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9届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传统文化,是以现代社会生活作为参照物确定的概念,更多是指工业文明前的文明创造物,它随着现代文明的深入开掘而逐渐消亡。由此论之,工业文明历史浅近的国家,其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接壤与交合部更为广阔,中国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长久保持了发展恒定性的农业中国,并未像欧洲那样从自身肌体中自发生长起工业革命的初始动力,而是在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之后才被动开始现代变革。因而,中国是以完整而缜密的一整个古代文化体系与现代突然遭遇的,这个体系曾经焕发出历史文明的耀目光焰。然而现代文明的竞争遵循的却是另外一套法则,它迫使之前的传统文明全部萎缩甚至覆灭。人类众多的悠久文明面对着一个共同的艰难选择:要么被动保持传统直至最后灭亡,要么主动吸收新质转换为现代文明。世界上一些自强的古老民族采纳了后者,其中包括中国。于是,现代化道路在脚底下展开,传统文明则成为遗产。
百年来的西方文化潮涌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入主,使传统中国的自然经济状态受到极大冲击,前期还只是造成文化杂糅,未能阻断传统,随着20世纪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加剧,商业市场与消费经济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与商业文明急速转型,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属于传统遗产蛰伏地的旧有文化就成了最后的融冰。针对现代都市文明来说,作为人类文化记忆的传统遗产,是旧有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我们需要保存住这些文化符号,以延续自己的民族血脉。然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却又是消灭这些文化符号的罪魁祸首——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悖论。
好在现代人类从文明教训中逐渐懂得了尊重传统的意义和价值。先于我国开始工业化的一些东方国家也先行瞩目传统文化,日本早在50多年前已经提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韩国也较早开始了对无形文化的保护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付诸行动,也成为联合国抢救人类传统文化理念的前奏,然而,我们以往的理解和措施远不够全面和完善。当下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和消解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作为传统戏曲大国,我国的剧种近30年来急剧萎缩,种类数量上锐减,一半剧种专业剧团消失而只剩下业余演出,许多剧种只剩下一个剧团,成为所谓的“天下惟一团”。
传统文化加速消亡的结果,是它所寄托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审美理想的淡化与稀释,必然带来民族个性的变异和扭曲、民族特征的弱化和消亡,最终引起民族文化基因的改变。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方面,作为人类传统文化最大渊薮的中国,负有更大的历史责任。
(选自廖奔《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符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社会生活而言的,它所指的主要是工业文明前的文明创造物。
B. 曾经焕发出耀目光焰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突然遭遇后,选择了适应和转变。
C. 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一对很难解决的矛盾,这是一个客观现象。
D. 民族传统文化的消亡,会引起民族精神和情感的淡化,最终导致民族的变异和消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全文结构严谨。
B. 文章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深入剖析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尴尬境地。
C. 文章第四段采用了举例的论证方法,用具体事例强调了保护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D. 文章在论证中提到了欧洲,提到了日本、韩国,这使得本文分析说理具有国际视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社会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与商业文明等越发达,保护传统文化的难度就会越大。
B. 在发展工业文明的同时注重发展农业,那么我国的传统文化就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C. 随着人们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革,我国的传统戏曲已经完全失去了生存空间。
D. 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破坏最严重,所以中国在保护方面负有更大的历史责任。
