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校2017-2018高一语文4月联考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福建三校2017-2018高一语文4月联考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71分)‎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18分)‎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商人重利轻别离 金就砺则利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主人忘归客不发 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可以横绝峨眉巅 D.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 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弃甲曳兵而走 ‎③蟹六跪而二螯 ④水为之,而寒于水 ‎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⑥皆明智而忠信 ‎⑦吾尝跂而望矣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①③⑥/②⑦/④⑤/⑧ B. ①③⑦/②⑥/④⑤/⑧‎ C. ①③/②⑥⑧/④⑤/⑦ D. ①⑥/②④⑦/⑤/③⑧ ‎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A. 天下云集响应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C.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 猿猱欲度愁攀援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金就砺则利 B.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C.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5.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 门前冷落鞍马稀 ‎ C.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C. 为天下笑者,何也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 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凶强难制,独曰:“夫政在徳,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公业惧,乃诡词更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一也。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振当世,人怀慑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決敌非公之俦。三也。”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与,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 ‎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六十》)‎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決敌/非公之俦 ‎  B.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決敌/非公之俦 ‎  C.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決敌/非公之俦 ‎ ‎  D.‎ ‎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決敌/非公之俦 ‎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孝廉,汉代设立的察举考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 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C. 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或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D. 州郡是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沿袭九州之分,郡始于秦,完善于汉。‎ ‎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郑太出身显贵,多次不就。郑太为司农郑众的曾孙,举孝廉,多次被辟三府,朝廷征召都不去赴任。‎ ‎  B. 郑太深谋远虑,见机行事。郑太看到何进召董卓相助,劝谏何进,何进充耳不闻,郑太见机弃官而走。‎ ‎  C. 郑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他引经据典用三条理由陈述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打消董卓的疑虑。‎ ‎  D. 郑太乐善好施,胸怀大志。在天下动乱之际,他宴请宾客,并与宾客中何颙、荀攸等人合计谋杀董卓。‎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与,窃为明公惧之。(4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22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11分)‎ 咏怀古迹(其一)①‎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②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④。‎ 羯胡⑤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⑥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③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④共云山:共居处。