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益智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氮气
B.稀有气体 人体呼出气体
C.二氧化碳 冰水混合物
D.蒸馏水 海水
3.神州11号飞船入轨后,航天员在太空享用第一顿美餐有五谷饼干、苹果罐头、五香鲽鱼、香辣豆干、酱香鸡肉肠、美味雪菜等,其中主要给航天员提供维生素的食品是( )
A.五谷饼干 B.五香鲽鱼 C.香辣豆干 D.美味雪菜
4.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CO2↑.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质量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生成CO2的体积 B.生成CaO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36
5.人体如果缺少锌,往往会( )
A.引起贫血
B.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C.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
D.引起甲状腺肿大
6.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测定溶液PH值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液体加热 D. 稀释浓硫酸
7.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的运动的是( )
A.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8.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9.钼是植物和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是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成分,虹膜可调节瞳孔大小,保证视物清楚。已知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元素的化合价是( )
A.+6 B.+5 C.+4 D.+7
10.化学物质通常都有其“功”与“过”,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
A.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
B.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污染土壤
36
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但会使人中毒
D.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D.燃着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12.“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复合材料:玻璃钢、钢筋混凝土
B.碱:烧碱、纯碱
C.盐:氯化钾、氯化氢
D.合金:金、青铜
13.在M+N→盐+水的反应中,M和N不可能是( )
A.HCl和NaOH B.CO2和Ca(OH)2
C.H2SO4和Fe2O3 D.AgNO3和BaCl2
14.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苯甲酸溶液能与铜反应生成氢气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1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Al3+、Na+、NO3﹣、CO32﹣ B.NO3﹣、Cu2+、SO42﹣、OH﹣
C.Mg2+、K+、SO42﹣、Cl﹣ D.Ca2+、Na+、HCO3﹣、Cl﹣
16.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 C.10:11 D.31:44
17.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36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8.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它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都为20%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80g溶液
C.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D.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19.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
A
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
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B
铜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
足量的稀盐酸
C
碳酸钙中混有少量氯化钙
足量的水
D
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稀硫酸
足量的硝酸钡溶液
A.A B.B C.C D.D
20.某环保小组往100g含有H2SO4和CuSO4的废水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测得生成Cu(OH)2沉淀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H2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0.8g
36
B.完全反应时共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24g
C.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3%
D.100g废水中含H2SO4的质量为0.98g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
21.(4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的元素符号 。
(2)两个亚铁离子 。
(3)标出碳酸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22.(4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包饺子的食材有面粉、韭菜、瘦肉、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不含有有机物的是 。
(2)老年人缺 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3)塑料盆、铁锅,陶瓷茶杯等是生活常见用品,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4)活性炭能除去家庭装修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5)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煮沸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
C.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利用光照使水分解是理想的制氢方法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不会造成水污染
(7)过氧化钙( CaO2) 能用于鱼类运输时的制氧剂,与水反应生成碱和一种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某注射用药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①把 1.0g 药品溶于水配制成 4.0mL 溶液 a;
②取 0.1mL 溶液 a,加水稀释至 1.0mL,得溶液 b;
③取 0.1mL 溶液 b,加水稀释至 1.0mL,得溶液 c;
④取 0.4mL 溶液 c,加水稀释至 1.0mL,得溶液 d。
由于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做1g/cm3,1g 该药品可配制溶液d 的体积是 mL。
36
23.(5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下列五幅图片是二氧化碳在大气圈和水圈循环的示意图,图中的数据表示二氧化碳的相对量,没有具体单位.请你仔细分析图示,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五幅图中所有吸收二氧化碳的相对量总和与所有释放二氧化碳的相对量总和比较,你的发现是 .
(2)图(Ⅰ)所示土壤中释放出二氧化碳的途径中包括:土壤中的碳酸盐与酸(盐酸)作用:土壤中的碳酸盐受热分解,请你各举一例,写出化学方程式: 、 .
(3)图(Ⅴ)中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相对量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4)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能源物质,请回答:
①下列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字母符号)
A.汽油 B.液化石油气 C.柴油 D.木炭 E.天然气 F.焦炭 G.柴草 H.酒精
②煤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水等,由此你认为煤中一定含有 元素,推断的依据是 .
③化石燃料加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填字母编号).
A.石油的裂解 B.石油的分馏 C.煤的焦化 D.煤的气化 E.煤的液化
④汽油是石油分馏所得的产物之一,其成分之一为C7H16,写出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为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经研究发现不含碳元素的NH3燃烧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请写出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6)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对于燃烧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B.通过控制温度(着火点以上或以下)可以使可燃物与氧气的燃烧反应发生或停止
36
C.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中储存的能量以光能或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D.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燃烧利大于弊
E.物质发生燃烧时都会产生火焰.
