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18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2.右图是江苏镇江出土的青铜器宜侯夨(cè)簋(guǐ)。簋内
壁的铭文是迄今所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唯一记载分封制
的重要文献。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宋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的重心
B.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
C.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南宋的都城东京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4.《明史》记载某事件目的时写道“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该事件是
A.岳飞抗金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材料中的“是书”指的是
A.《资政新篇》 B.《天演论》 C.《海国图志》 D.“明定国是”诏书
6.《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1890年至1920
8
年三十年,是世界深刻影响中国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巨变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哪些历史事件尝试建立“新制度”并宣传“新思想”
A.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8.“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的准确含义是
A.认识到城市中心暴动的错误性 B.武装夺取政权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9.下列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①西安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 ③百团大战 ④中共七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定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宪法应是“限权(力)之法”,是“众法之法”,也是“根本大法”,宪法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尊严。新中国迈出了宪政法治第一步的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13.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4.《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8
15.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命中处死了国王查理二世
B.几乎经历半个世纪,直到1688年的所谓光荣革命为止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D.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她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列生活现象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是
A.驾乘汽车购物 B.利用网银购物 C.乘坐火车旅游 D.手机QQ交友
17.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A.美国和日本 B.英国和德 C.德国和法国 D.美国和德国
1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成立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雅尔塔会议召开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美国对日宣战
19.盛宣怀(1844—1916)是清末洋务派的重要官员,为官期间参加了多次赈灾活动。光绪十七年在治理山东小清河工程时,盛宣怀倡议“以工代赈”,让灾民参加河工建设,一方面兴修了水利,一方面用筹得的赈款以工资形式发给灾民,一举两得,后人多为仿效。下列历史人物的改革与盛宣怀的措施“不谋而合”的是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的新政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
20.今年是2018年,恰逢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整十周年纪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 B.一战结束100周年
C.新中国成立70周年 D.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21.扬州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家园。扬州这个地名最早出自于
A.《扬州画舫录》 B.《史记》 C.《资治通鉴》 D.《禹贡·尚书》
22.文成公主远涉千山入藏婚配松赞干布书写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一段佳话,下列古代奇女子中如文成公主般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远嫁边地的扬州姑娘是
A.金城公主 B.细君公主 C.王昭君 D.蔡文姬
8
22.扬州廿四景之一的“西园曲水”中有一石坊,名曰“翔凫”,临岸贴水,状似待客游湖,其舱门题联云:“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这句诗是诵颂 美景的千古名句。
A.瘦西湖 B.何园 C.个园 D.小盘谷
24.下列哪一学派在经学、小学、校勘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注重经世致用,为晚清经世派之先驱?
A.扬州学派 B.永嘉学派 C.扬州八怪 D.东林学派
25.出生扬州高邮,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文学家是谁?
A.鲁迅 B.朱自清 C.汪曾祺 D.吴征镒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
(1)材料一中,你能找出哪些结束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3分)
材料二:台湾大事记
8
(2)材料二空白处应填写:①____;②____;③____。(3分)
材料三: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争。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土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业化就会推迟。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三中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认识。(1分)
27.纵观中外历史,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19世纪),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全球通史》
材料三: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列宁
材料四:春风拂面,麦浪滚滚。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摘编自新华视点《习近平考察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的哪一措施对于秦国确立“新制度”起了关键作用?(1分)
8
(2)材料二中日本以“中国知识”和“西方技艺”为口号分别进行了哪两次改革?(2分)
(3)材料三中的俄国“由一个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这一“处方”有何特点?(2分)
(4)材料四中的“大包干”是指什么改革尝试?这一政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创新的认识。(1分)
28.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谋求发展,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霸权争夺战”指的是哪一场战争?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战争的导火线。(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21世纪初,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2分)
8
(3)材料三中“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具有更加多元化”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一种趋势?在这种格局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3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1分)
8
梅岭中学二模初三历史二模参考答案
201805
1—5 CDCBC 6—10 DBCDC 11—15 BADBA
16—20 AACBC 21—25 DBAAC
26.(1)秦朝、西晋、隋朝(任答两个得2分) 北魏(1分)
(2)郑成功(1分) 《马关条约》(1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分)
(3)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1分) 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1分)
(4)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1分)
27.(1)承认土地私有(1分)
(2)大化改新(1分) 明治维新(1分)
(3)新经济政策(1分)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1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土地公有制(1分)
(5)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1分)
28.(1)一战(1分) 萨拉热窝事件(1分)
(2)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1分) 2001年加入WTO(1分)
(3)苏联解体(1分) 多极化(1分) 经济实力(1分)
(4)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教兴国,增强综合国力(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1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