⑤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⑥庾信:南北朝诗人。侯景之乱,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到了暮年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 ‎11.下面对这一首古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本诗首联描写了时局混乱和自身处境的艰辛。“支离”充满对国家蒙难的担忧,“漂泊”一词介绍了流寓夔州的事实,“天地间”广阔的背景衬托出自身的渺小和无奈,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 颈联“淹”字用得巧妙,三峡楼台的掩映使日月惨淡无光,想象与夸张中充满强烈的主观色彩,创造出雄奇壮美的意境,映衬了作者愤慨的内心。‎ C. “哀时”是本诗诗眼之一,“时”就是时局,就是国家的命运。本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诗人以“词客”身份自指,既有对时局的思考和点评,又有“且未还”的无可奈何。‎ D. 古代诗评家说“诗穷而后工”。杜甫对庾信“诗赋动江关”的成就是赞赏的,而且认为这种成就的取得与其人生萧瑟的经历有关联。‎ E.咏怀古迹作为诗歌一类常见题材,常常是触景生情,借古伤情,发表历史兴亡的感慨,本诗亦杂以庾信自况,表达了壮志难酬,只能以诗名垂青史的愿望。‎ ‎12.“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重要的风格特色。何谓“沉郁顿挫”?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杜诗提要》)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请你说说本诗是如何体现“沉郁”的特点。(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14 题。(11分)‎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注]‎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14.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 ,孤舟一系故园心。‎ ‎(2) ,鱼鳖不可胜食也。‎ ‎(3)《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 。‎ ‎(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 ‎(5)《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6)《琵琶行》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 二、现代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3分)‎ 报志愿 闫 岩 紧张的高考过后,又要面临着报志愿的难题。报志愿确实是个难题,选择一个好的专业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可马虎不得。‎ 这不,这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商议着给自家的宝贝报志愿呢。‎ 爸爸说:“一个男孩子,以后得有社会地位才行,才能让人看得起,所以我们首先要选对专业,其次才是学校。”‎ 妈妈说:“光有社会地位还不行,最主要的是得有钱,最好选的这个专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这个工作除了工资还能挣外快,守着死工资会生活得很憋屈。”‎ 奶奶说:“对对对,儿媳说得对,社会地位高,挣钱也多,那我的宝贝孙子就能找个好媳妇,说不定还能攀上什么局长、市长家的女儿呢,到那时,我们家可就风光了。”‎ 爸爸说:“你们说的都是我想的。所以,我们不能光动嘴,赶紧打开大脑想一想,小辉应该选什么样的专业最好。”‎ 妈妈说:“这不一直在想嘛,什么计算机啦,材料啦,想了好多好多,就是觉得没有一个合适的,就没说出来。”‎ 奶奶说:“不行不行,你说的这些专业可不行,都过时了,那是我教书时的热门专业。”‎ 爸爸也点头说:“妈说得对,这些专业太古董了,我有好多同学都学过这些专业,大部分都分配在企业了,现在企业不好干,多半人都下岗了。”‎ 突然,奶奶拍了一下脑门说:“有了!”‎ 爸爸妈妈一激灵,异口同声地问:“妈,你想到什么专业了?”‎ 奶奶说:“孩子姥爷不是在市劳动局人事科待过一段时间吗?他肯定比我们清楚什么专业最能找好工作。”‎ 爸爸也拍了一下脑门说:“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英子,快,快给你爸打电话。”‎ 姥爷在电话那头儿说:“我也在揣摩这事呢,正想给你们打电话问问,你们觉得什么专业合适,能让小辉有个好的前途?”‎ 接着,姥爷说:“我想了好几天,觉得学医不错。现在的人条件好了,容易得病,医生的社会地位挺高的,待遇也很好,平常除了工资还会有别的收入,而且最不怕下岗,不知道你们觉得如何?”‎ 奶奶突然像开了窍,大声说:“你说我真是老糊涂了,怎么把这个专业给忘了呢!医生好呀,我记得老伴儿住院时,我恨不得跪下来求医生给我老伴儿治病,那时要是医生说能治好病,让我砸锅卖铁我都愿意。”‎ 爸爸也笑了:“好专业,那就学医了。”‎ 妈妈此时才想起什么,看了一眼正抱着《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的儿子,招呼道:“宝贝儿子,快过来,听听你姥爷跟你说说什么专业好。”‎ 儿子不耐烦地说:“我都这么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你们就不用再为我瞎操心了,我自己选专业。吵吵闹闹的,真是烦死人了。”‎ 奶奶责怪他说:“你太小,只凭感觉,没经验,以后会吃亏的,还是听姥爷的。”‎ 爸爸妈妈又异口同声地说:“奶奶说得对。”‎ 儿子烦躁地冲他们喊:“我谁的也不听,我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我要学医。”‎ 三人听到这里,你看我,我看你,大眼儿瞪小眼儿,突然齐声哈哈大笑起来。电话挂断后,三人一起向孩子扑过来。‎ 奶奶激动地说:“没想到我的宝贝孙子比我们还有主见。”‎ 爸爸也激动地说:“我的宝贝儿子就是我的宝贝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太棒了。”