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茶陵三中2019届高三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时量: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题,第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时荀子曰:“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此现象说明
A.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B.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C.官僚政治完全确立 D.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2.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C.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D. 颁布“推恩令”
3.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A. 曲辕犁的推广使用 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 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 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
4.中国古代法家传统表现为“制度变革的进步史观”“ 中央集权的国家主义”和“垂法而治的法治主义”。这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是
A. 制度变革 B.国家统管 C. 富国强兵 D. 改革创新
5.“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政事堂
A.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B.剥夺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导致了中央机构的臃肿 D.有利于提高行政的决策效率
6.南宋时期,继承程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
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
A.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B.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
C.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 D.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
7.明神宗时,有人反对内阁首辅张居正过多干预朝政,他无理由辩驳,于是向皇帝辞职:“(臣)所处者危地,所理者皇上之事,所代者皇上之言”。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内阁逐渐演变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B.张居正是个不称职的宰相
C.内阁的权力有所加强 D.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8.清代曾侍从过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言事,从政多年竟“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对宰相有较大的约束力 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9.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从1842年福州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机器制茶业兴起 B. 海关关税的降低
C. 国内政局的变动 D.清政府的扶植政策
10.下表为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担
6.54
5.72
印花
匹
14.25
4.98
袈裟布
匹
10.68
4.98
棉纱
匹
6.94
4.86
A.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B.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 中国降低进口洋货税率 D.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激增
11.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据此可知,洋务派
A.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 B.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
C.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 D.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
12.威尔·杜兰说:“近代中国人最强烈的感情是痛恨外国人,同样,近代中国人最有力的行动是崇拜外国人。”下列属于近代中国人“最有力的行为”的是
A.洋务运动 B. 戊戌政变 C. 义和团运动 D.签订《马关条约》
13.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 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 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D. “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
14.1931年,中共中央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派遣大批工人干部担任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同时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主”的成分。中共中央的上述做法
A. 确保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B. 表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C. 带有一定的“左”倾色彩 D. 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
15.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A. 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 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C. 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D. 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16.1972年.毛泽东在与尼克松的会谈中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就死也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毛泽东的谈话表明当时中央
A. 尝试纠正“文革”与“左”倾错误 B. 希望联合美国来制衡苏联
C. 有意模糊意识形态的差异 D. 准备开拓对外的经济工作
17.在古希腊,盗窃神产和毁坏圣物罪,与叛国罪的惩处一样严重,都是死刑,且死后不能葬在雅典;渎神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也被雅典人看作是对城邦政治秩序的威胁,而给予严厉的处罚,如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就因否认神祇的存在而遭驱逐。由此可见,古希腊
A. 公民政治高度发达 B. 宗教与政治紧密融合
C. 城邦忽视个人自由 D. 社会生活以神为中心
18.英国1701年“嗣位法”规定:任何国王所做的决定或政府的法令必须由同意该法案的政府大臣签署。材料反映了
A.决策科学性提高 B. 民主权利范围扩大
C.国王权力进一步受限 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19.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依据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
A. 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 B. 信奉“教随国定”原则
C. 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 D. 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20.1787年6月4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人,会是个好人,今后的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为此,新成立的美国
A. 采用共和政体 B. 颁布成文宪法 C. 采用联邦制度 D. 构建分权体制