【答案】1. D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导致民族的变异和消亡”错,结合文本内容“传统文化加速消亡的结果,是它所寄托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审美理想的淡化与稀释,必然带来民族个性的变异和扭曲、民族特征的弱化和消亡,最终引起民族文化基因的改变”分析可知,原文是“引起民族文化基因的改变”。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错误。结合第一段内容“所谓传统文化,是以现代社会生活作为参照物确定的概念……中国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分析可知,第一段并没有提出中心论点。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注重发展农业”错误。结合文本内容“随着20世纪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加剧,商业市场与消费经济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与商业文明急速转型,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分析可知,“注重发展农业”无中生有。C项,“完全失去了生存空间”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例如作为传统戏曲大国,我国的剧种近30年来急剧萎缩,种类数量上锐减,一半剧种专业剧团消失而只剩下业余演出,许多剧种只剩下一个剧团,成为所谓的‘天下惟一团’”分析可知,“完全失去了生存空间”说法过于绝对。D项,“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破坏最严重”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当下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和消解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分析可知,“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破坏最严重”于文无据。故选A。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英国路透社3月27日报道,波音公司27日称,已对737 MAX的软件重新编程,以防止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出现故障。
报道称,在过去5个月发生两起致命的坠机事故后,波音自动飞控系统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审查。
负责产品战略和未来飞机研发的副总裁迈克·西内特对记者说:“我们将竭尽所能确保此类事故永不再发生。”
美国联邦航空局表示,尚未对波音公司的软件升级进行审核或认证。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波音此举等于默认了737 MAX机型的飞行控制系统可能与5个月内发生的两起致命坠机事故有关。
报道称,这家飞机制造商自两架波音737 MAX坠毁导致300多人丧生后,一直面临着强烈批评,该公司试图通过公布软件修复细节重拾主动权,软件修复旨在解决自动防失速功能的问题,这项功能可能在两次坠机中都出了故障。
(摘自2019年3月28日《参考消息》)
材料二:
就在3月10日埃航ET302航班发生坠机事故后还不到24小时,中国民航局就发布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通知:中国所有航空公司都将停飞事故中的机型 波音737 MAX8。中国这一速度奇快的果断举动表明,中国对于自己在商业航空领域的制度权威地位,其信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民航局的这一决定很快得到了各国的仿效,全球逾20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下达禁飞令,显示中国在世界航空界的权威地位正逐步上升。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2019年3月13日报道称,中国的迅速决定引发了连锁反应,其他国家和航空公司很快便予以效仿。这种速度奇快的国际反应使得美国跌跌撞撞地想要捍卫一个最终难以捍卫的立场,而中国则像是一个负责任的有安全意识的天空守护者。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称,中国领头停飞,意味着美国联邦航空局不再是世界上唯一的航空权威,中国民航局正逐步成为和美国联邦航空局以及欧盟航空安全局同样能决定飞机安全与否的航空权威。可以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届时中国研制的C919商用客机将是波音737系列的直接竞争对手之一。
(摘自2019年3月16日《中国日报》)
材料三:
据《西雅图时报》报道,737MAX的认证“匆忙”,波音急于让其上市,与老对手空中客车的同级客机A320NEO系列竞争,因此不断赶进度。美国联邦航空局管理层也不断敦促安全工程团队迅速完成授权认证,于是一边将安全认证工作委托给波音自身的团队,一边简化审查工作。
而《纽约时报》则援引匿名的波音前员工称,多年前,为了追赶生产进度,重新获得飞机订单,波音工程师不得不以两倍于正常的速度提交设计图纸,仓促推出737MAX可能导致部分安全风险被忽略。
在27日的听证会上,美国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认为“认证外包”相当于“让狐狸看管鸡窝”;参议员特德·克鲁兹称“企业与监管者的亲密关系……撼动了公众信心”。但联邦航空局代理局长丹尼尔·埃尔韦尔否认波音进行“自我认证”,理由是联邦航空局“直接参与”MCAS认证,认证过程“细致而全面”。
大型客机在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方面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全方位措施来保障安全。接连的两起事故引起了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全球媒体的广泛质疑,这些质疑针对的是,如果波音在设计制造737MAX时不过分赶进度,而是稳扎稳打,排查MCAS系统等任何可能的设计不足;如果在销售客机时,安全设备不是选装而是标配,并配有详细说明和飞行员培训;如果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认证流程真正做到细致和公正,而不是委托波音……两起事故是否可能避免?
