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北镇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检测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北镇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检测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省北镇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2月考 历史试题 2018年12月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用0.5mm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其中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 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推广 B.世袭制度的没落 C.郡县制的实施 D.井田制度的盛行 ‎2.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反映了 A.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 B.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C.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 D.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 ‎3.《晋书》记载:“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材料表明的观点是 A.否定佛教传播 B.肯定道教影响 C.主张正视儒学 D.主张三教合流 ‎4.《唐律疏议·盗贼》规定:非家庭成员,但属五服之内,具有亲属伦常关系的成员之间窃盗 财产,构成犯罪,应在盗窃法定刑罚基础上减等处罚。这反映出唐朝 A.提倡“重罪轻罚”的原则 B.宗族关系凌驾于法律之上 C.经济发展推动法律制度的改进 D.封建社会法律建设受礼教影响 ‎5.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它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这表明古代统治者 A.主张清廉惠民政治 B.希望恢复商周时期的法制 C.企盼统治长治久安 D.追求廉政忠君的政治理想 ‎6.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9 -‎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7.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 ‎8.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指施()‎ 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B.体现了政府的专卖政策 C.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9.在明朝,粮食的主要产地是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但江南所产粮食不能满足本地需要,以至于“吴中等地,全恃湖广、江西”。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城市居民的迅速增加 B.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D.重农抑商事实上的松弛 周寒冷期、东汉南北朝寒冷期、两宋寒冷期和明清寒冷期。气候的变迁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以 A.温暖期比寒冷期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 B.寒冷期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大分裂 C.明清两朝的兴衰深受到当时气候的影响 D.气候变化影响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11.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A.践行“夷师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 D.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 ‎12.读下表:‎ ‎ 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 ‎1840年 ‎1860年 ‎1894年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 ‎59732.7‎ ‎60471.0‎ ‎58915.8‎ 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 ‎620.9‎ ‎628.6‎ ‎612.4‎ 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 ‎2.5‎ ‎3.5‎ ‎143.4‎ ‎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据此可以推断 - 9 -‎ A.民族工业的勃兴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B.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D.欧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 ‎1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14.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15.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 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 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 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     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 ‎16.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由当时的七七出版社印行,为其第一个版本,‎ 第二年10月,再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对《讲话》第二个版本 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共修改了670余处。其中修订的不适应时代的提法可能是 A. ‎“内战时期”改为“十年内战时期”‎ B. “红军战争”改为“革命战争”‎ C. “抗战以后”改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 D. “虽然出不出好东西”改为“虽然拿不出好东西”‎ ‎17.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一部分有远见的政治家深切的意识到,雅典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要解决兵源和财源问题,扩大雅典公民团体势在必行。这从侧面印证了雅典 A.贵族寡头政治左右 B.政治体制弊端逐渐暴露 C.阶级矛盾趋向缓和 D.开放公民权日益占主导地位 ‎18.西塞罗(公元前 106 年—前 43 年)认为,“不是在罗马有一种规则,在雅典有另一种规则……今天一种规则,明天另一种规则,而是有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因为这个法律有“一个人类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即上帝,他是这个法律的创制者”。材料说明罗马法 A.吸收了基督教理论 B.适用于罗马帝国所有地区 C.具有普世性的原则 D.成为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19.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议会“下院的真正工作无非是充当内阁的登记机关”,从1887—1897年,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了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同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授权内阁或某一行政部门去制定具体的施行细则。这说明当时英国 A.议会中心地位逐渐丧失 B.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责任内阁制真正确立 D.行政权不断地膨张 ‎20.下图为 2000 年美国总统选举数据,其中布什最终以 271 张选举人票当选美国总统。可见美国总统选举 - 9 -‎ A.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结合 B.选举人制度是典型的金钱政治 的民主原则 ‎21.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该经济政策 A.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 B.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 C.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 D.有助于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22.1961年,邓小平负责起草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对国家要实行“五保”:‎ 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 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由此可知,该条例的主旨是 A.减轻人民公社化带来的损失 B.调整企业生产秩序 C.阐明国家实施计划的必要性 D.优化工业经济结构 ‎23.1767年,出于对工厂动力的需求,博尔顿认识了瓦特,此后二人成为合伙人。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A.工业革命离不开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 B.专利制度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发明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工业动力的垄断 ‎24.美国福特政府认为,“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而“尼克松已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在福特总统正式访问北京之后没有多久,毛泽东再次邀请尼克松访华。”这表明当时中国 A.外交形势受到冷战干扰 B.美国政府决策效率低下 C.力推中美关系全面和解 D.外交困境并未实现突破 ‎25.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8 条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1988 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93 年修正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取代“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材料反映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C.