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试卷(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陕西汉中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试卷(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汉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现代哲学是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建立起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问题”,但是“哲学”并没有从经学、子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由于西方哲学的传入而在20世纪逐渐建立的。因此,它就有面对“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两重任务。这就是说:中国现代哲学既可以“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也可以在消化西方哲学的情况下,“接着”西方某个哲学派别讲,而使之成为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是由西方哲学传入,并经过众多学者利用和借鉴西方哲学而发展成的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而一旦我们对“中国传统哲学”有了认识,我们就会发现它无疑是人类哲学理论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把自己的“哲学”作为其民族、国家生存发展的根基。因此,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应是建立中国现代哲学,使中国哲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路径。如果我们要掌握西方哲学的真精神,不仅要像南北朝诸高僧那样,系统地翻译介绍和借用西方各时代的经典和各种流派的学说,而且还要像隋唐时期的高僧那样,通过对西方经典的诠释和研究,把中国思想加入和融化其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消化西方哲学,丰富中国哲学,使中国现代哲学走向世界。‎ ‎“接着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重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哲学家在建设中国现代哲学上所取得的成果,要考虑他们提出的哲学问题,要评论他们的得失。现在有一些新一代的哲学家正是这样的。例如陈来的《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就是在深化着冯友兰“新理学”的某些思想,评论“新理学”的得失,并提出了一些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哲学就是要不断追问,不断创新。‎ 有的学者提出,对哲学思想不仅可以“接着讲”,而且可以“对着讲”或“另外讲”。我们说,‎ 哲学思想的研究不能只是“照着讲”,而要“接着讲”,只是说对于哲学,应该发展它,并没有只能“接着”某种哲学讲的意思。在历史上,对哲学思想有“接着讲”的,当然也有“对着讲”的,例如韩非的《五蠹》就是对着儒家和墨家讲的,道家的老庄也可说是在儒家之外的“另外讲”。但是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对着讲”和“另外讲”也是一种意义上的“接着讲”。例如韩非的《五蠹》,从一方面说,是“接着”早于他的法家思想家来讲的:从另一方面说,又是因已有儒墨思想,他从相对立的方面“接着讲”的。又如庄子的书,当然是另外一种不同于儒家的思想路径,他一方面是接着老于讲;另一方面,又与郭店的三种《老子》本不同,直接批坪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正是已有儒家思想,他才有批评对象,这从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接着讲”了。哲学研究的价值就在于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开辟新的方向和新的研究领域。‎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现代哲学的三个“接着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现代哲学”是由于西方哲学的传入而在现代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B. “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肩负双重责任:一是“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一是“接着”西方哲学讲。‎ C. “中国传统哲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等谱子百家中的哲学思想和哲学问题。‎ D.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依靠,也是中华民旗生存发展的根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高僧的做法,具体地阐述了中国现代哲学如何走向世界。‎ B. 文章采用例证法,阐明“接着讲”要重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家的研究成果。‎ C. 文章指出对哲学思想的“对着讲”“另外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接着讲”,这使得文章具有思辨色彩。‎ D. 末段最后一句揭示中心论点,即哲学研究的价值是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开辟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系统地介绍和借用西方各时代的经典和各流派的学说,并把中国思想加入并融化其中,就能更好地消化西方哲学,使中国现代哲学走向世界。‎ B. 新一代的哲学家深化冯友兰的“新理学”思想,评论“新理学”的得失,并提出一些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这是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主要途径。