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六校协作体2018-2019高二历史6月联考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辽宁六校协作体2018-2019高二历史6月联考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 ‎ 历史试题 ‎ 命题学校:瓦房店市高级中学 命题人:沈德红 ‎ 本卷共37题,共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一、 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诸侯割据 ‎2.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 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 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3.公元前59年,凯撒颁布《土地法案》,向征战的士兵广泛分配土地,推动罗马行省的殖民化进程;他征服高卢地区后颁布法案赋予一部分人公民权;还通过了关于罗马行省官员任职期限的法律。这表明 A.适时立法巩固了古罗马的统治 B.高卢人都享有与罗马人同等的公民权 C.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得以解决 D.罗马行省的统治采取民主管理的模式 ‎4.《日落法》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国会在批准一个新的行政机构或批准一个联邦计划项目时,就明确规定该机构或该项目的终止日期。在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建立一个机构和批准一个项目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撤销它们却很困难。据此可知,美国国会制定《日落法》的主要目的是 A.贯彻执行分权制衡原则 ‎ B.反对总统干预国会立法 C.适应权力格局的新变化 ‎ D.抑制行政机构权力膨胀 ‎5.有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初,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封建势力与列强勾结,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这意味着太平天国运动 A.肩负起了新的历史使命 ‎ B.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 C.承担起了反封建的重任 ‎ D.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6.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议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A. 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 B.力图维护其在华利益 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 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7.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势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著述中解剖了它的“病兆”,并提前开出了它的“死亡”诊断书。此人及其著述是 A.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C.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8.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的中共七大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我们是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 A.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艰苦的需要 B.说明中共积极探索对外开放之路 C.基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 D.反映出中共对外经济政策成熟 ‎9.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规定。‎ 时间 规定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79年 地方各级人大会议上选举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也实行差额选举的办法 ‎1987年 对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代表与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方式和做法,做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1992年 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权利义务、工作方式,对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等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 据此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保障了依法治国方略的执行 ‎ B.实践推动了其发展完善 C.致力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 D.职能定位发生显著变化 10. 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的签订。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 A. 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 ‎ B. 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 ‎ D. 打破了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 ‎11.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情绪”,可以用很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如《在帝国主义的机制下》《拉丁美洲开发和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不发达》。这可以折射出当时 A.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 B.“冷战”之下国际形势的紧张 C.西方国家寻求开拓新殖民地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12.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13.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从事一定天数的无偿劳役;宋代工匠服官府差役,官府会付给—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这表明 A.铸钱作坊带动了生产领域的流通 ‎ B.宋代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C.官营手工业体系在宋代已经瓦解 ‎ D.唐代民间工匠的技术水平低于宋代 ‎14.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 B. 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 D.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 ‎15.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B.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 ‎ C.清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16.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17.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从个人所有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的形成,工业化又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 A.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 C.