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 2017 —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 2018.7
本试卷共 10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
1.图 1 所示青铜器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我国辉煌青铜 时代的杰出代表。它铸造于
A.商周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图 1
2.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这称 颂的是
A.漕渠 B.白渠 C.龙首渠 D.都江堰
3.《考工记》一书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生产工具、兵器、量器、制革、染色等方面的生产 技术,书中不仅有详备的技术规范,还明确表明从事技术劳动的是“百工” (工匠),百工 之上有专职官员管理。这表明
①先秦时期“百工”地位高 ②《考工记》有官方色彩
③先秦时期我国手工业发达 ④民间手工业的曲折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两汉时期,中国逐渐建立完善以祭祀农神和籍田为中心的农事祀典制度,形式有封禅、 请雨、立春礼、立秋礼、祠社稷等。这反映了
A.当时农业技术的进步 B.“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此确立
C.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D.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基本特征
5.探究历史知识内在逻辑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思维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私田开垦,井
田制开始瓦解
土 地 私 有 合 法
性得到承认
封建土地私有
制确立
A.耕耙耱技术的普及 B.垄作法的应用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代田法的推广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
6.“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这首诗描述的农具是
7. 北宋前期,在我国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飞钱 B. 瓦子 C. 交子 D.票号
8.下列各项中,符合元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是
A.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 B.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五大名窑
C.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
9.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上书说:“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禁商犹易,禁寇 实难,此诚不可不亟为之虑。”据此可知,他的主张是
A.开放海禁 B.闭关锁国
C.平定倭寇 D.盐铁官营
10. 图 2 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图 2
11.1865 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1866 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两者都是
A.清政府的官办企业 B.近代企业中的典型代表
C.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2.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集中于
A.东南沿海 B.中原地区 C.长江沿岸 D.东北地区
13.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 3 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工后,
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
A.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D.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14.中国近代史上“断发易服”的主张始于
A. 鸦片战争期间 B. 洋务运动期间
C. 戊戌变法期间 D. 辛亥革命期间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
15.1881 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这就是
A. 唐胥铁路 B. 京张铁路 C. 淞沪铁路 D. 青藏铁路
16.“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这项近代发明 是
A. 电话 B. 电报 C. 电影 D. 电灯
17. 1861 年,《上海新报》在发刊词中写道:“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 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市俗利弊、生意价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可见,该报创办的 目的主要是
A.娱乐大众百姓 B.报道国际时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18.下图是 1954 年我国发行的“经济建设”特种邮票(部分)。它们反映了
东北自动化发电厂 天兰铁路 哈尔滨亚麻纺织厂 重型机器厂
A.“一五”计划的成果 B. “大跃进”运动的高潮 C. 公私合营的完成 D.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19.下列对联中,反映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打开国门汇纳天下,融入世界复兴中华 20. 1956 年,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 C.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1978 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 A. 农村 B.城市 C. 沿海 D.内地
22.1984 年春天,福建省 55 位厂长和经理敢为天下先,联名发出《请给我们“松绑”》 的呼吁信,轰动全国。厂长和经理们“呼吁”的背景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B.平均主义分配原则阻碍农业发展
C.“南方谈话”解放人们的思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
23.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① 沿海开放城市 ② 沿海开放区 ③ 经济特区 ④ 内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24.哥伦布船队的航海路线是图 3 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5.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
A.地中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图 3
26.16 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 4 倍多,粮价上涨了 5 倍,英、法、德等国的
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 2 至 2.5 倍。这一现象导致了
A. 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 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 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 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27.《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 17 世纪的时候,
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 150 万人口的 ,将自己的势力几 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横线上应填写
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荷兰 28.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先后打败了
A.西班牙、法国、德国 B.西班牙、荷兰、法国
C.荷兰、葡萄牙、美国 D.法国、葡萄牙、荷兰
29.下列发明首先“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的是
A.电动机 B.蒸汽机 C.纺纱机 D.内燃机
30.“1800 年,中国的生产能力大约是英国的 8 倍;而 1900 年,英国的生产能力约是中国
的 3 倍。”产生这种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B.西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C.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31.“1870 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这段 表述可直接用来说明
A.工厂制度的产生 B.垄断组织的形成
C.跨国公司的崛起 D.殖民体系的建立
3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
C.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 D.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