‎ C. 中国现代哲学要发展,就要吸取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中的有价值的理论和精神,吸取这些理论和精神不能“照着讲”,而是要“接着讲”。‎ D.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哲学观念,对老子的思想,属于“接着讲”;另外,他不同于老子的是直接批评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这也是一种“接着讲”。‎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中国传统哲学”不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等诸子百家中的哲学思想和哲学问题,原文说“中国传统哲学”是由西方哲学传入,并经过众多学者利用和借鉴西方哲学而发展成的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哲学研究的价值是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开辟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不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本文主要讲的是中国现代哲学如何“接着讲”的相关内容。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就能更好地消化西方哲学,使中国现代哲学走向世界”表述绝对。B项,“这是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主要途径”属于无中生有。C项,“不能‘照着讲’”分析有误,原文说“哲学思想研究不能只是‘照着讲’”。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嚣尘上,该说法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们心理上“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得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支付的需要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儿》,《广州日报》‎2018年9月26日)‎ 材料二:‎ 图一 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 图二 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占比 智能手机使用者年龄段分布 ‎(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 材料三:‎ 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 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完全用手机来打发。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摘编自《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24日)‎ 材料四:‎ ‎“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裹挟之下,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碎片化,非常不利于逻辑思维。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睡觉的他们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玩游戏、聊微信、刷微博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影响生理周期,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摘编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中国经济网‎2018年1月9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各类手机应用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这说明智能手机用户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趋向于线上。‎ B. 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18-34岁的使用者比较多,表明智能手机更多地侵入年轻人的生活,他们可能更容易过度使用手机。‎ C. 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和重度使用者的比例大致为1:1,这说明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年轻者和年老者的占比是大致相当的。‎ D. 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45-50岁的占比较低,结合图一内容可知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购物、娱乐等手机功能使用较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在分析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说法时用了“甚嚣尘上”这个词,说明这种说法目前比较流行,但作者对此并不以为然。‎ B. 材料一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观点与材料二图一所展现的内容有一致性,材料二中的图一可以作为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佐证。‎ C.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没有明显的需要,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看手机,这种现象需要警惕。‎ D. “手机依赖症”这个观点虽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过度使用手机确实会给人带来危害,材料一、三、四对其都有说明。