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中学 2019 年上学期月考试题卷
(高二语文)
命题人:吴瑛瑛 审核人:王丽华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páng)
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幅。
B.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yù)贴而
微苦的味道。
C.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
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fēi)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D.可与西方大片媲美的震撼特效,契合民族感情、彰显国家精神的内容,使得《流浪地球》
的票房能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 dàng)期中独占鳌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甲】古徽州建筑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其盛,是
徽派建筑追求细节精美的典型代表,“三雕”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使之既能融化在建筑
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更让古色古香的建筑如虎添
翼。在青砖上雕刻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
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乙】粉墙饰以砖雕、石雕花窗,或放长
条石桌、石凳等点缀小品,使建筑、山水、花木融为一体,但石雕、砖雕囿于材质坚硬,并
未见有特别精妙之处。【丙】而木雕把不同类别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人物、花鸟、山水、八宝
博古、几何形等),使之共处于一个画面上,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显得民间风味浓郁,
装饰性强。
不论砖雕、石雕还是木雕,虽然是附属在建筑物上的物件,如门罩中的砖雕,天井四周
山水,花鸟题材的石雕,或是窗扇下栏板,屋檐下檐条、雀替,楼层栏板上带有主题性的木
雕,但它们统统是一幅幅独立的画, 一件件匠心独运的艺术品。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虎添翼 B.囿于 C.统统 D.匠心独运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未来中国将面临劳动力下降、资本累计率下降,技术创新率也会因为缺乏年轻人而下降,
因此,如果中国新生人口不能恢复“健康值”,中国经济恐难赶上美国。
B.衡量城市是否具有博大胸怀、是否具有包容性,人口结构是最直观的维度,特别是容纳
外地人,广纳四方豪杰,是判断一个城市包容能力的最核心标准。
C.在作者笔下,这些帝王个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他们的经历、才能以及功过是非跃然
纸上,从而成为既可读也可收藏,还可作为礼品馈赠朋友的品牌书。
D.数字贸易中,分散的贸易流量和消费者偏好等信息通过平台汇集成一个整体,这为产品差异化生产提供了更多可能,消费者的个性偏好和需求将因此得到充分体现。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行李之往来 D.仆虽怯懦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萦青缭白
A.非能水也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所以游目骋怀 D. 尧舜其犹病诸
7.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不能容于远近 B. 洎牧以谗诛
C. 师不必贤于弟子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
式。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肥猪拱门”“龙凤呈祥”等传统题材“遇冷”,①
____ 。新兴的剪纸艺术,增加了生肖题材,龙蛇马羊,年年更换,这种剪纸,让人感到既
亲切又应时。此外,②__ ,使其面貌一新。比如这几年兴起了国画、年画样式的剪
纸,让人感觉熟悉又新颖。现代人追求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失去兴趣。任何实用的艺术,
倘无需求便要消亡,③___ _ _,自然获得新的生命。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10 分)
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
钮卫星
①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
象呢?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
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
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
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
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
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从没有被真正破
除干净过。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
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至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
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③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原本比较复杂的古代术数系统,
现在退化为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
“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于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
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某省甚至把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得起小
车的富人们花钱买不吉利。而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 月 8 日 8 时”之类,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这些行为,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
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④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
产品的推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
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
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
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
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点科学的味道——实际上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
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
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
⑤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