33. 1929~193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出现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这说明经 济大危机
A.加深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扩大了国民的贫富差距
C.导致关税大战愈演愈烈 D.使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34.图 4 所示情景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该措施是
A. 整顿财政金融
B. 进行社会立法
C. 实行以工代赈
D. 调节农业生产
图 4
35.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有调节的资本主义”。 这一理论
A.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经济滞胀”局面 D.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问题 36.有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 17 倍,
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 3 倍。”这说明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A.政府减少了经济干预 B.国民收入实现了再分配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D.能够彻底克服经济危机
37.下表是美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项目
占全国就业人数比例(%)
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
时间
工农业
服务业
工农业
服务业
1950 年
45
55
47.4
52.6
1970 年
34.2
65.8
38.4
61.6
①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③国家调整产业结构 ④“新经济”在美国出现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8.下列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 产积极性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的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推广玉米运动
39.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苏联领导人认为:“我们不能知道帝国主义者究竟会在哪一天进攻 苏联……他们随时都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为此,苏联
A.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B. 提高农产品价格
C.借鉴西方工业化经验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
40.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先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领导人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 B. 只重视重工业而轻视农业和轻工业
C.提出的目标超越当时的现实 D. 未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41.图 5 简明地体现了某一经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这一经济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 5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加入 B.宗旨是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联系 C.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特权 D.不利于战后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42. 2010 年希腊陷入债务危机,作为会员国,希腊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申请短期贷款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联合国安理会
43.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决心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的经济民族主义”,实现 “贸易自由流动”。各国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 D.签署了关贸总协定
44.右侧“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年代尺中,
②处应填入的时间是 A.1957 年 B.1967 年 C.1993 年 D.1999 年
45.某班同学举行辩论会,以下是双方的主要观点: 正方认为,它完善和稳固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反方认为,它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并导致了全世界范围内文化的趋同。 可以推断,此次辩论会的主题应是
A. 美苏“冷战”的利弊 B.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利弊 D.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
二、综合题(46 题 18 分、47 题 17 分、48 题 20 分,共计 55 分)
46. (18 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 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8~10 世纪)在波斯湾以及 纵横中亚的商道上存在规模巨大 的交易活动。奢侈品潮水般地从国 外涌来,独具特色的白釉唐碗成为 当时的绝对潮流。不断增长的需求 推动着当地陶瓷业的发展,消费者 或许是那些买不起产自中国的上 等瓷器的人群。美索不达米亚和波 斯湾的陶瓷工匠开始模仿进口的 白瓷,用碱、锌甚至石英去仿制透 明的、高质量的、看上去很像中国
瓷器的器皿。在巴士拉等地, 人们 图 6
还发明出用钴制作“ 青花瓷”的工艺。
(1)阅读材料,概括唐代瓷器外销对波斯湾地区陶瓷业产生的影响,(2 分)结合图 6
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瓷器能够对当地产生影响的原因。(4 分)
15-18 世纪“全球性交换”大事年表
序号
年 代
事 件
哥伦布把甘蔗带到美洲。甘蔗产量的不断增加给美洲带来新的产 业:蔗糖提炼和朗姆酒提取
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首次输入非洲黑人奴隶
中国种植玉米的首次记录
法国人在印度的本地治里建立贸易站
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 大约 100 万欧洲移民来到北美
原产于非洲的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 啡
英国东印度公司收入从 200 万镑增长到 750 万镑
英国船队到达悉尼,建立了在澳大利亚的第一批定居点
(注:到 19 世纪早期,欧洲人和欧裔美洲人成为太平洋各主要群 岛的主要人群)
①
1493 年
②
③
④
⑤
⑥
1510 年
1555 年
1674 年
17 世纪
1600-1800 年
⑦
18 世纪初
⑧
1761-1767 年
⑨
1788 年
(2)撰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上表资料后,拟了一 份有关“新航路开辟引发全球性交流”的小论文提纲,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帮他完成下面 提纲的空缺部分。(6 分)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
论文提纲如下: 观点: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交流,加强了各文明区域经济文化的联系。
论述角度
论据(从表中找出 3 条,
写出序号,不能重复)
④⑤⑧
结 论
1
2 物种的交流
3
改变了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
2018 年 4 月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在主旨讲演中说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 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同月,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纳·穆罕默德在北大 论坛视频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国通过不同平台积极参与重要的全球治理改革,“一带 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全球治理创造新平台的又一个典范。
(3)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5 周年,指出其提出的时代背景。(2 分)除提倡“一 带一路”之外,另举两个例证说明我国“通过不同平台积极参与重要的全球治理”。(4 分)
47.(17 分)某班同学以“钟表”作为研究历史的载体,进行了分组探究活动。
探究 1:中外古老的机械钟表
图 7
图 7 是水运仪象台的结构示意图。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最古老 的天文钟。1092 年,由北宋天文学家、宰相苏颂主持研制完成。它 集计时报时、天文观测和星象显示三种功能于一体。它依靠水流推 动水轮带动仪器转动。宋金战争中被掠走,宋室南迁后多次试图再 造,因其构造太过精妙均未成功。2012 年 8 月,其 1:3 的科学复 原模型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展出,轰动一时。
图 8 英国索尔兹伯里大教堂钟,是欧洲最古老的机械塔钟,大
