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单选题 1. 认真观察下列四种视角的海陆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世界海陆比例是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 C. 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 四幅图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 图是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下列海峡既沟通了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由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题。‎ 13‎ 1. 下列有关世界四大湾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四大湾区海运交通便利 B. 四大湾区矿产资源丰富 C. 四大湾区地处中低纬沿海地区 D. 四大湾区有三个在太平洋沿岸,一个在大西洋沿岸 2. 下列有关湾区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经济发达    ②以首都为中心    ③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    ④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    ⑤以重工业为主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④⑤‎ 美国西南部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中的酋长岩是全球最大的花岗岩独石,马尾瀑布从914米高的崖顶跌落,甚为壮观。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3. 高大的酋长岩 A. 由火山喷发形成 B. 发生过变质作用 C. 有典型层理构造 D. 曾经历地壳上升 4. 受温度变化影响,经常有石块从崖面上崩落,这种地质作用是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13‎ 1. 下列探索中体现了“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的是()。‎ A. B. C. D. ‎ 2. 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说明大陆漂移()‎ A. 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相吻合 B. 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岩石、古老地层都有很多相似性 C. 喜马拉雅山每年以一定的高度在变化 D. 人们在南极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煤 3. 如图为“东南亚及其附近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后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B. 东南亚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C.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全部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地震,有害无利 13‎ 读某大洲沿40°N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 1. 根据你的判断,该大洲的名称为__,该地形具体在__境内( )‎ A. 亚洲、中国 B. 南美洲、巴西 C. 北美洲、美国 D. 非洲、埃及 2. 据图判断,太平洋沿岸地势高的原因是太平洋沿岸( )‎ A. 属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B. 降水多,流水冲刷作用强 C. 风力搬运作用强 D. 沿海地带深受海浪侵蚀 3.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以及其附近沙滩的形成分别是因为()‎ A. 海水侵蚀     海水沉积 B. 风化         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D. 流水侵蚀     海水沉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1. 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使②处岩石变质           B. ②处可能分布丰富石油资源 C. ③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发生变质作用 D. ④处岩石不可能有化石 2. 关于图示地区地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处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谷 B. 乙处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山 C. 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谷 D. 丁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 二、综合题 3. 下图是竖版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1中,某地(75°E,30°S)处于__________洋中。‎ 13‎ ‎(2)图1 中,A、B两地更早迎来日出的是_______地。‎ ‎(3)红海(见图2)处于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未来会逐渐扩张。‎ ‎(4)图1中,③、④两大洲的分界线为________________。‎ ‎(5)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的海峡,同时也是_________两大洲的分界线。(填数字)‎ ‎(6)竖版地图能更直观地展示两极地区的国家、地区的位置关系。读图可知,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___。(填名称)‎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图1)发生7.4级强烈地震,此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在印度尼西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此次地震、海啸灾害后,火山也频繁喷发,可谓祸不单行。 印度尼西亚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为寻找答案,某校初二年级的学生结合“海洋和陆地的变迁”这节内容展开了研究。 (1)同学们开展研究需要的地图有______(双项选择)。 A.印度尼西亚气候图          B.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C.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      D.印度尼西亚交通图 (2)通过研究,同学们了解到印度尼西亚火山、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______ 板块、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的交界处,下列箭头能正确反映图2中三 13‎ 位同学演示板块运动方向的是______(双项选择)。 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同学们发现印度尼西亚处于______ 火山、地震带和______ 火山、地震带的交汇处。 (3)下面是同学们学习板块构造学说后整理的笔记,其中有些错误表述。请从中挑出三处。 示例:错误:平均分成六大板块 错误1:______ 错误2:______ 错误3:______ (4)通过学习,同学们尝试完成海陆变迁的结构图,请你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入正确的框内,将其补充完整。 A.自然原因      B.海平面下降      C.填海造陆 (5)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还引发了以下争论: A同学说:这次地震一定会造成海陆变迁。 B同学说:这次地震不一定会造成海陆变迁。 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并阐述理由。______。 (6)通过“海洋和陆地的变迁”一节的学习,你认为我国是否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并说明理由。______‎ 13‎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解: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A错误; 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B错误; 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C错误、D正确。 故选:D。 ‎ ‎2.【答案】A 【解析】‎ 解:从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看出,①处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②处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为大陆坡,③处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为海沟,④处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大洋中脊.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 ‎3.【答案】C 【解析】‎ 解: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读图可知,①是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②是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③是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④是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不是洲界线。 故选:C。 ‎ ‎4.【答案】‎ 13‎ ‎【小题1】B ‎【小题2】A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海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海湾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四大湾区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中低纬沿海地区,海运交通发达,东京、粤港澳、旧金山湾区在太平洋沿岸,纽约湾区在大西洋沿岸。粤港澳湾区蕴含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但总量并不是很丰富。所以B错误,但符合题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 本题考查海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海湾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①项,四大湾区都处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故①正确。