‎ 妈妈更是激动,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最后问道:“儿子,你是怎么想到学医的,你这么小也没见过世面,怎么会想到当医生能有那么多好处,会有个好的未来呢?”‎ 儿子瞅了瞅神经质的三个人,从口里飞出一句话:“我只知道医生能治病救人。”然后起身回到自己的卧室,“咣当”一声关上了门。‎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奶奶、姥爷、爸爸、妈妈、儿子五个人的意见一致,都主张学医。一家人如此自然地想到了一起,可谓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 B.姥爷水平最高,他想到了当医生的许多优点。经他提醒,全家的其他三个大人才恍然大悟。可见人生的阅历和所见识过的世面对填报志愿至关重要。‎ C.得知儿子要学医,向儿子“扑”过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全家大人填志愿意见一致时的成就感、喜悦感,有讽刺意味。‎ D.“烦躁地冲他们喊”“瞅了瞅神经质的三个人”“‘咣当’一声关上了门”,这些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儿子不耐烦的脾气,无法理解家长的苦心。‎ E. 本文主要采用人物之间的相互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而较少采用叙述性的文字介绍,这使得小说的矛盾冲突更加集中,表现的主旨更紧凑有力。‎ ‎17.小说中四个大人组成的群体形象有怎样的共同性格特征?请举例简要分析。(4分)‎ ‎18.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倾向,有人说侧重于“贬”,也有人说侧重于“褒”。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谈谈你的个人见解。(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6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②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③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⑥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A. ①③⑥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光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B. 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C.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D. 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四、作文(60分) ‎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母亲节这一天,打开朋友圈、微博、QQ空间,到处都是祝福母亲节日快乐的,夹杂着晒自己和母亲的照片,转发各种母爱伟大的故事等,热闹非凡。‎ 有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 “你妈知道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么?”‎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平时不习惯和父母交流情感,或者不好意思表达感激,用这样的方式说出心里话,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还有网友认为,比起隔空抒情,能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妈妈聊聊天,给妈妈买点实在的礼物,才是表达祝福的更好方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1. C.(C.动词,渡过、飞越A.名词,利润/形容词,锋利、锐利 B.动词,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动词,出发D. 动词,攻取、攻占/动词,举起)‎ ‎2. A.(①③⑥连词,表并列 ②⑦连词,表修饰 ④⑤连词,表转折 ⑧连词,表递进)‎ ‎3. B (例句和B项名词作动词A.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C .形容词作动词,变弱D.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愁)‎ ‎4. A (B.从,通“纵”C. 涂,通“途”D. 匪,通“非”) ‎ ‎5. B (A.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C.供养活着的人D.寄居、藏身 )‎ ‎6. B 宾语前置句(A.定语后置句C.被动句D.判断句 ) ‎ ‎7. B (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抓住关键词“者”“军旅之才”“执锐之干”等进行断句。)‎ ‎8. A (孝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9. D (原文是“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文中并未交代何、荀攸的宾客身份。)‎ ‎10.(1)郑太才智谋略超过一般人,而且勾结外面的敌寇,如今交给他士卒兵马,让他去靠近他的同党,我私下为明公担忧。(关键词“略”“资”“党与”)‎ ‎(2)认真地兴办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关键词“谨”“申”“颁”)‎ ‎(3)骏马一次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关键词“骐骥”“驽马”“舍”)‎ ‎【参考译文】‎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是司农郑众的曾孙,年轻时就有才干谋略。起初被举为孝廉,三府聘,朝廷召,一概不去。等到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任命郑太为尚书侍郎,后来又升任他为待御史。何进要杀宦官想召并州刺史董卓相助。郑太对何进说:“董卓强悍而不义,贪得无厌。如果让他参与朝政,把大事交给他,将会放纵其邪恶的欲望,必将危及朝廷。”