约制造于 1386 年。它坐落于塔楼之上,为定时敲钟提供依据,向公 众提供时间,指导着信徒在规定时间从事聚会、祈祷等宗教活动。 此钟以重锤驱动机械运转。后来,这种技术被钟匠们转化运用于小 型化墙钟的制作中。
图 8
(1)阅读材料,比较中国和西欧这两种闻名世界的机械钟有何不同。(4 分)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
探究 2:钟表与工业革命
19 世纪中期,一位英国记者在报道中写道:“没有
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 的东西。”
1893 年,日本铁路运输部要求站长、站台负责人、 车长、修理人员必须配戴手表,由于手表、怀表在铁路 从业人员中尚未普及,铁路公司还提供手表借货的服务。
近代中国,最初“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 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
佩戴怀表的美国童工
(2)有学者提出:“钟表是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对此观点进 行简要说明。(4 分)
探究 3:钟表与民族工业
阶段 1
阶段 2
20 世纪 20 年代,生产“国货牌”钟表, 注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承诺“永 远保修”,“社会人士亦均以系国产, 咸乐购用。”
1930 年,受到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通 报表彰。
l
1915 年,感慨于“钟表能修不能制,
只因缺少机厂难成功”,李东山在烟 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械造钟厂。 1918 年,仿造日本钟,生产出第一 批座式机械摆钟。
1920 年,开始自制国产时钟机芯。
l
l
l
l
阶段 3
1931 年,该厂在东北市场的销路遭到严重破坏,企业经营困难。于是转而开拓南方 市场,并销往东南亚各地,当地华侨积极宣传购买。
1938 年,烟台陷落,不久该企业生产基本停顿。
1945 年,烟台解放,离厂工人回厂,恢复生产。
1947 年,随着国民党军队进占烟台,该厂面临原料匮乏、捐税繁重、通货膨胀的困 境。
l
l
l
l
宝时造钟厂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钟表工业的序幕。同学们将其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 分阶段制作了如下三张资料卡片:
(3)①依据材料,分别指出这家企业民国时期各阶段的发展概况。(3 分)
②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该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6 分)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
48.(20 分)改革与调整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1913—1925 年俄国经济发展状况
(1)指出上图中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 分)
在这幅漫画中,罗斯福总统身后有 4 幅图画,描绘一棵树(美国经济)的 发展历程:从第一幅枯木老人形象逐渐 焕发生机,到变成参天大树,第四幅画 中的大树上已结满丰硕果实,全都是新 政措施,包括: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
(CCC);《农业调整法案》(AAA);《全 国工业复兴法》(NRA)等。罗斯福指着 画宣称“这是渐变,不是革命。”
《是渐变,不是革命》(1934 年)
(2)解释“这是渐变,不是革命”的含义;(2 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评价罗斯 福新政。(4 分)
“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关键词表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
中外合资
简政放权
互联网
中共十四大
高速铁路
浦东新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南方谈话” 安徽凤阳小岗村
(3)阅读上表,从“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某个侧面选出 3 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 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 4 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8 分)
要求:主题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2018.7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D
C
D
C
C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C
A
A
D
A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C
B
B
B
D
B
B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D
A
C
B
B
A
B
D
D
41
42
43
44
45
C
C
D
C
D
二、综合题(46题18分、47题17分、48题20分,共计55分)
46. 答案要点
(1)影响:推动了当地陶瓷业的发展和制瓷技术的创新。(2分)
原因:唐朝手工业发展,制瓷业发达(或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瓷器是唐朝销往西方的重要商品,在当地需求量大。
(答出2点,给4分)
(2)答案示例:
论述角度
论据
结论
1
商品的交流
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2
①③⑦
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3
人口的交流
②⑥⑨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
(答案的角度、论据、结论应参照示例,与主题观点逻辑对应,言之成理即可给分。1空1分,共6分。)
(3)时代背景:改革开放深化(或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济全球化成为趋势。(答出1点,给2分)
举例说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护和平的活动;中国加入WTO,为世界经济发展做贡献;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等等。(答出2点,给4分)
47. 答案要点
(1)
不同点
中国的水运仪象台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钟
地位
世界最早
欧洲最早
功能
多种综合
单一计时
对象
服务于国家
服务于信徒
驱动
水流
重锤
发展
因难以复制一度失传
得到传承和发展
(任答2点,给4分)
(2)近代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广泛建立,对时间的规定越来越严格;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推广,对人们遵守公共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钟表使得工业时代要求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精确守时成为可能,因而钟表是工业时代的关键机械。
(应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进行说明,1个方面2分,共4分)
(3)阶段1:企业初创;阶段2:迅速发展;阶段3:曲折发展。(1点1分,共3分)
影响因素:
阶段1——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
阶段2——该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注重宣传;中国人民兴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国民政府奖励实业发展等。
阶段3——受挫:长期战乱的影响(或日本侵华和国民党发动内战);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等。
发展:该企业积极开拓南方和海外市场;爱国华侨支持国货;抓住抗战胜利的时机努力恢复生产等。
(选择一个阶段,答出3点影响因素,给6分)
48. 答案要点
(1)趋势:1913—1921年下降,1921年后上升。(2分)
原因:
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2分)
上升:国内环境相对稳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2)含义: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改造。(2分)
评价:罗斯福新政并未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任答2点,给4分)
(3)答案示例1: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
主题:改革开放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2分)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安徽凤阳小岗村(1分)
添加的关键词:乡镇企业(1分)
简要阐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生产责任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4分)
答案示例2:
主题:改革开放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2分)
关键词:简政放权、中外合资、浦东新区(1分)
添加的关键词:按劳分配(1分)
简要阐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实行简政放权等措施增强企业活力;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4分)
(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给分)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 13 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