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高二历史
第I卷(单项选择题)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
A.表达对周王的虔诚和崇敬 .B.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
C.凸显自己的特殊政治地位. 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
3.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等。这说明先秦儒家学派
A.强调仁礼重要性 B.注重主体自觉性
C.突出教化功能性 D.主张格物致知论
4.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挑战宋明理学 D.弘扬唯物思想
5.下图为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由此可知
A.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 B.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C.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 D.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6.普罗泰格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B.智者学派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C.智者学派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
D.智者学派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7.古希腊雅典公民尽管在公民大会上可以提出新的议案,或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但是如果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就会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性命之虞。这表明
A.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B.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8.有人认为,古代罗马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古代希腊直接民主制度带来的混乱。下列各项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调动平民参政积极性B.颁布、修订成文法,调整社会关系
B.提出“德治”思想,提高公民道德素养 D.提出“中庸之道”,提高公民修养
9.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这说明
A.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 B.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 ”
C.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 D.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实
10.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动
A.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D.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
11.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
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接着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北平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中共七大召开
12.,张之洞在《抱冰堂弟子记》中这样追述写作《劝学篇》(1898年4月撰写)的原委:“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卷以辟之。,太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这表明张之洞
A.代表新旧不同的势力B.对西方先进技术失去信心
C.寻找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出路D.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13.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B.旨在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禁止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发展 D.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前提条件
14. 1713年英国内阁会议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枢密院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并强调了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安妮女王为此大发雷霆,克蒙德里也丢了官职。这件事反映了
A.英王权力仍在强化 B.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
C.枢密院对内阁负责 D.内阁与国王共同进退
15.《共产党宣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1872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A.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 B.主张从历史条件出发研究问题
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16.布克哈特说:“16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了最高峰,但不可否认的是,意大利此时已经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严重的道德危机中间,就是最好的人也逃脱不掉。”这说明了当时
A.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走向衰落 B.全盘接收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弊端
C.人文思想使个人主义过渡泛滥 D.对基督教义的信仰出现了空前危机
17.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主要影响是
A.拓宽了下层民众参加政治的通道 B.以新的不平等代替封建等级制
C.废除了封建贵族专制的等级制度 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
18.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据材料可知
A.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西学东渐”历程开启 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19,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
C.“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
20.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1. 1969年8月14日,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发表一篇讲话。基辛格对此讲话评论说: “一个美国总统宣称一个共产党大国、一个我们与之没有任何联系的长期以来的敌人的生存,对我们具有战略利益,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尼克松的这一讲话
A.有利于美苏关系缓和 B.释放了改善中美关系信号
C.威胁了中国国防安全 D.加快了中苏同盟关系破裂
22.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就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2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与该诗属于同一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是
A.《向日葵》 B.《格尔尼卡》
C.《自由引导人民》 D.《伏尔加河的纤夫》
24下列漫画揭示的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是当时世界两大主题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C.冷战环境下世界的动荡与和平. D.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与合作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照莹《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评述“双重分权”机制。(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造成中国实施结果与美国截然相反的原因。(13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当时思想家们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也表明他们对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国情知之甚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
——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社会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拟一具体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 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艾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二加尔文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认为人类在亚当堕落之后,完全败坏,失去意志自由;主张因信称义,不能靠行为得救等。加尔文还继承发展了奥古斯丁的预定论,从上帝的至尊谕令和全能出发,认为上帝在创世以前,即预先选定一些人得救,和决定另一些人沉沦,这种预定论是加尔文神学体系的基石。
材料三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某些国家领袖的名字来命名时代的先例;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文明过去曾服从武力,文明以后将服从思想。权仗和刀剑已经折断,光明将取而代之,也就是说权威变成自由。
——维克多·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的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关系,并对该关系加以证明。(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相比有何进步之处?(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