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确认 D.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经营 ‎26.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备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的需要 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 9 -‎ ‎27.1949 年,一名意大利工人在抗议政府加入北约的运动中被警察枪杀。20 多年后,有访是在1953 年抗议资本家开除工人的工潮中发生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原历史真相 C.受访者对接受访谈存在顾虑 D.口述纪录出现偏差缺乏史料价值 准进入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他们大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国家,也有来自印度、‎ A.有助于欧洲推进经济复兴计划 B.使冷战局势更加严峻 化 ‎29.下表是20 世纪70 年代末,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 A.欧洲各国经济仍未走出“滞胀”状态 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 C.国有企业的数量在西欧各国普遍减少 D.自由主义政策在欧洲成为历史 ‎30.有学者称: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认识是 A.必须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 B.建立现代福利制度需向西方国家“看齐”‎ C.实施高福利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 D.由膨胀到瘦身是各国福利制度的必经阶段 ‎31.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他还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A.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B.彻底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 C.表明他否定希腊的民主制度 D.说明了知识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32.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宣称:“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这表明文艺复兴 A.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 B.论述了天赋人权思想 C.是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 D.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四个大题,其中33题12分,34题12分,35题16分,36题12分,共52分)‎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在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井,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 - 9 -‎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分别为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驾长、舁夫、篦头、修脚、修养、倡家、小唱、优人、杂剧、响马贼。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这一时期社会流动节奏之快是空前绝后的。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在传统贵族因为自然原因人数减少时,都铎国王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有限的任命贵族,使贵族人数总量基本不变。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迈克尔·波尔是商人赫尔之子,后成为理查二世的国务大臣,卜托马斯·克伦威尔出身寒门,是制衣匠的儿子,成为埃塞克斯伯爵,进入国家政务管理层,任国王的掌玺大臣。威廉·彼得爵士出生于德文郡一个偏远乡村里,是一个约曼(扈从)家庭的幼子,后来成为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玛丽女王统治时期的国务大臣。他以出任国家政府官员获得的财富为基础,在家乡大量购买庄园,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 ‎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引起明代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指出,晚明社会与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的流动特点的主要区别。(3分)根据材料,指出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4分)‎ ‎34.(12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正如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 - 9 -‎ 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而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中国新闻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分)‎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6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3 分)‎ ‎3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宫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2017年3月《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4 分)‎ - 9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4分)‎ ‎3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虽然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为不可调和的冲突。恰恰相反,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现象和主流。‎ ‎——摘编自钱满素《美国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有关“世界文明”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表示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山东省北镇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2月份质量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CDD 6-10 DCDAD 11-15 DCABB 16-20 BBCDA 21-25 ABAAC 26-30 BBABA 31-32DA 二、非选择题 - 9 -‎ ‎33.(12分)独家 ‎(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政府的控制放松;朝廷赋役沉重;土地兼并加剧;科举制度的推动。(5分)‎ ‎(2)晚明: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行业特征突出,主要从农业转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英国:新兴的工商业阶级晋升贵族,担任国家官职;(3分)影响: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具有民主色彩思想的产生。(4分)‎ 34. ‎(1).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2)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4分)‎ 创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2分) (3)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3分)‎ ‎35.(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4分) (2)变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2分)‎ 影响: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6分)‎ ‎(3)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2分)‎ 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2分)‎ ‎36.观点1:赞成,不同文明之间的渗透交融是主流。(2分)如辛亥革命后中国借鉴美国共和政体和英国责任内阁制,推动了民主法制进程;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缓解了经济危机;中国改革开放借鉴西方市场经济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新文化运动借鉴了西方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上述借鉴均成功地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由此可见,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10分)‎ 观点2:反对,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是主流。(2分)如鸦片后战争的爆发从根本上讲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和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间的一次碰撞;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旗号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9·11事件”。这些史实均体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因此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10分)‎ 其他观点:只要观点明确并能用正确史实说明观点,可依据示例相应评分。‎ www.ks5u.com - 9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