‎ ‎6. 目前人们对“手机依赖”持有哪几种观点,其各自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D ‎ ‎6. (1)“手机依赖”和现代生活关系紧密,它不是一种病。理由:时代的变化使手机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目前对“手机依赖症”的定义不准确,标准不明确、不统一。‎ ‎(2)”手机依赖症”是一种病症,人们过度依赖手机,危害心理、生理健康。理由:会让使用者处在“多任务”状态,不利于逻辑思维的进行;打乱使用者的生物钟,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等。‎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这说明智能手机用户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趋向于线上”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C项,“这说明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年轻者和年老者的占比是大致相当的”错误,该信息曲解文意,根据图二,文中是指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对比,没有年龄的占比问题。D项“结合图一内容可知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购物、娱乐等手机功能使用较少”以偏概全,图一是各类手机应用使用频率,不一定是购物、娱乐方面使用较少。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材料一、三、四对其都有说明”错误,材料一中没涉及到危害,摘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儿》,是为了说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目前人们对手机依赖持有哪几种观点,其各自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材料一“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和材料三中如“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 结合这两点可概括为“手机依赖”和现代生活关系紧密,它不是一种病。根据材料三中,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 材料四摘编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结合这两点可概括为手机依赖症”是一种病症。‎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家与小偷 陈卫东 夜深人静,我打开窗户跳进了一户人家。不用担心被人发现,因为这家没有人,这是我侦察的结果。‎ 我在客厅的沙发上躺下,发现茶几上有一张信纸,被一只豁口的玻璃杯压着。好奇心让我拿起了它。‎ 尊敬的先生:‎ 您好!‎ 欢迎光临寒舍,您是最近唯一的一位客人,您的到来让我真的很高兴,已经很久没有人来看我了,这种孤寂的心情您一定能理解。作为一个作家,写不出东西的沮丧,就像您劳累了一天,一无所获,不,比那还要严重。素材就是作家的救命稻草,为了寻找这种稻草,我只能出去一段时间了,对于您的到来,也没有隆重的欢迎仪式。‎ 您一定很失望吧!这里的房间竟然没有您要找的东西,不过您不要生气,冰箱里还是有一点食物的,您要不嫌弃的话,请尽情享用。如果您没有地方住的话,就请您留在这里,让这个屋子里有一点人气,冰箱里的食物能让您对付几天的,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一定要把卫生打扫好,走的时候把垃圾带走,这个小事情我相信尊敬的先生您一定能做到的。走的时候不要再翻窗户了,玻璃松动了,我怕不小心伤到您,有一把备用钥匙在门后面鞋柜的第二层左边第一个鞋盒里。‎ 祝您在这里生活得愉快!‎ 您的朋友:东子 我打开冰箱,还真的有食物,看来这家伙说的是真的,不过他的名字我好像真的没听说过,也许就是个不入流的小作家,为了写作真的去找素材了。‎ 我在门后面的鞋盒里还真找到了一把钥匙,钥匙下面还压着一张纸。‎ 尊敬的先生:‎ 您好!恭喜您拿到钥匙,拿到钥匙我们就达成了一份协议,那就是住在这里,住在这里时要把您每天的经历写在书房二排靠右的一个笔记本里。对于这个要求,我相信先生您不会拒绝的,因为我是个作家,我需要素材。‎ 您也许就是我下一部小说的主角,先谢谢您,也祝贺您!‎ 写写我的经历,这个没问题的,我把钥匙揣进衣兜里,有一种房主人的感觉,这感觉差点让我流下眼泪。‎ 我大摇大摆地开门出去,又大摇大摆地开门回来。‎ 我好像真的是这个屋里的主人。‎ 我又重新把这个房子巡视了一遍,两室一厅外带一个书房,卧室里很简洁也很干净,书房的墙壁是一圈书柜,除了书还是书。中间有一张陈旧的桌子,旁边一把过时的椅子,桌子上还放着一本书。我拿起来随手翻了下,一张纸条从里面飘了下来。‎ 尊敬的先生:‎ 您好,很高兴您能打开这本书,说明先生还是一个很有品位的人,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先生一定很感兴趣,我敢打赌,先生您一定能耐心地读下去的。‎ 让我读书,哈,我差点笑出声。我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我倒对这种纸条感兴趣,还有这个叫东子的家伙。‎ 我最终还是没有忍住诱惑,拿起了这本书,真如东子所说,这书真的让我很有兴趣,在二十三页的中间有用铅笔写下来的话:‎ 尊敬的先生:‎ 您好,您能看到这里,我真的很高兴,本书的第一页第一行的第一个字,到二十三页第一行的第一个字,您有兴趣的话可以把它找出来。‎ 门后面鞋柜的第一层左边第一个鞋盒里有惊喜在等你。‎ 哈,竟然是一张面值五十元的人民币,这个叫东子的家伙太有意思了。当我把所有的鞋盒都打开,口朝下使劲摇的时候,竟然一毛钱都没有,有的是一张令我额头冒汗的纸条:“尊敬的先生,您好,请把鞋盒摆放整齐。”‎ 我竟然在这个地方待了三个月,这个叫东子的家伙也没有回来。‎ 我现在已经不是小偷了,自从住进了这里,我就无法再做小偷了。白天根本没有心思再去踩点,满脑子都是东子安排的意想不到的惊喜,你刻意去找,没有。不经意间就有了。这不,我刚从一本书里找到一个招工启事,没想到一去竟然应聘上了。‎ 明天就要走了,还有最后一本书《老人与海》没有看完,没想到我还能喜欢上看书。当我合上书时,在最后一页上,我又看到了几句话:‎ 尊敬的先生:‎ 您好,如果您要走的话,请把钥匙放回原处,把冰箱里放满食物,还有水电费一齐交了吧!尽量恢复您刚到来时的样子!‎ 微风轻拂,我走在清晨无人的大街上,心情就像风一样轻快,我在想东子的下一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不是我。