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含解析河南濮阳高新区)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含解析河南濮阳高新区)》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年河南省濮阳市高新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 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非常重要。小明同学在复习过程中非常重视知识的归纳整理,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下表是他归纳整理的一部分,请你帮他在空格中补充完整。‎ 知识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 都要吸收热量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声音和光 都具有能量 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2.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   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3.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内能   第8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   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4.某建筑工地需要架设临时供电线路,实现照明和大功率电加热。其简化电路如图所示,供电处电压U不变,供电处与工地相距约‎15Km,闭合开关S1照明灯工作,再闭合S2,照明灯亮度会   ‎ 29‎ ‎(填“变强”、“变弱”或“不变”),单位时间内长导线上消耗的电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压缩空气   ,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观察到硝化棉   。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6.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A1的示数将   ,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2的示数之比将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7.以下关于材料、信息和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主要使用的是半导体材料 ‎ B.我国已经组网成功的“北斗”卫星通信时主要依靠微波传递信号 ‎ C.光纤通信时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传输信息 ‎ D.自然界中的太阳能属于新能源 ‎8.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如图中的(  )‎ 29‎ A. B. C. D.‎ ‎9.下列几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雾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樟脑丸变小 D.湖水结冰 ‎10.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如果受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B.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 D.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11.大气压强作用在房顶上的压力是很大的,但是房子并没有被压塌,其主要原因是(  )‎ A.房顶建造的很牢固 ‎ B.墙很厚,对地面的压强小 ‎ C.墙把房顶支撑住了 ‎ D.房顶上下面均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1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使灯泡正常发光,若灯泡灯丝烧断,则两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 C.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 ‎ D.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不变 ‎13.两个木块A,B A木块受到的重力大于B木块。若施加水平拉力使A木块沿较粗糙的水平面移动‎1m,在用相同的水平拉力使B木块沿较光滑的水平面移动‎2m,两次运动的时间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A物体做的功多 B.对B物体做的功多 ‎ C.对A物体做功的功率小 D.对B物体做功的功率小 29‎ ‎14.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0V ‎ B.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 ‎ C.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20Ω ‎ D.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5.如图是一杠杆,试画出作用在A端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动力的示意图,并画出该力的力臂。‎ ‎16.正确连接图所示小风扇电路,并在虚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7.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   。‎ 29‎ ‎(3)当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移至图甲所示位置,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若把点燃的蜡烛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   偏。‎ ‎(4)细心的小滨发现实验时间一长,光屛上的像会向上移动,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移动。‎ ‎(5)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   (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8.为探究某种物质的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m/g V/cm3‎ ‎(m/V)/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上表中空格处数据应为   。‎ ‎(2)比较1、2次数据可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跟它体积的关系是   ;‎ ‎(3)比较2、3次数据可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   ;‎ ‎(4)比较1、4次数据可得出:不同物质的   一般不同。‎ ‎19.小明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准备了以下器材:新1号干电池两节,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20Ω、‎2A)、定值电阻、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29‎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1所示电路,将图2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用处于   (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原因可能是   。