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化学三模试题(有解析湖南娄底新化四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化学三模试题(有解析湖南娄底新化四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第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 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 ‎2.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 A.葡萄糖 B.淀粉 C.油脂 D.食盐 ‎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汽化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 D.电解水实验证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4.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 B.检查气密性 ‎ C.稀释浓硫酸 D.收集氢气 ‎5.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24‎ ‎①3SO2②Mg2+③CO2④SO4⑤O2﹣⑥H2O2.‎ 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 B.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 C.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收热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反应 ‎ B.化学反应一定发生了能量变化 ‎ C.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D.有热量放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反应 ‎7.下列关于蔗糖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蔗糖溶于水就消失了 ‎ B.蔗糖水下部的浓度比上部大 ‎ C.蔗糖水恒温放置,不会析出晶体 ‎ D.蔗糖水不具有蔗糖的化学性质 ‎8.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 C.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 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 B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数目减少了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 A.A。 B.B。 C.C。 D.D。‎ 24‎ ‎10.金属元素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关系,钾元素可以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及代谢,如果人体缺钾会出现肌肉不发达,心律不齐等症状,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叫做果味钾的补钾药,其主要成分是枸缘酸钾(C6H7K3O8).下列有关枸缘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 B.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 C.该物质是由碳、氢、钾、氧四种元素组成 ‎ D.该物质中碳、氢、钾、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6:7:3:8‎ ‎1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13.物质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 ‎ 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 C.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 ‎ D.Mg3N2水解产物是Mg(OH)2和NH3‎ ‎14.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24‎ A.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2Fe+3CuSO4═Fe2(SO4)3+3Cu ‎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2CO+O22CO2 ‎ C.验证Fe和Zn的金属活动性:Zn+FeCl2═ZnCl2+Fe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15.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A.区别氢气和一氧化碳: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 ‎ B.检验氢气中是否含有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 C.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木炭粉: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比较镁带燃烧前后石棉网上的固体质量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37分)‎ ‎16.(7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填“元素”或“分子”),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字母序号);‎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的功能;‎ ‎(5)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   (填“食醋”或“食盐水”).‎ ‎17.(8分)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或粒子性质差异的原因:‎ ‎(1)氧气和臭氧   ;‎ ‎(2)钠原子和钠离子   ;‎ ‎(3)钠原子和氯原子   .‎ ‎18.(8分)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24‎ ‎(1)图2中m的值为   ,n的值为   ;‎ ‎(2)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   。‎ ‎19.(6分)如图是某些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有   (填序号)能表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是   。能表示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体的是   ,能表示氮气的是   。‎ ‎(2)由图③所示物质转化为图①所示物质可表示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个重要化学变化,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0.(8分)同学们玩过“化学扑克”牌吗?它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如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 写出B玩家牌中物质与D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写出A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B物质的俗名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20分)‎ ‎21.(11分)请根据图1回答问题:‎ 24‎ ‎(1)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 ‎(2)用KClO3与MnO2混合制取和收集纯净O2,应选用图中的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应选用图中的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检验已集满一瓶CO2气体   。‎ ‎(4)若用图2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往玻璃管通入CO前应先   ,反应时a处的现象为   ;该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 ‎22.(9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完成下列探究:‎ ‎(1)如图1: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离低不同的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现象是   ,本实验中放置两支蜡烛的目的是   .‎ ‎(2)分别向集满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澄淸石灰水,并充分振荡发现二者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同学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如图2:先在烧钚内壁上贴上干的和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再将充满二氧化碳的敞口集气瓶轻轻放入烧杯中.一段时间后.现象是   ;本实验可以说明的分子运动论的知识是   ;烧杯内壁贴的干的石蕊纸条起   作用,目的是证明   ;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13分,每小题13分)‎ ‎23.(13分)在质量为‎150g的烧杯中加入‎100g过氧化氢溶液,再向其中加入‎2g 24‎ 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总质量为‎250.4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后它的质量为   g;‎ ‎(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 24‎ ‎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第四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 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 A.葡萄糖 B.淀粉 C.油脂 D.食盐 ‎【分析】一些营养素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能产生能量,如蛋白质、糖类、油脂等,而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不能产生能量。‎ ‎【解答】解:葡萄糖、油脂、淀粉在人体中均能产生能量;人体中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不能产生能量;‎ 故选:D。‎ 24‎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营养素的作用,解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应熟知常见的营养素的作用。