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沙市中学2018-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北沙市中学2018-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2019学年上学期2017级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18年11月14日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24题48分)‎ ‎1、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2、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                                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                                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3、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天下之乱是起于人们思想不同,“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他倡导:百姓“闻善而不善,皆以先告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皆非之。”他是(  )‎ A.墨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4、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等。这说明了先秦儒家学派(  )‎ A.强调仁礼重要性                                    B.注重主体自觉性 C.突出教化功能性                                    D.主张格物致知论 ‎5、“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汉代(  )‎ 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                                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                                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6、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 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7、表1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  )‎ 表1‎ 记 述 ‎ 出 处 ‎ ‎(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 ‎ ‎《史记·萧相国世家》 ‎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 ‎《史记·吕太后本纪》 ‎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 ‎ ‎《史记·平淮书》 ‎ 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                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 ‎8、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黄宗羲(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 ‎9、在古希腊文明影响下产生的古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布一般都不裁剪,而是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如多利亚式希顿(图1)和爱奥尼亚式希顿(图2),公元前200—150年前后,由于黄金分制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图10)希顿的设计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 ‎        图1多利亚式希顿    图2爱奥尼亚式希顿      图3穿高腰希顿的古希腊女人 ‎ A.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B.追求自由精神 C.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                       D.崇尚理性之美 ‎10、“它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这个时代的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材料中的“这个时代”(  )‎ A.推翻了基督教会神权统治                    B.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 C.描绘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D.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 ‎11、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12、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 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 C.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 D.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一致认同 ‎13、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        B.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D.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 ‎14、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由此推知(  )‎ A.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                            B.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 C.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                            D.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 ‎15、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16、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三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这些著作(  )‎ A.是中国古代科技集大成作品                B.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 C.引领后来中国科技发展方向                D.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转型 ‎17、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  )‎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 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18、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 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19、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该学者旨在强调文人画的特点是(  )‎ A.描绘山水,讲究布局                            B.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C.诗书画印,素养齐全                            D.表现个性,蕴含精神 ‎20、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  ) ‎ 中国 ‎ 西方 ‎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 ‎151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 ‎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        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 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        D.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 ‎21、19世纪中后期,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认为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学说促使当时欧洲(  )‎ A.民族主义思潮逐渐走向极端                B.公民生存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政治生活缺乏思想理论基础                D.社会价值观发生根本性改变 ‎22、清末废科举的举措加速了儒学的解体,儒学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义纷纷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  )‎ A.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                B.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C.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3、三十余年间阐发“中体西用”者不止洋务一派,凡谈时务、讲西学的人,莫不接受或附和这一主张,甚至倡发此论者还以早期的改良派居多。这说明(  )‎ A.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趋同                    B.西学已成为时代主流 C.政治变革存在较大阻力                        D.“中体西用”得到普遍认可 ‎24、1924年1月,孙中山在阐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其阐述(  )‎ A.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B.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 C.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 二、主观题(共3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摘编自赵子平《与?》 ‎ 材料二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9分) ‎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理由,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进一步说明。(16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 西方 ‎ 中国 ‎ ‎19世纪中后期 ‎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天朝上国”败给蛮夷“小邦”,部分士大夫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 中国出现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政体,实行民主政治;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国思想界掀起新文化运动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 材料一 “四大发明”的原型最早出现于培根的《新工具》。他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马克思基本承袭了培根的说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 材料二 最早在教科书中提出“四大发明”的是陈登原,他在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设有“四大发明”一目,并指出:“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纸与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少?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现的最早呢!” 受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开始对中国科技史感兴趣,李约瑟开始萌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意愿。1943年2月,李约瑟应邀抵达中国,其领导下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使战时的中国科学界获益良多。1946年李约瑟回国时收获了大量中国科技史的珍贵文献资料,不久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说并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此后,“四大发明”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最高成就的概念被世界所接受。 1954年初,包含着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最大热忱的千秋巨著一一《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由剑桥大学隆重出版。该书特别阐述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等中国的发明创造。这部巨著打破了西方人长期坚持的中国历史上无科学的观点,中国文明在世界上有着独特地位,使中国辉煌的古文明广为西方人所知。 ‎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成因,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在近现代中国被广泛宣传的现实意义。(10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知识,指出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及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5分)‎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A B B B A D D B A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A A A D C D D A C C A ‎25、(1)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6分) ‎ 卢梭: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依照社会契约原则结成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理想。(3分) ‎ ‎(2)理由: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8分) ‎ 史实: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欧洲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8分)‎ ‎26、(12分)论题: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阐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两次工业革命,使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对外资本输出,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思考中国落后的原因,开始器物、制度、思想、经济等方面,掀起一波一波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考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综上所述,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们不断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论题: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人民进行探索和斗争,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观点明确,中外结合,言之有理皆可。)‎ ‎27、(1)特点:重视经验总结,强调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2分)成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3分)意义:重塑国人历史记忆,增强民族自信心,抵御外来侵略;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交流,有助于打破列强对中国的孤立封锁。(5分) ‎ ‎(2)地位:说明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2‎ 分)影响: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条件,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奠定了基础。总之,“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面貌。(3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