实验过程中,要使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4)试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所示。老师看后说其中一次是错误的,帮小明分析出错的是第   次,原因是   。除去错误数据,所测该定值电阻的阻值约是   Ω.(结果精确到0.1)‎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V ‎0.5‎ ‎1.2‎ ‎1.6‎ ‎2.2‎ ‎2.6‎ 电流/A ‎0.10‎ ‎0.24‎ ‎0.31‎ ‎0.42‎ ‎0.48‎ ‎(5)小明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得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   比。‎ ‎(6)“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0.小明家买来一台空调,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如下:‎ 型号 KFR﹣32GW/K(3258)B 功能 冷暖(辅助电加热)‎ 制冷量(W)‎ ‎3200‎ 制热量(W)‎ ‎3800(4300)‎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频率 ‎50Hz 制冷/制热额定电流(A)‎ ‎5.5/5.5(7.8)‎ 将该空调安装在一间面积为‎15.0m2‎,高为‎2.60m的房间内。已知小明身高‎1.60m。‎ 29‎ ‎(1)空调制热、制冷原理分别为:   。‎ ‎(2)小明阅读型号及技术参数后发现,同一台空调装在同一房间内,为什么厂家设计的制热量大于制冷量?请你帮助分析回答厂家这样设计的原因。‎ ‎(3)夏天将室内温度从‎38℃‎降至‎18℃‎,小明再将空调调到“静风”位置,要使他全身上下周围气温降低到‎18℃‎,至少需要多长时间?(保留3位有效数字以下相同)‎ ‎(4)冬天将室内温度从‎5℃‎调升至‎25℃‎,小明再将空调调到“静风”位置且处于最大制热状态,要使他全身上下周围气温上升到‎25℃‎,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5)该空调制热时电加热器的电阻多大?‎ ‎(6)该空调分别制热、制冷一个昼夜,消耗的电能相差多少度?‎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动自行车 ‎ 电动自行车因为具有轻便、快捷和环保等优点备受大家喜爱。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蓄电池作为能量来源,电动机为核心部件,通过控制器调节电流大小来改变速度的交通工具。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车诞生于十九世纪,时至今日电动自行车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表是某型号电动自行车(如图甲)的相关数据。‎ 质量m/kg ‎40‎ 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S/m2‎ ‎8×10﹣3‎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η ‎75%‎ 工作电压U/V ‎48‎ 规定行驶速度v/km•h﹣1‎ ‎≤36‎ ‎(1)电动车中改变车速的控制器类似于实验室中   (填物理实验器材名称),它和电动机应该   联在一起使用。‎ 29‎ ‎(2)关于电动自行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转动车速控制器加速,是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 B.照明灯可采用“220V 60W”的灯泡提高亮度 ‎ C.行驶过程中轮胎发热,是因为电流的热效应 ‎ D.夜晚行驶时打开车灯,不会影响车速 ‎(3)如果该电动自行车采用400W•h(瓦时)的大容量电池供电,则其最多能输出的机械能为   J.若这么多的机械能由效率为30%的汽油机提供,则需要燃烧汽油   kg.(已知本地汽油的热值为4.5×106J/kg)‎ ‎(4)小明骑该车以最大规定速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10km.已知小明的质量是‎40kg,且该电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f随车辆和人的总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上述骑行过程中总重力做功为   J,该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   W,通过电动自行车的电流为   A.(g取10N/kg)‎ 29‎ ‎2019年河南省濮阳市高新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非常重要。小明同学在复习过程中非常重视知识的归纳整理,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下表是他归纳整理的一部分,请你帮他在空格中补充完整。‎ 知识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 都要吸收热量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声音和光 都具有能量 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分析】从声波和光波、蒸发和沸腾的基本概念分析。‎ ‎【解答】解:(1)声波和光都能传递信息都具有能量;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的方式,都要吸收热量;不同是: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能在真空中传播;都是汽化现象(或都要吸收热量)。‎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波和光波、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我们要牢记物理的基础知识。‎ ‎2.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 ‎15 ‎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西 运动。‎ 29‎ ‎【分析】要求甲车的速度,需要先从图象中找出甲车的一组对应数据﹣路程与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v=算出甲车的速度;‎ 以甲车为参照物,要判断乙车向哪个方向运动,就需要先判断出两车的速度关系(判断两车的速度关系可采用两种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然后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出乙车的运动方向。‎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t甲=10s时,s甲=‎150m,‎ 所以甲车的速度:v甲===‎15m/s;‎ 从图象来看,当t甲=t乙=10s时,s甲=‎150m,s乙=‎50m,因为s甲>s乙,所以v甲>v乙,‎ 由于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 15,西。‎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象的能力,考查的知识包括速度的计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图象找出规律、物理知识与图象相结合是近年来考试的一个热点。‎ ‎3.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内能 小于 第8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 2 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分析】(1)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吸热而不升温,但内能增大;‎ ‎(2)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晶体熔化过程中质量不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加热时间成正比,根据Q=cm△t可判断比热容的比值。