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志撰写科普
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退了。
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
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⑥“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该更多更深入
地参与到科学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因此,政府、科研机构
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
首先做的。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9.下列有关“中国科学普及的现状”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将一团团药渣泼洒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人们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
以数字区分凶吉,这些行为阻碍了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在大众层面上的普及。
B.作者认为中国的航天活动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是一种政治活动,而新闻媒体
在宣传上更应该注重对公众的科学启蒙。
C.从中国民众在日常行为中国对迷信的延续,到目前中国的媒体对航天飞行的神秘性、尊
贵性和神圣性的倾心,作者认为目前社会已由传统的迷信步入新伪装下的迷信,科学启
蒙任重道远。
D.前沿科学工作者参与科学普及的力度不够,响应者不多,是导致中国学术界远离科普的
现状没有改观的唯一原因。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将中国科普现状与美国科普现状进行了对比,从而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科普现状的问
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B.约输·伯纳姆认为科学起先以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冲破迷信的阻碍,随着社会的逐步
发展,科学又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在大众层面上
被迷信击败。
C.对于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张贴“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标语。报纸和电视节目强调孤
立的科学事实等做法,作者认为这不足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破除迷信。
D.正是因为美国有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致力科学知识和理
性精神的普及,从而形成了目前的这种科学意识与理性精神深入美国公众心灵深处的局
面。
11.你觉得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面努力来实现“科学在中国真正普及的目标”?请联系全文
简要作答。(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20 分)
沙那罕提琴
〔美〕保罗·琼斯
在我的一生中,麦克舅舅的那把小提琴一直被视为“传家之宝”,是这个家的象征。
我还记得麦克舅舅第一次让我亲睹小提琴的情形。他轻轻打开陈旧的黑盒子,在华丽耀
眼的绿色天鹅绒里,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以说真正看过一把名琴了,这可是
一把沙那罕,顶尖的乐器。”他极其庄重地说,并让我从琴面“f”形音孔中看里面褪色的标
志——史塔拉第瓦里斯注。追根溯源,这把名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回来的,最后由我外公
传给了麦克舅舅。
我的父亲是一位糕饼师傅,与总喜欢把事情往最坏处想的母亲不同,他向来乐观。在亚
撒斯大街开店是父亲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店铺的前面是糕饼店,后面辟为冰淇淋店,
将装潢大理石台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
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但是,万一房子被抵押了,”母亲呜咽着说,“我们会流落街头,变成乞丐啊!查理。”
“我想稍微说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只琴盒,“我从报上读到过,
这种牌子的小提琴可以卖到五千块钱。把它拿去卖了吧,查理。”
“哦!麦克!”母亲很吃惊。
“我不能这么做,麦克。”父亲说。
“如果你急着用钱,”舅舅对父亲说,“可以在艾瑞特关门之前送去给他。”他把琴盒交给
犹豫的父亲,“反正我也老了,不能再去动它了。”
他的双手在微微地颤抖,可他的声调却异常平静。于是,父亲就挟着那把提琴出去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挟着那只提琴盒。他
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艾瑞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
“我们干嘛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
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
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艾瑞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露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查理!”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麦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我外甥,供他在
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贷款的偿还并没有发生问题,虽然比父亲预定的期限晚了三年。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
下午就在店里帮忙。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麦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
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
应该够缴你入学的那些费用了。你知道的,那把琴对你妈有很特别的意义。”
他说得没错。可母亲更担心我去异地过分劳累工读的事,她说过,小提琴是属于我的,
况且麦克舅舅就是想用它来供我完成学业的。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
着这把琴来到艾瑞特的乐器行。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可这是一把史塔拉第瓦里斯制作的沙那罕名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志,”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志,
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
查理·安格鲁的儿子?”
“是的。”我简短地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
间去了。晚餐的时候——那是我行前最后的一次晚餐了,当母亲的眼光瞟到陈列柜顶上的时
候,她吓了一跳。
“小提琴!”她用手按着胸口,“你把它卖了?!”父亲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很忧虑的表情。
直到我摇摇头。“我把它和行李一起搁在楼上了,”我回答她,“我想把它摆在学校的寝室里面,
看到它我就能想起家里啊!”母亲这才高兴起来。显然,她很满意。
“此外,”我接着说,“带着它,你也可以放心了。如果我急需用钱,它就好像一个装满
