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同步试题
一、填空
1.刘强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1),表示坐在第4列、第1行的位置;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7),表示坐在第( )列、第( )行的位置。
考查目的: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数对中两个数代表的含义。
答案:2;7。
解析:学生通过建立的数对模型,在无座位图的情况下完成解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以此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数对的表示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加深理解和掌握。
2.如果电影票上的 “6排9号” 用数对记作(9, 6),那么“20排11号”记作( , ),(7,10)表示电影院的位置是( )排( )号。
考查目的:用电影票上的几排几号与第几行第几列相对应,接着用数对来表示,以此巩固数对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需要用到两个数。
答案:11;20;10;7。
解析:在无电影院座位图的基础上,通过对行、列的理解,加深对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运用,巩固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熟练程度。6排表示第6行,9号表示第9列,因此要将电影票上的数据转化为数对的列数和行数,再来表示。(7,10)表示第7列、第10行,转化成电影票上的描述就是10排7号。
3.下面是五(1)班部分学生的座位情况,请你用数对表示这些同学的位置。
刘方( , ); 李平( , );
罗兵( , ); 张强( , );
王艳( , ); 李敏( , );
黄伟( , ); 赵云( , )。
考查目的:结合班级座位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尤其在表示同一行、同一列的位置时,感受数对的特点。
答案: 刘方(1,5); 李平(1,2);
罗兵(2,7); 张强(3,4);
王艳(4,3); 李敏(5,6);
黄伟(6,4); 赵云(6,1)。
解析:让学生观察图中座位所在的“列”与“行”,并且确定数对命名的规则,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刘方和李平在同一列,那么表示他们位置的数对中第一个数是相同的;张强和黄伟在同一行,那么表示他们位置的数对中第二个数是相同的。
4.如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3,1),B点用数对表示为( , ),C点用数对表示为( , ),三角形ABC是( )三角形。
8
考查目的:巩固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判断点的位置关系,从而确定三角形的特点。
答案:(6,4);(4,4);钝角。
解析: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可知B点用数对表示为(6,4),C点用数对表示为(4,4),角C大于90°,所以三角形ABC是钝角三角形。
5.在图中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图形三角形A′B′C′,三角形A′B′C′顶点的位置表示为A′( , ), B′( , ), C′( , )。
考查目的: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数对的表示方法及平移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A(3,6),B(6,8),C(2,8);A′(3,2),B′(6,4),C′(2,4)。
解析:因为B在第6列第8行,所以用数对表示为(6,8);因为C在第2列第8行,所以用数对表示为(2,8)。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三角形A′B′C′,所以A′(3,2),B′(6,4),C′(2,4)。
二、选择
8
1.如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A.(4,4) B.(4,5) C.(5,4) D.(3,3)
考查目的:这个图中没有原点,也没有标出横轴和纵轴对应的数,学生要结合点X的位置来判断点Y的位置。此题考查了数对的写法,即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
答案:C
解析:根据X的位置为(2,3),知道2是指第2列,3是指第3行,再根据Y在第5列,第4行,即可得出Y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4)。
2. 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5,1) B.(1,1) C.(7,1) D.(3,3)
考查目的:此题综合考查了图形平移、写出表示点的位置的数对等相关知识。
答案:B
解析:将△ABC向左平移2格,顶点A′的位置如下图,即在第1列,第1行,由此得出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1,1)。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后,还可让学生说说B、C两点平移后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3. 音乐课上,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
考查目的: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位置及位置关系的理解,同时加深巩固表示同一列、同一行的点的数对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8
答案:B
解析:聪聪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2行,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既然是正后方,表明明明和聪聪都在第4列,聪聪在第2行,则明明在第3行,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可得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
4. 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为(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