21.1903年,美国学者泰罗出版《工场管理》一书,开始尝试把传统企业管理经验升华为管理科学。1911年,泰罗更为系统完善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问世,稍后美国企业家福特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的理念,现代管理学的科学体系开始确立,职业经理人大量出现。关于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有利于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 现代管理学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C.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推动“人民资本主义”的出现
D.现代管理学的诞生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
2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上述材料表明
A. 欧洲传统上就有统一的思想愿望 B. 法国与德国在一战后得到了和解
C. 一战后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道路 D. 欧洲合众国实际为欧共体的前身
23.从1933年起,苏联政府对农业和农庄规定生产总量、各种作物播种面积、播种及收获期、各种畜禽头数和产品率等指标,逐级下达给集体农庄,并由机器拖拉机站负责监督集体农庄。这些措施
A. 加速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B. 为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而推行
C. 表明斯大林模式已正式确立 D. 推动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
24.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这些现象表明
A.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B.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D.发达的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3分,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唐朝初期,统治者为了彰显御史台官员监察职能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震慑朝廷百官,行使监察的权利,赋予了御史官特别的地位。贞观初年,御史一职已经成为朝廷官员升迁至宰相要职的阶梯之一。
……谏官便是专职针对皇帝进行监督的监家机构。只是谏官的监察手段是以劝谏的方式来对皇帝进行变相的监督,谏官主要通过言谏的方式来规劝皇帝,来保证皇帝在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或者做出重要的政治决定时,能移做出正确的选择。
……唐代门下省设给事中,主要执掌封驳之事。封驳官是唐代监察制度中对皇权监督的另一个重要机构,与谏官共同组成了对皇帝的监督机构,……封驳主要是通过对皇帝的最终决定进行进一步的审查,选择执行或者驳回皇帝的诏令,以此来对国家的重要决定进行监督审核的监察机构。……也可以说是唐代监察机关的最后一道监察防线——摘编自马骏《唐代监察制度的历史地位及其启示》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监督”法律规范更加丰富完备,除在基本法典中涉及到行政监督的内容之外,两个时期均仿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明有
《大明套典》《正德会典》《万历会典》;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度、光绪五部会典,后在光绪朝总汇为《大清会典》。为了明确中央行政各都院的办事规则,清时还制定了六部则例,对中央行政详加规范。明清时期考课监察立法也日益完善。 ——整理自孙季萍《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
(1) 据材料概括唐代对中央权力监督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代中国对中央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7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要列要求:
材料一 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卖国家利权,不能不令人大失所望。最后,他们总算从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中找到了民权思想,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二 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1) 根据材料,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与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相同点,谈谈你对晚清或近代早期英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8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阶段
主要译者及译本来源
翻译特点
主要阅读对象
1899—1919年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摘译自英文版,发表在《万国公报》《天义报》。
《新民丛报》《大公报》《民报》等报刊杂志转载来自日文版的摘译。
主要的翻译方式是“转译”,翻译与阐释出现了不少失误、误读甚至曲解。
知识精英
1920—1949年
1920年,陈望道,自主译自日文版
1930年,华岗,中共布置任务译自英文版
1938年,成仿吾和徐冰,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译自德文版
1943年,博古,据俄文版对成仿吾和徐冰版进行校译版
1945年,陈瘦石,自主译自英文版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得以解读和阐释。
中共党员
1949年,谢唯真,“莫斯科百周年译本”,译自德文版
1964年,中央编译局,译自德文版
普通民众
1949—2009年
1978年,成仿吾,译自德文版
1995年,中央编译局,译自德文版
2009年,中央编译局,译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MEC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
翻译与出版由以往的“分散多样”的“自由行为”上升为“统一集中”的“国家行为”,翻译行为组织化、规范化、科学化。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从上列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要求:简要写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准确全面。)(12分)
28、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汉经过“文景之治”日趋走向繁荣和强大,工商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为了进一步增加国库收入,抑制商人势力,保护封建农业的地位,汉武帝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盐铁官营政策就是自此而始。这一政策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为汉武帝抗击匈奴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豪强地主加剧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盐铁官营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西汉政府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
会议的一方代表是“有司”,包括丞相田千秋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等朝廷官员。另一方代表则是从地方各郡国举荐上来的贤良和文学。其主题是“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榷酤:酒类专卖)”。在会议上,贤良文学和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朝廷官员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贤良文学之士指出“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 (《汉书・食货志》),“夫秦、楚、燕、齐,土力不同,刚柔异势,巨小之用,……县官笼而一之,则铁器失其宜,而农民失其便。……草莱不辟,则民困乏。” “故盐冶之处,大傲皆依山川,近铁炭,其势咸远而作剧。……烦费,邑或以户,百姓病苦之。……”同年七月,会议闭幕,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
——摘编自陈启喆《盐铁会议与西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演变》
(1)为什么盐铁官营政策会盛极一时?之后却又遭到激烈的反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盐铁官营政策的认识。(7分)
2019届高三年级11月份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B
C
D
B
C
D
C
A
A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C
B
