲍骏亦上书言鸿经学至行,显宗甚贤之。永平十年诏征,鸿至即召见,赐御衣及绶,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顷之,拜侍中。‎ ‎ 十三年,兼射声校尉,建初四年,徙封鲁阳乡侯。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 ‎。时人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数受赏赐,擢徙校书,遂代成封为少府。门下由是益盛,远方至者数千人。和帝即位,迁太常。永元四年,代袁安为司徒,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于是收窦宪大将军印绶,宪及诸弟皆自杀,六年,鸿薨,赐赠有加常礼。‎ ‎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 【注】袭封,子孙承继前辈受封的爵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 B.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 C.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 D.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縗绖”,在古代縗和绖就是丧带和丧服,“縗”“绖”合在一起说就指整套丧服,后也渐渐引申为服丧。‎ ‎ B.“茅土”,古分封王侯时,用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土,包以白茅而授之,后以此指王侯的封爵。‎ ‎ C.“就国”,在古代当一个人受到君主的分封册封而获得领土领地后,这个人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 ‎ D.“薨”,诸侯或后妃死曰“薨”,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鸿聪慧刻苦,求学精益求精。丁鸿从师学习,三年便明白了章句,善于辩论诘难;担任都讲以后,还继续深造,不远千里求学,精神可贵。‎ ‎ B.丁鸿对弟善慈,托病辞爵让国。在父亲死后,丁鸿假托求医,放弃世袭封爵,辞让爵国给丁盛,友人鲍骏盛赞其有伯夷、吴札的让国之风。‎ ‎ C.丁鸿才学过人,广受赞誉推崇。在研究经学方面,与之论难的诸儒叹服他,丁鸿深得鲍骏、显宗、肃宗等人赞赏;教授学徒,影响较深远。‎ ‎ D.丁鸿渐居要职,深得皇帝信任。显宗召见丁鸿,礼遇拜官;肃宗赏赐丁鸿并提拔他为少府;和帝更是任用丁鸿为太常、司徒、太尉等要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甚相友善,及鸿亡封,与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 ‎ (2)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望夫石 ‎【唐】刘禹锡①‎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望夫山 ‎【宋】陈造 亭亭碧山椒,依约凝黛立。‎ 何年荡子妇,登此望行役。‎ 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 坚诚不磨灭,化作山上石。‎ 烟悲复云惨,仿佛见精魄。‎ 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 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 妻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 【注】①诗人于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受打击和迫害,长流远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②山椒:山顶。③荡子:外出不归的男子。④行役:出门在外,这里指外出的男子。⑤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所居。⑥良:实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刘诗首句,“终日”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夫”字形成句中反复辞格,意转声连,节奏舒徐,音韵悠扬。‎ ‎ B.刘诗第三句,“几千载”突出苦恋之执着;末句“初望”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只似”“初望”,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与深切。‎ ‎ C.陈诗起首四句,不仅写出了眼前望夫石的外形,同时又将当年望夫女子的容貌与心情灌注入石像中,从而起到了既写人又写石的作用。‎ ‎ D.陈诗中,望夫女子自问自答,诉说自己的丈夫外出,音信断绝,自己抱恨无极,精诚不灭,而化成石头,接着又转入写景,渲染气氛。‎ ‎ E.刘诗为七言绝句,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在“望”字上做文章;陈诗为古乐府诗,通过细致的外形描写与问答,深入揭示女子的苦痛心情。‎ ‎15.两首诗在表现望夫女子的不幸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试简要说明。