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高一期中考试
化 学 试 卷
命题教师:马旻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Cl—35.5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对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能、太阳能、氢能都是新能源
B.已知反应 C(s,石墨)===C(s,金刚石)为吸热反应,可得结论: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C.“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D.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更多
3.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②单质的颜色加深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④单质的沸点升高 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4.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D. 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
5.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4C+2H2 B.C2H6+Cl2C2H5Cl+HCl
C.CH4+2O2CO2+2H2O D.2HI+Cl2===2HCl+I2
6.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烷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所以CH2Cl2有两种不同构型
B. 甲烷能够燃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因此甲烷是矿井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C. 甲烷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因此,可以使氯水褪色
D. 甲烷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7.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
顺序为( )。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8.M、N、Q、P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M、Q同主族,N、P同周期;M的气态氢化物比Q的稳定;N的阳离子比P的阳离子氧化性强;N的阳离子比Q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M>N>Q>P B.非金属性强弱:Q>M
C.原子半径:P>N>Q>M D.简单离子半径:P>N>Q>M
9.我国的纳米技术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例如曾作为我国两年前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就是一种合成纳米材料,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n+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
A.第四周期ⅢA族 B.第三周期ⅤA族
C.第五周期ⅢA族 D.第四周期ⅤA族
10.C5H12有3种不同结构:甲CH3(CH2)3CH3,乙CH3CH(CH3)CH2CH3,丙C(CH3)4。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属同系物,均可与氯气、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B.C5H12表示一种纯净物
C.甲、乙、丙中,丙的沸点最低
D.丙有3种不同沸点的二氯取代物
11.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
向Na2CO3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可看到有气体产生
比较碳、氯的非金属性强弱
D
在光照条件下向CH4中通入足量Cl2
制备纯净的CCl4
12.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两两相邻的5种元素如图所示,
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D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
B. E、B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8、18或32
C. A、E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7
D. 5种元素的核电荷总数之和可能为5a+10
13.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作动力源。已知1 g液态肼和足量的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N2和
水蒸气时放出20.05 kJ热量,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肼(N2H4)分子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
B. 此情况下,液态肼燃烧生成1 mol N2时放出的热量为641.6 kJ
C. 该反应中肼作还原剂
D. 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4.在t ℃时,10 L 0.4 mol·L-1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2H2O2===2H2O+O2↑,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如下表,已知反应至6 min时,H2O2分解了50%(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t/min
0
2
4
6
V(O2)/L
0.0
9.9
17.2
V=?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2 min H2O2平均反应速率比4~6 min慢
B.反应至6 min时,共产生O2 44.8 L
C.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1·min-1
D.反应至6 min时,c(H2O2)=0.3 mol·L-1
15.取一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如图),下列对于试管内发生的反应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无光照也可发生
B.盛放饱和食盐水的水槽底部会有少量晶体析出
C.甲烷和Cl2反应后的产物只有CH3Cl和HCl
D.CH4和Cl2完全反应后液面上升,液体充满试管
16.其他条件不变时,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
A. 对于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增大体系的压强
B. 对于反应N2(g)+3H2(g)2NH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N2
C. 对于反应N2(g)+3H2(g)2NH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Ar
D. 对于反应N2(g)+3H2(g)2NH3(g),容器气体压强不变时,充入Ar
17.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H2+I2。若c(HI)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时,需要15 s,那么c(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 )
A. 5 s B. 10 s C. 大于10 s D. 小于10 s
18.一定量的甲烷在O2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H2O的总质量为14.4 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7.2 g,则CO的质量是 ( )。
A.2.8 g B.4.4 g C.5.6 g D.在2.8 g~5.6 g之间
19.已知CaCO3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2HClCaCl2+H2O+CO2↑,下列措施中可使生成CO2的速率加快的是(不考虑CaCO3与盐酸接触面积改变的影响)( )