D
B
C
A
D
D
A
B
C
非选择题:
25、(1)主要措施:建立御史制度、谏官制度和封驳制度。 制订相关的监察法律,使监察活动有法可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其他回答如史官秉笔直书的史官制度、罪己诏制度等亦可。)(6分)
(2)突出特点:建立了专门权力监督机构,监察机构权力日益重要,地位日益上升;制定了相关监察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相关法规与行政制度;目的在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7分)
26:(12分)
(1)
(1)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出现主要在于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国家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目的在于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争取和维护中国经济利益和国家主权。
(2)由侧重于经济利益(即“利”),向更加注重于国家主权(即“权”)演进的历史过程。(4分)
(2)
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任答两点,4分)
认识1:从中国的角度来看:
中国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与经济渗透的一种被动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洋务运动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产生与发展。
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否定,它显示出近代中国人在中外交往中开始走向近代化,催生和助长了近代政治民族主义,到20世纪初,推动了中国人民的利权观念的重心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助推形成了推翻清王清的巨大洪流,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认识2:从英国角度来看:
英国早期经济民族主义加速了英国农业生产逐渐完成了资本主义化;同时也使英国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方式日益得到巩固,最终促成了英国社会的转型。
(以上两方面任意回答一方面、言之成理即可,8分)
27、(12分)
参考答案:
表格所反映的总体认知: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系统科学、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正是由于它在中国的传播,促使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逐步确立与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和传播并不同步,而是经历了一个差序性的、渐进的过程,总体上呈现出递进性翻译与选择性传播、多路径传播与多梯次传播、主观性解读与“中国式”解读、传播与中国化的双重变奏等特点。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翻译与传播《共产党宣言》中体现的中国化的特点更加明显,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化的成果。系统总结《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路历程,有助于在比较中了解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如何最终确立了自己的信仰,更有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例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出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它影响和培育了无数先进分子积极投身革命,促使他们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这本书的出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例2、《共产党宣言》的不断译介与传播,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不断进取。20世纪20年代以后,《宣言》的引领,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不断进取。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
例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同时也使马列著作的翻译出版事业跃进到新的阶段,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进入到一个集中力量、统一领导、有计划、大规模开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继诞生,这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这部光辉著作在中国经历了从翻译片段到全文,从秘密出版到公开发行,从在少数知识分子中流传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的过程。
例4、早期在中国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传播的主要有外国在华传教士、资产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以及马克思主义者等。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共产党宣言》进行选择性传播,是从各自的阶级利益、政治需求以及理论旨趣出发,希望以此来诠释自己的理论主张与政治活动。他们并非由于他们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而是试图以此来宣传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学说
例5、《共产党宣言》传入中国的多路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触马克思及其学说,主要是通过日本学者,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的最早中译本( 包括《宣言》) 大都是根据日译本转译过来的。十月革命后,开始以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等为蓝本来翻译《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多路径的传入,有利于《共产党宣言》文本相互补充和相互佐证,有助于在比较中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共产党宣言》的思想精髓。
例6、《共产党宣言》被译介到中国,经历了传播、接受、融合与创新发展等多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主题虽然明确,但内容却是相互交叉的,在传播中有融合、在融合中继续传播。结合中国实际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传播和融合的过程。《共产党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蕴含着中国化的过程,呈现出传播与中国化双重变奏的特点。
28、(15分)
(1)盐铁官营政策的在当时产生的积极作用:(1)打击豪强富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2)解决财政困难危机。(3)削弱地方诸侯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4分,任答三点即可给满分)
盐铁官营政策日益暴露出弊端:(1)价格贵、质量差,政府强卖强买,其结果是给广大贫困农民带来很多的困难。(2)官营盐铁拘泥于一种式样和规格,难以使用不同地区的农民使用。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化。(3)生产盐铁的地方距离农民生产生活太远,因此运费成本高,加剧了农民的经济负担。(4分,任答三点即可给满分)
(2)对盐铁官营政策的认识:
1、盐铁官营政策是以“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为基础的,在短期内为国家提供了巨大的财政支持,但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盐铁官营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经济垄断,这种垄断政策必然会破坏社会的正常发展。
2、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国家解决了财政困难,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和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并对后世乃至现代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这一切也说明盐铁官营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桑弘羊作为这一政策的提出者和践行者,在推动西汉王朝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也是功不可没的。
(其他言之成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