(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 (1)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之景,被后人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 (2)联想往往能起到绝佳的艺术效果,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就由琵琶声想到了珠玉之声。‎ ‎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明之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 ”;而“今之众人”却“耻学于师”,所以更加愚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始皇故陵、大明宫词……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化瑰宝,承载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浅斟低唱。‎ ‎ ②韩天宇将在自己的主项1500米比赛中率先登场,经历伤痛折磨之后的他能否再在冬奥会拿下中国队的第一块奖牌,大家都侧目而视。‎ ‎ ③“我们这庆祝春节的形式很多,有舞龙舞狮、地花鼓、花姑灯等,”总设计师葛琼娇如数家珍,“其中一些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 ④正月初一,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的海南省博物馆热闹非凡,前来参观的人不绝如缕,正在展出的三大精品展令参观者流连忘返。‎ ‎ ⑤春节是喜庆的节日,也是团圆的节日。辞旧迎新之际,亲人的问候,香喷喷的年夜饭,让千百万海外华人华侨油然而生思乡之情。‎ ‎ ⑥我父亲曾在茶余饭后褒贬过:“你曹叔喜欢古诗词,有点艺术家的作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字选字过于生僻拗口了!”‎ ‎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建设集团于前年就与斯里兰卡签署了协议,将投资14亿美元参与到港口城的建设中,成为在斯里兰卡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 ‎ B.亚格兰德曾经担任挪威工党领袖、外交大臣和议会议长,他是第一位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于1901年成立至今被革职的主席。‎ ‎ C.权力下放得是不是到位,政府管理得是不是合理,有没有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社会公众应该有发言权、评判权。‎ ‎ D.针对近日媒体关注的延迟退休何时开始实行,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说,2018年将正式推出方案,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才会实施。‎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经由读古典诗词,人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一,一,一,一,一。一。你得能同情同理,能举一反三,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此才能一起谈论诗。这是诗的门槛,也是诗的情怀。对现代人心灵上的脂肪来说,是需要吹一吹这来自古典的清瘦的风了。‎ ‎ ①同理心将“我”提升到一个超越了“我”的地方 ‎ ②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思乡怀人、历史咏古 ‎ ③也能更历史性地看待此间的世界 ‎ ④从而能更开阔地看待历史 ‎ ⑤这也是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始可与言诗已矣”的道理所在 ‎ ⑥无关乎己却又让自己反复感念 ‎ A.②⑥①④③⑤ B.①④③②⑥⑤ C.①⑤④③②⑥ D.②⑥④③①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5分)‎ ‎ 在我看来,“风”就是风尚、时尚,传播虽快,但存在的时间比较短、范围也比较小,—— ① 。比如,今年流行这款衣服, ② ,后年又不知流行什么,这就是“风”。“俗”比较稳定,存在的时间比较长、范围比较大,影响比较持续。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流行一阵子就过去了, ③ 。当某种“俗”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慢慢就成了一个群体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 对待残疾人应该不抛弃,不放弃,这应是全社会对待残疾人的共识。残疾人似乎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总隔着些距离。如果不尊重残疾人,残疾人就必定都会仇视社会。重视残疾人事业,可以提高残疾人的社会认同感,一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了,残疾人必定不会自卑。‎ ‎ ①不尊重残疾人,残疾人不一定都会仇视社会。‎ ‎ ②——‎ ‎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王猛,北大毕业生却12年未回家过年,与父母决裂已6年,近日写万字书信控诉其父母“罪行”。