(摘自2019年3月28日新华社消息)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近期接连发生了两起波音737 MAX坠机事故,波音自动飞控系统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审查。
B. 英媒认为波音公司默认了737 MAX机型的飞行控制系统与5个月内发生的两起致命坠机事故有关。
C. 中国民航局在埃航ET302航班发生坠机事故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宣布停飞事故中的机型 波音737MAX8。
D. 美国两位参议员在听证会上指责美国联邦航空局监管不力,但遭到了联邦航空局有关官员的否认。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尽快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管理层的授权认证从而增加订单,波音公司不断赶进度,仓促推出737MAX。
B. 如果波音在设计制造737 MAX机型时不过分赶进度,排查任何可能的设计不足,就有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C. 中国领头停飞的举措意味着中国民航局正逐步成为继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盟航空安全局之后的一个新的航空权威。
D. 大型客机的安全保障,离不开制造商在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严把质量关,也离不开监管部门严格公正的认证。
6. 材料二与材料三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6. 材料二侧重报道事故发生后中国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第二起事故发生后中国率先停飞相关机型,表明中国在国际航空界的地位日益提高。材料三侧重报道事故发生的原因。媒体认为波音公司当然有责任,而美国联邦航空局也难辞其咎。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与5个月内发生的两起致命坠机事故有关”错误。原文为“可能与5个月内发生的两起致命坠机事故有关”,选项内容忽视“可能”。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为了尽快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管理层的授权认证从而增加订单”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波音急于让其上市,与老对手空中客车的同级客机A320NEO系列竞争,因此不断赶进度”分析可知,波音公司不断赶进度的原因是急于让737MAX上市,与老对手空中客车的同级客机A320NEO系列竞争。故选A。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材料二,结合“就在3月10日埃航ET302航班发生坠机事故后还不到24
小时,中国民航局就发布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通知:中国所有航空公司都将停飞事故中的机型”“中国对于自己在商业航空领域的制度权威地位,其信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民航局的这一决定很快得到了各国的仿效,全球逾20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下达禁飞令,显示中国在世界航空界的权威地位正逐步上升”分析可知,侧重报道事故发生后中国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中国率先停飞相关机型,表明中国在国际航空界的地位日益提高。材料三,结合“仓促推出737MAX可能导致部分安全风险被忽略”“这些质疑针对的是,如果波音在设计制造737MAX时不过分赶进度,而是稳扎稳打……两起事故是否可能避免”等分析可知,侧重报道事故发生的原因。媒体认为波音公司当然有责任,而美国联邦航空局也难辞其咎。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奖杯
侯拥华
卡尔是个黑人孩子,13岁那年,母亲带着他搬离了贫民窟。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母亲把卡尔叫上一辆租来的汽车,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西雅图一个繁华的小镇。在小镇最好的一所私立中学附近,母亲让车停了下来。他们租住了一间廉价的地下室。之后,母亲倾其所有,让卡尔到这所私立中学上学,而她则为了给儿子凑够学费和生活费,开始四处奔波找活干。
母亲的想法很简单,给儿子最好的教育,让他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有一个和自己不同的崭新的人生。在新的环境里,让卡尔慢慢忘记父母离异给他带来的伤痛,她相信,在远离那个贫穷、充满暴力的贫民窟后,他会逐渐改掉原来沾染的恶习,并向她想要的方向发展。
然而,母亲万万没有想到,新的问题很快冒了出来。因为贫穷,因为他是黑人,因为他蹩脚的口语和糟糕的成绩,他在学校处处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卡尔的坏习惯不仅没有改掉,反而变本加厉,他更加厌恶学校,几乎天天要和那些歧视捉弄他的白人孩子打架,还学会了逃课、吸烟和偷盗。
当英格丽老师把这一切告诉她的时候,她快要气炸了。老师走后,她哭泣着指着儿子破口大骂:你怎么和你父亲一类货色,这样下去,你会和你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不学无术的社会败类。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句话,激怒了卡尔,卡尔摔门而去。
经过一整天的找寻,母亲才在一个废弃的旧厂房中找到了卡尔。伤心的母亲再也不敢那样骂他了,她伸手拉他回去,可卡尔挣扎着大声说不。无论母亲怎么劝说,卡尔就是不走,软弱善良的她最后只好跪下央求他。
母亲的这一举动不仅没有挽救卡尔,反而让他更加肆无忌惮。卡尔打架更加频繁,还经常逃课与社会上的坏孩子混在一起。校长多次督促母亲将孩子领回去,再找一个学校就读,她总是说再给孩子一个机会吧。可卡尔并没有珍惜这一次次靠母亲哭着求来的机会。
在母亲束手无策,所有人都认为卡尔无可救药时,事情出现了转机。
一天清晨,英格丽老师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说,如果谁能一天只打一次架,老师将给他颁发一座奖杯。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认为这是个可笑的奖励,甚至带点羞辱色彩。可卡尔并没有笑,他愣了一下。似乎在认真思考着什么。
那天,卡尔第一次学着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尽量约束自己不和别的孩子说话——他生怕在说话中再争执厮打起来。其实,其中确有几次,几个白人孩子挑衅,他都想发怒,只有一次他没有控制住自己。那一整天,破天荒,他只打了一次架。放学的时候,英格丽老师第一次用和蔼的口气对他说:祝贺你,卡尔!今天,这个奖杯属于你。祝你好运!卡尔听后,有点脸红,可还是开心地笑了。那天,他高兴地把奖杯拿在手里,向同伴们炫耀,向母亲炫耀。