‎ ‎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汽化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 D.电解水实验证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 A.水汽化时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在无规则运动;‎ 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间隙增大造成的;‎ D.电解水实验时将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证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解答】解:A、水汽化时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A正确。‎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酒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间隙增大造成的,而不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时将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证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会利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 B.检查气密性 ‎ C.稀释浓硫酸 D.收集氢气 ‎【分析】A、根据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解答;‎ 24‎ B、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解答;‎ 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气的密度选择收集方法解答。‎ ‎【解答】解:A、测定溶液的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测溶液的pH,要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把待测液滴在试纸上,A不正确;‎ B、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手掌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C错;‎ D、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 故选: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①3SO2②Mg2+③CO2④SO4⑤O2﹣⑥H2O2.‎ 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 B.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 C.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分析】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B、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D、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解答】解:A、由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②Mg2+、⑤O2﹣ 中的“‎2”‎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④ SO4中“‎2”‎表示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①③⑥中的“‎2”‎表示1个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①中的“‎‎2”‎ 24‎ 表示1个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个数的是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收热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反应 ‎ B.化学反应一定发生了能量变化 ‎ C.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D.有热量放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反应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来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中的放热现象来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吸收热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煮沸水的过程吸收热量,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化学反应一定发生了能量变化,故正确;‎ C.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木炭在点燃后会放出大量的热,故错误;‎ D.有热量放出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电灯通电后会发光、放热,但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以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辨别方法,难度不大。‎ ‎7.下列关于蔗糖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蔗糖溶于水就消失了 ‎ B.蔗糖水下部的浓度比上部大 ‎ C.蔗糖水恒温放置,不会析出晶体 ‎ D.蔗糖水不具有蔗糖的化学性质 ‎【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溶液的形成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溶质、溶剂各物质的化学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蔗糖溶于水并没有消失,而是溶于水形成了蔗糖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24‎ B、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故蔗糖水下部的浓度与上部的密度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溶液具有稳定性,故蔗糖水恒温放置,不会析出晶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蔗糖水中含有蔗糖,故具有蔗糖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很简单,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 C.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 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分析】A.根据低碳生活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B.根据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分析;‎ C.根据石油的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判断;‎ D.根据防治水体污染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能有效减少污染,故正确;‎ B.使用可降解塑料,能使塑料较快分解,从而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 C.加速石油的开采,会增大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故错误;‎ D.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能源分类、温室效应的含义、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水体污染的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 B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数目减少了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24‎ ‎。‎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金属元素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关系,钾元素可以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及代谢,如果人体缺钾会出现肌肉不发达,心律不齐等症状,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叫做果味钾的补钾药,其主要成分是枸缘酸钾(C6H7K3O8).下列有关枸缘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 B.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 C.该物质是由碳、氢、钾、氧四种元素组成 ‎ D.该物质中碳、氢、钾、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6:7:3:8‎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该物质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而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24‎ C.由化学式为C6H7K3O8,该物质由碳、氢、钾、氧四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D.该物质中碳、氢、钾、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6:7:3:8,质量比为(6×12):(7×1):(3×39):(8×16)=72:7:117:128,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虽以新信息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主要是利用枸椽酸钾的化学式来解答,所以应注意利用化学式和已有知识相结合来解答.‎ ‎1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也不能确定,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故C错误;‎ D、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24‎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分析】A.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据此解答;‎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结合“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明矾净水的原理解答;‎ D.