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溱湖湖面开阔,湖中岛屿星罗qí布,湖水清纯甘liè。漫步zhàn道,自然风光赏心悦目。泛舟水面,草香、花香扑鼻,遍体qiè意。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B.中朝领导人会晤,是中方邀请朝方的?还是朝方建议的?
C.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
D.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3.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随着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放映,让我们了解了国家在各领域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删去“随着”或“让”)
B.在今年召开的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刻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好蓝图。(把“刻画”改为“指出”)
C.在中考即将到来之际,不但他自己认真专注地学习,而且还帮助了周围的一大批同学。(“他”移到“不但”前)
D.从现在起到 6 月份,班主任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生活和复习做统一科学的安排。 (语序不当,将“从现在起到6月份”移动到“宣布”的后面,原句中的逗号可以删掉或放在“宣布”的后面。)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①兼听则明, ▲ 。 ② ▲ ,诗成泣鬼神。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 ▲ 。 ④ ▲ ,只有香如故。⑤春天像小姑娘, ▲ ,笑着,走着。
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文化之路,让那些沉寂在我们课本中的诗歌焕发出光彩: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1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等;也是一条经济之路,智慧城市、共享单车、服务机器人,在极短时间内涌现出来,真可谓是“ ▲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名著阅读。(6分)
(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水浒传》中李逵想把母亲接到梁山泊,路遇李鬼打劫,因李鬼假称有老母无人奉养而放他生路,但最后李逵还是杀死了随后又图谋作恶的李鬼。
B. 格列佛在小人国喝了掺安眠药的酒,大睡后被小人们捆绑,用滑车把他运到了京都。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D.在《范爱农》一文中,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法国留过学,但在对秋瑾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他们的意见是不一致的。
(2)《西游记》中,孙猴子善“偷”,偷蟠桃,偷金丹,偷妖怪宝贝……可是他们师徒也有被人偷的时候。请结合相关情节,举出一例。(2分)
▲
(3)“严寒已被战胜,木材也已运出,亲爱的保尔却去了”,这是丽达日记中的话,请问她为何这么说。(2分)
▲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演绎经典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走进公众视野。你所在的育才学校开展了走近“经典咏流传”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出场宣言】节目邀请了知名歌手音乐人、港台节目主持人、文学院教授、文化名人兼作曲家作为鉴赏团成员,他们依次登台亮相。请你根据以下“出场宣言”,分别找出与说话者身份搭配最恰当的选项(填写序号)。(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经典走向大众,让传统焕发新生。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光千年,距离万里,诗与歌让同文同种的我们用心交流。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让我们用曾经的盛世文化去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一次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碰撞!
①知名歌手音乐人___▲____ ②港台节目主持人___▲____
【题目诠释】本节目内容异彩纷呈,题目“经典咏流传”也很有特点,请你结合开场词和主题曲说说对这一题目的理解。(2分)
开场词: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11
主题曲(节选):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_▲
【巧妙劝说】你的同学小华,自从看了《偶像练习生》这档节目后,情绪低落,觉得自己一没颜值,二没背景,学习成绩又一般。临近中考他反而丧失了信心。请你借助因《经典咏流传》第一期而家喻户晓的袁枚的小诗《苔》,对他进行巧妙地劝说。(4分)
链接材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苔》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宋朝欧阳修《奉使道中作①》,完成第7题。(6分)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践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注释】①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冬天,宋仁宗派欧阳修到契丹国去贺新君登位。
7.(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奉使道中作”总括全篇,下文用梦境、角声、行人、马蹄等意象加以照应。
B.前四句虚实结合,通过虚写梦中凄厉的角声、艰辛的行人,衬托出使的艰难。
C.行人“共怨角声早”,写出了行人匆忙起身,对角声惊梦和路途辛苦的不满。
D.“马蹄终日践冰霜”一句写马蹄整天踩踏着冰霜,表现出了塞外冬天的苦寒。
E.“还家乐”和“路正长”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愿旅途奔波劳苦的心情。
(2)诗人在前四句和后四句中表达的情感有明显的变化,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3分)
▲
(二)阅读《刘氏善举》,完成8—11题。(14 分)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竟年如是( ▲ ) ②刘氏辄以斗升相济( ▲ )
③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 ) ④心有憾( ▲ )
