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礼制因其长期附着在传统政治体制之上,必然具有种种封建之质核,然而同样无可否认的是,对于个人来说,礼及礼制是立身处世的一套准则;对于群体来说,礼和礼制又是人际交往的文明规则;扩而大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礼和礼制则是为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而设计的。因此,礼制中必定蕴含着中华先民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这种经验与智慧的深厚积累之核心,就是一个“仁”字。
《礼记》载:“礼者,理也。”即统治者以“礼”来治事理政,也就是以“理”来治事理政。在儒家理念中,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要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即在仁政中,德与礼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在孔子看来,仁政有诸种具体表现,国家在施政过程中必须具备。仁政的具体表现有五项特质:“恭”“宽”“信”“敏”“惠”,概而言之,便是庄重、宽容、诚信、勤勉及惠人。这些准则亦是各种具体而微的礼制规范由以制定和实施的内在理念。因而仁、礼关系可以简要地表述为“礼”为“仁”之用,“仁”为“礼”之体;或者说“礼”为“仁”之流,“仁”为“礼”之源。
“仁”的原初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最古老的政书《尚书•仲虺之诰》有“仁,爱也”语,《诗经•郑风•叔于田》有“洵美且仁”语,是指民风。《左传•襄公九年》有“体仁足以长人”语,仁者爱人,施仁政可以发展人的才能。这些理念原本是先秦族群社会普遍存在的血缘亲情关系的天然反映,同样具有历史正当性。在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小共同体中,由长者(族长)主导的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父权和父责相统一,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显然,这是一种对君臣父子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初含义是: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各安其位,各行其责。所以,从原生儒家的君权、父权中推不出后世“三纲五常”中绝对专制的理念来。恰恰相反,原生儒家的观念是“圣道”高于君命,儒士为王者师,信仰高于权位,所以孟子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的民本思想,荀子有“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犬行也”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的道德原则。
从血缘亲情中生长出来的仁爱观念,再外推一步,即是“忠恕之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根据曾子的解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的正解就是“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其反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基本精神都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就是孟子所说:“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此孟子推出“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将此作为“仁”之“四端”。孟子所言,实质就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故可简称为“人性”,也就是“仁”的具体表现。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1.下列和“仁”与“礼”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制中蕴含着华夏先民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这种经验和智慧以“仁”为核心,“礼”与“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B.仁政的具体表现有“恭”“宽”“信”“敏”“惠”等五种特质,这些也是制定和实施种种礼制规范所遵循的内在理念。
C.“礼”与“仁”互相为用,不可分割,在儒家理念中,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离不开“礼”,即政治上最大的“理”。
D.“仁”是内在的理念,“礼”是外显的规则,礼是仁的具体而现实的反映,礼与仁相结合方能更好地体现各自的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尽管传统礼制有其封建质核,但礼和礼制于人而言是立身处世、人际交往的准则,于社会而言,有益于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
B.儒家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施行仁政,孔子认为,用道德教化去引导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那么百姓就会“有耻且格”。
C.“仁”的原初含义是人与人的亲善关系,古代典籍中“洵美且仁”“体仁足以长人”等理念都是先秦族群社会血缘亲情关系的反映。
D.在先秦族群基于血缘关系的小共同体内,权利义务的关系由长者主导,这确立了千年不变的“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仁政的五项特质,其实可以作为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对每个人如何立身处世大有指导意义。
B.“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体现的是对君臣父子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此可见,原生儒家并不讲君权、父权。
C.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的“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道德原则,恰恰是原生儒家观念的反映。
D.无论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都是仁爱观念由血缘亲情外推而产生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寿彝的通史情缘
