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广东深圳高级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广东深圳高级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历史 命题人:徐鹤之 审题人:劳锐 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必修一基础知识能力部分(占24分);第二部分:中国古代史(占76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按座位号、页码顺序收回。‎ 第一部分 (本卷共计24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24分)‎ ‎1.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 ‎2.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材料说明(  )‎ 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 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 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 ‎3.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 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 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4.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政府对赴台湾的移民实行禁止携眷的政策。官员蓝鼎元建议:“欲赴台耕种者必带有眷口,方许给照载渡,编甲安插。台民有家属在大陆,愿搬取渡台完聚者,许县呈给照赴大陆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难。”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清廷对台政策的变化 (  )‎ A.反映清廷全面解除了“海禁”政策 B.发挥着台湾地区的海防前哨作用 C.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控 D.传播了大陆先进生产方式 ‎5.1854年8月,英、美公使乘兵船北上,要求面见皇帝和大学士,提出修约要求。清政府派官员到大沽口外拦阻,并认为“所开各条,均属荒谬已极,必须逐层指驳,以杜其无厌之求”。清政府这一做法(  )‎ A.反映了部分官员民族意识觉醒 B.实际上是否认了《南京条约》‎ 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 D.有效遏制了欧美大国的侵略 ‎6.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度 ‎ 总督 ‎ 巡抚 ‎ 满族 ‎ 汉族 ‎ 满族 ‎ 汉族 ‎ ‎1837年 ‎ ‎7 ‎ ‎3 ‎ ‎8 ‎ ‎12 ‎ ‎1864年 ‎ ‎3 ‎ ‎7 ‎ ‎0 ‎ ‎15 ‎ 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 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D.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 ‎7.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其中“神山沦没”事件(  )‎ 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 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 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 ‎8.一枚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共和四杰”火花,上书“中华民国”“共和四杰”。并绘有孙中山、黄兴、袁世凯、黎元洪“四大巨头”的头像。“共和四杰”火花出现的背景是(  )‎ A.革命党人实现了精诚团结 B.清帝退位后民众渴望团结 C.孙中山直接领导辛亥革命 D.孙中山领导进行二次革命 ‎9.1921年5月1日,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了从未有过的“劳动节”示威游行。当时的传单上写着:“列位列位!明天是阴历五月一号,是做工的人的节气。厂里的工人们打算开个纪念会,人家在一块儿,谈谈话,演演戏,热闹热闹!”这表明当时长辛店工人(  )‎ A.支持实业救国运动 B.组织意识有所提高 C.积极反抗国民党统治 D.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0.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  )‎ A.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 B.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 D.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11.抗日战争中,几乎所有国民党战区都有苏联军事顾问,唯独在中共领导的军队里没有苏联顾问,即使是苏联记者也只有征得蒋介石本人的同意才能进入中共区域。这说明,当时(  )‎ A.苏联对中共的政策发生了转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冲击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出现了分歧 D.蒋介石极力防范中国共产党 ‎12.198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2003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通过部门整合,职能归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预布了《行政许可法》据此可知政府职能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 B.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C.对接世界市场的需要 D.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13.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  )‎ A.一个中国原则 B.区域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14.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1960‎ 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这表明(  )‎ A.“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              B.美国已调整了对华政策 C.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        D.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5.梭伦实行币制改革,将原来1明那相当于70德拉克马改为1明那相当于100德拉克马。货币升值之后,负债的平民手中的货币也相应增值。这一措施从本质上看 (  )‎ A.有利于雅典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B.有利于负债的平民偿还债务 C.起到了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目的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16.“一般地说,在农业社会,妇女的状况日趋恶化,繁荣使很多上层家庭把妻子当作装饰品;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但它却是这一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外。”促成这一状况的可能因素是(  )‎ A.罗马法制约身体暴力和家族内惩罚 B.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 C.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 D.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 ‎17.17世纪英国议会斗争常用的方式是弹劾,但仅用此对付叛乱者、叛国者和滥用公款者。18世纪早期,下院采取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取代弹劾制,即对政府某项政策或措施进行谴责,或者对国王的某个大臣投不信任票。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  )‎ A.责任内阁制逐渐成熟 B.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 C.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 D.政府大臣无须再对国王负责 ‎18.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它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政治诉求提出的背景是(  )‎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19.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以上材料最能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B.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C.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                D.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20.19世纪上半期是各种“主义”涌现的时期,“自由主义”第一次出现在1819‎ 年,“激进主义”在1820年;社会主义在1832年;“保守主义”在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等都出现于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40年代出现。