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安徽铜陵、阜阳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带答案安徽铜陵、阜阳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阜铜联考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辽史》在叙述契丹南征时,有诸如“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御寨及诸营垒,唯用桑、柘、梨、栗。军退,纵火焚之”等记载。这一现象客观上()‎ A. 推动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壮大 B. 改变了北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C. 加快了蚕桑纺织技术南移步伐 D. 隔断了南北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2. 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 A. 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 B. 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C. 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 D. 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 3. 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 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 B. 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D. “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4. 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 A. 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B. 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 C. 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 D.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6.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③④①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1. 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州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海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 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 C. 沿海民众及士绅期望通过科举向朝廷反映诉求 D. 海禁政策的松紧影响了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 2. 阅读下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A. 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 B. 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 C.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D.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3. 明沈思孝《晋录》记载:(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给予)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材料反映晋商()‎ A. 借用族人资本经商 B. 合伙经营诚信为本 C. 经济活动重“契约” D. 采用雇佣劳动关系 4. 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 ‎②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③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惬意 ‎④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 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 C. 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 D. 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 2.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倡议以来就引发了国际社会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因为()‎ A. 都以输出资本作为提升政治影影响力的手段 B. 都是先由政府提出方案再由民间力量具体实施 C. 都是援助国与受助国在平等的基础上来实行互利共赢 D. 二者都把经济援助的重点放在欧洲国家 3.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椐是()‎ A. 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进”B.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C. 吴江“游手之徙,十室而九” D. 汉口“人烟数十里,贸户数千家”‎ 4. 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种趋势()‎ 阶层(职业)      年代 ‎ ‎1560年 ‎ ‎1700年 ‎ 贵族、绅士、教士 ‎ ‎100% ‎ ‎100% ‎ 商人、律师、政府官员 ‎ ‎100% ‎ ‎100% ‎ ‎(伦敦)店主、制造业者 ‎ ‎60% ‎ ‎90% ‎ ‎(乡村)店主、制造业者 ‎ ‎30% ‎ ‎60% ‎ 农场主(含自耕农) ‎ ‎50% ‎ ‎75% ‎ 农牧业雇工和佃仆 ‎ ‎15% ‎ ‎15% ‎ 茅舍农(含牧民) ‎ ‎20% ‎ ‎20% ‎ A. 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B. 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 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D. 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5. 阅读下表。导致17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 欧洲人口1700—1800年(百万)‎ ‎ ‎ A. 国家政策的刺激 B. 医疗技术的进步 C. 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D. 工业革命的推动 1.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 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 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 在早期的殖民争霸战争中,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了荷兰,又通过多年的战争,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英国在殖民争霸战争中获胜主要得益于()‎ A. 商业资本的代表 B.政治制度的先进 ‎ C.工业资本的先锋 D.民主与法制的成熟 3. ‎“不应该得出结论,殖民扩张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其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使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对材料中关于殖民扩张的观点 认识正确的是()‎ A. 否定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B. 殖民扩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C. 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 D. 殖民扩张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 4. 新航路开辟引起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A. 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 B.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 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 D. 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5. 尽管西欧在14世纪中叶因黑死病危机损失了不少人口,但在瘟疫结束后西欧农民的收入却有了很大提高。布罗代尔根据当时的文献分析认为,14世纪后期意大利地区农民的肉食和糖类的摄入量和贵族基本相当。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A. 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B. 新航路开辟推动物质生活进步 C. 文艺复兴推动社会消费水平上升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贵族衰落 1. 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亚洲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100吨。在直通印度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000吨。材料反映了()‎ A. 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B. 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 C. 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D. 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 2. ‎1745年大臣杨锡绂说,他家乡的米价,在康熙时每石不过二三钱(银),雍正时涨到四五钱,现在每石要五六钱。清代米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 战争破坏了农业生产 B. 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 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 D. 粮食大量出口到国外 3. 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马歇尔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 18世纪中后期 B. 19世纪初期 C. 19世纪中后期 D. 20世纪前期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的开放和扩张本性,要求以全世界为它的活动舞台 B. 东方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落后,必然处于挨打受欺的地位 C. 工业革命提高了西方列强的社会生产力,使其具有征服能力 D. 西方列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时,东方国家还在继续闭关锁国 5. 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 农业文明转变到工业文明 C. 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 D. 古代文字发展到近代文字 二、 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共50分)‎ ‎26、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历史资料选辑》‎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含义。并分析其对欧洲的主要影响。(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影响不同于欧洲的原因。(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你已经看到,从五十个世纪以前的古代开始,尼罗河河谷的居民开始有了书面记载的历史以后,文明是怎样以奇特的方式进行的。从尼罗河走到了关索不达米亚、两河之间的土地,然后是转向克里特岛、希腊和罗马。地中海,一个内陆海成为了贸易中心,而地中海沿岸城市是艺术、科学、哲学和知识的发源地。到 16世纪,它再一次向西迁移,并使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 ——根据房龙《人类的故事》整理 ‎ 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说明 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大西洋沿岸国家成为了地球的主宰”的表现,并概括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嘉靖“倭寇”危机,暴露了明朝官方应对海上危机的乏力,意味着朝贡贸易走向尾声。最终在调兵遣将平息倭寇以后,明朝海洋政策完成了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的转折,做出了重大调整。政策转变意味着制度变迁,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虽然经历了诸多曲折,但是,前者孕育了福建海商合法化及其集团的崛起,到万历末年,“海舶千计,漳、泉颇称富饶”,中国海商集团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成为17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的主体;后者孕育了葡萄牙人入居及其经营海上贸易合法化;澳门的兴起和发展,自一开始,就是中国海商与居澳葡萄牙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澳门形成广州外港,开辟了多条国际海上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全球。两种海上贸易模式预示了晚明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新格局——东西洋贸易网络正式开创运行。制度变迁导致的海上贸易新模式为民间海商迅速崛起为中国海上力量的主体铺平了道路。‎ ‎——《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 材料二  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 ——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嘉靖年间海洋政策的调整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海洋政策未能如英国人所说“控制海洋”“控制世界”的原因。(8分)‎ ‎3月月考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答案】‎ ‎1. C 2. D 3. B 4. C 5. D ‎ ‎6. B 7. B 8. C 9. B 10. C ‎ ‎11. D 12. A 13. A 14. D 15. C ‎ ‎16. C 17. C 18. B 19. C 20. A ‎ ‎21. D 22. C 23. C 24. C 25. B ‎【材料题答案】‎ ‎1. (1)原因: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4分)‎ ‎(2)含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或: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强);商品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4分)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3)原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儒学思想日益僵化。(6分)‎ ‎2. 表现:政治: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民主化、法制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经济:工业革命扩张,使人类由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影响:实现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12分) ‎ ‎3.(1)调整:由官方朝贡贸易到商人出洋贸易;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从“海禁”到允许月港开海、澳门开埠。(6分) 影响: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澳门的兴起和发展;开辟了多条海外贸易航线;使白银大量进入中国;加速全球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任意三点得6分)‎ ‎(2‎ ‎)原因:①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不充分,不具备控制世界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政府的海洋意识不强,虽然允许民间参与海外贸易,但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不够;③文化上:重农抑商的意识根深蒂固,束缚了商业的发展。④世界范围看:葡萄牙、荷兰等西方国家迅速开展殖民扩张,挤压了中国商业的世界市场。(8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