又向何进陈述了几件当下紧急的事,何进不听,于是就弃官而去。‎ 何进不久被害,董卓果然作乱。郑太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一起劝说董卓,委派袁绍为渤海太守,以促成山东起兵反董卓的计划。等到义兵兴起,董卓召集公卿商议,要大举发兵去征讨,众官没有人敢违抗他的旨意。郑太怕他兵多了更加骄横,凶恶强暴难以遏制,就独自说:“为政在于德,而不在人多啊。”董卓不高兴,说:“像你这么说,兵岂不无用了?”郑太害怕了,就假意说:“不是没有用,而是我觉得山东不值得用大兵征讨罢了。如果不信,我试着为明公陈述其要点。如今山东合谋,州郡连接,众人互相鼓动,不是不强盛。然而自光武帝以来,中原无战事,百姓富足安逸,忘记战争时日已久。仲尼说过:不教人学会作战,这叫抛弃他们。'他们人虽多,却不能称为祸害。这是第一。明公出身于西洲,年轻时就为国家武将熟习军事,屡次经历战场,名震当世,人人畏惧。这是第二。袁本初是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里。张孟卓是东平的道德先生,举止目不斜视。孔公绪只会清谈高论,抑扬褒贬人物。这些人并没有军事指挥的才能和使用兵器的本领,临阵交兵,不是您的对手。这是第三。”董卓于是很高兴,任命郑太为将军,让他统领各军讨伐进击关东。有人劝告董卓说:“郑太才智谋略超过一般人,而且勾结外面的敌寇,如今交给他士卒兵马,让他去靠近他的同党,我私下为明公担忧。”董卓于是收回他的兵马,留他在朝内为议郎。‎ 董卓迁都长安后,天下人饥饿动乱,士大夫大多得不到应有的职事。而郑太家有余财,每天招引宾客宴会歌舞,所救济的人很多。于是他和何颙、荀攸共同谋划杀董卓。事情泄露,何颙等人被抓,郑太从武关逃走,东去投奔袁术。‎ ‎11.B E (B.“创造出雄奇壮美的意境”有误,应“营造出苍凉险峻的氛围”。E.“只能以诗名垂青史的愿望”错,作者虽然欣赏瘐信的诗歌风格和成就,但并未表达凭借诗歌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2.①本诗不但叙写了安史之乱国家蒙难,自己漂泊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杂处的事实,还指出了安禄山的狡诈反复的特点,最后以庾信的经历照应词客应有“哀时”之心,心念国家,内容博大深广。(3分)‎ ‎②写背景时,“天地间”“淹日月”意境雄浑,低徊起伏,境界深沉阔大。(2分)‎ ‎③整首诗,对自身坎坷遭遇悲愤满怀,感伤时乱悲怆沉郁。(1分)‎ ‎13.B E (B项“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E项“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理解错误,词人奉劝少年“莫学衰翁样”意在激励晚辈们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4.①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的“天涯”一词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 ‎②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 ‎③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 ‎④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 ‎ 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思想情感”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5.(1)丛菊两开他日泪 ‎(2)数罟不入洿池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6.C E (A项,“可谓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分析错误,虽然都想学医,但儿子与长辈们的出发点不同,不能用这句话概括。“很自然地”也属无中生有。B项,不合文意,“水平最高”无据。“人生的阅历和所见识过的世面对填报志愿至关重要”的推测也不当。D项,概括有失偏颇,“不耐烦的脾气,无法理解家长的苦心”不正确。有脾气不好的一面,但主要是表现儿子有自己的主见,反对大人们对自己的“不放手”,从而更好地衬托出填报志的动机和出发点的差异。)‎ ‎17.①庸俗势利(功利性强)。爸爸说以后得有社会地位才行,才能让人看得起,这是贪图地位;妈妈说光有社会地位还不行,最主要的是得有钱,这是贪图钱财;奶奶说能攀上什么局长、市长家的女儿,这是贪图地位和金钱;姥爷说医生的社会地位高、待遇好、最不怕下岗,这是趋利。‎ ‎②自私狭隘。父母、奶奶、姥爷都是从个人、家庭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的方面充斥着大人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意思对即可,但要有概括和分析。答对一点给2分)‎ ‎18.示例一:侧重于“褒”。小说有贬也有褒,但贬是为了扬褒,(1分)即通过家里的四个大人的言谈举止,表现他们的追逐地位、名利,趋炎附势,(2分)用来衬托儿子的单纯却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颂新时代青年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2分)‎ 示例二:侧重于“贬”。小说有褒也有贬,但主要是为了贬,(1分)通过填志愿这件事来批评一群成人的思想意识,批评他们的庸俗、势利、狭隘,(2分)揭示出社会需要摈弃功利思想,不能以此来污染青年一代。(2分)(意思对即可,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判分,如赞成“褒”“贬”各半)‎ ‎19. B (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滔滔不绝 ‎: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使用对象错误。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使用错误。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意味深长:意味深长久远或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20. D (A.不合逻辑,“留学生吟诵社”不是朗诵爱好者,在后面加“的社员”。B.成分残缺,删去“在”“身上”。C.成分残缺 ,删去“使得”。)‎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