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解答】解:A.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错误;‎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故错误;‎ C.用明矾净水的原理是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故错误;‎ D.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防锈的措施与原理、促进燃料的方法、净水的原理以及分子的性质,难度不大。‎ ‎13.物质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 ‎ 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 C.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 ‎ D.Mg3N2水解产物是Mg(OH)2和NH3‎ ‎【分析】根据题意信息: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所以将物质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两部分,阳离子和氢氧根结合即为产物,阴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即为产物.‎ ‎【解答】解:‎ A、NaF与H2O发生的反应,NaF+H2O=NaOH+HF,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故对;‎ 24‎ B、CaO2与2H2O发生的反应,CaO2+2H2O=Ca(OH)2+H2O2,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故对;‎ C、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和P(OH)3,PCl3+3H2O=P(OH)3+3HCl,故错;‎ D、Mg3N2与6H2O发生的反应,Mg3N2+6H2O=3Mg(OH)2+2NH3,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故对。‎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信息给定题,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属于开放式的题目,难度不大.‎ ‎14.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2Fe+3CuSO4═Fe2(SO4)3+3Cu ‎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2CO+O22CO2 ‎ C.验证Fe和Zn的金属活动性:Zn+FeCl2═ZnCl2+Fe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5.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A.区别氢气和一氧化碳: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 ‎ B.检验氢气中是否含有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 C.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木炭粉: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比较镁带燃烧前后石棉网上的固体质量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气燃烧产生不同火焰的进行解答;‎ 24‎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D、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进行解答.‎ ‎【解答】解:A、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所以观察火焰的颜色可以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故A正确;‎ B、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中含有氧气遇用带火星的木条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设计不合理,故B错误;‎ C、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木炭粉不能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故C错误;‎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所以比较镁带燃烧前后石棉网上的固体质量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37分)‎ ‎16.(7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A (填字母序号);‎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元素 (填“元素”或“分子”),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骨质疏松 (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的功能;‎ 24‎ ‎(5)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 食醋 (填“食醋”或“食盐水”).‎ ‎【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蔬菜、水果能提供大量维生素;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元素,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骨质疏松;塑料和橡胶属于合成纤维,棉布围裙属于天然纤维;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食醋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因为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反应.‎ ‎【解答】解:(1)蔬菜、水果能提供大量维生素,故答案为:A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元素,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骨质疏松;故答案为:元素;骨质疏松 ‎(3)塑料和橡胶属于合成纤维,棉布围裙属于天然纤维,故答案为:C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 ‎(5)食醋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因为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反应,故答案为:食醋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化学材料、乳化作用等,基础性比较强.食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应该好好把握.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17.(8分)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或粒子性质差异的原因:‎ ‎(1)氧气和臭氧 分子构成不同 ;‎ ‎(2)钠原子和钠离子 电性不同 ;‎ ‎(3)钠原子和氯原子 质子数不同 .‎ ‎【分析】(1)根据分子的构成分析;‎ ‎(2)根据微粒的电性分析;‎ ‎(3)根据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分析.‎ ‎【解答】解:(1)氧气和臭氧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2)钠原子呈中性,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微粒的电性不同;‎ ‎(3)钠原子和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的原子.‎ 故答为:(1)分子构成不同;(2)电性不同;(3)质子数不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掌握情况,要明白这个关系“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然后对于具体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来解决.‎ ‎18.(8分)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2中m的值为 34 ,n的值为 6 ;‎ 24‎ ‎(2)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四 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 Na2Se 。‎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结合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图2中m的值为34;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34=2+8+18+n,n=6.故填:34;6‎ ‎(2)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显+1价;硒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而显﹣2价,故硒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e;故填:四;Na2S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6分)如图是某些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有 ①④⑤ (填序号)能表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是 ③ 。能表示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体的是 ⑥ ,能表示氮气的是 ④ 。‎ ‎(2)由图③所示物质转化为图①所示物质可表示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个重要化学变化,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H2+O22H2O 。‎ ‎【分析】(1)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物质的转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其中①④⑤表示的物质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③表示的物质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每种分子是由同种的两个原子构成的,能表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⑥表示的物质是两种,每种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能表示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④表示的物质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是由两个原子构成,能表示氮气。