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种现象反映西周( )
A.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 B.社会等级森严
C.冶铜业十分落后 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3.王国维在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据此可知,该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带有神秘色彩
C.顺应了“天”理 D.有利于秩序稳定
4.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5.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6.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帝至高无上,皇权独尊
7.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8.著名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对“政”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央集权 B.家天下 C.保甲制度
D.焚书坑儒
9.《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 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
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10.公元前133年,多次朝议后,汉武帝决定发兵30万征匈奴,企图诱敌深入、围而歼之。但终因汉朝官吏“具告(详细地把事情告诉)单于”,匈奴全师而退,使汉军无功而返。据此推测,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可能是( )
A.实施推恩令 B.建立中朝 C.推行察举制 D.设置刺史
1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12. 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公元前105年―公元前53年) “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
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 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 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
13.下表是两汉孝廉之中家世可考知者的分类统计,据此可知( )
富豪
平民
贫民
官僚贵族子弟
6%
16%
9%
69
A.官员的来源更趋广泛 B.社会阶层进一步固化
C.“农商皆本”思想初步萌发 D.察举制是进入仕途唯一途径
14.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作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这位年轻人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 )
A.尚书省 B.门下省 C.枢密院 D.中书省
15. 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重视教育
16.下图所示为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
皇帝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17.有著作写道:“明朝初年,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材料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科举制度
18.某电影情节:江淮地区发生旱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诏书,直接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9.下面文字内容节选自一则民间收藏的清代圣旨。若其为真,则该圣旨的撰拟机构应是( )
新法之施于民亦大利也,钦命康有为入京专心拟其新纲,力求创新以尚吾天颜,钦此。
光绪二十年九月八日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吏部
20.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说是因为军机处( )
A.是清朝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B.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C.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D.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
21.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四艘老旧的舰船,缓缓驶出三亚榆林港,开始对西沙群岛进行巡阅。这是沉默多年的中国海军重返南海的一次努力,也是晚清时期一次意义深远的主权宣示行动。近代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始于( )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B.甲午战争——台湾
C.第二次鸦片战争——新疆
D.郑成功打荷兰——台湾
23.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其著作《大历史不会萎缩》中谈到:“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次集体亮相”带来的影响是( )
A.八国联军侵占了东方古国的都城 B.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4.阅读表1,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 )
表1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方
10
191
2052
5艘沉没
1200
日方
12
272
3566
5艘重伤
300
A.日本海军损失惨重 B.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C.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D.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25.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
A.太平军 B.洋务派 C.八国联军 D.义和团
26.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义和团心思是很好的,却有几件大大的不好处,不操切实本领,靠着那邪术。……所以撞着洋人,白白的送了性命。……说到那围攻公使馆,烧毁天主堂,尤为无识”。以下对这段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
A.肯定义和团的爱国精神
B.义和团助长了列强侵略
C.批判义和团的愚昧落后
D.反对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27.2015年12月13日,为第二次“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28.下表呈现的情形反映了( )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地点
政权头目
“满洲国”
1932年3月
长春
溥仪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939年9月
张家口
德穆楚克栋鲁普
“中华民国革命政府”
1940年3月
南京
汪精卫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汉奸日益增多
C.民族矛盾开始激化 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加强
29.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 平型关大捷
30.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反映了当时( )
A.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日
C.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力量
D.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1.(12分)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历史上的山东,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4分)
(3)材料一中哪两幅图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影响比较深远?为什么?(5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费正清摘自《剑桥晚清史》
(1)材料一中的两个条款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2分)两个不平等条约反映列强侵华方式有何不同?结合材料中相关条款加以说明。(6分)
(2)史观能指引历史学习的不同角度。其中,
民族史观强调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从世界整体角度研究整体与局部的地位与相互关系。据此,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2分)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4分)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摘自习近平2015年9·3大阅兵重要讲话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4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4分)
(2)材料二认为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上加以说明。(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的世界意义及历史地位。(4分)
`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1-10 BCDAB DAABB 11-20 ADABA CBDCB 21-20 CBCDD BDAC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
(1)图一:西周的分封制;图二:秦朝的郡县制;图三:元朝的行省制。(各1分,共3分)
(2)权限的不同:在分封制下,地方享有较大的独立性;(2分)而郡县制下的官员由国家任免,绝对服从中央(2分)。
(3)图二和图三(2分)原因:在郡县制和行省制下,中央都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3分)
32.(14分)
(1)名称:《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2分)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如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如开设工厂。(6分)
(2)角度: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2分)。观点一: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4分)观点二: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4分)
33.(14分)
(1)开始:九一八事变,结束: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4分)
(2)原因:全民族抗战。(2分)政治上: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4分)
(3)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地位: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