24.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2)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
25.(5分)如图为A、B、C、D、E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A、B、C、D、E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① (填序号,下同),属于稳定结构的是② 。
(2)E元索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形成① (填“明离子”或“阳离子”)。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原子的② 关系密切。
(3)由B元素和E元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6.(4分)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请从A、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并在答题纸上将所选的【A】或【B】用2B铅笔填涂为黑色。若两题均作答,计一道题分。
A
B
“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传入中国。茶叶中含有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C6H8O6由 种元素组成。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中含有的Al2O3属于 (填“单质”或“氧化物”),Al2O3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石油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 。
36
中Al元素的化合价是 。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
27.(8分)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黄铜片与铜片互相刻划目的是 ;
(2)铝比铁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却更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3)工业上,把赤铁矿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3CO+Fe2O32Fe+3CO2,其中 发生了氧化反应。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28.(8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下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利用装置E收集气体,但所收集的气体不纯,那么他可能的错误操作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装置是 ;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填“长”或“短”)导管导入。
(4)图G中,若X是石蕊试液,可观察现象是 ,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9.(8分)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湘江水净化成自来水,并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36
(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操作1的名称是 。
(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2,此操作的作用是 待处理的水应该从 端通入(填“a”或“b”),理由是 。
(3)取少量的液体D于试管中,滴入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说明此液体为 (填“软水”或“硬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软化硬水。
(4)通过操作3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操作3的名称是 。
五.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12分)
30.(12分)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某学习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他们观察到试管a中铁粉全部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①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试管b中有③ 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 。为进一步确定试管a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和试管b所得固体的组成,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1)试管a中的溶质成分:猜想一:FeSO4;猜想二:⑤ 。
(2)试管b中固体的组成:猜想三:Cu; 猜想四:Fe和Cu。
【实验探究】甲图所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a、试管b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如乙图所示),他们惊奇地发现烧杯内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总结交流】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⑥ 。
【拓展探究】某混合溶液由硫酸铜和硫酸溶液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取192.4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往其中加入33.6g铁粉,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4g。计算:
(3)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原混合溶液中CuSO4和H2SO4的质量比。
(5)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6
36
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益智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氮气
B.稀有气体 人体呼出气体
C.二氧化碳 冰水混合物
D.蒸馏水 海水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
36
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
B、稀有气体、人体呼出气体,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错误;
C、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错误;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属于混合物。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3.神州11号飞船入轨后,航天员在太空享用第一顿美餐有五谷饼干、苹果罐头、五香鲽鱼、香辣豆干、酱香鸡肉肠、美味雪菜等,其中主要给航天员提供维生素的食品是( )
A.五谷饼干 B.五香鲽鱼 C.香辣豆干 D.美味雪菜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五谷饼干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五香鲽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香辣豆干中富含蛋白质和油脂,故选项错误。
D、美味雪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CO2↑.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质量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生成CO2的体积 B.生成CaO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分析】A、根据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应从零开始进行解答;
36
B、根据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氧化钙,应从零开始进行解答;
C、根据高温煅烧碳酸钙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减少,生成二氧化进行解答;
D、根据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A、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应从零开始,故A错误;
B、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氧化钙,应从零开始,故B错误;
C、高温煅烧碳酸钙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减少,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总质量减少,但杂质不变,所以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C正确;
D、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8%,反应后,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8.6%,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5.人体如果缺少锌,往往会( )
A.引起贫血
B.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C.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
D.引起甲状腺肿大
【分析】从各种营养素的生理作用角度分析,判断出正确选项.
【解答】解:A、贫血是缺铁引起的,所以错误。
B、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C、缺硒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故选:B。
【点评】“关爱生命,拥抱健康”
36
是永恒的主题,化学与生活知识也是中考考查不变的热点之一.