第二天,英格丽老师在课堂上公开表扬了卡尔,这让卡尔感到有种头晕目眩难以言说的幸福。在放学的时候,英格丽老师把卡尔独自留在教室里。她和卡尔在商讨一件事情,一个秘密奇特的约定:如果卡尔一天不打架,她就给他颁发一个奖杯,直到他毕业。卡尔在心中盘算着,这次英格丽老师一定亏大了。
如卡尔所想的那样,他几乎每天都能带回家一个奖杯,而每次拿走的时候,英格丽老师都会表现出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从此,卡尔不再打架了,学习也变得好起来。
随着奖杯的增多,家里窄小的房间开始放不下了。卡尔对母亲说,我们把这些奖杯变卖一些,换成生活用品吧。母亲听了坚决地说不。母亲说,这些是英格丽老师对你的肯定,你应该好好珍藏才对。卡尔点了点头,只是为这些日益增多的奖杯如何安放开始发愁。
此后,卡尔依旧每天都带回来一个奖杯,这让母亲格外高兴。可后来,母亲发现卡尔不再将奖杯带回家了。母亲不高兴地问他,是不是最近又打架了?卡尔笑了,说没有。那是不是英格丽老师不再发奖杯?卡尔说也不是。母亲有些焦急与不解,那是怎么回事?卡尔坏笑着说,那是因为我把那些颁发给我的奖杯又奖励给了别的表现好的同学了。这时,母亲才转忧为喜。
卡尔开始成为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学生。许多不求上进的孩子,也开始像卡尔那样逐渐变得好起来。整个学校都洋溢着上进的氛围。大家都对卡尔赞不绝口。
后来,卡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被学校推荐到一所著名大学就读。就在卡尔将要离开学校的时候,英格丽老师带领所有的学生来欢送他。
那天,英格丽老师对大家说,今天,有一个礼物想送你们。所有的学生,包括卡尔在内,都兴奋不已。
英格丽老师带领大家走出学校,来到小镇的一个小工厂。参观过工厂的产品陈列室后,大家才明白,那是一家专门生产各种奖杯的工厂。
英格丽老师带着孩子们站在外面,指着工作间里一位背对着他们正在做工的中年妇女,对孩子们讲:从前,有一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她带他离开家乡,把他送到一个小镇最好的中学学习。为了维持家里巨额的开销,她不得不每天干三四份工作,直到夜里很晚才能休息。可他的儿子并不知道这些,也不体谅她的辛苦,他每天在学校打架、逃课,无恶不作。母亲为了激励他的儿子改掉恶习,每天又增加了一份工作,就是到这家工厂打工。而她每天唯一的报酬,就是从工厂里带回一个奖杯,让老师奖励给她的儿子。
说到这里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开始对这位母亲肃然起敬。英格丽老师转身,用最为温和的目光盯着卡尔,卡尔却早已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亲宁可“倾其所有”,也要让卡尔远离贫民窟,到“小镇最好的一所私立中学”就读,说明母亲对他们以前的生活环境不满。
B. 面对儿子的不求上进和诸多恶行,母亲先是破口大骂,继而下跪哀求。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母亲着急伤心又无计可施。
C. 卡尔每次拿走奖杯的时候,“英格丽老师都会表现出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写出了英格丽老师在颁发奖杯时的矛盾心态。
D. “卡尔听后,有点脸红,可还是开心地笑了”,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卡尔第一次得到奖杯时既有些难为情又十分高兴的心理。
8. 小说结尾通过英格丽老师之口交代了奖杯的由来,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
9. 小说题目“奖杯”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丰富小说内容,使情节更加曲折动人;②突出人物形象,更加体现出母亲的良苦用心;③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小说韵味无穷;④深化小说主题,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
9. ①奖杯意味着赏识与肯定。卡尔正是在“奖杯”的激励之下,由“无可救药”的学生,转变成“最受欢迎的学生”。②奖杯体现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母亲愿用一份辛苦的工作换回每天奖励儿子的一只奖杯。③奖杯体现了深厚的师生之情。英格丽老师关心着卡尔的成长,借用奖杯挽救了卡尔,激励着他求学上进。④奖杯体现了互帮互助的同学之情。卡尔后来用自己获得的奖杯转而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写出了英格丽老师在颁发奖杯时的矛盾心态”错。“表现出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其实并不是内心的不情愿,而是假装样子给卡尔看的,让卡尔找到成就感和自信。是英格丽老师教育智慧的体现。故选C。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结合“母亲的想法很简单,给儿子最好的教育,让他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有一个和自己不同的崭新的人生”“如卡尔所想的那样,他几乎每天都能带回家一个奖杯,而每次拿走的时候,英格丽老师都会表现出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随着奖杯的增多,家里窄小的房间开始放不下了。卡尔对母亲说,我们把这些奖杯变卖一些,换成生活用品吧。母亲听了坚决地说不”“那天,英格丽老师对大家说,今天,有一个礼物想送你们”等分析可知,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通过英格丽老师之口交代了奖杯的由来,丰富小说内容,使情节更加曲折动人;结合文本内容“有一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她带他离开家乡,把他送到一个小镇最好的中学学习。为了维持家里巨额的开销,她不得不每天干三四份工作,直到夜里很晚才能休息”“每天又增加了一份工作,就是到这家工厂打工。而她每天唯一的报酬,就是从工厂里带回一个奖杯,让老师奖励给她的儿子”分析可知,突出母亲的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题,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奖杯”,结合“一天清晨,英格丽老师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说,如果谁能一天只打一次架,老师将给他颁发一座奖杯”“今天,这个奖杯属于你”“如果卡尔一天不打架,她就给他颁发一个奖杯,直到他毕业。卡尔在心中盘算着,这次英格丽老师一定亏大了”“卡尔不再打架了,学习也变得好起来”“卡尔开始成为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学生。许多不求上进的孩子,也开始像卡尔那样逐渐变得好起来”等分析可知,奖杯意味着赏识与肯定。卡尔正是在“奖杯”的激励之下,由“无可救药”的学生,转变成“最受欢迎的学生”。奖杯体现了深厚的师生之情。结合“随着奖杯的增多,家里窄小的房间开始放不下了。卡尔对母亲说,我们把这些奖杯变卖一些,换成生活用品吧。母亲听了坚决地说不。母亲说,这些是英格丽老师对你的肯定,你应该好好珍藏才对”“就是到这家工厂打工。