‎ 24‎ ‎(2)由微粒的构成及微粒的变化数目关系可知,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能表示由图③所示物质转化为图①所示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故答为:(1)①④⑤,③,⑥,④;(2)2H2+O2 2H2O。‎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20.(8分)同学们玩过“化学扑克”牌吗?它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如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 写出B玩家牌中物质与D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uSO4=CaSO4+Cu(OH)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2)写出A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灭火 ,B物质的俗名是 熟石灰 .‎ ‎【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盐酸与铁反应,铁又能和硫酸铜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根据反应物和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2)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和氢氧化钙的俗名分析.‎ ‎【解答】解:(1)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顺序是:甲→C→D→B→A;‎ 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SO4=CaSO4+Cu(OH)2↓,参加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故为复分解反应;‎ ‎(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氢氧化钙又叫熟石灰或消石灰.‎ 故答案为:(1)甲→C→D→B→A;‎ Ca(OH)2+CuSO4=CaSO4+Cu(OH)2↓;复分解反应;‎ 24‎ ‎(2)灭火;熟石灰.‎ ‎【点评】主要是利用了各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进行的解题,难度不大.‎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20分)‎ ‎21.(11分)请根据图1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仪器B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用KClO3与MnO2混合制取和收集纯净O2,应选用图中的 ACDH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应选用图中的 ABEF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如何检验已集满一瓶CO2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集满 。‎ ‎(4)若用图2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往玻璃管通入CO前应先 检查CO的纯度 ,反应时a处的现象为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该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 ‎【分析】(1)AB均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即可轻松作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并选择对应仪器,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收集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并据氯酸钾分解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依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进行验满;‎ ‎(4)根据CO还原Fe2O3的实验装置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4‎ ‎(2)用KClO3与MnO2混合制取和收集纯净O2,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C、D;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方法选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选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的药品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BE;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收集装置选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检验已集满一瓶CO2气体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集满;‎ ‎(4)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往玻璃管通入CO前应先检查CO的纯度;反应时a处的现象为红色粉末逐渐变黑;该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 ‎(1)试管;长颈漏斗。‎ ‎(2)ACDH;2KClO32KCl+3O2↑;‎ ‎(3)ABEF;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集满;‎ ‎(4)检查CO的纯度;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仪器的用途、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2.(9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完成下列探究:‎ ‎(1)如图1: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离低不同的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现象是 蜡烛都熄灭且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本实验中放置两支蜡烛的目的是 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2)分别向集满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澄淸石灰水,并充分振荡发现二者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24‎ ‎(3)某同学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如图2:先在烧钚内壁上贴上干的和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再将充满二氧化碳的敞口集气瓶轻轻放入烧杯中.一段时间后.现象是 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色 ;本实验可以说明的分子运动论的知识是 分子在不断运动 ;烧杯内壁贴的干的石蕊纸条起 对照 作用,目的是证明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CO2+H2O=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结论;‎ ‎(3)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回答;根据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分析回答烧杯内壁上贴干的紫色石蕊纸条的目的;根据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分析该实验得出的结论.‎ ‎【解答】解:(1)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蜡烛火焰后熄灭,这是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答案为:蜡烛都熄灭且下层的蜡烛先熄灭;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加入石灰水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看到盛有呼出气体的烧杯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Ca(OH)2+CO2═CaCO3↓+H2O;‎ ‎(3)一段时间后,由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观察到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为红色;烧杯内壁上贴干的紫色石蕊纸条不变色,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故填:湿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色;分子在不断运动;对照;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CO2+H2O=H2CO3.‎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分子的特征等了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13分,每小题13分)‎ ‎23.(13分)在质量为‎150g的烧杯中加入‎100g过氧化氢溶液,再向其中加入‎2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总质量为‎250.4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后它的质量为 ‎2 ‎g;‎ ‎(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 ‎【解答】解: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所以质量依然为‎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150g+‎100g+‎2g﹣‎250.4g=‎‎1.6g 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4‎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 x=‎‎3.4g 答:(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后它的质量为 ‎2g;‎ ‎(2)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为‎3.4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