白寿彝(1909-2000)是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中国通史编纂领域建树颇丰。近代以来,撰写中国通史始终是众多中国史家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多卷本巨制——《中国通史》将这一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962年,白寿彝先生参加了巴基斯坦举办的国际史学大会。国际友人向中国代表表达了希望看到新中国史学家编写的历史著作的心声。作为历史学家,他深受感动和鼓舞,决意要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撰写一部中国通史。1972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编写中国通史的任务,相关部门曾两次组织写作班子,但都没有成功。此时,白寿彝撰写中国通史的信念依旧坚定不移:“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有这么长这么丰富的历史,我们不能满足那么简单的几本小书,这跟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不相称。”白先生将撰写中国通史作为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提升了自身的精神境界。
1974年,白寿彝再次访问巴基斯坦,国际学者纷纷打听中国历史新著情况。白先生无言以对,心里很难过。虽然距离上次访巴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但中国仍处于“文革”时期,不可能拿出新成果来。
白寿彝从1977年组织精干力量编撰小型中国通史。1979年,他将30万字的《中国通史纲要》交付出版社。该书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发行总数逾百万册,并有英、日、德、法等多个语种版本问世,美国有些州甚至还将其作为学校的教材。
1980年,《中国通史纲要》完成出版后,白寿彝就开始了大型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而此时的他已年逾古稀。一个学者已经走过了70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年的人生道路,还能实现编撰《中国通史》这个夙愿吗?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白寿彝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挑战。他说出了一句平实却也极不平凡的话:“我70岁以后才开始做学问。”
20年的时光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一个70岁的老人而言,却意味着他生命的全部。1979年,年届古稀的白寿彝雄心勃勃,腰板挺直,步履矫健,笑声朗朗,全无老年人的暮气。但1400万字书稿的修改与审定,以及纷繁复杂到常人无法想象的组织协调工作,耗去了他整整20年的光阴。1999年,当人们欢欣鼓舞聚集在北京庆贺白寿彝先生九十华诞和《中国通史》全部出版之际,他却连站立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位睿智的老人,为了编纂这部巨著已罄尽了所有。
在《中国通史》长达20年的编撰过程中,仅主编就有20多位,作者达500位之多,而一个耄耋老人毫无怨言地承担下了所有的组织协调工作。
从1975年,白寿彝提出编撰《中国通史》的倡议,得到了众多响应,到1983年《中国通史》编纂课题被定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整整八年,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持,完全靠着白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学术威望开展工作。
白寿彝不放弃任何机会孜孜不倦地工作,包括四次住院手术和去北戴河疗养的日子。他每次都把病房当作工作室,资料书稿堆满了整个房间。在双目几近失明的状态下,他凭借顽强的毅力,采用耳听口述的方式,完全通过思维能力组织文稿的写作和审定。在审稿过程中,白先生非常认真,遇到任何疑点,一定要核实。
就这样,白寿彝坚持将1400万字的书稿审阅、修改完成。1999年3月,由他总主编的12卷22册1400万字的《中国通史》全部出版。
【相关链接】
在《中国通史》众多的主编和作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白寿彝相交多年的挚友,如考古学家苏秉琦,甲骨文专家胡厚宣,科技史专家王振铎,语言学家季羡林,历史学家周一良、何兹全、韩儒林、史念海、王毓铨、陈旭麓、韩国磐、陈光崇等等。著名史学家侯外庐担任全书编撰工作的顾问。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大多数史学家来说,撰写通史是一生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是最伟大的事业。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是这一伟大事业的最高峰。
B.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发行量极大,并有多种语言的译本,美国有些州甚至还将其作为学校的教材。
C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中国通史》的编撰让年届古稀的白寿彝一扫老年人的暮气,变得雄心勃勃,腰板挺直,步履矫健,笑声朗朗。
D.白寿彝说:“我70岁以后才开始做学问。”这句话体现出他对编撰《中国通史》这一事业的热爱和珍惜,以及“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学术品格和追求。
5.白寿彝在古稀之年开始编撰《中国通史》,并最终完成,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壮举。促使他成功的外在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6.文中说白寿彝先生的编纂工作是靠着他的个人魅力和个人学术威望展开的,文中体现了他的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战争打得很苦,一个连的兵力被吞噬。敌人的炮火还在猛攻,连长放下望远镜,掏出烟,指指身后的山崖,对身边的丁二娃说,看到了吧,那有一线天,不怕死就从那攀上去,或许有救;还有就是做假投降,等敌人上来和他们同归于尽。
丁二娃想了想,说,听你的连长,我这命,活着是你的,死了是阎王的。
连长拍着丁二娃的肩说,好小子,下辈子若带兵,我还带你。
丁二娃嘿嘿地笑,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鬼子的又一轮冲锋开始了。连长把十几颗手榴弹依次捆在内衣里。连长瘦,穿上衣服和没捆一个样。
丁二娃也想像连长那样往腰间捆,可是办不到,没有了,他除了有七颗子弹,别的什么都没有了,这让他很沮丧,有一身的力气没处使,只等着送死。
连长捆好手榴弹,他回过头对丁二娃说,娃子,你上一线天吧,全国解放那天,你给我立个碑,也好在人世留个念想儿。丁二娃听了连长的话,打了个立正,连长,丁二娃誓死陪你战斗到底!