‎ ‎【解答】解:(1)晶体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所以第6min时的内能小于第8min时的内能;‎ ‎(2)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AB段温度升高‎10℃‎,被加热4min;在CD段温度升高‎5℃‎,被加热4min;‎ 则该物质在AB段吸热与CD段吸热之比为1:1,根据Q=cm△t可得,‎ 29‎ ‎====,‎ 所以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2倍。‎ 故答案为:小于;2。‎ ‎【点评】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被加热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 ‎4.某建筑工地需要架设临时供电线路,实现照明和大功率电加热。其简化电路如图所示,供电处电压U不变,供电处与工地相距约‎15Km,闭合开关S1照明灯工作,再闭合S2,照明灯亮度会 变弱 (填“变强”、“变弱”或“不变”),单位时间内长导线上消耗的电能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闭合开关S1照明灯工作,再闭合S2时,加热器也工作,此时照明灯与加热器并联后再与长导线的电阻串联,根据电阻的并联可知照明灯与加热器并联的总电阻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并联部分的电压和导线两端电压的变化,根据P=可知照明灯和导线实际功率的变化,进一步判断灯泡亮暗的变化,根据W=Pt可知单位时间内长导线上消耗电能的变化。‎ ‎【解答】解:闭合开关S1照明灯工作,再闭合S2时,加热器也工作,此时照明灯与加热器并联后再与长导线的电阻串联,‎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即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所以,照明灯与加热器并联的总电阻变小,‎ 由“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反之越小”可知,照明灯和加热器两端的电压变小,长导线两端的电压变大,‎ 所以,由P=可知,照明灯的实际功率变小,照明灯变弱,而长导线的实际功率变大,‎ 由W=Pt可知,单位时间内长导线上消耗的电能变大。‎ 故答案为:变弱;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比较出前后两种情况电路电阻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29‎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压缩空气 做功 ,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观察到硝化棉 燃烧 。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不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分析】这是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因此,要解答本题需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解答】解: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活塞对空气做功,活塞的内能就会增加,空气的温度就会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烧点,硝化棉就燃烧起来。‎ 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人的内能的,故上述实验时不同的。‎ 故答案为:做功;燃烧;不相同。‎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进行分析解答,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6.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A1的示数将 不变 ,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2的示数之比将 变大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R1支路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电流;‎ 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电流的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2电流的变化;‎ ‎(2)根据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变化判断两者比值的变化。‎ ‎【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R1支路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电流;‎ 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29‎ 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1的示数将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左端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由I=可知,通过R2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2)因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2示数变小,‎ 所以,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大。‎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好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较为关键。‎ 二.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7.以下关于材料、信息和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主要使用的是半导体材料 ‎ B.我国已经组网成功的“北斗”卫星通信时主要依靠微波传递信号 ‎ C.光纤通信时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传输信息 ‎ D.自然界中的太阳能属于新能源 ‎【分析】(1)光敏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2)卫星通信利用微波传递信号;‎ ‎(3)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的反射传递信息的;‎ ‎(4)新能源:新近才开始使用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 ‎【解答】解:‎ A、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是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 B、我国使用的“北斗”卫星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的反射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9‎ ‎8.手电筒发出的光竖直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如图中的(  )‎ A. B. C. D.‎ ‎【分析】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过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两条折射光线我们可以想象出光圈的变化。