推动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 ‎18.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矣”。由此可见 A.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了破坏 B. 外资入侵破坏民族工业 C.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 D. 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 ‎19.1903年清政府谕令设立了商部,其序位仅次于外务部而举第二;光绪二十九年 ‎11月,商部奏拟《商会简明章程》26条,很快获得清帝谕允,据此凡属商务繁富地区,均设立商务总会。稍次地区设立商务分会。这表明 A.清政府主动进行变法革新 B.时局左右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工业形成完备的体系 D.晚清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20.1919年初,苏俄政府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有助于前线军事斗争胜利 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D.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21.有学者研究指出,1929--1933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据此可知当时 A.民众闲暇时间大幅增加 B.电子产品不受经济危机影响 C.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 D.经济复苏促使民众热衷消费 ‎22.1962年2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精简职工人数,压缩教育事业规模等。这些措施 A.标志“八字方针”确立 B.表明工业成果显著 C.是对“左”倾进行反思 D.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23.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这说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 24. 经济学家彼得•德莱斯戴尔说,在1995年和1996年的APEC峰会上,澳大利亚提出了分阶段对信息技术产品关税削减至零的倡议,1996年12月各国贸易部长在新加坡商谈《信息技术协议》,随后这一协议被世界贸易组织机制所接受,并于1997年形成了《信息技术协定》。这表明APEC平台 A.保障会员国技术合作规范有序 B.推动了自由贸易体系发展 C.已形成欧洲联盟式的合作模式 D.日常事务由澳大利亚主持 ‎25.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此时 A. 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 ‎ B.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 C.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 ‎ D.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 ‎26.李贽作诗《独坐》“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李贽在那个时代表现出孤独是因为他 A.挑战正统思想,提倡独立思考 B.破除等级观念,反抗权威 C.痛斥政治腐败,反对君主专制 D.坚持自我洒脱个性,否定儒学 ‎27.“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陆游集•剑南诗稿》中记载:“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说明宋代文学 A.适应文人写意的需要 B.集中表现农村的生活 C.内容凸显了历史故事 D.体现了世俗化的趋势 ‎28.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士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务——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数和修辞。这类学校兴起于 A.古罗马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29.有现代学者在《康德道德神学的构建及其意义》一文指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起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该学者意在说明哥白尼和康德两人的思想 A.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 B.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 C.促进了近代科技的发展进步 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 ‎30.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领域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其中重要的文学流派。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揭露社会黑暗面 B.鼓吹暴力革命 C.真实地再现历史 D.塑造英雄形象 ‎31.学者郑大华认为,孙中山从1919年到1922年,其“中华民族”观是一种以同化为基础的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直至1923年到他病逝,其“中华民族”观是一种以平等为基础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郑大华意在说明孙中山的“中华民族”观经历了 A.从民族独立到创建新族体目标转变 B.从反对帝国主义向排满主义的发展 C.从大汉族主义到近代民族观的演变 D.从弘扬民族精神到振兴中华的变化 ‎32.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C.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D.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一、 非选择题:共52分。33--34两道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35--37三道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西周建国伊始,便确立了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宗法贵族政体。……科举制不讲出身,只讲才能。人人在科场面前平等,英雄莫问出处。这样就出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社会动力从上层转入下层。于是,相应地便产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现象。唐、宋、明虽然也有宫廷贵族,但贵族时代已经终结。‎ ‎ -----刘再复《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 材料二 17‎ 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继英国之后,其北美殖民地提出了独立的要求。最终北美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要求制定了宪法,建立了总统制的合众国。16--18世纪期间,欧洲其他国家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提出了自己的建国要求和治国纲领……资产阶级的主要要求是摆脱封建割据势力的阻碍,使自己自由自在在市场中发财致富,并得到国家的安全保护。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制度在建立之初,都以扩大立法权、削弱行政权为主。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凸显,矛盾增多,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其政治民主制度进行了调整……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 ——摘编自徐大同《准确认识西方政治民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贵族政治从建立到走向终结的基本过程。(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影响。