A. 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点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的运用,同时融入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的灵活应用。
答案:C
解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由此可以利用方格图将A、B、C的位置标记出来,顺次连接即可得出三角形ABC(如图所示):
根据方格图可以得出AB⊥BC,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两条直角边不等长,因此不是等腰三角形。对于空间想象能力更强的学生,可以通过三个点的数对的特征进行判断:A、B两点(1,5)、(1,1),第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点在同一列;B、C两点(1,1)、(3,1),第二个数相同,表明这两点在同一行。因此AB⊥BC,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AB和BC不等长,所以不是等腰三角形。
5. 李林家的位置是(2,2),学校的位置是(2,5)。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00米,李林从家出发,经过学校到少年宫,至少要走( )米。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根据数对描出点后,确定物体的位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答案:C
解析:如下图所示,因为题意是要经过学校再去少年宫,从李林家到学校的最短路程为3×100=300(米),从学校到少年宫的最短路程为2×100=200(米),所以总路程至少要走500米。
8
三、解答
1. 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
A(5,9), B(6,6), C(9,5),D(6,4),E(5,1),F(4,4),G(1,5),H(4,6)。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通过数对确定物体的实际位置,在作图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对与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答案:图形是四角星(如图所示)。
8
解析:“依次连成封闭图形”是这个解决问题的题眼,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时要重点理解。“依次”,是指按照A、B、C、D、E、F、G、H的顺序连接;“封闭图形”是指最后要将H点和A点连接起来形成封闭图形。因此,作图时要按照描点──连线的顺序完成。
2. 如图是五(1)班学生的座位图。明明原来在第3列最后一排,由于视力下降,老师把他的座位向前调了6行,但由于身高影响了后面同学的视线,老师又把他向右移了2列,请在方格纸上描出最后一次明明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考查目的:根据运动的轨迹,结合数对的知识解决问题,充分感受到数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答案:
解析:“明明原来在第3列最后一排”,根据题意,确定明明原来的位置为(3,8);“座位向前调了6行”说明列数3不变,行数变成8—6=2,此时他的位置为(3,2);“影响视线座位向右移了2列”说明行数2不变,列数变成3+2=5,所以表示最后一次明明的位置的数对为(5,2)。
3. 下面是沈娜家所住“利民”小区18号楼的平面示意图.图上“列”表示楼房的单元,“行”表示楼房的层数。按下面条件,标出各家所在的位置.
8
(1)沈娜家住在(3,4),王华家和沈娜家住在同一楼层,从左往右数第二单元里。
(2)李奶奶家住在起始单元,起始层;陈奶奶家和李奶奶家住同一单元,比李奶奶家高2层。
(3)张叔叔家住在(5,2),和刘阿姨家住同一楼层,刘阿姨家和沈娜家住同一单元。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对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答案:
(1)王华家(2,4);
(2)陈奶奶家(1,3);
(3)刘阿姨家(3,2)。
解析:
(1)“同一楼层”即数对中第2个数相同,就确定了行数,再看清方向数出列数为2。
(2)李奶奶在起始单元,起始层,就是(1,1)的位置;陈奶奶在同一单元,那就是列数为1,比李奶奶高2层,即行数为3,也就是(1,3)的位置。
(3)刘阿姨家是通过与张叔叔和沈娜建立联系,获得两个数据从而确定位置。和张叔叔家住同一楼层,就是行数一样;与沈娜住同一单元,就是列数一样,因此位置为(3,2)。
4. 天鹅养殖基地一观测者测得一只麋鹿的位置在(1,5),一个半小时后,测得这只奔跑的麋鹿的位置已在(8,5)了。
(1)分别标出这只麋鹿两次所在的位置。
(2)如果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15千米,这只麋鹿每小时大约跑多少千米?
考查目的:此题属于运用数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主要考查两个知识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和行程问题。
答案:7×15÷1.5=70(千米/时)。
解析:首先正确找到数对对应的点的位置,然后观察到1.5小时跑了7格,每格的距离代表15千米,换算出一共跑了105千米,从而求出麋鹿的速度。
8
5. 在一张方格纸上有一个长方形,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用数对表示图中长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
(2)把长方形向下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平移后的长方形四个顶点A1、B1、C1、D1的位置。
(3)把长方形向右平移3格,直接用数对表示平移后的长方形四个顶点A2、B2、C2、D2的位置。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对和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 A (0,8);B (3,8);C (0,6);D (3,6);
(2) A1(0,4);B1(3,4);C1(0,2);D1(3,2);
(3) A2(3,8);B2(6,8);C2(3,6);D2(6,6)。
解析:第(1)题根据点的位置写出数对,第(2)题和第(3)题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出四个顶点的数对;第二层是运用规律直接写数对,引导学生观察平移后两个图形的顶点位置的特点,进行综合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