6.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测定溶液PH值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液体加热 D. 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的运动的是( )
A.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6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暗香来是人们闻到了花香,可以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
【解答】解:人在远处能闻到酒的浓郁香味,是因为酒的浓郁香味中含有的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8.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分析】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种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CO、氧气,故选项错误。
B、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操作较为复杂,能鉴别但不是最常用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则是一氧化碳;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选项正确。
D、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变化的是氧气和一氧化碳,无法鉴别氧气和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9.钼是植物和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是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成分,虹膜可调节瞳孔大小,保证视物清楚。已知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元素的化合价是( )
A.+6 B.+5 C.+4 D.+7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
36
2,设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可知Na2MoO4中Mo元素的化合价是:(+1)×2+x+(﹣2)×4=0,则x=+6。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即可。
10.化学物质通常都有其“功”与“过”,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
A.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
B.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污染土壤
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但会使人中毒
D.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肥的用途、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毒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灭火,但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施用过多对污染土壤,组成土壤板结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但会使人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肥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D.燃着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36
解: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不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燃着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2.“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复合材料:玻璃钢、钢筋混凝土
B.碱:烧碱、纯碱
C.盐:氯化钾、氯化氢
D.合金:金、青铜
【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B、根据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C、根据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玻璃钢是玻璃和纤维熔合而成的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粘土混合而成的,是复合材料,故A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故B错误;
C、氯化氢不属于盐,故C错误。
D、金是金属单质,不属于合金,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类是重点的基础化学知识,但却是学习难点之一,要能正确地、合理地对物质作出正确分类,首先要理解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抓住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区别.
13.在M+N→盐+水的反应中,M和N不可能是( )
A.HCl和NaOH B.CO2和Ca(OH)2
C.H2SO4和Fe2O3 D.AgNO3和BaCl2
36
【分析】A、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M和N可能是盐酸和氢氧化钠;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C、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D、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钡。
【解答】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M和N可能是盐酸和氢氧化钠;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M和N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
C、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因此M和N可能是硫酸和氧化铁;
D、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钡,因此M和N不可能是硝酸银和氯化钡。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苯甲酸溶液能与铜反应生成氢气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分析】根据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结合酸的化学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之后,不能和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题意,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显酸性,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36
A.Al3+、Na+、NO3﹣、CO32﹣ B.NO3﹣、Cu2+、SO42﹣、OH﹣
C.Mg2+、K+、SO42﹣、Cl﹣ D.Ca2+、Na+、HCO3﹣、Cl﹣
【分析】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五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H+、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6.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 C.10:11 D.31:44
【分析】根据C、D的相对质量之比及反应中C、D物质的分子个数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C、D物质的质量关系,由生成D的质量计算出生成C物质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即可计算出B与D的质量比.
【解答】解:根据“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假设C、D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22,
设生成8.8g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2A+5B=2C+4D
2×9 4×22
x 8.8g
=
x=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8g+8.8g﹣2.6g=8g,则B与D的质量比为8g:8.8g=10:11。
故选:C。
36
【点评】本题为字母化方程式,各物质质量之比等于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可利用题目中给出的物质的质量比及相对分子质量比求解.
17.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分析】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D、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碱溶液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AgNO3,故选项推理错误。
C、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氧化物的特征、化学变化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它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都为20%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80g溶液
C.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36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D.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它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都为20%错误;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80g溶液错误;C、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正确;D、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错误;
【解答】解: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它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都为:≈16.7%,20%错误;故选项错误;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溶液的质量=10g+50g=60g,80g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
C、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正确,因为降温后甲的质量分数变小,乙的不变,但还是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质量分数;故选项正确;
D、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乙>甲,甲>乙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
A
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
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B
铜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
足量的稀盐酸
C
碳酸钙中混有少量氯化钙
足量的水
D
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稀硫酸
足量的硝酸钡溶液
A.A B.B C.C D.D
【分析】
36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O2能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C、氯化钙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D、稀硫酸能与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某环保小组往100g含有H2SO4和CuSO4的废水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测得生成Cu(OH)2沉淀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H2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0.8g