据其书信内容,他的父母喜欢用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王猛连小时候穿衣等小事都得听妈妈的。他动手能力差,社交能力差,因此他在大学生活中也并不顺利。他还因不会剥鸡蛋而被亲戚们取笑。他不懂得如何处理类似事件,而父母未站出来保护他,导致王猛对父母一次次失望,从此不再回家。‎ ‎ 事件一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 ‎ ‎ 有人说,这一切都源于父母的“过度关爱”;有人说,儿女冷暴力,比父母过度关爱更可怕;也有人说,王猛一直把错误全归结到父母,却忽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还有人认为……‎ ‎ 你是怎么看的?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2018年3月 ‎1.A(B项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世界上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应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以及不同的审美视角”“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往往因其拥有不同形态与风格的艺术而呈现出差异”。C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如此复杂的经历中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都有可能通过戏剧及与戏剧相关的仪式活动留传下来”,留传下来的是“丰富历史经验”而非“经历”。D项断章取义,原文是“不再像以往那样支持它的存在与发展”,而非“不再支持其发展”。)‎ ‎2.C(C项颠倒顺序,“从中国到世界,从中国戏剧到艺术到文化”错,应是“从世界到中国,从文化到艺术再到中国戏剧”。)‎ ‎3.A(A项推理有误,“没有全球化的影响”,“民众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消费观念”也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B(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本质是取两个不同类事物即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该句是将乳娘比作刘姥姥,属于同类事物的比较,不构成比喻。)‎ ‎5.①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上文写童年对韩江极其有限的认识(1分)(外砂溪只是韩江支流,当时向往与眺望的地方也只是如今韩江下游),过渡到下文写作者对韩江对世界的更深更广的探索与打量。(1分)②内容上,有助于表达作者不停地认识与探索韩江、探索打量世界的坚定执着。(2分)‎ ‎6. ①韩江溯源角度:韩江是由两条河流汇集而成,它们相互融合成了一条水;而它的上游,则是更复杂的河网;要回溯一条水真正的源头是很难的。(3分)②家族溯源角度:我们所在的群体也是由不同的人相互融合组成的;家族演变如同韩江一样非常复杂,尤难溯源。(3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7.D(D项“股市出现的波动全部是正常现象”错,因为股市有时会出现人为的异常波动,这是不正常的,且投资者应警惕此种现象。)‎ ‎8. BC(A项“2016年我国绝大部分的证券投资者年龄在50岁以上”错,据图表,50岁以上的仅占30.08%。D项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投资者也可能亏钱。E项“则属于证券市场的正常波动”错,反复出现的“蹿天猴”式大起大落,也是属于异常波动。)‎ ‎9.①不轻信机构信息;②不要有太强烈的投机心理;③不过分热衷追逐热点,不盲目跟风追涨杀跌;④尽可能了解经济形势、国家政策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10. B(这时窦太后临朝执政,兄弟窦宪各擅威权。丁鸿借日食,上封事。书奏上十多天,皇帝派丁鸿行太尉兼卫尉,屯于南、北宫。提示:“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11.D(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12.B“友人鲍骏盛赞其有伯夷、吴札的让国之风”错,原文说到“骏乃止而让之”,“让”意为责备,原文还说到鲍骏劝诫丁鸿不应有乱世中伯夷、吴札的让国之举,不应断绝父亲“不灭之基”。‎ ‎13.(1)丁鸿起初与九江人鲍骏一同侍奉桓荣,两人非常友善相待,等到丁鸿逃离封爵,和鲍骏在东海相遇,丁鸿假做癫狂不认识鲍骏。(“同事”古今异义,1分;“亡”,“逃离”,1分;“阳”通“佯”,假装,1分;大意2分)‎ ‎ (2)丁鸿因为才学极高,辩论诘难最是明了,诸儒称赞丁鸿,皇上也多次嗟叹赞美丁鸿。(“论难”,“辩论诘难”或“争论焦点问题”之类的语意,1分;“嗟”,嗟叹,1分;“焉”,指代丁鸿,1分;大意2分)‎ ‎14.AD(A项,“反复辞格”错,应是顶针辞格;D项,“望夫女子自问自答”错,应是诗人见山而浮想联翩,因而发出“这是什么时代的人,因丈夫外出不归而痴情化石的呢?”的疑问,之后才借望夫女子的口吻回答提问。)‎ ‎15.