鬼子越来越近了,前一排已经直起了腰身。
二娃,把前边那个军官干掉。连长说。二娃躲在树后,只一抬手,那个军官应声倒下。二娃退下来,跑向南边的阵地,还是手起枪落,又一个鬼子应声倒下。
鬼子开始小心了,他们由站着迫近改为匍匐前进,而二娃的子弹也快用完了。
二娃只有在死去的战友身上寻找武器,正翻着,就听连长哼了一声,之后倒在了他的脚下。二娃看到,一颗子弹,正中连长的眉心,就像小时候,妈妈在姐姐的眉心点上个小红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妈的小日本!二娃向着鬼子的队伍甩了两枪,可是子弹太贵重了,就剩三颗了,由不得他浪费。他勉强在一战友身下翻出一颗手榴弹,迅速抛了出去。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二娃突然改了主意,何不趁机逃跑,逃跑可比和敌人同归于尽更有赚头。二娃看一眼连长说,连长,反正你也死了,我就不跟你去了,我会给你报仇的!他把刚才对连长的许诺忘个一干二净。
二娃双手遮住嘴巴对着鬼子喊,别开枪,我们投降!
二娃又喊,我们身上都捆着手榴弹,你们若开枪,就连你们一起炸飞喽。
鬼子真就没有开枪,但也没有向前半步,二娃趁机把连长抱起放在战壕沿上,只露出上半身,两边用战友的尸体支撑着。连长的头一直傲立着,不偏也不倒,两眼怒目圆睁,身旁的战友也簇拥着他,如同抬一部轿子,去和小日本算账。阵地静了下来,小鬼子在一步步靠近,而这会儿的二娃,已经不在连长的身边了,他凭着一身好功夫,两腿蹬住崖壁,双手倒换着,一点一点攀上一米宽、二十几米高的一线天。
几乎是一眨眼的光景,鬼子上来了,他们战战兢兢、层层叠叠围住了连长,判断他是否还活着,就在他们举棋不定,想上前试试连长还有没有气息时,不知从什么方向,射来三枪,一枪打死鬼子为首的军官,一枪打翻了想试连长是否还活着的那个士兵,而第三枪则打在连长腰间那捆手榴弹上。
顿时,数声爆炸,火光冲天,一朵朵红磨菇瞬间绽放,染红了半个阵地。(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长为丁二娃指出了两条路,他希望丁二娃选择生路,因为丁二娃很年轻,而且非常服从命令。
B.文中写连长往身上捆手榴弹时,强调“连长瘦,穿上衣服和没捆一个样”,是为结尾鬼子被炸死埋伏笔。
C.连长被子弹击中的眉心使丁二娃联想到妈妈在姐姐的眉心上点的小红点,这个细节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
D.丁二娃最后仅剩下三颗子弹这个情节非常重要,与后文的三枪相呼应,可见此处并非闲笔,体现了作者的精心构思。
8.小说中丁二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是“第三条路”,也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应该是“英雄”,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理由。(6分)
四.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
(2)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15.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的《氓》表明我国的先民在缔结婚约前有问卜的习俗的句子是“ , ”。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交代自己处于锦绣华服的同舍生之间,却从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李煜在《虞美人》中表达自己对眼前生活极度厌倦的句子是“ ”。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zhǐ)、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以 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 )近几十年,在各绣种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相融、借鉴,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 ,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精益求精 层出不穷 数不胜数
B.精益求精 层出不穷 美不胜收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励精求治 遍地开花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遍地开花 美不胜收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几十年,在各绣种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B.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C.近几十年,在各绣种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给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D.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相融、借鉴,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C.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D.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20.