B.完全反应时共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24g
C.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3%
D.100g废水中含H2SO4的质量为0.98g
【分析】往含有H2SO4和CuSO4的废水中,逐滴加入的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当把硫酸完全反应后,在开始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据图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g,其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10%=0.8g,故正确;
B.由图象可知,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4g,故正确;
36
C.由图象可知,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6g,其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g×10%=1.6g;设与1.6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需要硫酸铜的质量为x,则
2NaOH+CuSO4=Cu(OH)2↓+2NaOH
80 160
1.6g x
x=3.2g
则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3.2%,故错误;
D.由图象可知,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g,其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10%=0.8g,设与0.8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为y,则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0.8g y
y=0.98g.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依据图象分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基础和关键.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
21.(4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的元素符号 Ar 。
(2)两个亚铁离子 2Fe2+ 。
(3)标出碳酸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K2O3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
【分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6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氩的元素符号是Ar。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2Fe2+。
(3)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碳元素显+4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碳酸钾碳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K2O3。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化学式为:O。
故答案为:
(1)Ar;
(2)2Fe2+;
(3)K2O3;
(4)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4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包饺子的食材有面粉、韭菜、瘦肉、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面粉 ,不含有有机物的是 食盐 。
(2)老年人缺 钙 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3)塑料盆、铁锅,陶瓷茶杯等是生活常见用品,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盆 。
(4)活性炭能除去家庭装修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性。
(5)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乳化 作用。
(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D
A.煮沸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
C.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利用光照使水分解是理想的制氢方法
36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不会造成水污染
(7)过氧化钙( CaO2) 能用于鱼类运输时的制氧剂,与水反应生成碱和一种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O2+2H2O═2Ca(OH)2+O2↑ 。
(8)某注射用药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①把 1.0g 药品溶于水配制成 4.0mL 溶液 a;
②取 0.1mL 溶液 a,加水稀释至 1.0mL,得溶液 b;
③取 0.1mL 溶液 b,加水稀释至 1.0mL,得溶液 c;
④取 0.4mL 溶液 c,加水稀释至 1.0mL,得溶液 d。
由于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做1g/cm3,1g 该药品可配制溶液d 的体积是 1000 mL。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
(3)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4)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进行分析;
(5)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6)A、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工业废气中含有有毒成分进行分析;
C、现在氢能源作为人类理想中的能源大量使用还需解决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运输和储存问题;
D、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进行分析;
(7)根据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进行分析;
(8)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并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会改变的知识解决,分步求出各部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1)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瘦肉中富含蛋白质;植物油中富含油脂;食盐属于无机盐;
(2)人体中缺钙,幼儿及青少年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症;
(3)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4)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5)使用洗涤剂轻松除去了衣服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36
(6)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不一定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说法错误;
B、工业废气中含有有毒成分,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故说法正确;
C、氢能源作为人类理想中的能源,大量使用还需解决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运输和储存问题,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光分解催化剂,故说法正确;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污染,故说法错误;
(7)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
(8)因为溶液的密度是1g/cm3,所以可直接看成毫升数即是物质的克数,然后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计算即可。
溶质的质量=1.0g;
溶液的质量=4.0mL×1g/cm3=4.0cm3×1g/cm3=4.0g;
所以,溶液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5%;
溶液b的质量分数=×100%=2.5%;
溶液c的质量分数=×100%=0.25%;
溶液d的质量分数=×100%=0.1%;
设1.0g药品可配制质量为x的试验针药液,则
×100%=0.1%,
解得x=1000g;
由于密度看成1g/mL,所以也就是1000mL;
故答案为:(1)面粉;食盐;(2)钙/Ca;(3)塑料盆;(4)吸附;(5)乳化;(6)AD;(7)2CaO2+2H2O=2Ca(OH)2+O2↑;(8)1000。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3.(5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下列五幅图片是二氧化碳在大气圈和水圈循环的示意图,图中的数据表示二氧化碳的相对量,没有具体单位.请你仔细分析图示,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6
(1)将五幅图中所有吸收二氧化碳的相对量总和与所有释放二氧化碳的相对量总和比较,你的发现是 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对量总和大于吸收的二氧化碳 .
(2)图(Ⅰ)所示土壤中释放出二氧化碳的途径中包括:土壤中的碳酸盐与酸(盐酸)作用:土壤中的碳酸盐受热分解,请你各举一例,写出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 CaCO3CaO+CO2↑ .
(3)图(Ⅴ)中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相对量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被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成为有机物构成了植物体 .
(4)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能源物质,请回答:
①下列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BCEF (填字母符号)
A.汽油 B.液化石油气 C.柴油 D.木炭 E.天然气 F.焦炭 G.柴草 H.酒精
②煤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水等,由此你认为煤中一定含有 C、N、S、H 元素,推断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
③化石燃料加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CDE (填字母编号).
A.石油的裂解 B.石油的分馏 C.煤的焦化 D.煤的气化 E.煤的液化
④汽油是石油分馏所得的产物之一,其成分之一为C7H16,写出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7H16+11O27CO2+8H2O .
(5)为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经研究发现不含碳元素的NH3燃烧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请写出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NH3+3O26H2O+2N2 .
(6)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对于燃烧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BCD (填字母序号)
A.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B.通过控制温度(着火点以上或以下)可以使可燃物与氧气的燃烧反应发生或停止
36
C.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中储存的能量以光能或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D.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燃烧利大于弊
E.物质发生燃烧时都会产生火焰.