‎ ‎【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注意黑色光线表示没有折射时的光线,红色表示折射后的光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线在原来光线的内侧,由此可以联想都周围光线都是如此,故B图为正确图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属于光学作图的基本考查,关键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9.下列几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雾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樟脑丸变小 D.湖水结冰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2)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 A、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符合题意;‎ D、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29‎ 故选:C。‎ ‎【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10.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如果受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B.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 D.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分析】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会做变速运动。‎ ‎【解答】解:①物体在平衡力或者不受力的作用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故A和B是错误的;‎ ‎②物体静止时受到推力的同时又可能会受到一个和推力构成平衡力的力的作用,如果有力和推力构成平衡力了,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保持不变,故C是错误的;‎ ‎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故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其推论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大气压强作用在房顶上的压力是很大的,但是房子并没有被压塌,其主要原因是(  )‎ A.房顶建造的很牢固 ‎ B.墙很厚,对地面的压强小 ‎ C.墙把房顶支撑住了 ‎ D.房顶上下面均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分析】由于空气也受到重力,且能够流动,所以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存在压强,这种压强叫大气压。‎ ‎【解答】解:房顶上下表面都受到大气压力,其作用相互抵消,所以房顶不会被压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大气压现象的解释,掌握大气压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使灯泡正常发光,若灯泡灯丝烧断,则两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29‎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 C.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 ‎ D.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不变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与灯泡并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灯泡灯丝烧断后电路断路,然后分析电表示数如何变化。‎ ‎【解答】解: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与灯泡并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灯泡灯丝烧断后电路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示数变小;‎ 灯泡断路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测电源电压,电压表示数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电路动态分析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即可正确解题。‎ ‎13.两个木块A,B A木块受到的重力大于B木块。若施加水平拉力使A木块沿较粗糙的水平面移动‎1m,在用相同的水平拉力使B木块沿较光滑的水平面移动‎2m,两次运动的时间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A物体做的功多 B.对B物体做的功多 ‎ C.对A物体做功的功率小 D.对B物体做功的功率小 ‎【分析】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两次推力大小相同,移动距离不同,根据公式W=Fs比较做功的大小关系,根据P=比较功率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1)由题知,在光滑水平面上和粗糙水平面上推力大小相同,移动距离不同,根据公式W=Fs可知,两种情况下做功不同,s大的做功多,故A错误、B正确;‎ ‎(2)由于两种情况的时间长短相同,根据P=,做功多的功率大,对B物体做功多,故B功率大,故D错误、C正确。‎ 故选: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知道影响物体做功大小的因素是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是本题的关键。‎ 29‎ ‎14.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0V ‎ B.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 ‎ C.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20Ω ‎ D.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 ‎【分析】从“U﹣I”关系图象可以看出,甲为滑动变阻器的关系图象,因为最后电压变为0,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0,乙为电阻R1的图象。‎ ‎(1)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图象读出电表的示数,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1的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路中的电流。‎ ‎【解答】解:从“U﹣I”关系图象可以看出,甲为滑动变阻器的关系图象,因为最后电压变为0,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0,乙为电阻R1的图象;‎ ‎(1)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两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2A,电阻R1的电压U1=2V,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4V,‎ 因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电压为U=U1+U2=2V+4V=6V,故A错误;‎ 由I=可得,定值电阻R1的阻值:‎ R1===10Ω,故B正确;‎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为:‎ R2===20Ω,‎ 即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20Ω,故C正确;‎ ‎(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29‎ 所以,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 I′===‎0.3A,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关键是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明白电路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情况,还要会看“U﹣I”关系图象。