而她每天唯一的报酬,就是从工厂里带回一个奖杯,让老师奖励给她的儿子”分析可知,奖杯体现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结合“卡尔坏笑着说,那是因为我把那些颁发给我的奖杯又奖励给了别的表现好的同学了。这时,母亲才转忧为喜”分析可知,奖杯体现了互帮互助的同学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庾冰字季坚,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会稽内史王舒以冰行奋武将军,距峻别帅张健于吴中。时健党甚众,诸将莫敢先进。冰率众击健走之,于是乘胜西进,赴于京都。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迁给事黄门侍郎,又让不拜。司空郗鉴请为长史,不就。出补振威将军、会稽内史。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冰颇任威刑,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成帝疾笃,时有妄为中书符,敕宫门宰相不得前,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推问,果诈,众心乃定。进号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冰惧权盛,乃求外出。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冰临发,上疏曰:“今强寇未殄,戎车未戢,兵弱于郊,人疲于内,寇之侵逸,未可量也;黎庶之困,未之安也;群才之用,未之尽也。”顷之,献皇后临朝,征冰辅政,冰辞以疾笃。寻而卒,时年四十九。册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祠以太牢。冰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临卒,谓长史江虨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日,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B.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C.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D.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为“辟”,大臣征召称为“征”。
B. 长史,是中国历史上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C. 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 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庾冰品行高洁。在他的带动下,家中诸弟见贤思齐,崇尚礼义,颇受社会舆论赞赏。
B. 庾冰淡泊名利。他不愿在朝廷为官,主动到地方任职;献皇后想重用他,他也没有答应。
C. 庾冰勤政贤能。他不分昼夜处理政务,敬贤礼士,提携后辈,获得上下一致好评。
D. 庾冰清廉俭朴。他不贪占公家的财物,死后没有绢做棺中的被子,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
(2)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庾冰)又派司马滕含到石头城攻打叛军,攻陷石头城。庾冰功勋最大,被封为新吴县侯,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2)恰逢其弟庾翼要去讨伐石季龙,庾冰便以本职兼任江州刺史,镇守武昌,作为庾翼的后援。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辟”,召见并授予官职,征辟,后面省略宾语“他”,“不就”前面省略主语“他”,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出”,离京为官,官职为“吴兴内史”,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句意:司徒征召他,他没有赴任,后被征召为秘书郎,出京补任吴兴内史。适逢苏峻叛乱,派兵攻打庾冰,庾冰无力抵抗,就丢弃郡府逃往会稽。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皇帝征召称为‘辟’,大臣征召称为‘征’”错误。皇帝征召称为“征”,官府征召称为“辟”。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庾冰淡泊名利”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冰惧权盛,乃求外出”“顷之,献皇后临朝,征冰辅政,冰辞以疾笃”分析可知,“主动到地方任职”是怕自己权势过大;献皇后征召不就,主要是因病,说“淡泊名利”不当。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补充句首主语“庾冰”;“遣”,派遣;“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又遣司马滕含攻贼(于)石头城(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拔”,攻下、攻取;“之”,代词,指石头城;“勋”,功勋;“固辞”,坚决推辞。(2)“会”,恰逢;“当”,要、将要、就要;“于是”,指这时,表示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某种结果;“以”,介词,因为;“领”,兼任;“以为”,把……作为,作为。
【点睛】参考译文:
庾冰字季坚,以高雅素洁垂示风范,家中弟弟们也都受他影响,没有不尊崇礼义的,受到舆论的赞赏。司徒征召他,他没有赴任,后被征召为秘书郎,出京补任吴兴内史。适逢苏峻叛乱,派兵攻打庾冰,庾冰无力抵抗,就丢弃郡府逃往会稽。会稽内史王舒让他暂任奋武将军,在吴中抵抗苏峻偏帅张健。当时张健的党羽很多,诸将领无人敢率先进攻。庾冰率领士众攻打张健,使张建败逃,庾冰乘胜向西进军,赶到京都。又派司马滕含到石头城攻打叛军,攻陷石头城。庾冰功勋最大,被封为新吴县侯,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又推辞而不受。司空郗鉴请他任长史,庾冰不去赴任。出京补任振威将军、会稽内史。庾冰担任要职后,管理政务,不分昼夜,对朝中贤臣恭敬有礼,提携后进之士,因此朝野注目,都称他是贤相。庾冰非常注重使用严刑,又核实户口数,查出没有户口的一万余人,来充实军队。成帝病重,当时有人伪造中书符,假托皇帝命令说宰相不能进宫,左右之臣都惊恐失色。庾冰神气自若地说:“这一定是假的。”查究询问,果然有诈,众人心里才安定下来。