【分析】(1)看图分析找规律;
(2)碳酸钙是土壤中常见的碳酸盐,据碳酸盐与酸反应的规律些化学方程式;
(3)据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后转变成葡萄糖分析;
(4)①从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去分析解答;
②从煤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和种类不变去分析;
③从在石油加工过程中,通过分馏,依据各成分沸点不同将他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使石油得到充分利用.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很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由于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发生的化学变化去分析解答.
④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化学方程式;
(5)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方程式.
(6)根据燃烧的定义、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将五幅图中所有吸收二氧化碳的相对量总和与所有释放二氧化碳的相对量总和比较,我们会发现是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对量总和大于吸收的二氧化碳.
(2)碳酸钙是土壤中常见的碳酸盐,可分别写出碳酸钙与盐酸、碳酸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①CaCO3+2HCl=CaCl2+CO2↑+H2O;②CaCO3 CaO+CO2↑;
(3)图(Ⅴ)中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相对量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被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成为有机物构成了植物体;
(4)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石油也是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从石油中得到的石油产品,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也属于化石燃料;故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BCEF;
②煤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和种类不变.
由反应后的生成物可知:生成物中的元素为:C、N、S、H、O,则反应物中也应该由这几种元素组成;由于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煤中一定有C、N、S、H四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6
③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石油的裂解、煤的焦化、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故都是化学变化;
④据质量守恒定律写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7H16+11O27CO2+8H2O;
(5)NH3燃烧生成水和氮气,方程式为:4NH3+3O26H2O+2N2.
(6)A、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故正确;
B、通过控制温度(着火点以上或以下)可以使可燃物与氧气的燃烧反应发生或停止,故正确;
C、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中储存的能量以光能或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故正确;
D、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燃烧利大于弊,故正确;
E、可燃物燃烧时都能发光放热,但不一定都有火焰,故错误.
故答案为:
(1)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对量总和大于吸收的二氧化碳;
(2)①CaCO3+2HCl=CaCl2+CO2↑+H2O; ②CaCO3 CaO+CO2↑;
(3)被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成为有机物构成了植物体;
(4)①ABCEF;②C、N、S、H; 质量守恒定律;③ACDE;④C7H16+11O27CO2+8H2O;
(5)4NH3+3O26H2O+2N2.
(6)ABC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审图找规律的一些知识,是中考常考内容.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的综合利用则是化学变化.
24.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BC (填字母序号)。
(2)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分析】观察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1)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BC分别是水和一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
36
(2)由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为:(1)BC;(2)置换反应。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判断物质的类别,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5.(5分)如图为A、B、C、D、E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A、B、C、D、E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① B、D (填序号,下同),属于稳定结构的是② C、D 。
(2)E元索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形成① 阴离子 (填“明离子”或“阳离子”)。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原子的② 最外层电子数 关系密切。
(3)由B元素和E元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 。
【分析】(1)根据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解答;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大于4,易得电子解答。
(3)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写出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答】解:(1)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D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故属于稳定结构的是C、D;
(2)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个,E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3)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的质子数是12,属于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E的质子数是17,属于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化学式为:MgCl2;
答案:
(1)①B、D;②C、D;
(2)①阴离子;②最外层电子数;
(3)MgCl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6
26.(4分)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请从A、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并在答题纸上将所选的【A】或【B】用2B铅笔填涂为黑色。若两题均作答,计一道题分。
A
B
“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传入中国。茶叶中含有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C6H8O6由 3 种元素组成。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中含有的Al2O3属于 氧化物 (填“单质”或“氧化物”),Al2O3中Al元素的化合价是 +3 。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石油属于 混合物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1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 水 。
【分析】A、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结合氧化物的定义填空,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填空;
B、根据石油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根据化学式求出元素质量比。
【解答】解:A、C6H8O6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l2O3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故Al2O3属于氧化物,其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故填:3;氧化物;+3;
B、石油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属于混合物。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填:混合物;3:1;水。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
27.(8分)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黄铜片与铜片互相刻划目的是 比较硬度大小 ;
(2)铝比铁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却更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4Al+3O2═2Al2O3 ;
