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陕西汉中市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陕西汉中市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汉中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 文综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24.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移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这一系列变化说明 A. 官制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布局 ‎ B. 皇帝私人事务与国家事务完全分离 C. 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官僚体制 ‎ D. 仍然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特点 ‎25.白居易在《盐商妇》中写道:“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这可以佐证当时 A. 商品经济的进步 ‎ B.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C. 政治权力型经济弊端重重 ‎ D. 盐铁官营制度被废除 ‎26.刘知几的《史通》标志着中国史学进入到一个更高的自觉阶段。他认为,官修史书致使个人的史学思想及见解不能充分发挥,因为史馆著作取禀宰相监修的意旨,取材为时所忌讳的,都要删去;主张写史应当“直书”,反对歪曲史实,做一个正直的史家应该有“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的气概。上述材料反映刘知几的史学观点最准确的是 A.反对官修史书,提倡私家修史 B.修史要有创见,禀承史家气节 C.注重史料实证,还原历史真相 D.写史要直书善恶,批判春秋笔法 ‎27.明清之际,明朝官员、百姓盲目尽忠现象很普遍,官员如史可法、黄道周,百姓如扬州、嘉定、江阴军民,尽忠的形式越来越惨烈,但并未能挽救明朝的灭亡。这从侧面反映出 A.儒学变革势在必行 B.科举制走向没落 C.小农经济的狭隘性 D.封建制度的腐朽 ‎28.原产于中国四川的岷江百合因为其高贵美丽的气质,被人们赞为“帝王百合”。近代由英国人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引入欧洲等地,为欧洲和日本带来众多的经济价值。相比于欧日,近代的中国对此却视而不见。由此可见 A. 近代中国的花卉市场遭到帝国主义的垄断 ‎ B. 欧洲大举对华资本输出 C.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缺乏市场前瞻性和商机意识 D. 生物工程技术的落后导致了中国无力与欧日竞争花卉产业 ‎29.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不同程度的讲过,他们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特别是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 B. 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 C. 肯定中国传统文化 ‎ D. 无力实现民众的思想解放 ‎30.1950-1952年,为巩固新中国,人民政府发动了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大运动,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等措施,表明这一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 A.工农大众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 B.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 D.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31.民政部曾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 B. 全民族的浴血奋战是抗战胜利的基础 C. 日本法西斯的罪行罄竹难书 ‎ D.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32.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雅典十将军委员会在希波战争中的作用日渐增强,取代了原来执 政官的权力,不仅控制兵权,还掌管国家外交事务及部分财政权。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伯里克利连续15年当选为首席将军,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 A. 民主制的局限性 ‎ B. 政治制度建设服务于国防安全 C.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 D. 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精英政治 ‎33.美国1787年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联邦权力机构中,司法部门最弱,易遭到立法和行政两部门的干预和影响,必须切实加以保障。为此赋予最高法院大法官 A. 解释宪法的权利 ‎ B. 大法官任职终身 C. 审查国家财政预决算 ‎ D. 最高审判权 ‎34.以下是1850—1990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 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的扩展使其经济实力迅速超过了英国 B.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使美国经济一蹶不振 C.二战期间美国出现了战时经济繁荣 D.凯恩斯主义的成功运用使美国经济一路飙升 ‎35.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制定了赶超美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把增加重工业中的钢、生铁、金属切割机床等的产量、产值作为赶超美国的战略指标。当达到这些指标后,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却被重新拉大了。这主要是因为苏联 A. 产品单调,质量不高 ‎ B. 对高科技产业重视不足 C.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严重 ‎ D. 忙于军备竞赛,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 中国自秦汉以来,地主阶级带有明显强权掠夺性的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沦为佃农,并与佃农形成了一种主从、良贱的关系。到明清时期,更多的土地兼并以经济手段实现,当时缙绅富商积累的巨额资金,最有利的出路即购田买地。同时宋元以来贬抑佃农地位的法律条文已被废除。在土地经营活动中,也出现了大量使用雇工经营的现象,然而,由于雇工经营存在着“亏本折利,不数年家资荡尽”的情形,多数地主仍选择了租佃方式。