(13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56年1月30日,周恩来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努力去做那些客观上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也应该注意避免超越现实条件所许可的范围,不去做那些客观上做不到的事情”。否则,“就要犯右倾保守的错误”或者“犯盲目冒进的错误”。‎ 周恩来于1956年2月8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二十四次全体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周恩来在会上指出:“反右倾保守是重要的,”……“热火朝天很好,但应小心谨慎办事,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 ‎ ——胡长明《大智周恩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的现代中国经济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经济思想概括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5-37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将答题卡上对应题号上方的方框涂黑。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朝在西南和中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就是任命少数民族的首领为土司、土官,授予他们按照当地的传统习惯对所辖地区进行统治的权力。土司制度在生产力水平不高、交通不便、民族文化差异巨大的情况下存在的,其弊病很多,土司把百姓当农奴使用,造成民族内部矛盾突出;他们经常骚扰临近的政府管辖地的住民,抢夺他们的人丁和财产。广大人民不断的反抗斗争又动摇了土官制度的统治。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在改土归流地区设立府、厅、州、县,添置军事机构,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云南、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基本实现。‎ ‎ ------刘辛萌《清代改土归流综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推行改土归流的特点。(7分)‎ ‎3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 国联解决国际争端的部门主要是国联行政院。国联行政院由英、美、法、日、意五国构成,由于其他小国抗议,国联才在行政院中另外增加4个名额代表中小国家,但这没有改变大国掌控国联行政院的实质。日本陆军大臣宇垣一成曾质疑国联是帮助英美维持现状的机构。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抗议的同时,希望借助国联力量抑制日本。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支持关东军完全占领中国东北,并提出不惜退出国联也要达到目的。1932年1月,国联派出了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调查团赴中国东北调查,调查团在形成的调查报告中既不同意中国恢复事变前东北原状的意见,也不同意日本维持伪满洲国、独霸东北的要求,而主张“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中日均表示不满,1933年,日本退出国联。‎ ‎ ——摘编自陈景彦《“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中国与国联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调停中日冲突失败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联调停中日冲突失败的影响。(7分)‎ ‎3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 噶尔·东赞,吐蕃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640年松赞干布派遣他为正使,出使唐朝,在文成公主六试婚使的考察中成功胜出,促使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其孙芒松芒赞即位,大相噶尔·东赞辅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划定田界,自由民分得田地,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对国家负担起封建义务。吐蕃游牧民族畜牧业发达, “牛羊蕃息,蹊径皆满”, 噶尔·东赞规定征收“牛腿税”。还进行户口清查,建立户口册制。655年噶尔·东赞制定法律条文,颁布成文法,这是吐蕃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律。《新唐书》称:“噶尔·东赞不知书,性明毅,用兵有节制。吐蕃倚之,遂为强国”。五世达赖称赞道:“他所作政教相辅事业,不仅对吐蕃国王尽忠职守,对吐蕃人民也留下了难忘的德泽。”‎ ‎ ---据才让《土蕃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噶尔·东赞身上的闪光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噶尔·东赞改革措施及意义。(9分)‎ ‎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 ‎1--5CBADA 6--10BDCBA 11--15BABCD ‎ ‎16--20CBADB 21--25ACABC 26--30ADBBA 31--32CD ‎ ‎33.(1)建立:西周时分封制受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建立起“世 ‎ ‎ 卿世禄”的血缘贵族政治。‎ ‎ 走向终结:春秋战国时,按军功授爵的选官制度,打破了血缘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 汉武帝时,推行察举制和征辟制,按品德选官。进一步打破了血缘贵族政治。‎ ‎ 隋唐及以后,推行科举制,按才能进行选官,国家贵族政治逐渐终结。‎ ‎(每点3分,共12分。考生如果回答九品、九品中正制可酌情给。)‎ ‎(2)特征:民主形式的多样化(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制度没有统一的模式);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权);渐进性(适时而变);法律化、制度化。(8分)‎ 影响:一方面,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新秩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3分)另一方面,因其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并不能真正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弊端日益显露。(2分)‎ ‎34.经济思想:考生任意答出一个经济思想即可,满分3分。示例:‎ ‎ 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 ‎ 经济建设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 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 ‎ 说明:考生答案需要符合如下要求:史实必须为现代中国经济史知识;史实不能少于两个,最好能够从正反两个角度加以说明。史实必须能够说明经济思想。满分8分。史实示例:‎ 符合国情促进经济发展的史实:一五计划、改革开放。‎ 不符合国情危害国家经济发展的史实: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 结论:考生有总结即可。满分1分。‎ ‎35.(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反抗斗争削弱了土司的力量;清朝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的加强;土司制度危害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8分)‎ ‎(2)特点:措施全面;借鉴汉法;渐进性;可行性。(答足4点得7分)‎ ‎36.(1)国联由大国控制,不能充分考虑弱小国家的愿望;国联的绥靖政策,遭到中日两国的不满;日本对国联持不信任的态度;日本对中国东北志在必得,态度强硬。(8分)‎ (2) 暴露了国联在调解国际争端问题上的局限;导致了弱小国家对国联的不信任;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野心。(7分)‎ ‎37.(1)性格坚毅;机智聪慧;尽忠职守;大胆革新。(考生答足三点即得6分) ‎ ‎ (2)划定疆界,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征收“牛腿税”,增加了国家收入;清查户口,为征发赋役提供了依据,加强了对游牧民族的管理;制定法律,有利于管理的法制化。(答足任意三点的意义即得9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