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上期3/4月考
2017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8题,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这一变化反映出
A.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 B.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
C.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 D.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
2、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
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
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
3.《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
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 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
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 D、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 认知
4、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 儒学在汉代已成为传统文化的单一思想
B. 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C. 各级教育都以传授道家思想为主
D. 黄老之学的政治功能得以彰显
5、魏晋时期经学急剧衰退,文人士大夫抛弃了两汉经学传统,重新解释天道自然,在充分认识自然之美的同时意识到,自然是人性美与艺术美的和谐。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书法风气的兴盛。据此可知,魏晋书法
A、展现了文人的精神面貌 B、突破了儒学的道德伦理
C、肯定人性,凸显人性美 D、反映了士大夫阶层崛起
6.引起下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7.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由此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规范
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9.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东西方
中 国
西 方
I596年刊印李时珍《本草纲目》
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37年刊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39年刊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l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42年刊印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
A、改治体制本质差异 B、中西文化的交流加深
C、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D、西方科技领先于中国
10、魏源在《海国图志》卷 47 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
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 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 度
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 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
11、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I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这反映出
A、留学教育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B、近代中国人了解西方的途径多样
C、中西文化频繁交流唤醒了民众 D、报刊是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主阵地
12.清朝官员认为: “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这反映出当时
A. 留美幼童易受西方文化 影响 B.“中体西用”思想普遍流行
C. 人才培养模式不合中国国情 D.传统儒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13、1907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凡女子学堂学生,一律禁止缠足;每州县设立女子师范学堂一所,学制为4年。清廷这一举措
A、成为近代中国女性解放的先声
B、推动了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的发展
C、革除了数千年男尊女卑的陋俗
D、标志着女性的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14、孙中山说“三民主义”的含义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款中,体现“政治是人民所共管”的是
A.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C.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D.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15、编写于1914年前后的《浙江各县宣讲稿选粹》,汇集了《说国民常识》《说世界大势》《释自由》《说公德》、《说中国地理》、《释平等》、《劝宝爱国货》、《劝破除迷信》等讲稿。由此推知,宣讲活动旨在
A. 破除封建传统礼教 B. 普及近代国家观念
C. 增强民众科学意识 D. 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16、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A. 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 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绪蔓延
C. 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 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17、戊戌政变前谭嗣同曾劝说袁世凯“围园劫后”(包围圆明园,劫持慈禧太后)关于在这一事件前后,袁世凯在何时告密有不同的记载。袁世凯在《戊成日记》一文中声称,自己是在政变发动之前告的密;张一麟在《心太平室集》则称,袁世凯在政变发动之后,为撇清与维新派之间的关系才告的密。这反映出
A、当事人的叙事一定真实可信 B、历史现象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
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 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
18、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19. 欧亚大陆两端的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上述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 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
B.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20、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把人类社会进程描绘为一个由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状态,终止于专制政治社会的过程,他反对以道德败坏和人性异化为代价来换取科技进步和物质增长。这说明,卢梭
A、是积极的乐观主义者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反对科技的飞速发展 D、对理性持质疑态度
21、据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统计显示: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492年共有10位名人,都是欧洲大陆人;在1500年之后,影响世界的名人中英国有17人(如牛顿、亚当.斯密),美国有8人,而法国、德国、意大利分别只有8人、9人、3人。据此可知,英国
A、成为世界近代化的引领国 B、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C、成为文艺复兴运动引领者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扩展
22.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
A.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
C.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23、西方学者在研究 19 世纪后期蒸汽船的使用时发现,在欧美国家和非欧美国家都出现 了贸易量翻倍的同时,非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下降了 15﹣16%;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上升了
11﹣17%.以上材料表明:
①蒸汽船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 ②奴隶贸易促使人口急剧集中
③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化加深 ④工业水平和城市化率成正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旦斯克的小麦价格,然后根椐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依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 行。”这一现象说明:
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
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25
.在某一历史时期,欧洲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A. 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反对封建制度
B. 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批判社会罪恶
C. 表现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
D. 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Ⅱ卷(主观题 50分)
26、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主要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思想文化原因。(8分)
材料二 福州船政学堂的主要课程为算数、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恶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九铁路总理。留学生李荣芳、郑成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三 蔡元培曾说: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教育理念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什么影响?(10分)
材料四 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 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3)指出材料四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哪些启示。(5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了一部写实小说,它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英国伦敦的平民区里,一个婴儿刚刚出世,他的母亲变离开了人世。孤儿被本地教会收留,起名为奥利弗。奥里弗9岁的时候,不能像有钱人家的孩子那样进学校念书,他被送进工厂,和其他童工一起,日夜干不能胜任的苦活,并且吃不饱,他提出增加粮食的要求。工厂不愿继续收留奥利弗,他便在殡仪馆做学徒,后因遭到老板毒打而出走。他偷跑到伦敦,却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根据(英)狄更斯《雾都孤儿》改编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工业化时代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12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应准确全面)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塞罗突破了城邦时代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界限,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张扬了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文主义者还大力提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等,从而为近代意义上公民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古希腊罗马的公民理论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17、18世纪的公民还在范围和数量上得到了拓展: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从公民及公民权利发展的动力源来看,主要是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形式,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如英、法、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获得了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身份。
——摘编自张博颖等《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公民观的内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7分)
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上期3/4月考历史答案
1——5 C D B B A ;6——10 C D D C A ;11——15 B D B C B
16——20 D B D B D ;21—25 A C D B A
26(1)取向:以德为先,重道德、崇操守;重视人文型人才,轻视经济和科技类人才;具有官本位价值取向.(4分)
原因: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主流思想,宋明理学宣扬三纲五常;科举制的推行,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社会风气;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轻商贱商思想根深蒂固.(4分)
(2)不同:前者:“中体西用”;后者:全面发展,民主自由,教育救国.(4分)
影响:前者: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后者:继续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发展,有利于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分)
(3)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2分)
启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教育管理要体现民主自由的思想.(3分)
27、示例一 :情节:奥利弗和其他童工在工厂工作繁重却吃不饱。(2分)
历史现象:工业革命早期的社会问题严重。(2分)
概述评价:18时期中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工业革命形势下,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正如狄更斯《雾都孤儿》所描述的那样,童工问题严重,工厂大量使用童工;救济院与社会救济不力等,导致弱势群体深受其害;自由主义政策下,不良资本家加紧剥削。(6分)
所以《雾都孤儿》艺术化地反映了工业化时代的许多社会问题,文学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2分)
示例二 情节:孤儿奥利弗在善良人的帮助下获得了幸福。(2分)
历史现象: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情怀(2分)
概述评价: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批判了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出现的各类丑恶现象,如童工问题,社会救助不力问题,资本家剥削严重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但是狄更斯在小说中一是突出了主人公历尽艰辛、不懈努力,二是展现了善良人对主人公的帮助。小说结局体现了狄更斯对社会人道主义关怀和社会良性发展的期盼。(6分)所以《雾都孤儿》饱含了狄更斯对人道主义情怀及社会良性发展的期盼。(2分)
28、(1)内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勤勉进取,守信坚韧;遵守法律,捍卫人民主权;推崇理性、参政议政。(4分)
意义:政治:推动了世界范围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经济: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时代到来;思想:有利于人类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的社会秩序。(4分)
(2)不同: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