在电学中,有些题目的信息是通过图象给出的,所以要会读电路图中的信息和U﹣I图象中的信息。‎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5.如图是一杠杆,试画出作用在A端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动力的示意图,并画出该力的力臂。‎ ‎【分析】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而在通常情况下,连接杠杆中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最长,据此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连接支点与A的线段就是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此时动力最小;要使杠杆平衡,动力方向应垂直于动力臂向上,据此可画出最小的动力;‎ 故答案为:‎ ‎【点评】要做出杠杆中的最小动力,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杠杆中的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位置;‎ ‎2、连接支点与动力作用点,得到最长的线段;‎ 29‎ ‎3、经过动力作用点做出与该线段垂直的直线;‎ ‎4、根据杠杆平衡原理,确定出使杠杆平衡的动力方向。‎ ‎16.正确连接图所示小风扇电路,并在虚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分析】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根据电流的路径连图,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解答】解: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小风扇、开关后,回到电源的负极,再把两节干电池连接在一起,然后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如图:‎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明白实物图中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难点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7.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 最小、最亮 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3)当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移至图甲所示位置,光屏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若把点燃的蜡烛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的实像; 投影仪(幻灯机等) ‎ 29‎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 右 偏。‎ ‎(4)细心的小滨发现实验时间一长,光屛上的像会向上移动,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上 移动。‎ ‎(5)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 薄 (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2)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判断光屏移动的方向并判断像大小的变化,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等依据的是这一原理;凸透镜成像不仅左右相反、而且要上下相反;‎ ‎(4)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 ‎(5)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3)当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移至图甲所示位置,此时u=‎2f,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应向右移动光屏,此时物距u=‎50cm﹣‎35cm=‎15cm,则f<u<‎2f,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 29‎ ‎(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 ‎(5)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 故答案为:(1)最小、最亮;(2)同一高度;(3)能;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右;(4)上;(5)薄。‎ ‎【点评】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做到灵活应用,同时涉及倒了近视眼的矫正。‎ ‎18.为探究某种物质的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m/g V/cm3‎ ‎(m/V)/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上表中空格处数据应为 0.5 。‎ ‎(2)比较1、2次数据可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跟它体积的关系是 成正比 ;‎ ‎(3)比较2、3次数据可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 不同 ;‎ ‎(4)比较1、4次数据可得出:不同物质的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一般不同。‎ ‎【分析】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于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对于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般不同。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但是,密度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解答】解:(1)松木的密度ρ===‎0.5g/cm3;‎ ‎(2)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同种物质的质量变为2倍,体积也变为2倍,即同种物质质量跟它体积成正比;‎ ‎(3)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质量都为‎108g的铝块和松木,但体积分别为‎40cm3和‎216cm3,即可得: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相等;‎ ‎(4)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体积都为‎20cm3铝块和松木,质量分别为‎54g和‎10g,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可得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比值不同。