庾冰进封为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封为车骑将军。庾冰担心权力过大,便请求出京外任。恰逢其弟庾翼要去讨伐石季龙,庾冰便以本职兼任江州刺史,镇守武昌,作为庾翼的后援。临出发前,庾冰上疏道:“如今强敌尚未除尽,兵车尚未入库,士卒赢弱于外,百姓疲弊于内,敌寇的侵袭,难以估量;贫民的困厄,不曾安抚;人才的任用,未能完善。”不久,献皇后临朝听政,征召庾冰辅政,庾冰因病重推辞。不久便死去,当年四十九岁。朝廷以册书追赠侍中、司空,谥号为忠成,用太牢的规格祭祀。庾冰天性清廉谨慎,常以俭约自任。中子庾袭曾借十匹官绢,庾冰很生气,打了他,买来绢还给官府。临死前,他对长史江虨说:“我要死了,遗憾的是报国之志尚未实现,天命如此,我又能怎么办呢!我死的那天,就用我平日的衣服入殓,不要用公家的东西。”他死时,没有绢做棺中的被子。内室没有侍妾婢女,家中没有积蓄,当时的人因此称赞他。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安石父王益首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此诗是作者寒食节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的情思就如同被春风吹拂的杨柳千条万缕。
B. 颔联运用了夸张手法,写诗人流下的眼泪很多,以致于使冶城潮水上涨。
C. 颈联“雪争出”与“朱早凋”相对,写出诗人头发斑白、容颜早衰的状况。
D. 尾联表达了诗人不甘心过打渔砍柴的生活,而要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的愿望。
15.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思乡之愁。首联诗人以杨柳喻乡思,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愁绪。②哀悼之痛。颔联写诗人寒食扫墓,思念已故的亲人,悲痛万分。③早衰之叹。颈联写世事艰难,华发已生,朱颜早凋,发出早衰的深沉感叹。④为官之苦。尾联写诗人虽身居官位,却没有享受到“轩冕之乐”,表现出了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诗人不甘心过打渔砍柴的生活,而要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的愿望”错误。尾联表现诗人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结合注释①及全诗内容分析,王安石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结合“杨柳”“客”分析,抒发思想之情;“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结合注释“此诗是作者寒食节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分析可知,抒发哀悼之痛。“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作者用“雪”与“朱”两个颇具色彩的字极其生动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头发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自己虽然身居官位,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至于才过而立之年就华发早生、苍颜毕现,世事实在是太艰难了。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
【点睛】
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得道多助》中分别从“民”“国”和“天下”三个方面来总结治理之道:使百姓定居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上的话,对鹏鸟迁往南海时“__________, ________”那种击水高飞的宏大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了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艰难处境和深沉忧思。
【答案】 (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水击三千里 (4).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固”“威”“抟”“常”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些学科在统招录取时,考生报考意愿较弱,招到的学生往往是调剂录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么选择换专业,要么只求毕业拿到文凭。而设置为自主招生专业,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不仅缓解了招生难题,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____________,那些或具有学科特长,或具有创新潜能,或符合学校特色办学需要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__________。自主招生有助于打破高考的单一局限,承载的是“打破一考定终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美好愿景。
高考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作为高考重要形式的自主招生,同样是风向标。近年来,自主招生灵活多样的选拔方式,令人__________的考试题目,总是让人们_________。近几年来,(
),去年更是高达83.7万人次。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乱象也悄然滋生。翻看今年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可以发现,多种“变化”都紧扣着人们的质疑,回应着人们的期待。自主招生政策的调整,既体现出对以往问题的矫正,也能看到对未来教育方向的引领。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报名人数连年增加的自主招生,让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
B. 自主招生报名人数连年增加,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C. 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自主招生,使报名人数连年增加
D. 自主招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报名人数连年增加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推而广之 锋芒毕露 赏心悦目 侃侃而谈
B. 无独有偶 锋芒毕露 耳目一新 侃侃而谈
C. 推而广之 脱颖而出 耳目一新 津津乐道
D. 无独有偶 脱颖而出 赏心悦目 津津乐道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招生难题不仅被缓解了,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
B. 选拔真正的爱好者,不仅解决了招生难题,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
C. 选拔真正的爱好者,招生难题不仅被解决了,在该领域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继续深造