11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
A.乃悟前狼假寐(《狼》) B.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刘 氏 以 己 之 衣 遗 之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乡里咸称其善。
译文: ▲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文: ▲
11.“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2分)
▲
(三)阅读《桌里乾坤》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桌子经过了漫长的演变,有着不同的材质、形状与名称。最早的桌子叫“俎”。以前,我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句中的“俎”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切菜用的砧板,并没有去追溯它的起源。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俎最初是我们的祖先祭奠时放祭品的祭器,其原材料多为铁、铜等,形状为长条形,这就是桌子的雏形。因此,最早的桌子——“俎”,就显得特别神圣高贵。
②后来,出现了“案”,其形状和俎相似,长条形。相比桌子,它似乎更能代表一种高尚的情感。如形容一个人读书时进入忘我的境界,被书中的山光云影所激荡,就会“拍案叫绝”;当外界的纷繁万象入于目,成于思,动于心,我们忍不住想要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就会“伏案而书”,写出笔底波澜,纸上清风。闻一多先生的拍案而起,更拍出了他的一腔正气,大义凛然。
③当然,最早的“案”其实比较短小,也不是可以用来书写的书桌,而是相当于可以用来放碗的托盘。耳熟能详的“举案齐眉”,小小的案盘中,孟光举起的是对丈夫的一片柔情——否则,孟光举起与眉齐平的书桌,呈现在梁鸿面前,不是显得太可笑了吗?“举案齐眉”与闻一多的“拍案而起”在风格上可谓霄壤之别,一为正义之声,一为夫妻之礼,却又都统一在中华民族的美德中。
④“几”与“案”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多把似案而小者称为“几”,如炕几、茶几、香几等。几起初也只用于祭祀等场合,是等级身份的象征,不是一般平民可用的。后来“几”成了长者、尊者所设的凭倚用具,一般放在身前或身侧,成为靠背的母型。到了现代,“几”就多指茶几了。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几乎成了喝茶人的专属。
11
⑤“八仙桌”的出现,使桌文化更添了些神秘的色彩。桌面厚实宽阔,桌脚稳固,整个一沉稳大气的儒者形象,与中国的儒家文化极其相称。端午、中秋、春节,坐在八仙桌旁,没时间唠嗑的家常,一下子冲出了心门。欢声笑语充满了屋子,浓浓情意弥漫了心田。
⑥麻将桌与电脑桌似乎是相互排斥的两个极端。前者使得快节奏的生活慢了下来,只要麻将瘾上来,再忙都要抽时间去摸几把。一坐在麻将桌旁,所有的压力都可以置之脑后。电脑桌则不然,它将我们拉上时代最前沿的列车。电脑里面,纷至沓来的信息、邮件、弹窗、网站以及文件等等,一应闯入我们的视野,让人应接不暇。麻将桌前,更多的是消耗;电脑桌前,更多的是创造。
⑦桌文化发展到今天,物质的丰盛,网络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生活也出现了一些异化。大家低头玩手机的时间多了,围聚一桌话家常的时间少了;坐在餐厅华丽的餐桌旁,虚与委蛇的应酬时间多了,在家中餐桌前吃饭的时间少了;在麻将桌,酒吧或夜总会的小桌前挥霍光阴的时候多了,在书桌前与书本为友的时间少了。
⑧当然,时代带来的变化,我们要适应;但是,应变之中也别忘了要坚守的精神与情感。
12.本文按照 ▲ 顺序进行说明。由古至今桌子的名字不断演变:俎→
▲ → ▲ →八仙桌→麻将桌、电脑桌等。(3分)
13. 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两小题。(4分)
(1)第④段划线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
(2)请你利用文中相关内容为最早的桌子“俎”下定义。(2分)
▲
14.结合全文,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坚守和传承沿袭至今的桌文化。(3分)
▲
(四)阅读《学会包容》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我国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两句话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包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地球上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②
11
包容需要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中国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要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想包容没有一定的智慧和气度是做不到的。蔺相如正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气度,包容了廉颇,才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③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越王勾践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韩信未发迹时受过“胯下之辱”,但在成功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包容。越王勾践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韩信虽受“胯下之辱”,却能不计前嫌,这正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体现。
④包容 , 。因为包容而获得他人感激是一种幸福,因为包容而砥砺自己的韧性,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邓小平曾多次被打倒,但他从没有记恨过,相反,却带领亿万中国人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邓小平的幸福与财富,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幸福与财富。
⑤当然,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无节制的纵容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样。
⑥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当今世界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我愿!
