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平和一中、南靖一中、长泰一中、华安一中”四校联考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一卷(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商鞅变法中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汉初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保护耕畜的法令,一直为历代所沿用。这说明:
A.牲畜比较缺乏 B.牛耕广泛推广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D.精耕细作得到推广
2. 明朝中后期,在福建龙溪、南靖、长泰、云霄、漳浦、平和等县,佃户向地主交纳“粪土银若干,名曰‘佃头银’”,从而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力,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种现象
A. 标志着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改变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体现了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D. 说明“重本”政策出现松动
3.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政府征收的商税只有四百五十贯;到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前,即增加到二千二百万贯。五十年左右增加了近五倍。据此材料最能说明
A. 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 北宋商业繁荣 D. 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4.江苏川沙的女工本来纺织土布,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很多女工进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了( )
A.在外商企业刺激下民族工业兴起 B.妇女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C.自然经济受外国经济侵略而消失 D.传统手工业部门受到打击
5.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
其中表中序号①②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
时间(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①
②
数量(万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8
所占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英国、美国、 B.日本、美国、
C.英国、日本、 D.美国、英国、
7.社东有条清河水,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仗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此诗折射出中国农民( )
A.土地改革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期待 B.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去
C.对经济领域中“左”的错误的讽刺 D.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丰收的喜悦
8.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
A.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B.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9. “这种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但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 发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这材料中 的"制度”是指( )
A. 农业合作社 B. 人民公社体制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乡镇企业制度
10.新疆的喀什市是中国最西部的城市,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以下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
A.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B.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
C
.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D.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11.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D.中国近代发辫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12
.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 )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C.信息的便捷方便了人们感情的交流 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13.衣食住行可以折射出时代特有的风貌。20世纪30年代上海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
①.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②.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③.小明在家里用视频和同学聊天 ④.人们用移动电话问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市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A.当时的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吴虞在北京的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C.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15.在16世纪内,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
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 140
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谷物价格上涨5倍,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这些变化 (
)
A.预示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B.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进行殖民掠夺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6.“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
A.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C.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D.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7.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C.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
18.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技术革新的开始领域不同 B.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同
C. 动力机器的发展阶段不同 D.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意义不同
19.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 )
A
.世界开始走向联合 B.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20.下表反映了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1913
1920
1925
1929
1933
1938
汽车产量
39万辆
223万辆
427万辆
536万辆
193万辆
249万辆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21.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关税,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2018年4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该清单包含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价值约500亿美元。美国的做法
A.保护本国生产的发展 B.符合全体美国人的利益
C.促进世界市场协调发展 D.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
22.《道德经》有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悬挂蓝鹰标志 B.农业减产,政府予以补贴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3. 《大国崛起》一书中写道:“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
A. 自由放任 B. 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C. 政府主导 D. 国家垄断和自由竞争相结合
24.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写道:“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因为它太弱了,需要革新,而且革新工作只有决定了才能执行。”在此戴高乐强调了
A.“自由主义”模式的改变 B.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
C.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3大题52分。其中25题18分;26题22分;27题12分)
25.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尚书·洪范》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天官》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世宗(雍正)实录》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2分)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4分)
(3) 从材料三、四中分别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8分)
(4) 清政府何时改变了这一经济政策?对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6. (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増加
粮
1.95亿吨
19%
30%
棉
164万吨
26%
93%
钢
535万吨
296%
580%
煤
1.3亿吨
96%
210%
电
193.4亿千瓦时
166%
320%
原油
146吨
235%
—
材料二 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79 年
26.6
32.1
41.3
1980 年
27.2
34.3
38.5
1981 年
28.8
36.7
34.5
材料三1978年和2002年我国城市企业产值所占比重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该特点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 —1981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主要趋势并说明该趋势对社会所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企业所有制结构出现的主要变化及所体现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6分)
27.(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 000吨之多。
材料 二 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往来,主要是依赖全球海上交通。近代历史上先后兴起的世界强国同时都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成为立国的根本大计。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 )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海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进行论述。(6分)
四校联考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C
C
D
B
B
B
B
C
C
C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B
C
C
C
C
D
A
A
A
B
B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52分。其中25题18分;26题22分;27题12分)
25.答案(18分)
(1) 商周统治者重视农业,也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2分)
(2)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要发展农桑、重视耕织,并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4分)
(3) 各自观点:黄宗羲:农工商皆本;雍正帝:重农抑商。
评价: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8分)
(4) 改变时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4分)
26.【答案】(22分)(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巩固政权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
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8分)
(2)主要趋势:农业和轻工业的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
影响: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推动了国民
经济的平衡发展。(8分)
(3)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大幅下降,城市个体经济及其他经济所占比重有明显上升。
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6分)
27.(12分)答案(1)
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丰富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密切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或者贸易范围的扩大)。(6分)
(2)(6分)【答案】示例: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
①15—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积极进行海上探险,开辟新航路,随后进行殖民扩张并拓展世界市场,并因此获取大量财富,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强国。
②17世纪荷兰掌握了巨大的海上优势,通过海外殖民活动建立起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③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易的竞争,到18世纪中期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④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开始落后于世界。到近代,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主动对外开放,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迅速崛起。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中国中任选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作答,论述时应充分运用材料所给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做到史料充分,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四校联考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C
C
D
B
B
B
B
C
C
C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B
C
C
C
C
D
A
A
A
B
B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52分。其中25题18分;26题22分;27题12分)
25.答案(18分)
(1) 商周统治者重视农业,也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2分)
(2)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要发展农桑、重视耕织,并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4分)
(3) 各自观点:黄宗羲:农工商皆本;雍正帝:重农抑商。
评价: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8分)
(4) 改变时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4分)
26.【答案】(22分)(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巩固政权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
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8分)
(2)主要趋势:农业和轻工业的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
影响: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推动了国民
经济的平衡发展。(8分)
(3)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大幅下降,城市个体经济及其他经济所占比重有明显上升。
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6分)
27.(12分)答案(1)
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丰富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密切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或者贸易范围的扩大)。(6分)
(2)(6分)【答案】示例: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
①15—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积极进行海上探险,开辟新航路,随后进行殖民扩张并拓展世界市场,并因此获取大量财富,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强国。
②
17世纪荷兰掌握了巨大的海上优势,通过海外殖民活动建立起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③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易的竞争,到18世纪中期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④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开始落后于世界。到近代,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主动对外开放,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迅速崛起。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中国中任选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作答,论述时应充分运用材料所给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做到史料充分,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