钞票的钱匣子,可以随时派用场。对吗?老爹!”
“对的!乖儿子,对的!”父亲说。他的眼睛却一直避开我,故意瞧着其他的地方。
【注】史塔拉第瓦里斯,为小提琴著名品牌沙那罕的制作家族。
(选自《中外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2.小说第二段那么详尽地描写麦克舅舅的小提琴,有何作用?(4 分)
13. 指出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 分)
① 他的双手在微微地颤抖,可他的声调却异常平静。
② 他的眼睛却一直避开我,故意瞧着其他的地方。
14.概括“我”的形象特征,并简析“我”在全文中的作用。(6 分)
15.“我”上大学前已知晓“提琴”的真相,可为什么还视它为“传家之宝”,“是这个家的象
征”?联系全文,探究理由并作简析。(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l 6-19 题。(19 分)
与元九①书
白居易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
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
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
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
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
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
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
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
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
无何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余即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呜
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
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
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
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②,达官无半面之旧;策
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
俊,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节选自《白居易集笺校》)
[注]①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作者友人。②缌麻之亲:关系疏远的亲族。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识:记住
B. 昼课赋,夜课书 课:学习
C. 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时阙:时政缺失
D. 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 图:希望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知仆宿昔之缘 恐年岁之不吾与
B.每与人言 欲呼张良与俱去
C.何有志于诗者 开国何茫然
D.即其愚拙可知矣 其皆出于此乎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谈到自己刻苦学习、勤奋诗艺的成长经历时,既有工笔描写,又有简笔概述,读
后令人感动。
B.作者在总结创作经验时,谈到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文学应该反映现实
的进步观点。
C.因文学创作联系现实紧密,作者及其作品被很多人误解攻击,作者对此表示已生悔意
并进行反省。
D.本文多对称句式,整散结合,语言平易流畅;叙议结合,感情抒发浓郁真挚,富有极
强的感染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以 至 于 口 舌 成 疮 手 肘 成 胝 既 壮 而 肤 革 不 丰 盈 未 老 而 齿 发 早 衰 白 瞀 瞀 然 如
飞 蝇 垂 珠 在 眸 子 中 者 动 以 万 数 盖 以 苦 学 力 文 之 所 致 又 自 悲 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4 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1-22 题。(6 分)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
(宋)陈师道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注:①负山居士:陈师道的友人张仲连的号。②戴公:本指戴逵,《晋书》中王徽之雪夜访戴逵事。
21、此诗前六句绘写雪后黄楼之景,后两句抒发 之情,写景精微细腻,写情深
远绵邈。(1 分)
22.诗林广记评曰:“‘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二句尤妙”。这两句妙在何处?试作赏析。
(5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3-24 题。(5 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
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诗》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朋友之道,可以群居也。(南朝梁·皇侃《论语义
疏》)
23.根据前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对 的重视。(1 分)
24.结合材料,说说子贡与皇侃引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各有什么用意?(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乐以忘忧, 。(《论语》)
(2)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念去去、 , 。(柳永《雨霖铃》)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四、作文(60 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
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 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 是英文“center”
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 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抢 C 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
一篇议论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少于 800 字。
答案
1、D A 蹒 pán 轮辐 B 熨帖 C 菲薄(fěi)2.【A】当为“锦上添花”,虽然两个成语都有好上加好的意思,但“如虎添翼”比输强有力
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不合语境。
3.【C】丙项的括号移到“东西”后面,解释的是词语,而不是整个句子。
4.D(A 项,成分残缺,“面临”缺宾语中心语;B 项,一面对两面,不合逻辑,改为“能否
容纳外人,能否广纳四方豪杰”;C 项,中途易辙,“经历、才能以及功过是非”成为“品牌
书”,主宾不搭配。)
5、D 6、 B 7、 C
8、(1). ①传统剪纸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求 (2). ②新兴剪纸还借用其他艺术形式
(3). ③若能顺势应变,与时俱进
9.答案 C(A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在大众层面上的普及;B 比照第④段
“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做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作者认为航天活动