15.分析第①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
16.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5分)
(1)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
(2)根据第④段论述的内容,补写划线部分。(2分)
▲ , ▲
17.纵观全文,第⑤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
(五)阅读姚讲的《苏小童的夏天》,完成18-21题。(20分)
①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随自己一起去城里挑担子,子承父业,卖鸡蛋。
②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喝了口冷茶,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不喜欢打麻将的父亲,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
11
③以前放暑假,他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小菜市场去卖菜。
④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小菜市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八点左右,这里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市场里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
⑤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
⑥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忤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
⑦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⑧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最后决定,用暑假的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
⑨接着,苏小童照例小菜市卖鸡蛋,在市场里找到便宜的农家菜,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
⑩苏小童问邻居大叔要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
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
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的总金额算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
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
看着晒黑成煤炭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
18. 阅读全文,根据文中苏小童的活动补充故事情节。(4分)
中考失败 → ▲ → ▲ →筹划逃离→ ▲ → ▲ 。
11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7分)
(1)第⑦段中加点词语“默默流泪”蕴含了苏小童哪些情感?(3分)
▲
(2)简要分析第⑧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
2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分析和艺术手法鉴赏,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随自己一起去城里挑担子,子承父业,卖鸡蛋”,这句话意在表现父亲懂得教育之道,不想给孩子施加压力。
B.小说叙事朴素自然,采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心理)来塑造父子形象。
C.小说艺术感染力强烈,通过讲述苏小童进城打工赚钱上学的感人故事,有利于激发中学生自强自立的意识。
D.段中“父亲一脸的不屑”,与段中“父亲润湿着眼睛”形成照应。
21. 第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都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各自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链接材料】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表现手法(2分): ▲
第段划线句作用(2分): ▲
链接材料作用(2分): ▲
三、作文(60分)
22.请以“我心中最美的牵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
11
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二)
语文参考答案
1.棋 洌 栈 惬
2.B
3.B (应把“刻画”改为“描绘”)
4.①偏信则暗 ② 笔落惊风雨 ③奉命于危难之间
④零落成泥碾作尘 ⑤花枝招展的 ⑥大漠孤烟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1)D(不是在法国留过学,是在日本)
(2)(2分)示例1:观音院,老和尚为谋取唐僧的袈裟,设计要烧死唐僧师徒,孙悟空用计反烧了寺庙。不料想,火光引来了黑风山的黑熊精,趁乱偷走了唐僧的袈裟。
示例2:天竺国,悟空、八戒、沙僧收玉华王的三个儿子为徒,并把各自的兵器交于王府工匠,要他们照着样子各打造一件给徒弟用。谁想引来附近黄狮怪,偷走了他们的兵器。