明清时期地租形式也开始了向定额租的全面转化,在这种关系下,“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佃农也有了一定的承退佃自由。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权属复杂化的“一田二(多)主”现象广泛出现。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 ‎ ‎——摘编自耿元骊《帝制时代中国土地制度研究》 ‎ 材料二 ‎ 英国自中世纪开始,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为合理安排城市布局,原属于地产权人的土地发展权,开始逐步受到政府的管控。1922年英国政府制定了《城市规划法令》,在一定程度上将土地发展权部分地控制在手中。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造成优质农地大量流失,而且危害了农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独占性与土地利用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英国于1947 年颁布《城乡规划法》,开始实行全面的土地发展权“国有化”,所谓土地发展权国有化是指一切私有土地将来的发展权(亦即土地变更使用类别之权)移转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独占,私有土地仍然保持私有。英国设立土地发展权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对土地开发进行有效控制的机制。该法实施后,英国开发土地速度减缓,极大防范了对城市郊区土地的蚕食,对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建立,丰富了土地权利体系内容,推进了土地权利体系法制建设,解决了传统上土地所有权的独占性与土地功能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但是土地发展权国有化导致了土地交易的地下化,土地隐形市场活跃。原私有土地所有权人在失去土地发展权的同时没有得到任何补偿,保护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土地开发商因此增加了负担,无形中提高了土地市价,土地发展权国有化使土地市场发生闭销,阻碍了土地的正常使用。1952年,保守党执政后,废止了这一制度。 ‎ ‎——摘编自刘国臻《论英国土地发展权制度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土地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1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土地发展权国有化确立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影响。(13分)‎ ‎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表 节俭观变化表 ‎ 时代 节俭观 ‎ 古代 韩非子:“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 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司马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明嘉靖年间出现了崇奢黜俭,奢能致富的思想。‎ 近代 梁启超认为东方国家的衰亡,根源就在于崇俭。‎ 晚清时上海报刊公开讨论“俭与奢”,发表题为《论治世不必偏重节俭》的文章。‎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发起节约储蓄运动 现代 ‎“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 新时期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基本国策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发展与节俭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论述。(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5.[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地区挺进,揭开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在此前后,蛟洋、赣西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蛟洋农民银行、江西工农银行、闽西工农银行等金融组织。这些金融组织各自发行了货币,货币的流通使用有特定的范围,货币发行有充足的准备金,纸币可随时兑换银元,币值比较稳定。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营业,7月发行纸币和银元,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统一流通。纸币上多设计有马克思、列宁头像,或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口号。临时中央政府加强货币管理,保障币值基本稳定。1933年9月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和王明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极度困难,国家银行大量发行纸币,导致币值贬值。临时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币值,但终因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无法扭转通货膨胀的局面。1934年10月后,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 ‎——摘编自罗华素《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的意义。(6分)‎ ‎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 ‎1945年2月19日,美海军陆战队第4师和第5师在飞机和舰炮火力掩护下,以250多艘登陆艇和500多辆水陆坦克、装甲车组成5个登陆波,在硫磺岛东南部强行登陆。在登陆战斗中,美陆海协同极为高效。美军登陆部队每个营都配有火力控制组,能够及时召唤舰炮火力的支援,而空中的支援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准确测定日军炮火位置并引导舰炮将其消灭。相比太平洋战争中其他登陆战,硫磺岛战役中美国海军舰炮火力对登陆部队的火力支援之强,史无前例。战后,B29轰炸日本本土航程缩短,飞行员和飞机损失率减低。由于美军高层错误估计了日军的实力和抵抗决心——23000名固守硫磺岛的日军里,只有1083人生还。因此,原计划5天即可攻占的弹丸小岛,美军足足打了36天,并为此付出了6812人死亡,19189人负伤的惨重代价,其中陆战四师、五师战斗部队的死亡率更是高达75%,硫磺岛战役也因此成为太平洋战争中唯一一场美军登陆部队伤亡人数大于日军守军伤亡人数的战役。硫磺岛这种“绞肉机”般的血战让美国高层大为震惊。马歇尔上将据此估算,如果要攻占日本本土,美军至少还要付出50多万人的代价。这成为推动美国下决心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的重要原因。