首先应该是一项科学探索活动,反对首先作为一项政治活动,并没有否定它是一种政治
活动;D 是导致中国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的主要原因。)
10.答案 D(D 项应加入时间限制“二十世纪前”,至于“形成了目前的这种科学意识与理性
精神深入美国大众心灵深处的局面”在原文中没有提及。)
11.参考示例:
(1)公众去除迷信思想,更为深入地参与到科学普及之中去。
(2)新闻应该更为公正、客观地宣传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尤其是应该加强对大众科学普及
的力度。
(3)科学家们不仅作为科学研究者,更需要成为科普的传授者,积极参与到科学普及之中,
让科学在更为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
(4)政府部门必须在科学普及上不过分渲染政治色彩和追求形式,将科学启蒙落到实处,促
使学术界、科研的管理者改变科普观念。
(每点 1 分,从文中提到的公众、媒体、科学家、政府四个角度回答。)
12、【答案解析】答案:①具体表现麦克舅舅对“传家之宝”的珍爱;②交代这把提琴成为
“传家之宝”的来历;③引出两次卖琴的主要情节;④为下文家人珍惜“传家之宝”铺垫(蓄
势)。
13、【答案解析】答案:①一方面为被迫卖掉“传家之宝”而痛苦无奈;另一方面又为能用
这把琴帮妹妹一家度过难关而欣慰。②父亲估计“我”已知晓真相,既赞许“我”的做法,
又为“我”知道真相,过早承担家庭责任而感到不忍和无奈。(或:父亲估计“我”尚不了
解真相而轻松,同时又怕“我”从自己的眼神中看出破绽而避开)
14、【答案解析】答案:⑴特征:成熟、懂事、善解人意(2 分)⑵作用:①“我”是线索,
贯穿全文;②使文中的人、事更真实、亲切;③通过“我”侧面烘托、丰满“父亲”的形象。
(4 分)
15、【答案解析】答案:从提琴的角度说,它不算名贵;但从人的情感来看,却无可估价:①它寄
托着家人之间至高无上的美好亲情:关键时刻舅舅决定卖琴帮助我们,后来又把它作为财产
送给我;母亲始终不愿意轻易卖琴。②它承载着父亲醇厚善良的心地:得知琴是赝品却并不
说破,而是巧妙的保护着舅舅的梦想和母亲的希望。③它象征着让我受用终生的精神财富。
“我”得知真相后,理解并学习父亲的处理方式,琴见证了父亲对“我”的人生影响。(每
点 3 分;任答 2 点即可,有观点,有简析,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实际是考查考生对小说主旨的理解。琴是“传家之宝”,是“这个家的象征”,
为什么呢?解答这些问题考生应从全文考虑,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琴”的象征意义是
什么。通读全文,分条概括,注意一要结合文本,二要有分析。16.D(意料,料想)
17.B(介词,跟、和。A 项,助词,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副词,为什
么;副词,多么。D 项,代词,我的;副词,大概,揣测语气)
18.C(作者对各种攻击表示了坦然面对的态度,从“亦其宜也”等语中可以看出。“志未就
而悔已生”的“悔”应理解为“灾祸”)
19.(3 分)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
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20、(1)(4 分)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帮助皇帝处理朝政;其次是用来报答皇帝的恩
情和奖励,尽谏官的职责;最后是用来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宸听、副忧勤、
塞言责、复,各 1 分)
(2)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21.长忆(怀念)友人。
22、 ①意象繁密。 “ 云日” “ 松雪” “ 溪山” “ 晚风” 四组景物两两相对,一字
一意,用最简炼的意象传递出 尽可能多的情感。 ②用词精炼。 “ 明” 形象刻画了松雪在
阳光照射下明亮耀眼的状态; “ 进” 写出了雪后冷风吹拂而 带来的阵阵寒意。 “ 明”
“ 进” 的使用,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好像有了生气。 ③动静结合。 “ 云日明松雪”
表现出薄云遮掩的日光映照松雪的静态, “ 溪山进晚风” 写出晚风吹 进溪水纵横的山间
的动态。 ④多种感觉的融合。既有“ 云日、松雪” 等所见之景,又有隐含在“ 溪山进晚
风” 里的所听之声, 还有“ 晚风” 吹拂下,带来阵阵寒意的所触之感。 ⑤借景抒情(融
情于景) 。借助“ 云日” “ 松雪” “ 溪山” “ 晚风” 等意象,营造空明澄净的意境,
抒发 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寄情山水洒脱情怀。 评分标准:共 5 分。每点 2 分(角度 1
分,分析 1 分) ,写出 1 点得 2 分;写出两点得 4 分;写 出 3 点得满分 。
23.(1 分)学诗或诗教
24.(4 分)①子贡引用诗句,用以比喻人有了好的品质,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
境界。②皇侃引用诗句,用以表明大家在一起,互相切磋交流学问,可以增进彼此情谊,起
到协和群体的作用。(每点 2 分)
【参考译文】
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我虽然
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
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
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
苦读书,间或也学习做诗,没有空闲时间睡眠休息。甚至于嘴和舌头都生疮,手和肘都磨成
茧。眸子里面总是一晃一晃的,好象飞着挂着珠,动不动就以万计。这大概是刻苦学习奋力
做诗造成的,自己感到很悲哀。
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
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
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
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
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
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
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
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
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
经产,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甚而我的兄弟妻子都认为我是错的。那认为我没错的,整个世上也不过二三个人。有一
个邓鲂,看见我的诗就高兴,不久他就死了。还有一个唐衢,读了我的诗就哭泣,不久唐衢
也死去了。另外就是你的情况了,而你十年来又困顿到这步田地。唉!难道六义四始的传统,
上天就要破坏它而不能支持了吗?还是我不知道上天的意愿就是不让人民疾苦闻于皇帝呢?
要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志于做诗的人不顺利到这样严重的地步呢?
但是,我自己也思量过,我只不过是关东一个普通人罢了。除去读书作文之外,其它事
是胡胡涂涂一无所知,甚至连书法、绘画、弈棋、博戏那样可以与众人交换联欢的事,我都
一无通晓。就是说,我的愚笨是可想而知了。当初应进士试的时候,朝廷里面连一个疏远的
亲戚也没有,达官之中连一个曾有过一面之识的朋友也没有。争取功名我不善于奔走趋附。
科举考试我也没有可靠的凭借。但是,十年之间我却三次中第,名声为众人所知,足迹达到
侍从之官。在朝廷之外与贤俊之士相交结,在朝廷之中就服侍皇帝。开始我是由于文章知名
的,最后又由于文章获罪,那也是应该的。
作文:
1.是什么的本质追问:C 位- 位置-价值
2.为什么的原因追问:行为-观念-文化
3.怎么办的措施追问:个人-社会-国家
审题立意可正可反,阅卷中发现作文立意角度参考如下:
1.要想占“C”位,得问己价值 2.抢占“C”位,人生更出彩
3.欲占“C”位,必承其重 4.“C”位之争,可以休矣
5.不居“C”位,也能发挥价值 6. 自含凌云志,何顾身所置
7. 有为自有 C 位 8.C 位不必争,自在人心中 9.C 位不必争,关键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