‎ 29‎ 故答案为:(1)0.5;(2)成正比;(3)不同;(4)质量和体积比值。‎ ‎【点评】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是学习物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物理的基本能力,注意培养这种能力。‎ ‎19.小明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准备了以下器材:新1号干电池两节,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20Ω、‎2A)、定值电阻、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1所示电路,将图2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用处于 B (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原因可能是 定值电阻断路 。实验过程中,要使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4)试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所示。老师看后说其中一次是错误的,帮小明分析出错的是第 1 次,原因是 最小电压不小于0.6V 。除去错误数据,所测该定值电阻的阻值约是 5.2 Ω.(结果精确到0.1)‎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V ‎0.5‎ ‎1.2‎ ‎1.6‎ ‎2.2‎ ‎2.6‎ 电流/A ‎0.10‎ ‎0.24‎ ‎0.31‎ ‎0.42‎ ‎0.48‎ ‎(5)小明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得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 正 比。‎ ‎(6)“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发现其中的普遍规律 。‎ ‎【分析】(1)根据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量程,由题中表格中电流的示数确定电流表的量程,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要移到阻值最大处;‎ ‎(3)常见的电路故障有断路与短路,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电路故障原因。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分压原理分析;‎ 29‎ ‎(4)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的大约值,因连接电路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分压原理求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从而找出问题所在;为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将平均值做为测量结果;‎ ‎(5)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6)多次测量的目的一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根据实验目的确定答案。‎ ‎【解答】解:(1)已知电流表选择0~‎0.6A,因此将电流表‎0.6A接线柱与,把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接线柱与电流表“‎0.6”‎接线柱连接起来,将电压表小量程并联在电阻的两端,实物连接下图所示:‎ ‎(2)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即P置于B端,这样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3)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可能存在断路;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与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电路不存在断路,则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断路了;‎ 已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实验过程中,要使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则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左移动;‎ ‎(4)已知滑动变阻器(20Ω、‎2A)、干电池(1.5V)两节,即电源电压为3V,‎ 根据欧姆定律R=,由表中数据分别计算出5次测量的电阻值约为5Ω、5Ω、5.2Ω、5.2Ω、5.4Ω,由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在第一次实验时,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即20Ω,根据分压原理,此时定值电阻的电压最小;‎ 因为定值电阻不小于5Ω,定值电阻与变阻器的最电阻之比不小于1:4,根据分压原理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小于×3V=0.6V,因第1次电压为0.5V,所以出错的是第1次;‎ 29‎ 将第2﹣5数据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则R==5.2Ω;‎ ‎(5)横向比较表中从2﹣5的数据,考虑到误差因素有:电压变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电流变为原来的几倍,即在电阻一定时,定值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6)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发现其中的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1)如上图;‎ ‎(2)B;‎ ‎(3)定值电阻断路; 左;‎ ‎(4)1;最小电压不小于0.6V; 5.2;‎ ‎(5)正;‎ ‎(6)发现其中的普遍规律;‎ ‎【点评】本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实验注意事项、电路故障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控制变量法及归纳法的运用,是实验的常考问题,一定要掌握。‎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0.小明家买来一台空调,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如下:‎ 型号 KFR﹣32GW/K(3258)B 功能 冷暖(辅助电加热)‎ 制冷量(W)‎ ‎3200‎ 制热量(W)‎ ‎3800(4300)‎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频率 ‎50Hz 制冷/制热额定电流(A)‎ ‎5.5/5.5(7.8)‎ 将该空调安装在一间面积为‎15.0m2‎,高为‎2.60m的房间内。已知小明身高‎1.60m。‎ ‎(1)空调制热、制冷原理分别为: 液化放热、汽化吸热 。‎ ‎(2)小明阅读型号及技术参数后发现,同一台空调装在同一房间内,为什么厂家设计的制热量大于制冷量?请你帮助分析回答厂家这样设计的原因。‎ ‎(3)夏天将室内温度从‎38℃‎降至‎18℃‎,小明再将空调调到“静风”位置,要使他全身上下周围气温降低到‎18℃‎,至少需要多长时间?(保留3位有效数字以下相同)‎ 29‎ ‎(4)冬天将室内温度从‎5℃‎调升至‎25℃‎,小明再将空调调到“静风”位置且处于最大制热状态,要使他全身上下周围气温上升到‎25℃‎,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5)该空调制热时电加热器的电阻多大?‎ ‎(6)该空调分别制热、制冷一个昼夜,消耗的电能相差多少度?