‎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作家与小偷”为题,不仅交待了小说的写作对象,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猜想的空间,是一个富有悬念意味的标题。‎ B. 茶几上的“豁口的玻璃杯”及家中的陈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位煞费苦心挽救小偷的作家并不太富裕,这更突显出作家人格的高尚。‎ C. “我”是一个生活无着的小偷,在无意中进入一个作家的家里后,思想发生了转变,生活轨迹发生了巨大改变。‎ D. 小说结尾写“我”的心情就像风一样轻快,这说明他在作家的启迪之下决定告别过去,开始新的有意义的生活。‎ ‎8. 小说运用了怎样的叙述角度和方式,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筒要分析。‎ ‎9. “作家”用信笺的方式和小偷交流,促使其转变。请结合作品谈谈信笺在人物转变中的作用。‎ ‎【答案】7. C 8. (1)插入书信,以书信内容推动人物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采用第一人称,将“我”的亲身经历呈现给读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3)文中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心理的转变过程。 ‎ ‎9. (1)拉近心理距离,消除“小偷”的戒备心理,如信中开头欢迎他的到来,对他的辛苦表示理解。‎ ‎(2)用自己的仁厚善良,温暖“小偷”的心灵,如信中给他提供食物,提醒他注意安全。‎ ‎(3)鼓励“小偷”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信中通过把钥匙给他,引导他记下自己的经历,反省自己的行为。‎ ‎(4)勉励“小偷”净化其灵魂。如信中鼓励他阅读系列有意义的书籍,净化其心灵。‎ ‎(5)引导“小偷”自食其力,如信中给小偷提供就业信息并顺利通过应聘。‎ ‎(6)教导“小偷”文明行事,要替别人着想,如信中最后让他把钥匙放回原处,把冰箱放满食物,交齐水电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在无意中进入一个作家的家里后”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不用担心被人发现,因为这家没有人,这是我侦察的结果”说明已经侦查过了,不是“无意”之举。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需要阅读文本,思考叙述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文本中插入几次书信,推动情节发展。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需要找到相应的段落,找出描写书信的情节,然后分析其包含的思想内涵。分析思想内涵时要联系情节,此文的主要情节是“作家”帮“小偷”,结合作品谈谈信笺在人物转变中的作用。(1) “欢迎光临寒舍,您是最近唯一的一位客人,您的到来让我真的很高兴,已经很久没有人来看我了,这种孤寂的心情您一定能理解”,拉近心理距离,消除“小偷”的戒备心理,如信中开头欢迎他的到来,对他的辛苦表示理解。‎ ‎(2)“冰箱里还是有一点食物的,您要不嫌弃的话,请尽情享用”用自己的仁厚善良,温暖“小偷”的心灵。(3)“住在这里时要把您每天的经历写在书房二排靠右的一个笔记本里”,鼓励“小偷”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4)“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先生一定很感兴趣,我敢打赌,先生您一定能耐心地读下去的”,勉励“小偷”净化其灵魂。如信中鼓励他阅读系列有意义的书籍,净化其心灵。(5)“这不,我刚从一本书里找到一个招工启事,没想到一去竟然应聘上了”引导“小偷”自食其力,如信中给小偷提供就业信息并顺利通过应聘。(6) “请把钥匙放回原处,把冰箱里放满食物,还有水电费一齐交了吧”教导他文明行事,要替别人着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房陵王杨勇,小名睍①地伐。周世以武元军功,封博平县侯。及文帝辅政,立为世子,拜大将军,封长宁郡公。出为洛州总管,总统旧齐之地。后征还京师,进上柱国、大司马,领内史御正,诸禁卫皆属焉。文帝受禅,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贽决。帝欲徙人北实边塞。勇上书谏,以为:“恋土怀旧,人之本情,波迸流离,盖不获已。有齐之末,主暗时昏,周平东夏,继以威虐,人不堪命,致有逃亡。若假以数岁,沐浴皇风,逃窜之徒,自然归本。令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上览而嘉之,遂止。勇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尝文饰蜀铠,帝见而不悦,因诫之曰:“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恐汝忘昔时之事,故赐汝旧刀一枚,应知我心。”后经冬至,百官朝勇,勇张乐受贺。帝知之,曰:“东宫如此,殊乖礼制。”下诏:“宜悉停断。”自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 后晋王广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后始构夺宗之计。勇知其谋,计无所出。晋王又令段达私货东宫幸臣姬威,令取太子消息,于是内外諠谤,过失日闻,帝惑之。开皇二十年九月,帝曰:“此儿不堪承嗣久矣。今欲废之,以安天下。”左卫大将军元旻谏曰:“废立大事,天子无贰言。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辞直争强,声色俱厉,帝不答。时姬威又表告太子非法,于是勇及诸子皆被禁锢。杨素舞文锻炼,以成其狱,勇由是遂败。‎ 时勇自以废非其罪,频请见上申冤,皇太子广遏不得闻。帝遇疾而崩,广秘不发丧,矫诏赐勇死,追封房陵王,不为立嗣。‎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注】①睍:音xiàn。‎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B. 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C. 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D. 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出来做官。