①刘诗侧重正面描写,写因丈夫出外未归,女子之痴心与痛苦的等待,突出表现其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3分)②陈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女子望穿秋水,化成石头;而她所等的人却被其他女子勾住了魂,变了心,忘记了家中妻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控诉,深化悲剧主题。(3分)(答陈诗运用“外形描写”“问答方式”“深入揭示了化石女子的苦痛心情”等,酌情给分。)‎ ‎16.(1)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3)(犹且)从师而问焉 ‎17.C(②“侧目而视”应改为“拭目以待”,④“不绝如缕”应改为“络绎不绝”, ⑤“油然而生”不带宾语)‎ ‎18.C(A结构混乱,在“成为”前加上“该项目”。B语序不当,“第一位”应放在“被革职”之前。D成分残缺,在“实行”后加上“的问题”。)‎ ‎19.A(段落的主要意义涉及现代人要通过读诗、体会感悟诗歌去谈论诗歌进而陶冶情怀。在确定句序时要注意内容的前后对应关系。②⑥对应后文的与诗人拥有同样的情感体验;①④③对应后文的与诗人相同的理念,谈用同理心看待历史、世界;⑤对应后文“举一反三,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此才能一起谈论诗”,故⑤放在最后。)‎ ‎20.①所以影响有限(影响比较有限)②明年又流行那一款③后者却长期存在 ‎(答出一空给1分,答出两空给3分,答出三空给满分)‎ ‎21.②重视残疾人事业,不一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③经济发展了,残疾人不一定不会自卑。‎ ‎22.【写作指引】这则材料作文的素材反映的是社会热点事件,直指家庭教育,读来令人深思。现提出思考与写作的一些角度,仅供参考:①父母的角度:父母错在为孩子包办太多、过度关爱,王猛的父母还用错误的方式关爱孩子,未考虑孩子的感受和孩子的将来。孩子固然是父母的孩子,但他(她)更是独立的个体。《战国策》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孩子的爱,重要的在于合宜。②孩子的角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有不对之处,孩子要能理解,等孩子自己也为人父(或母)时又能比父母当年好到哪呢?对父母施以冷暴力已经是大不孝的表现了。父母永远愿意为孩子敞开爱的门,孩子就算不能完全理解父母,也可以放下身段积极为亲情做点事情,至少应不负父母养育之恩。设身处地地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也许很多的事情可以更好地释然了。孩子还应学会自省,问题、矛盾的产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仅父母要自省,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晚辈更应自省。孔子说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借鉴。③家庭的角度:好的家庭应是有好的交流沟通的,至少应有有效的交流沟通。问题出在家庭成员,血浓于水的这份深情岂是真能阻隔的?那么家庭成员心平气和、好好交流,很多问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了。等等。‎ ‎【参考译文】‎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父亲丁林,字幼春,被封为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来改封为陵阳侯。丁鸿十三岁时,跟从桓荣学习《欧阳尚书》,三年明白了章句,善于辩论诘难(争论焦点问题),担任都讲,于是立志深造,穿上布衣,挑着行李,不远千里求学。起初,丁林跟随世祖征伐,丁鸿与弟弟丁盛居住在一起,丁鸿怜爱丁盛幼小而和弟弟一起过着贫寒清苦的生活。等到丁林死后,丁鸿应世袭受封,上书欲让国给丁盛,没有得到回批。已葬父亲,丁鸿于是挂孝服于庐墓而溜走了,留信给丁盛道:“我贪读经书,不顾恩义,年少就随师学习,生不供养父母,死不能尽孝道,皇天先祖,并不保佑帮助,我身受大病,不堪封爵。前次上书言明病情,愿辞爵给弟弟,奏章搁置没有回批,时间迫近当袭封爵土。谨自放弃袭爵,到外寻求良医。如果病治不好,死在沟壑算了。”丁鸿起初与九江人鲍骏一同侍奉桓荣,两人非常友善相待,等到丁鸿逃离封爵,和鲍骏在东海相遇,丁鸿假做癫狂不认识鲍骏。鲍骏就挽住丁鸿并且责备道:“从前伯夷、吴季札处在乱世,所以得申其让国之志。《春秋》之大义,不因家事废王事,现在你以兄弟的私情而断绝父亲不灭的基业,可以说是聪明吗?”丁鸿很受感动,流泪叹息,于是回去就国,开门教授学徒。鲍骏也上书称丁鸿经学至行,显宗认为丁鸿非常贤能。永平十年(68)皇帝下诏征贤,丁鸿到了即被召见,皇上赐御衣及绶带,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等礼遇。不久,拜为侍中。永平十三年(71),兼射声校尉。建初四年(80)徙封为鲁阳乡侯。肃宗诏丁鸿与广平王羡和诸儒,在北宫白虎观讨论《五经》的异同。丁鸿因为才学极高,辩论诘难最是明了,诸儒们称赞丁鸿,皇上也多次嗟叹赞美丁鸿。当时人们赞叹道:“殿中没有第二个丁孝公。”丁鸿多次受赏赐,被提拔为校书,于是代替成封为少府。门下从此更盛,远方来门生达数千人。和帝即位,丁鸿升迁为太常,永元四年(92)代替袁安担任司徒。这时窦太后临朝执政,窦宪兄弟各擅威权。丁鸿借日食,上书陈事。书奏呈上十多天,皇帝派丁鸿行太尉兼卫尉之职,屯于南、北宫。于是(皇帝)收缴窦宪大将军的印绶,窦宪和诸弟们都自杀。永元六年(94)丁鸿死了,赐赠比常礼有增加。‎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