下面是某杂志社特别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贵刊因故未能及时联系到部分转载文章的作者,恳请作者见刊后联系编辑部,以便奉寄样刊。钱已按规定转呈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来稿在30天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请随便处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一般来说,电热毯的使用寿命为6年,如果超期使用,容易出现漏电、失火事故,小孙7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年前购买了电热毯,一天家里失火,这是电热毯超期使用造成的;小李前年购买了电热毯,今年继续使用不会出现漏电事故。高压锅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如果超出安全使用期,高压锅的抗压能力会明显下降,继续使用就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小王用高压锅煮饭时,高压锅突然爆炸,这是高压锅超期使用造成的。
①小孙家里失火,未必是电热毯超期使用造成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0月28日,重庆发生惨烈车祸,一辆公交车行驶于长江大桥时,突然冲向对面车道并坠入水深70米的江中。事件起因是乘客刘女士因错过站点与公交车司机冉某发生口角,矛盾升级双方互殴最终导致车辆失控坠江,酿成13人死亡2人失踪的惨剧。
此事一经曝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公民素质与公共安全的讨论见诸报端,引发网民热议,有指责乘客刘女士为一己方便枉顾全车人性命行为自私的,有指责司机冉某不守职业道德未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有指责车上乘客麻木不仁听之任之自食恶果的,众说纷纭,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对此,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语文参考答案
1.C(偷换概念。“德”与“礼”相互为用,不可分割,而非“仁”与“礼”;政治上最大的“理” 是“仁” 政,而非“仁政”离不开“礼”。)
2.D(曲解文意。“君臣父子”关系并非千年不变;而原生儒家的这种关系是推不出后世的“三纲五常”中绝对专制的理念来的。)
3.B(曲解文意。“原生儒家并不讲君权、父权”错,原文讲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各行其责,这是原生儒家的君权、父权。)
4.D.(A“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是这一伟大事业的最高峰”,最高峰表述有误。B“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偷换概念,不是《中国通史》,而是《中国通史纲要》。C理解有误。“一扫老年人的暮气”“变得”在文中无依据。)
5.①周恩来总理提出要编写中国通史的任务。
②白寿彝出访巴基斯坦时受到国际友人的鼓舞和关注。
③挚友及学界同仁的鼎力相助。
6.①作为史学家的民族使命感。他将撰写通史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② 持之以恒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中国通史》编撰长达20年,他一直坚持将书稿审阅修改完成;他在“双目失明”的状态下,采用耳听口述的方式,坚持写作和审阅。
③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编撰过程涉及的人员众多,而他承担了所有的组织协调工作。
④严谨的治学精神。白先生非常认真,在审稿过程中,遇到任何疑点,一定要核实。(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3点即可)
7.A(A项强加因果。)
8.①忠诚勇敢。连长跟他说有两条路时,他选择了陪连长战斗到底。
②为人憨厚。文中有对他的肖像描写“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③枪法精准。连长让他射击谁,都是一枪命中;最后三枪也是准确无误。
④机智变通。他在连长死后故布疑阵,引敌人上钩,消灭很多敌人。他没有死守与连长的约定,改变主意决定留得有用之躯,为连长报仇。
(每答出1点得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每点必须由概括和分析两部分组成,只有举例不给分,只有概括也不给分。)
9.(示例一)以“第三条路”做标题更合适。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使主人公丁二娃形象更加鲜明。连长指出了两条路,丁二娃却找到了第三条路,从而表现出他的脑筋灵活、善于变通。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看完题目,读者在阅读中就会有意识去寻找“第三条路”,但谜底却直到结尾才揭晓,有戏剧化效果。③有利于深化文章主旨。文章赞扬了丁二娃坚定而又善于动脑的战斗精神,“第三条路”正是对这种精神的集中表现。
(示例二)以“英雄”做标题更合适。①有利于突出主人公群像。本文中的主人公不只丁二娃一个,连长也是主人公,用“英雄”做题目更有概括性。②英雄事迹贯穿全文情节。全文都是围绕两位主人公的英雄表现来写的,文题相符。③有利于凸显文章主旨。连长以身殉国,丁二娃全身而退,结局虽然不同,但都是值得赞扬的大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礼赞。