文中“出”就是后一种意思。‎ B. 领:指兼任官职,一般为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判”。文中内史御正官级低于大司马。‎ C. 受禅:上古时推荐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退让给的帝位。‎ D.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勇在北周时多次被晋封,颇受赏识。因武元军功被封为博平县侯,文帝辅政时,拜大将军,封长宁郡公,后又晋上柱国等职,并统领京师所有的禁卫军。‎ B. 杨勇了解时局,遇事有见地。文帝欲迁百姓充实北部边地,杨勇认为主暗时昏才使百姓流离失所,如能使百姓沐浴恩德,他们定会返归本土,移民入边劳民伤财。‎ C. 杨勇喜奢华铺张,受到训诫,杨勇曾因装饰一件蜀地的铠甲,受到文帝告诫,后又因摆设宴乐接待朝臣,被文帝斥责违背礼制,下诏令其停止。‎ D. 杨勇率直任性,遭人构陷。杨勇行事直率,加之晋王杨广构陷,致使朝廷内外诽谤不断,文帝被谗言迷惑,不理睬左卫大将军元旻劝谏,废除他太子之位,下旨将他赐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勇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 ‎(2)杨素舞文锻炼,以成其狱,勇由是遂败。‎ ‎【答案】10. C 11. A 12. D ‎ ‎13. (1)杨勇性格宽仁和厚,直率任性,没有矫揉造作的举止。此后每遇时政有不妥当处,杨勇都提出改正的主张,文帝往往采纳他的意见。‎ ‎(2)杨素歪曲法律条文,罗织罪名(或者:审讯拷打),最终铸成重大案件,杨勇因此失败。‎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这段话是说“我历观前代帝王,没有奢侈糜烂而能长久在位的。你身为太子,若不能上使皇帝称心,下合诸人之意,怎么能够承担朝廷的重任,居于亿兆人之上呢?”,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帝王”“汝”“储后”“帝心”“人意”“宗庙”“兆人”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我历观前代帝王”“帝王”是观的“宾语”,“前代”和“帝王”之间不应断开,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若不上称帝心”,“帝心”在句中做“称”的宾语,“帝心”间不能断开,而“心下合人意”则解释不通,排除A项,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文中出就是后一种意思”解释错误,从文中来看,结合“后征还京师”推断,在这里应该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下旨将他赐死”张冠李戴,从文中来看,“于是勇及诸子皆被禁锢”可知,并没有赐死;“广秘不发丧,矫诏赐勇死”,最后是杨广赐死杨勇。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任情”,任性;“便”,妥当;“多所损益”,省略句,补充主语;“每”,往往。第二句中, “舞文”,歪曲法律条文; “狱”,案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散”“凝”二字准确凝练,将春雪“时散时凝”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B. 颔联写春雪到来时的山中景色:岭梅似乎再次开放,岩石上融化的雪水也开始结冰。‎ C. 颈联“鹿儿”“吟僧”可见诗人情趣的高雅,身处山中苦寒之地,却闲适宁静、恬淡自适。‎ D. 诗歌尾联写春雪和春雨发挥了同样的作用,使得松间小路上的青苔又密密覆盖了一层。‎ ‎15.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答案】14. D 15. ①视听结合。霏霏雪花时散时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树上,时不时发岀沙沙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雪落春山的场景;②巧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因雪而成的雾凇景观想象成梅树上重新装扮上的花朵,新奇形象;③虚实结合。后两句由实入虚,希望春雪与春雨一齐发力,让万物早日复苏;④融情于景。通过春山雪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山中雪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理解有误,漏掉了“好将”一词意思,诗句意思有所不同。尾联是说,希望这春雪和滋润大地的春雨一样,发挥同等作用,使万物更加生机勃勃。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能力。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答题时,首先指出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点出诗歌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通读诗歌,首联“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写雪花时散时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树上,时不时发岀沙沙的声音,运用视听结合,形象地描绘了雪落春山的场景。“岭梅谢后重妆蕊” ‎ 将因雪而成的雾凇景观想象成梅树上重新装扮上的花朵,运用的是拟人手法。首联和颔联是写山村春雪景色,颈联写春雪中的人的活动,是实写,尾联“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写希望春雪滋润万物的功力可以与春雨相等,会给山间松径带来一片生机,让万物早日复苏。是虚写,运用手法是虚实结合。还有本诗通读对春山雪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山中雪景的喜爱之情,属于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答题时,结合具体内容,从以上几种手法进行分析即可。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只答表现手法,而丢掉具体分析。‎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3)《三峡》作者写山,用“______,_____”侧面烘托,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山峰雄伟峭拔的风貌。