‎ ‎—— 摘编自《二战硫磺岛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硫磺岛登陆战的主要战术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硫磺岛战役的重要影响。(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 ‎(晋)陈寿修《三国志》,以魏为正统,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曹氏从刘家手中取得天下,故刘裕对曹氏心存怨恨。刘义庆为叔父刘裕所爱,著《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多有贬损,曹操父子争甄、曹操假谲、“七步诗”、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唐初,太宗李世民对曹操评价较高,称他“若无多疑猜人之性,几为完人也”。北宋中后期,贬曹的风气渐盛。以蜀为正统的观念在南宋逐步得到认可和强化,曹操的奸臣形象也基本定型。明、清时期曹操的奸臣形象已成定论。加之,《三国演义》的广泛流布,曹操父子的历史形象渐渐被奸臣化的艺术形象所取代。近代以降,胡适、鲁迅、郭沫若、翦伯赞等纷纷为曹操“平反”,试图还原其真实的历史形象。但时至今日,人们对曹操形象的接受仍然掺杂着艺术的因素。‎ ‎—— 摘编自宋战利《曹操历史形象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世对曹操的评价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曹操的正面影响。(9分)‎ 汉中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答案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D C B A C B D B D A C B ‎41.【答案】 ‎ ‎(1)变化:(1)变化:土地兼并以经济手段为主;封建宗法关系减弱(或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地租形式发生变化;雇佣经济得到发展;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6分,任答3点得6分) ‎ 原因:商品货币经济的扩大;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人口增长与土地需求的矛盾加剧。(6分)‎ ‎(2) 背景:英国政府对土地发展权的长期关注(2分);二战后人口增加,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危害了农地生态(或破坏了耕地)(2分);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独占性与土地利用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激化(旧的土地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政府试图建立一种对土地开发有效控制的机制。(1分) ‎ 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政府对土地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效控制,遏制了过度开发;丰富了土地权利体系的内容,推进了土地权利体系法制化建设。(任答2点4分) ‎ 局限:土地所有权人利益受损,不利于土地的保护;土地开发成本过高,导致土地市场几乎停顿,阻碍了土地的正常开发和使用。(任答一点2分,不超过2分)‎ ‎42.【答案】‎ 示例一: ‎ 论题:经济发展水平对节俭观念有重要影响。(2分) ‎ 经济水平落后促成节俭观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产品匮乏,为了降低生存风险,形成了“黜奢崇俭”的观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对缓慢,节俭成为民众普遍接受的观念。(4分) ‎ 经济发展冲击了节俭观念。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崇奢黜俭”的观念;近代以来,传统经济结构变革,过分节俭制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崇俭观受到批判。(4分) ‎ 总之,节俭观念的消长,受社会物质丰富程度的影响。(2分) ‎ 示例二: ‎ 论题:节俭观念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分) ‎ 节俭观的盛行有利于国家财富的积累。中国古代,“黜奢尚俭”的观念便于增加社会物资储蓄,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统治;一五计划期间,节俭观普遍被接受,生活消费的节制,保证了国家集中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得以实现。(4分) ‎ 节俭观促成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国古代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近代兴起的奢侈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节俭观有利于抵制不良风气,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健康发展。(4分) ‎ 总之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的同时,不应丢弃节俭的传统美德。(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选做题 ‎45.(15分)‎ ‎(1)特点:货币发行从分散到统一;维护币值基本稳定;货币流通使用有特定的范围;货币发行时间短;货币设计体现苏维埃政权的特色;受革命形势的影响。(9分,任答4点得8分,5点得9分)‎ ‎(2)意义: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打破敌人经济封锁,改善人民生活;宣传了革命思想;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货币积累经验。(6分,任答3点得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46.(15分)‎ ‎(1)特点: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协作高效;(3分)计划周密,但因估计失误,实施延迟。(3分)‎ ‎(2)影响:加大了对日轰炸的便利度和力度;(3分)敦促美军总结战役经验教训;(3分)推动原子弹投入对日使用。(3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但各小题总得分不得超过各小题的赋分值)‎ ‎47.(15分)‎ ‎(1)封建正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的好恶;文学艺术作品的影响。(每点2分,共6分)‎ ‎(2)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的战乱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兴屯田,兴修水利工程,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重视人才,唯才是举;重视文学,出现了建安文学。(每点3分,任答出3点9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