A.加大CaCO3的量 B.加大盐酸的量
C.加大盐酸的浓度 D.减小CaCl2的浓度
20.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的是( )
A.X2YZ4 B.XYZ3 C.X3YZ4 D.X4Y2Z7
21.已知R2+核内共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确定m g R2+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22.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6种 B.7种 C.8种 D.9种
23.某科研小组公司开发了Li-SO2Cl2军用电池,其示意图如图所
示,已知电池总反应为:2Li+ SO2Cl2= 2LiCl+SO2↑。下列叙
述中错误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负极材料是Li,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锂电极→导线→负载→碳棒
C. 电池工作过程中,石墨电极反应式为SO2Cl2+2e-=2Cl-+SO2↑
D.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流过0.2 mol电子,生成2.24 L气体
24.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g) + 3H2(g) ⇌2NH3(g) 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6个N-H键形成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②3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③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⑤NH3%、N2%、H2%都不再改变;
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
⑦正反应速率v(H2)=0.6mol/(L•min),逆反应速率v(NH3)=0.4mol/(L•min)
A.全部 B. ②③④⑤⑥⑦
C. ②③④⑤⑦ D. ③④⑤⑥⑦
25.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Xm+、bY n+、cZp-、dWk-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是( )
A. 若p>k,则还原性:cZp- < dWk-
B. 若m>n,则碱性 X(OH)m>Y(OH)n
C. 若半径aXm+>bY n+,则a<b
D. 若半径aXm+>bY n+,则X的单质一定能从含Yn+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
Ⅰ.用序号回答:①HCl ②NaOH ③Cl2 ④H2O ⑤NH4Cl ⑥P4 ⑦NH3·H2O ⑧Na2O2 ⑨HClO ⑩CaO ⑪HF ⑫MgCl2。
(1)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存在离子健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下列变化中:①I2的升华,②烧碱的熔化,③NaCl溶干水,④HCl溶于水,⑤NaHCO3的热分解,⑥NaHSO4溶于水(用序号填空)。
(1)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3)仅发生分子间作用力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
27.(12分)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请用化学用语答题)
元素代号
X
Y
Z
M
R
原子半径/nm
0.186
0.102
0.075
0.074
0.143
主要化合价
+1
+6 -2
+5 -3
-2
+3
(1) 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
(2)X与Y按原子个数比1∶1构成的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所含化学键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 Y2-、M2-、R3+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Z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YM2通入FeCl3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2分)
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反应进行到10 s末达到平衡,此时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 mol,B的物质的量为0.6 mol,C的物质的量为0.8 mol。
(1)用C表示10 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10 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________。
(3)A与B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气体的密度变化是________。
(5)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填字母)。
A.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B.A、B、C、D的浓度都相等
C.每消耗3 mol A的同时生成2 mol D D.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3∶1∶2∶2
E.3V正(A) = 2V逆(C) F.A的转化率保持不变
29.(14分)
Ⅰ.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
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
电极放入6 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
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1)写出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
(2)乙中负极为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由此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了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Ⅱ.化学电池在通信、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镍镉(Ni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示为:Cd+2NiO(OH)+2H2O2Ni(OH)2+Cd(OH)2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①放电时Cd作正极 ②放电时Ni元素被还原
③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Ⅲ.氢气和氧气可形成氢氧燃料电池。通常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当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时)和碱式(当电解质溶液为NaOH(aq)或KOH(aq)时)两种。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酸式电池的电极反应:正极 ;
(2)碱式电池的电极反应: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D
B
B
C
C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A
C
B
B
C
A
C
A
21
22
23
24
25
C
C
D
C
C
26.(12分)
Ⅰ.(1)⑩⑫ (2)①④⑦⑨⑪ (3)②⑤⑧
Ⅱ.(1)⑤⑥ (2)②③ (3)①
27.(12分)
(1) 第二周期ⅥA族
(2) 离子键、共价键
(3)S2->O2->Na+>Al3+
(4) 略
(5)SO2+2Fe3++2H2O===2Fe2++SO+4H+
28.(12分)
(1)0.04 mol·L-1·s-1
(2)0.4 mol·L-1 (3)1∶1 (4)不变 不变
(5)F
29.(14分)
Ⅰ.(1)2H++2e-H2↑(2)Al 2Al+2OH-+2H2O2Al+3H2↑(3)AD
Ⅱ.②④
Ⅲ.(1)O2+4e-+4H+2H2O
(2)2H2-4e-+4OH-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