‎ ‎【分析】(1)空调制热的原理是根据液化(由气体变为液态)时要排出热量;制冷的原理时汽化(由液体变为气体)时要吸收热量的原理。‎ ‎(2)从热空气和冷空气密度的大小和吸、放相同的热量时,人感到冷热的快热进行解答。‎ ‎(3)由表可知空调的制冷功率,先根据m=ρV求出空调需要制冷空气的质量,再根据Q=cm△t求出空调需要吸收的热量;利用t=求出需要的制冷时间。‎ ‎(4)由表可知空调的辅热功率,先根据m=ρV求出空调需要制热空气的质量,再根据Q=cm△t求出空调需要放出的热量;利用t=求出需要的制热时间。‎ ‎(5)根据辅热功率和制热功率求出电阻丝的电功率,再利用R=求出电热丝的阻值。‎ ‎(6)根据p=UI求出空调制热、制冷时电功率的差值,再根据W=Pt求出一个昼夜,消耗电能的差值。‎ ‎【解答】解:(1)空调制热、制冷原理分别为:液化放热、汽化吸热。‎ ‎(2)制热量大于制冷量的原因是:热空气密度小上升,冷空气密度大下降,若吸、放相同的热量,人感到冷的快、热的慢。‎ ‎(3)空调需要制冷空气的质量为:‎ m=ρV=‎1.29kg/m3×‎15.0m2‎×‎1.6m=‎30.96kg;‎ 空调需要吸收得热量为:‎ Q吸=c空气m△t=1.0×103J/(kg•℃)×‎30.96kg×(‎38℃‎﹣‎18℃‎)=6.12×105J 要使他全身上下周围气温降低到‎18℃‎,需要的时间:‎ t==≈194s=3.23min ‎(4)空调需要制热空气的质量:‎ m′=ρV′=‎1.29kg/m3×‎15.0m2‎×‎2.6m=‎‎50.31kg 空调需要放出的热量:‎ Q放=c空气m′△t=1.0×103J/(kg•℃)×‎50.31kg×(‎25℃‎﹣‎5℃‎)=1.0062×106J 要使他全身上下周围气温上升到‎25℃‎,需要的时间:‎ 29‎ t′===234s=3.9min ‎(5)电热丝的功率为:‎ P热=P辅热﹣P制热=4300W﹣3800W=500W;‎ 电热丝的阻值为:‎ R热==≈96.8Ω;‎ ‎(6)空调分别制热、制冷时的功率相差:‎ ‎△P=U△I=220V×(‎7.8A﹣‎5.5A)=506W=0.506KW;‎ 一个昼夜,消耗的电能相差:‎ ‎△W=△Pt=0.506KW×24h=12.1KW•h 答:(1)液化放热、汽化吸热。‎ ‎(2)热空气密度小上升,冷空气密度大下降,若吸、放相同的热量,人感到冷的快、热的慢。‎ ‎(3)夏天使他全身上下周围气温降低到‎18℃‎至少需要的时间为3.23min。‎ ‎(4)冬天要使他全身上下周围气温上升到‎25℃‎,至少需要的时间为3.9min。‎ ‎(5)该空调制热时电加热器的电阻约为96.8Ω。‎ ‎(6)该空调分别制热、制冷一个昼夜,消耗的电能相差12.1KW•h。‎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过程吸放热现象,质量的计算,物体吸放热量的计算,电功率、电功率的计算等;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动自行车 ‎ 电动自行车因为具有轻便、快捷和环保等优点备受大家喜爱。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蓄电池作为能量来源,电动机为核心部件,通过控制器调节电流大小来改变速度的交通工具。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车诞生于十九世纪,时至今日电动自行车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表是某型号电动自行车(如图甲)的相关数据。‎ 29‎ 质量m/kg ‎40‎ 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S/m2‎ ‎8×10﹣3‎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η ‎75%‎ 工作电压U/V ‎48‎ 规定行驶速度v/km•h﹣1‎ ‎≤36‎ ‎(1)电动车中改变车速的控制器类似于实验室中 (滑动)变阻器(或电位器) (填物理实验器材名称),它和电动机应该 串 联在一起使用。‎ ‎(2)关于电动自行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 A.转动车速控制器加速,是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 B.照明灯可采用“220V 60W”的灯泡提高亮度 ‎ C.行驶过程中轮胎发热,是因为电流的热效应 ‎ D.夜晚行驶时打开车灯,不会影响车速 ‎(3)如果该电动自行车采用400W•h(瓦时)的大容量电池供电,则其最多能输出的机械能为 1.08×106 J.若这么多的机械能由效率为30%的汽油机提供,则需要燃烧汽油 ‎0.8 kg.(已知本地汽油的热值为4.5×106J/kg)‎ ‎(4)小明骑该车以最大规定速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10km.已知小明的质量是‎40kg,且该电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f随车辆和人的总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上述骑行过程中总重力做功为 0 J,该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 200 W,通过电动自行车的电流为 ‎5.56 ‎A.(g取10N/kg)‎ ‎【分析】(1)联想到实验室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而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要“一上一下”的串联接入电路。‎ ‎(2)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流热效应、内能变化、灯的额定功率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等知识分析判断;‎ 29‎ ‎(3)知道电动机的最大容量(内存的最大电能),知道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可求最多得到的机械能;根据Q放×40%=mq×40%=W机械能求汽油的质量;‎ ‎(4)做功包含的两个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知道小明的质量,求出总质量,根据图象求出摩擦阻力,知道最大车速,利用P=fv求最大功率;再求出消耗的电功率,利用P=UI求通过的最大电流。‎ ‎【解答】解:‎ ‎(1)电动车中改变车速的控制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滑动变阻器,它和电动机应该串联在一起使用。‎ ‎(2)A、转动车速控制器加速,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 ‎ B、电动机的工作电压为48V,不能用额定电压为220V的照明灯;故B错误;‎ ‎ C、行驶过程中轮胎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轮胎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发热;故C错误;‎ D、车灯与电动机并联,工作时互不影响,所以夜晚行驶时打开车灯,不会影响车速;故D正确;‎ 故选D。‎ ‎(3)知道电动机的最大容量W电=400W•h=0.4kW•h=0.4×3.6×106J=1.44×106J 电能转化为的机械能:‎ W机械能=W电×75%=1.44×106J×75%=1.08×106J;‎ 由η=和Q放=mq可得:‎ 需要汽油m====‎0.8kg;‎ ‎(4)小明骑该车以最大规定速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运动的路程是水平方向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所以在竖直方向没有通过的距离,则重力没有做功,也就是重力做的功为0;‎ 小明和车总质量:‎ m=‎40kg+‎40kg=‎80kg,‎ 根据图象可知总质量为‎80kg时的摩擦阻力f=20N,‎ 根据表格可知最大车速v=36k/h=‎10m/s,‎ 则最大功率P=fv=20N×‎10m/s=200W;‎ 消耗电功率:‎ 29‎ P电==,‎ 由P=UI可得:‎ I===‎5.56A。‎ 故答案为:‎ ‎(1)(滑动)变阻器(或电位器); 串联;‎ ‎(2)D;‎ ‎(3)1.08×106; 0.8;‎ ‎(4)0;200;5.56。‎ ‎【点评】本题以电动车为载体考查了力学、热学、电学、磁学中相关知识,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要求灵活所用所学知识,属于难题!‎ 2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