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黔东南、黔西南、黔南州中考预测模拟试卷
语 文 (六)
(本卷共六个大题,18 小题,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6 题每题 3 分,第 7 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请将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
答题卡上)
1.选择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恣睢(zì suī) 面颊(xiá) 带挈(qì) 白皙(xī)
B.耶酥(sǖ) 滑稽(jì) 桑梓(xīn) 腼腆(tiǎn)
C.绾发(wǎn) 鄙夷(bǐ) 抽噎(yē) 解元(jiè)
D.栈道(zhàn) 秕谷(bǐ) 瓦楞(lèng) 蓬隙(x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筹划 迭起 一愁莫展 迥乎不同 B.熔岩 白皙 博学多识 锋芒毕露
C.逼狭 狂澜 一反即往 杂乱无章 D.魅力 幽雅 铤而走险 妇儒皆知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可以说家喻户晓,其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
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B.《童年》中阿廖沙是高尔基刻画的一个坚强、正直,充满爱心的人物形象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三次买车,三次失去,最后变成
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以歌颂母爱与童真,赞美美好
的大自然为主题
4.“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该句
中“脂粉”的修辞方法和含义是( )
A.借代,指为国民党反动派涂脂粉的人。 B.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御用文人。
C.借代,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 D.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5.由刘德华主演的大片《墨攻》的思想精髓来自于下列哪个诸子百家的思想(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B.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C.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
D.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7.古诗文默写战争是古代文人书写不尽的题材。
“黑云压城城欲摧,(1) ”描写了战争形势的紧迫;
“(2) ,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3) ”,风雨飘落的夜晚,诗人梦想一身戎装,跨越北国
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4) ,长河落日圆”,诗人把自己的孤
寂 情 绪 巧 妙 地 融 合 在 广 阔 的 自 然 景 象 的 描 绘 中 ;
“(5) ,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正面刻画了将
士们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6) , , 必以情”则是理性分析作战的先决条件。请你也
写出连续两句关于战争的诗句:“(7) , 。”“孤远影
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李白离别时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中的“(8)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
妙。
二、阅读理解(50 分)
(一)诗歌赏析(6 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如梦令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
更好。
(1)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2 小题;共 14 分)
阅读下列【甲】、【乙】文言文,完成 9—10 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
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节选自《醉翁亭记》)
9.(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2 分)①性嗜酒( )
②饮少辄醉( )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环滁皆山也。
10.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 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
(3)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 分)
①“五柳先生”饮酒
②“醉翁”饮酒
(三)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11.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2 分)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
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
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
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
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
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棒,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
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
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
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
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现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
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
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
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国、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
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
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此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
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
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
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
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
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说一说与传统出版业相比,网络信息具有哪些局限性?(2 分)
(3)文章第⑤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
(4)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画句的体会。(4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18 分)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
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
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
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
已经不下百遍了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
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摸也没了,
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
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
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
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共四元。
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
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
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一沓
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
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
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
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
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你
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
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
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
了,眼睛湿湿的。“竟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
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
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
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11)“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文有改动)
(1)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4 分)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冰凉的酸”的深意。(3 分)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
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意。(3 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10 分)
(一)综合性学习(6 分)
13.姓名,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三组姓名取自不同年代,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第三组姓名命名的用意,并概括这三
组姓名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2 分)
第一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张富贵 冯有财 谢满金
用意:对物质财富的向往
第二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马约翰 赵安娜 杜丽莎
用意:对外来文化的仰慕
第三组(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孙多思 王笃志 刘致远
用意:
(2)下面是一篇有关“名字”的短文,请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2
分)
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① ,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
入社会时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② 。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③ ;也有
名与字互为补充的,如岳飞字鹏举;还有④ ,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3)好名字,内涵丰富,或寄托期望,或蕴含志趣。请仿照示例,按照要求为下面两个小孩取名,并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解说所取之名。(所取之名,含姓为三字,解说语句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2
分)
①张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心胸宽广。
②李姓女孩,父母期望孩子快乐幸福。
示例:
蒋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踏实努力。
姓名:蒋力行 解说:与其聒噪不休,不如身体力行。
①姓名: 解说:
②姓名: 解说:
(二)名著导读(4 分)
14.阅读《骆驼祥子》,感悟名著魅力。
(1)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
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
由。(2 分)
(2)在祥子的心目中,可投奔、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小福子,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
他称为“圣人”的 。(2 分)
四、写作(60 分)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写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春天,明媚的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生命照常在萌发,照常在蓬蓬勃勃地生长,即使那种如
小米粒般微小的苔花,也不自暴自弃,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60
分)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