(3)工业上,把赤铁矿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3CO+Fe2O32Fe+3CO2,其中 CO 发生了氧化反应。
【分析】(1)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铝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36
(3)根据炼铁过程中的反应原理以及得氧失氧的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1)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故互相刻划的时候铜片上留下划痕,故填:比较硬度大小;
(2)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内容的铝进一步氧化;故填:4Al+3O2═2Al2O3;
(3)根据高炉炼铁的原理:3CO+Fe2O32Fe+3CO2可知,在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Fe2O3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故填:CO。
【点评】本题考查合金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等,难度不大。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28.(8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编号,下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某同学利用装置E收集气体,但所收集的气体不纯,那么他可能的错误操作是 过早收集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收集装置是 C ;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 长 (填“长”或“短”)导管导入。
(4)图G中,若X是石蕊试液,可观察现象是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其原因是 CO2+H2O═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36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发生装置是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某同学利用装置E收集气体,但所收集的气体不纯,可能是因为过早收集,没等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收集前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装满,留有气泡等。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该选择C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长导管导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
(4)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若X是石蕊试液,可观察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2)B;2KMnO4K2MnO4+MnO2+O2↑;
(3)过早收集;
(4)CaCO3+2HCl=CaCl2+H2O+CO2↑;C;长;CO2+H2O═H2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8分)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湘江水净化成自来水,并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加速沉降 ;操作1的名称是 过滤 。
(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2,此操作的作用是 除去色素和异味 待处理的水应该从 b 端通入(填“a”或“b”),理由是 净化效果更好 。
36
(3)取少量的液体D于试管中,滴入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说明此液体为 硬水 (填“软水”或“硬水”),生活中常用 煮沸 的方法软化硬水。
(4)通过操作3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操作3的名称是 蒸馏 。
【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结合操作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加速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故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加速沉降;操作1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故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故填:加速沉降;过滤。
(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2,可以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除去色素和异味,待处理的水应该从b端通入,因为这样的净化效果更好,故填:除去色素和异味;b;净化效果更好。
(3)取少量的液体D于试管中,滴入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说明此液体为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故填:硬水;煮沸。
(4)通过操作3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操作3是蒸馏,故填:蒸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五.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12分)
30.(12分)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某学习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他们观察到试管a中铁粉全部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① 浅绿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Fe+H2SO4=FeSO4+H2↑ ;试管b中有③ 红 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 Fe+CuSO4=FeSO4+Cu 。为进一步确定试管a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和试管b所得固体的组成,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1)试管a中的溶质成分:猜想一:FeSO4;猜想二:⑤ H2SO4和FeSO4 。
(2)试管b中固体的组成:猜想三:Cu; 猜想四:Fe和Cu。
【实验探究】甲图所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a、试管b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如乙图所示),他们惊奇地发现烧杯内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36
【总结交流】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⑥ 猜想二和猜想四 。
【拓展探究】某混合溶液由硫酸铜和硫酸溶液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取192.4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往其中加入33.6g铁粉,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4g。计算:
(3)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原混合溶液中CuSO4和H2SO4的质量比。
(5)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根据铁的性质和对应的实验进行分析和解答,结合后续实验中生成气泡是氢气,来自于铁和硫酸的反应,分析对应猜想。最后计算要结合生成的氢气计算消耗的铁,进而确定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以及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然后求算对应的问题。
【解答】解:观察到试管a中铁粉全部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所以溶液呈 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Fe+H2SO4=FeSO4+H2↑;试管b中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有 红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提出猜想】(1)试管a中的溶质成分:猜想一为铁和硫酸恰好反应,无硫酸剩余,所以溶质只有FeSO4;猜想二为硫酸过量,溶质为剩余的硫酸和生成的硫酸亚铁。
b中固体的组成:猜想三是铁恰好完全反应,只有生成的Cu; 猜想四是铁过量,固体为剩余的Fe和生成的Cu。
甲图所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a、试管b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他们惊奇地发现烧杯内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是有铁剩余和硫酸剩余的情况,对应的正确猜想为 猜想二和猜想四。
设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消耗的铁的质量为z
Fe+H2SO4=FeSO4+H2↑
56 98 152 2
z x y 0.4g
===
x=19.6g
y=30.4g
z=11.2g
则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33.6g﹣11.2g=22.4g
36
设硫酸铜的质量为a,生成的铜的质量为b,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c
Fe+CuSO4=FeSO4+Cu
56 160 152 64
22.4g a c b
===
a=64g
b=25.6g
c=60.8g
原混合溶液中CuSO4和H2SO4的质量比64g:19.6g=160:49。
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45.6%
故答案为:
浅绿;Fe+H2SO4=FeSO4+H2↑; 红; Fe+CuSO4=FeSO4+Cu; H2SO4和FeSO4;猜想二和猜想四。
19.6g;160:49;45.6%。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