‎ ‎【答案】 (1). (1)何方圆之能周兮, (2). 夫孰异道而相安 (3). (2)庄生晓梦迷蝴蝶, (4). 望帝春心托杜鹃。 (5). (3)自非亭午夜分, (6). 不见曦月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孰”“晓”“鹃”“亭”“曦”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诗词,向以形制短小而意象密集、容量巨大为特征。如何在短小的篇幅中容纳更多的内容?一般的做法是“惟陈言之务去”,( )。在压缩中,虚词______。古典诗词中多有纯用名词(意象)组接诗句的,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这是_____的明证。而这类诗句的客观存在以及_____,在无形中强化了读者或研究者对诗歌虚词的忽视。那么,古典诗词中的虚词究竟有没有存在的艺术价值?试想,在古代文人的古典诗词创作中_____,对虚词在篇章中的作用,难道仅仅是一种装点或摆设?清代学者刘淇说:“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又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二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以上论述,虽是为文而发,然而用之于诗,同样适合。虚词对于表现诗人的艺术素养、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鉴赏诗词,也决不能忽略虚词的作用。臆解一下成语“虚怀若谷”:虚词所包容的内涵就像山谷一样宽广。‎ 我们呼吁,在解诗、赏诗、教诗时,要用对待重要实词一样的苦心对待虚词。‎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保留核心词语,去掉修饰语。‎ B. 只保留必要的词语,把陈旧、累赘的都省去。‎ C. 去掉陈旧、累赘的,留下必要的词语。‎ D. 压缩一切不必要的词语。‎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马当先 略见一斑 鲜为人知 惜墨如金 B. 首当其冲 略见一斑 脍炙人口 惜墨如金 C. 一马当先 可见一斑 脍炙人口 言简意赅 D. 首当其冲 可见一斑 鲜人知 一字千金 ‎1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决定,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无的放矢的材料,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 B. 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约在‎10米左右,与此同时,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 C.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的新际代谢会随着生理年龄增长而逐渐放缓,这个过程进行的快慢程度也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答案】17. D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括号后有“压缩后”的字样,提示前文应有“压缩”,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语境是先对虚词进行压缩,故选“首当其冲”。排除AC。“略见一斑”,指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语境是“这类诗句为人们赞美和传诵”,排除D。 “言简意赅”,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惜墨如金”,后来指写字、作画、作文态度严谨,力求精炼。“一字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无的放矢的材料,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不合逻辑,前面并没有说“正面”的作用,后面却说“相反”的作用,读者无法明白到底指什么。B项,“约在‎10米左右”重复赘余,可删除“约”或“左右”。C项,偷换主语“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主语应该是“这项研究”。故选D。‎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某中学一则校园电视台广播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归来》(短篇小说)的作者系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他的小说尤以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见长。其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校园电视台近期将播出访谈节目《大家作品欣赏》,届时将邀请徐嘉莉老师与大家分享这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敬请关注!‎ ‎【答案】①“《归来》(短篇小说)”改为“短篇小说《归来》”。②“系”改为“是”。③“尤以…见长”改为“尤其擅长”。“大家作品”改为“名家作品”。“届时”改为“到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不同文体做到语言得体的能力。注意文体样式的差别,按照文体要求运用语言,是做到“语言得体”的重要方面。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因此要避免使用同音字词,不能有与口语风格不一致的、一般人难懂的文言字句,不可有造成听觉障碍的标点。①文中“《归来》(短篇小说)”影响听众获取语言信息的括号必须去掉,改为“短篇小说《归来》;② “作者系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 “系”文言色彩太浓,应改为“是”; ③“尤以……见长”,文言色彩太浓,改为“尤其擅长”;《大家作品欣赏》听众不易辨清其含义,可将“名家”;“届时”大部分用于书面表达,口头表达较少使用,改为“到时”。‎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得体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语段中三种精神境界的内涵,每条不超过10个字。