D. 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不仅缓解了招生难题,在该领域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继续深造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去年更是高达83.7万人次”分析可知,后面主要讲“报名人数”连年增长,排除A项、B项。结合“自主招生灵活多样的选拔方式……近几年来”分析,主语应该是“自主招生”,排除C项。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推而广之: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结合“那些或具有学科特长……都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等分析可知,选用“推而广之”。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结合“具有学科特长”“具有创新潜能”“符合学校特色办学需要的学生”等分析可知,选用“脱引而出”。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结合“令人”“试题”分析,应该是“耳目一新”。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结合“总让人”分析,选用“津津乐道”。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偷换主语、搭配不当,前面主语为“真正的爱好者”,后面主语为“录取的学生”;“难题”“缓解”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不仅”房子啊“招生难题”前面;“在该领域”放在“继续深造”前面。D项,搭配不当,“缓解”“难题”搭配不当。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光明中学文学社拟举办一场读书报告会,特邀请本市知名作家刘先生做报告,请依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以文学社的名义写一则邀请函,并在活动举办前三天发出邀请。要求格式正确,语体得当,内容完整,不超过100字。
①报告主题:读书·心灵·成长 ②活动地点:学术报告厅 ③举办时间:5月10日18:30
【答案】邀请函
尊敬的刘先生:
您好!我校文学社拟于5月10日18:30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举办以“读书•心灵•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诚挚邀请您为我们做专题报告。恭候您的光临。
光明中学文学社
5月7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邀请函,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邀请函的称谓使用“统称”,并在统称前加敬语。邀请函的正文是指活动主办方正式告知被邀请方举办活动的缘由、目的、事项及要求,写明活动的日程安排、时间、地点,并对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正文结尾一般要写常用的邀请惯用语。如“敬请光临”、“欢迎光临”。落款要写明礼仪活动主办单位的全称和成文日期。注意应写明举办活动的具体日期(几月几日,星期几),写明举办活动的地点。如本题材料内容“①报告主题:读书•心灵•成长;②活动地点:学术报告厅;③举办时间:5月10日18:30”,需要在邀请函中明确表达。题干要求“在活动举办前三天发出邀请”,落款日期应该是5月7号。活动主办单位应该是光明中学文学社。
【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21.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图表,然后用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写出民办和公办幼儿园两者的变化趋势及比较情况。要求:不得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50字。
【答案】民办幼儿园数量逐年减少,公办幼儿园数量逐年增长,但是民办幼儿园的数量仍然远远多于公办幼儿园(或: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仍然远远少于民办幼儿园)。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题干要求“用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写出民办和公办幼儿园两者的变化趋势及比较情况”,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图表中“民办幼儿园占比”“公办幼儿园占比”分析,民办幼儿园数量逐年减少,公办幼儿园数量逐年增长。但是,结合每年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占比数比较,如2017年的数据“民办占比62.9%,公办占比37.1%”2018年的数据“民办占比61.5%,公办占比38.5%”等分析可知,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仍然远远少于民办幼儿园。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相对于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而言,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化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行为习惯、创新思维等等。
近期,某城市要举办一个以“如何提升我国的软实力”为主题的论坛,请你以论坛嘉宾的身份,就以上文化内涵中的一两个方面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立意明确,格式正确,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用心读书,提升软实力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用心读书,提升软实力”。
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积淀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底蕴,博大深沉的五岳灵宗培养了华夏子孙的气魄风骨。文化的崛起,需要培养大批精英人才,是观念型人才而不是技术型人才。
对于国人来说,不少人对“不读书”有着切肤之感: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几乎与书籍绝缘了。许多家庭,高档电器一应俱全,唯独没有几本书。资料显示,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是55本,俄罗斯是50本,美国是44本,我们只有4.39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参和教科书。相比之下,还有几本真正意义的书可称得上读过?