②项,只有东京湾区是以首都为中心。故②错误。③项,都有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方便对外贸易。故③正确。④项,对外接触频繁,能够接收来自国外的多元文化,逐渐形成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故④正确。⑤项,四大湾区都不是以重工业为主。故⑤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③④,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6.【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高中地理知识中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做题的关键是图文结合,熟记岩石的分类即可。 ‎ 13‎ ‎【解答】 A.​据材料可知酋长岩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没有喷出地面。故A错误。 B.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不是变质岩,而B选项当中说的是变质作用。故B错误。 C.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没有层理构造。故C错误。 D.酋长岩是花岗岩,它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材料当中该岩石海拔很高,说明经历了地壳上升。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本题考查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中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做题的关键是熟记外力作用。 【解答】 据题可知,崖顶岩石掉落主要是因为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而可以推断主要是风化作用,故A正确,BCD都错。 ​故选A。‎ ‎8.【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过程,读图解答即可。魏格纳对大陆漂移的研究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体现了“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故B正确;斯科特南极考察、麦哲伦环球航行、中国发射“神州”飞船都没有体现“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故ACD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陆漂移学说,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大陆漂移学说是解题的关键。 ‎ 13‎ ‎【解答】 ​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相吻合,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岩石、古老地层都有很多相似性,人们在南极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煤都能证明大陆漂移学说,喜马拉雅山每年以一定的高度在变化不能证明大陆漂移学说,C对,ABD错。故选C。‎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板块和东南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东南亚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是回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故A符合题意。 B.东南亚中南半岛,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 C.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两大火山地震带上,故C不符合题意。 D.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地震,火山灰营养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1.【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美国的地理环境,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美国的地势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阅读地图,该大洲位于太平洋以东,大西洋以西,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是北美洲;该地区西部为科迪勒拉山系,中部为中央大平原,东部为低缓的山地,可知位于美国境内。故选C。 ‎ 13‎ ‎【分析】 本题考查科迪勒拉山系的成因,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阅读地图,太平洋沿岸是科迪勒拉山系,该山系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是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形成的。故选A。‎ ‎1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外力作用,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理解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外力作用是关键。 【解答】 从材料和图中可看出,鼓浪石是由于海浪拍打形成的,因此地质作用为海水侵蚀;沙滩是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14.【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大岩石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掌握三大岩石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由图可知,②处岩石是侵入岩,①处的岩石是沉积岩,②与①处岩石相接触,使①处岩石变质,A错误; B.②处岩石是岩浆岩,不可能分布丰富石油资源,B错误; C.③处岩石埋藏较浅,不易发生变质作用,C错误; D.④处岩石是喷出岩,不可能有化石,D正确。 ‎ 13‎ ‎​故选D。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掌握内外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由图可知,甲处是断层构造,该处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作用而风形成的谷地,A错误; B.乙处的岩石是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不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山,B错误; C.丙处是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河谷,不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C错误; D.丁处是喷出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D正确。 ​故选D。 ‎ ‎16.【答案】(1)印度洋 (2)A  (3)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4)巴拿马运河  (5)①③  (6)南极洲 【解析】‎ ‎(1)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力。根据经纬网的相关知识,东经度主要位于东半球,南纬度主要是在南半球,根据大洋分布规律可知位于印度洋。 (2)本题考查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旨在考查从图中提取信息能力和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图中A点在B的东方,越往东日出时间越早,故A地更早 (3)本题考查板块分布图。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图中红海位于非洲版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 (4)本题考查大洲的分布及分界线。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知识记忆提取运用能力。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5)本题考查大洲的分布。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白令海峡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同时也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图中亚洲是 13‎ ‎①,北美洲是③。  (6)本题考查大洲的分布及特点。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图中可知,南极洲跨越360°经度,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17.解:(1)研究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需要的地图有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和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 (2)印度尼西亚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图2中甲亚欧板块与乙太平洋板块是挤压运动,甲欧亚板块和丙非洲板块也是挤压运动状态;印度尼西亚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交汇处。 (3)笔记中错误之处有:各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②处地震多发、火山活动频繁;造成③处海洋面积将不断缩小;改正之后是:各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内部地壳比稳定;①处地震多发、火山活动频繁,②处地壳稳定;③处是红海,其面积将不断扩大; (4)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自然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5)这次地震不一定会造成海陆变迁,地震只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不一定造成海陆变迁。 (6)我国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汇地带,所以多地震。 故答案为: (1)BC;(2)欧亚;太平洋;印度洋;AC;环太平洋;阿尔卑斯-喜马拉雅;(3)各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②处地震多发、火山活动频繁;(4) (5)B;不一定发生海陆变迁,地震只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不一定造成海陆变迁;(6)是,因为我国处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交汇地带,所以多地震。 ‎ 13‎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