‎ 西方讲人生境界,近代哲学家尼采的“精神三变”最为有名,他以骆驼、狮子和婴儿喻为人生精神阶段三境界。‎ 一变为骆驼: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外号,能背负重物,经受考验,毅然决然向前走去。人在年轻时,谁不曾像只骆驼,接受父母师长的教导与指示,走上能成为圣贤的艰辛路?具体说来,听别人对你说:“你应该如何,你应该如何!”而我们呢?只是被动的接受命令,认真地奉行别人的指示。这种被动的情况也可能持续终生。‎ 二变为狮子:狮子有“森林之王”的称号,抱有大无畏的精神,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开创的勇气。狮子的比喻是说任何环境都无法阻碍它的前进和开创。和骆驼相比,狮子的象征是:你对自己说“我要如何,我要如何!”这显然是从一个被动的自己转变为主动了。人生成败的关键就是从被动到主动。骆驼若不变为狮子,则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随人俯仰,主体未能挺立,哪有自己的生命可言?‎ 三变为婴儿是说:在肯定主体之后,准备开始一个新生命了。婴儿代表一切可能性的开始。婴儿的境界并非指其无知、幼稚,而是指其情发乎本性,说话和行为源自本心,很少受到外在约束,无忧无虑每一天。‎ ‎【答案】(1)忍辱负重逆来顺受(2)生命自觉勇敢无畏(3)返璞归真率性自由 ‎【解析】‎ ‎【详解】本题为语言概括类试题。主要考查概括分析能力。我们看这个语段的三句话中应该各概括出三种精神。我们可以先摘录,然后做同意词替换。第一句“能背负重物,经受考验”“只是被动的接受命令”可概括为(1)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第二句“抱有大无畏的精神,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开创的勇气” “从一个被动的自己转变为主动”可概括为(2)生命自觉勇敢无畏。第三句 “说话和行为源自本心”“指其情发乎本性”可概括为(3)返璞归真率性自由。‎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索菲亚是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生产的“女性”机器人,日前被沙特阿拉伯正式授予公民身份。索菲娅看起来就像人类女性,拥有橡胶皮肤,能够使用很多自然的面部表情。它的发明人汉森说:“她的目标就是像任何人类那样,拥有同样的意识、创造性和其它能力。与人类极为相似的人类机器人索菲娅自曝愿望,称想去上学,成立家庭。索菲亚当天在沙特也说“人工智能将帮助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材料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生前曾向英国《独立报》表示,人类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尽早识别威胁所在。防止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威胁进一步上升。霍金表示:一个超级聪明的人工智能可以非常好地实现它的目标。如果这些目标没有与人类一致,人类就麻烦了。‎ 材料三: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人工智能时代,危机还是机遇 ‎ ‎ 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正处在这样的境地。‎ 人工智能可以在不少具体的工作(比如围棋)中学得比人类快,做得比人类好,可以在许多工作中取代人类。那么,人的价值该如何体现?‎ 回顾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新科学、新技术总会在不破不立的因果链条中引发社会阵痛:布鲁诺因捍卫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烧死;奔驰之父,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制成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也曾被人嘲讽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我不算有神论者,但有时会乐观地认为,先进技术的出现,或许是上天的善意,一边把人类从旧的产业格局和繁重劳作中解放出来,一边鞭策人类做出种种变革。‎ 比如人工智能,它将在大量简单、高重复性、无须复杂思考就能完成决策的工作中取代人类,如汽车驾驶、外语翻译、交易员,等等。人类历史从未像今天这样复杂、玄妙,但这也是在提醒人类:应该往前走了!‎ 人工智能时代,更多的人将转到新的岗位,一部分人可以因社会财富的丰富而选择更加自由的生活,或完全依赖社会福利体系。未来我们都将面临抉择:到底要怎样生活?‎ 美剧《真实的人类》里,合成人说:“我不惧怕死亡,这使我比任何人都强大。”人类则说:“你错了。如果你不惧怕死亡,那你就从未活过,你只是一种存在而已。”这一段对白让我深有感触。‎ 这是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另一种质的不同。人工智能无法像人一样体悟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内涵,更无法像人一样因高山流水而逸兴遄飞,因秋风冷雨而怆然泪下,因子孙绕膝而充实温暖,因月上中天而感时伤怀……这些感触,只有人类才能感受到。也恰恰因为人的生命有限,才使得每个个体的“思想”和“命运”都如此宝贵而独特。‎ 人的情感、自我认知等,都是机器所没有的。人类可以跨领域思考,可以从短短的上下文和简单的表达中分析出丰富的语义。当李清照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时,她不仅仅是在描摹风景,更是在寄寓相思。当杜甫写出“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的句子时,他不仅仅是在感叹人生际遇,更是在阐发忧国之情。这些复杂的思想,今天的人工智能还无法理解。‎ 所以,不断提高自己,善于利用人类的特长,善于借助机器的能力,这将是未来社会各领域人才的必备特质。无论机器可以快速完成多少工作,人类都可以借助机器这个工具来提高自己,让自己的大脑在更高层次上,完成机器无法完成的复杂推理、复杂决策以及复杂的情感活动。