中国人不读书当然有许多理由。工人农民读不进书,他们受教育程度偏低,收入也低读书对于他们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师读书的也不多,中小学教师工作太劳累,没有精力读书;大学教师在为课题交差而读书,确切地说,是翻书,是查书。真正的阅读,超越功利的心灵阅读,恐怕是很少很少的。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我仔细揣摩,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人经历了漫长的、刻骨铭心的物质贫困,今天挣钱的机会突然多了起来,于是一个物质的时代,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普遍的浮躁,人们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读书。二是长期的思想专制使得人们头脑禁锢,才情枯竭。人们既不易创作出思想深刻、文质兼美的作品,即使有很好的作品,阅读时也难以产生豁然开朗、悠然心会的美妙感觉,人们难以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三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没有成功地从小培养起人们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智的好奇心。应试教育的泛滥使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变得十分狭小,并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功利取向。四是中国文化是一个“皇权至上”的官本位的文化,是一个讲究伦常日用的文化,而对纯粹理性和精神超越缺乏强烈而深刻的追求。历史上频繁的改朝换代,使得中国缺乏贵族传统,从而也就缺乏一种崇高而强大的精神传统。中国传统中其实非常缺乏对于纯粹精神的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因为读书可以做官,可以成为“劳心者治人”的“人上人”,功利的取向是赤裸裸的。
一个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一个必定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过去我们讲:一个人的心灵,高尚的东西不去占领,低下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不会具有智慧和力量的,也不会具有崇高。以色列是全世界人均读书量最大的国家。直到今天,以色列人口也不过六百多万,而它在全世界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读书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看过一幅对联:“为善最乐,读书更佳”,为善之乐在于“予”,读书之佳在于“取”。锦州铁路中学的苏凌老师说:“读书是一种可以忘乎所以悠然的自足,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拥有许多许多,我喜欢读书的感觉。”是的,有两种东西能让人的心灵永葆青春:真爱与好书。为了让我们的内心不再脆弱,让我们的心灵拥有力量,请让读书充盈你的生活。谢谢各位。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主要讲“硬实力”“软实力”。题干要求“某城市要举办一个以‘如何提升我国的软实力’为主题的论坛,请你以论坛嘉宾的身份,就以上文化内涵中的一两个方面写一篇发言稿”,可以选取的角度有很多,如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行为习惯、创新思维等。提高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文化软实力的构建需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以及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一些基本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直影响着国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与人生追求;着力增强硬实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开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教育工作,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参考立意:重视并不断提升“软实力”;“软实力”是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提高文化软实力等。如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话题“重视软实力”。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是全社会的崇德向善,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崇德向善是改善社会软环境、抵御污浊与逆流的定海神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激发全社会向善的力量;城市的发展决不能止于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更要有文化软实力的匹配和壮大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看法或期待,如建立本市的文化自信,既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又坚决避免盲从;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正在重塑民族的精神家园,丰富民族的精神库存。
【素材】中国通过学习世界文明使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在展示现代中国的同时,还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中国的软实力与一些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差距,相对于硬实力的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亟待加强。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认识文化的价值,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大力发展、大有可为;只有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我们才能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掌握主动权,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此,必须从战略上思考和谋划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重视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包括吸收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一些基本价值,如保障人权、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政治价值,公共服务、终身教育、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等社会文化价值。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是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信任和尊重的重要途径。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弘扬中华文化。
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资源,提炼中华民族在思考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群己关系、公私关系、义利关系、理欲关系、仁智关系等问题上的传统智慧,总结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途径和经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不仅是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普遍要求,而且也指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独特魅力的文化内容,也取决于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