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24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 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政策调整: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法令文件:1947 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改革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点 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战略反攻: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
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9-11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等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地点 锦州、长春、沈阳 以徐州为中心 北平(和平解放)、天
津、张家口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
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150 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
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解放南京: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
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1.战略决战是指三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不包括渡江战役。
2.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但并不是标志着国民党军队全部被消灭,其残余势力依然存
在。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 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1947 年,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这次土地改革所依据的文件是(B)
A.《资政新篇》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天朝田亩制度》 D.《土地改革法》
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包括(C)
①实行耕者有其田
②规定实行减租减息
③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④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内容不符合 1947 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内容的是(C)
A.依靠贫雇农 B.团结中农
C.消灭地主阶级 D.发展农业生产
4.“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文中的“它”指的是(C)
A.挺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土地改革
D.发动三大战役
知识点 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5.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这标志
着(B)
A.全面内战爆发 B.战略进攻开始
C.战略决战到来 D.渡江战役开始
6.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A)
开始时间 指挥者 战果
1948 年 9 月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解放战争时期
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了一场战略大决战。下列关于这场大决战的描述正确的是(B)
A.由林彪、罗荣桓指挥
B.参加的部队有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C.发生在 1947 年 11 月
D.基本解放了华东和华南地区
8.毛泽东曾赞扬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下
列哪次战役有关(C)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邓小平曾说:“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这次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组织力
量的覆灭。”这里“伟大的胜利”是指(D)
A.辽沈战役的胜利 B.淮海战役的胜利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胜利
10.如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标志着(D)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
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03 能力提升
11.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
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A)
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2.1948 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
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B)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
D.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13.辨析史料,解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
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
答案:“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在这里发展生产,
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战略反攻】
(2)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答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 年。
【战略决战】
材料二: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
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答案:三个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值得”是指: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走向胜利】
材料三: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4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答案: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
【总结反思】
材料四: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 100 万日军的装备,获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 亿多 1 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五:1949 年 8 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
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
于人民。”
(5)依据材料四、五说出解放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答案:不利: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悬殊,国民党力量远大于共产党。有利:有中共的正确领导,
有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04 直击中考
14.(青岛中考)《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
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
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A)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5.(潍坊中考)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
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C)
A.解放军作战勇敢 B.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C.民众的大力支援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