‎ 借助车轮和风帆,人类在数百年前就周游了地球;借助火箭,人类在数十年前就登临月球;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人类创造了浩瀚缤纷的虚拟世界;借助人工智能,人类也必将设计出一幅全新的科技与社会蓝图,为每个有情感、有思想的普通人提供最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在人工智能時代,如果不想失去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不想成为“无用”的人,唯有从现在开始,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拥抱人类的独特价值,成为在情感、性格、素养上都更加全面的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第一则材料中心内容是人工智能日益强大,有可能会取代人类进行大部分工作。第二则材料是霍金的观点:人类必须建立有效机制,防止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威胁进一步上升。而第三则材料则是中国古代先贤的名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先贤认为君子使役万物,而不为万物所使役。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之中,离不开客观存在的物质,没有人可否认周围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但人类之所以能够走上食物链的顶端,在于他们懂得如何利用思想,如何利用他物。君子使物,因为他们通过已有的条件与规律,去创建他们的客观世界,而不被周围的事物所限制,扭转自己所处的不利局面。显然,出题者意图在于正视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要无谓地恐慌,并且要努力做到“不为物使”。人应当能善于利用人工智能,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所役使和束缚。作文时,切忌偏离这一主题,写出一部“科幻大片”。‎ 参考立意:①人工智能时代,危机还是机遇;②如何做好措施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③人类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④人工智能生存还是毁灭?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⑤科技造福人类。⑥挑战与机遇并存。‎ 素材:‎ ‎1.据媒体报道,机器人裁缝“Sewbot”诞生,该机器人每22秒就能生产一件T恤衫,每天能生产80万件T恤。使用这种机器人的一家中国服饰公司董事长表示:“我们将建立21条生产线。当所有生产线完全投入使用时,每22秒就能制作出一件T恤。在全球范围内,即使是最便宜的劳动力市场也无法与我们竞争。对此我感到很兴奋。”‎ ‎ ‎ ‎2.就在前不久,围棋界上演了精彩的“人机大战2.0版”,年轻的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以0∶3的比分,毫无悬念地输给了智能机器人AlphaGo。‎ ‎3.人工智能导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下岗潮”则迫在眉睫。正如李开复所说:我认为未来10年,大部分人类只需思考5秒钟以下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从比例上来说,未来10年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取代,比如助理、翻译、保安、前台、护士、记者、会计、教师、理财师……‎ ‎4.智能机器既可以在阿里和京东的仓库里精准快速地完成商品的分拣、运输、出库,也可以在农田里采水果、摘棉花、打农药,还可以完成宝马汽车生产厂里90%的工作;澳大利亚已经出现无人驾驶卡车,英美已经出现无人驾驶出租车,浙江安吉县已经在用无人机给山区投递邮件;智能机器扫地、给花草浇水已经不在话下,还可以给各种会议做速记,速度和准确度超过所有人类速记员。财经作家吴晓波因此感叹,一个智能程序就能消灭一个行业。‎ ‎  ‎ ‎5.在美国最赚钱的知识产权律师、破产清算律师,已经受到人工智能程序的严重威胁:一种处理法律文件的自然语言处理软件,能让知识产权官司的成本下降99%;一款集成了过去五六十年所有破产案件的智能软件,与每个濒临破产的人或企业互动之后,就会自动推荐最科学高效的破产程序,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破产清算律师的前途。‎ ‎6.许多国家都在抱怨看病难,人工智能医生是很好的解决之道。它们不需要预约,仅凭借一个手机APP就可以为病人做全年无休的健康监测,甚至在病状出现前就能判断出病因,因为它们掌握着人类医生无法掌握的大量数据。在美国,看X光片的放射科医生年薪数十万美元,但如此高智力的工作,却完全可以被自动识别癌细胞的人工智能软件取代,其病情诊断不仅比放射科医生更精准,而且其成本只有人工的1%。‎ ‎7.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位18岁女高中生,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的760万个大数据的深度分析,设计了一种确定乳腺癌癌细胞位置的算法,预测准确率高达96%,超过了所有专科医生的水平。这样具备高AIQ的年轻人就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抢手的人才。‎ 行文结构: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亮丽的标题——《人生有义,铁甲无情》,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接下来引材料,开门见山点明人工智能已经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代替人类,但是人类要保持在地球上的主宰地位,并怀有一颗充满爱的内心;接下来采用例证法,通过事例论述人工智能已经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代替人类,但是却缺少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接下来以管子的名言引入分论点“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论述人工智能的缺陷,提出人类要防止被人工智能所代替,青年人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最能适应极速变化的智能社会;最后再次引用名人名言,并用优美的语段发出号召,重申中心“人生有义,铁甲无情”,做到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点睛】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