(3)(2分)在胜利完成筑路任务后,保尔患上了伤寒,领导决定派人把他送回家治疗。途中人们将一具尸体当成了保尔,并把死讯告诉了上级,因而丽达认为保尔已经死了。
6.【出场宣言】(2分)①D ②B(每空1分)
【题目诠释】(2分)表示用吟咏、歌唱的形式表现经典(1分);谐音“永”寓意传统文化永远流传(1分)。
【巧妙劝说】(1)(4分)小华,(1分)你看,袁枚诗中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生于不见阳光的阴湿之地,可它不自卑、不埋怨。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但它依然静静地、美丽地、执着地绽放。(1分)即使我们先天条件不好、资质一般,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青春、理想、精神风貌。无论境遇如何,我们每个人也应似苔花一样,努力绽放出最好的自己。(1分)你说对吗?(1分)(称呼1分,联系《苔》巧妙劝说2分,语气委婉得体1分)
7.(1)BE(B应为实写;E是劝告人们不要贪念返乡梦境,而应该“早起”赶路。)(答对一个1分,答对两个3分。)
(2)前四句写诗人出使途中思念家乡而梦里还家,却被角声惊醒,只能匆忙起身,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角声惊梦和路途辛苦而产生的埋怨和伤感。后四句写路途艰难,未到目的地思家只能徒增伤感,劝告人们“早起”赶路,表达了不要贪念返乡梦境,争取早日完成使命的自我劝慰之情。(前后情感各1分,结合内容1分)
8.⑴ (4分)①整 ②就(或“往往,总是”) ③赠送(送给) ④怨恨,怨言
⑵ C
9.刘 氏/ 以 己 之 衣/ 遗 之
10.⑴乡里人都称赞(说)她善良(好)。(重点字:咸、称)
⑵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1.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多给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
11
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意思对即可,2分)
参考译文: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有一个孩子。她白天在田间努力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终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刘氏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大家不仅纷纷给他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寡妇的情意呀。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原因。
12.时间顺序(1分),“案”“几”(2分)。
13.(1)不能去掉。“几乎”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几绝大部分是喝茶人的专属,但没有排除出现特殊情况的可能。(1分)如果去掉,显得太绝对,不符合事实,不能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
(2)“俎”是最初我们祖先祭奠时放祭品的多以铁、铜等为原材料的长条形的祭器。(格式1分,修饰语正确1分)
14.它代表了一种高尚的情感,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中国的儒家文化相称。(3分,答对1点给1分)
15.引用雨果的名言和中国的俗语,引出论题“包容”;(1分)充当道理论据,可以证明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包容”;(1分)增加文采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3分,答对一点给1分)
16.(1)首先,提出分论点“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1分)接着,列举越王不懂得包容、韩信懂得包容的事例,正反对比;(1分)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再次强调“包容体现了一种修养,一种境界”。(1分)
(2)示例:可以收获一种幸福,一种财富。(2分)
17. 不能删,第⑤段论述了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不等于隐忍不发的观点。(1分)强调了包容的原则,起补充论证的作用。(1分)使论证更严密,更具有说服力。(1分)
18. (1)进城卖菜,发现“秘密”,自己挣钱,向父亲摊牌。(4分,答对一点得1分)
19.(1)①苏小童想到中考失利难过伤心(1分);②父亲让他“子承父业”(1分);③父亲的欺骗行为让他失望厌恶,心生怨恨;④为自己今后前途命运而担忧(3分,答对三点得全分)。
(2)内容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的欺骗行为对苏小童心灵造成的严重伤害。(1分)
结构上:过渡或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父亲让他卖坏鸡蛋的行为让他伤心难过,对父亲心生怨恨;(1分)引起下文,苏小童筹划逃离,独立挣取学费,开始变得自强自立。(1分)
20.A(3分)
21. 相同点(2分):侧面描写
11
本文:通过神态、心理描写,写出父亲被儿子感动,思想转变,(1分)衬托了苏小童在中考失利后能够坚持理想、自强自立的美好形象。(1分)
链接材料:以坐车人的冷酷、自私,来衬托祥子在恶劣的环境下拉车的艰难(1分)。揭示了当时旧社会冷酷的人际关系,说明了祥子的痛苦不仅来自自然环境,还来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社会环境。(1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