(人物,情节,主旨各2分,观点1分,理由1分。认为哪个合适都可以,但不明确写认为哪个更合适的扣1分。)
10.C
11.B(《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12.C(王禹偁奏言,李觉不应该居史职,而非大力举荐他)
13. (1)译文: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因”“张”“别”各一分,句意两分)
(2)译文: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意”“宿”“就”“叹伏”各一分,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善大夫,掌管泗州,转任秘书丞。宋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和李觉校定。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命令李觉布置将京东各州粮草运往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
雍熙三年,和右补阙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对他说:“这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李觉说:“我们的国家疆土有万里之广,郡县有四百个,土地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样的地方哪里值得说呀!”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讲说之位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
不久李觉进献论时务的对策,皇上对他十分嘉奖。这年冬天,凭主管官员的身份在史馆当值。右正言王禹偁进言说:“李觉只是能通晓经书,不应当就这样担任史官职务。”李觉模仿韩愈的《毛颖传》写了一篇《竹颖传》来献给皇上,宋太宗赞许他,因此搁置了王禹偁的奏章。淳化初年,皇上因为经书的版本被田敏擅自删去了许多字,任命李觉和孔维详细校定。淳化二年,详细校定的《春秋正义》完成了,改任水部员外郎、做国子监判官。淳化四年,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请假期满,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直到去世。
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李觉说:“这个方法太繁琐,我能使计算变得简易。”等到完成,果然精巧简便了。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14.C(C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
15. 答:作者托物言志,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每点2分,其中思想感情和结合诗歌分析各1分)
16.答案:
(1)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春花秋月何时了
17. B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第一空的对象为“工匠精神”,不指国家,故应选用“精益求精”。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强调接连不断。遍地开花: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强调范围广。第二空强调有特色的作品接连不断出现,故应选用“层出不穷”。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强调“美”。数不胜数: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量”。第三空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应选用“美不胜收”。故选B项。
18.B
画线句中,刮目相看,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语境中使用对象不当,应改成“耳目一新”。故排除AD两项。画线句中,第一个分句是介词开头,导致后面分句无主语,可将“在”调至“各种绣”之后,让“各种绣”作主语。故AC两项都错。“相融、借鉴”,词序不当,两个词语应当对调位置。D项错。故选B项。
19. C
结合语境,按时间顺序:先古后今;按工艺流程:先继承学习,后创新发展;按语言艺术:“传承”与“循古”对仗,“创新”与“发展”对仗,气势更足,更加积极向上。故选C项。
20. ①“贵刊”改为“本刊”;②“恳请”改为“敬请”;③“钱”改为“稿酬”或“稿费”;④“转呈”改为“转交”;⑤“随便”改为“自行”或“自主”。
21. ②小李前年购买的电热毯,今年继续使用未必不会出现漏电事故。
③小王的高压锅突然爆炸,未必是高压锅超期使用造成的。
22.考生可以从指责女乘客的角度分析,分析其自私自利,无理取闹,心胸狭隘,不顾大局,没有安全意识。也可以从指责司机的角度分析,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司机都应临危不乱,保持镇定,顾全大局,要有职业道德,不能因为泄私愤而无视一车乘客的安危。当然,还可以从批评那一车乘客的角度分析,正是因为他们那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正是他们的冷漠,无动于衷,没有正义感,才导致惨祸的发生。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