这些“主义”的出现表明(  )‎ A.文化学者力图建构思想体系             B.民主化进程保障思想自由 C.资产阶级革命需要理论指导                D.工业革命开启思想多元化时代 ‎ ‎21.彼得格勒起义胜利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开端,随后,革命烈火在各地燃起。在广大人民特别是士兵和农民的支持下,到1918年春,俄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可推知,十月革命 (  )‎ A.巧妙利用了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 B.及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C.有效制止了资产阶级政府的反攻 D.恰当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22.1957年,美国国会授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地区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可在这一地区使用武力,以对付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武装侵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这意味着 (  )‎ A.马歇尔计划在中东地区重演 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 C.美国侵略方式由军事侵略变为经济侵略 D.美苏争霸重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 ‎23.下面是一幅名为《大胃王》的讽刺漫画(作者:黄淑敏)。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展 B.二战后美苏走向全球性的对抗 C.两极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D.美苏两极处于核恐怖平衡状态 ‎24.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一超多强局面基本瓦解 第二部分 (本卷共计76 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25.《易》又称《周易》,是阐述关于阴阳变化之书,一度被道家奉为经典。巧合的是,“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且一再强调“《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由此可见(  )‎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B.孔子坚守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 C.儒道两家思想已呈融合之势 D.晚年孔子因遭受困厄而热衷卜筮 ‎2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27.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  )‎ A.都具有延续性、一致性 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C.彰显儒家学说的适用性 D.加剧了国家政治的分裂 ‎28.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的“国”与“家”是相通的,“孝”和“忠”是一致的,作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同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的“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和时期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该治理模式(  )‎ A.是以宗法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B.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C.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延续 D.确保了皇权在基层社会的独尊地位 ‎29.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约公元前422年)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溉民田。”而《吕氏春秋·乐成》认为,该渠为魏襄王时(约在西门豹后100年)邺令史成所建。这反映出(  )‎ A.历史事件真伪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 B.二手史料对相关历史的叙述有待考证 C.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评价 D.虚构性强的文学类作品史料价值较低 ‎30.班固在《汉书•食货志》说:“辟土殖谷为农。”中原人又因此被称为“粒食之民”。这种现象说明(  )‎ A.农业耕作以人力为主要的动力 B.古代中国农业即种植业 ‎ C.农民主要是开荒种植谷物的人 D.粮食种植在农业中有特殊地位 ‎31.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32..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  )‎ A.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 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 ‎33.古代文件传输主要依靠驿站。《唐律)规定:驿丁抵驿,须换马更行,不然杖八十。又规定:凡误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邮驿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B.唐法律遵行轻罪重罚原则 C.邮驿制度有利于政令畅通 D.唐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34.下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笔画圆匀,庄严厚重 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随意挥洒,任情纵性 D.行云流水,飘逸易识 ‎35‎ ‎.清代前期,清政府大兴编书之风,集中国古籍之大成编成《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四库全书》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并将上述著作分储东北、华北、江浙等地。这一举措(  )‎ A.减缓了统治阻力 B.加强了君主专制 ‎ C.有利于文化专制 D.阻碍了西学东渐 ‎36.清代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秀才在冠帽上别一枚纯银簪;举人或进士则戴纯金簪;进士出身的官员擢升到高级官位时,他的金簪会添上花纹,镶嵌珍珠、宝石。这反映出清代(  )‎ A.科举制度造成社会等级森严 B.理学思想决定社会价值取向 C.科举出身者具有荣耀的地位 D.社会阶层固化削弱思想活力 三.材料解析题:(三题共计52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宋太祖有言:“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政治。”北宋政治家、书法家蔡襄曾感叹:“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北宋官员田况在《儒林公议》中记述:“(宋太宗)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饥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 材料二 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名句:“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述:宋太祖尝弹雀(用弹弓打鸟)于后园,有某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悦,赐金帛慰劳之。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分析形成这种政治特点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这种政治特点对宋代科技文化带来的多方面影响。(15分) ‎ ‎(2)材料二的名言名句和事例集中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官员体现出这种精神的原因。(10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表1:中国古代主要王朝的都城 秦朝 西汉 东汉 西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咸阳 长安 洛阳 洛阳 长安 长安 开封 杭州 北京 初为南京,后移北京 北京 依据表1内容,围绕“定都”这一主题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要求: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 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摘编自吴钧《户口册上的中国》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9分)‎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历史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答卷(每题1分,共计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A D C C C B B B D D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C D A B D C A D A B A 第二部分选择题答卷(每题2分,共计24分)‎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B D B C B D C A A D A C 三.材料解析题:(共计52分)‎ ‎37.【答案】(1)特点:崇尚文治、重文轻武(或士人政治、士大夫政治)(4分) ‎ 主要原因:北宋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割据地方专横跋扈的积弊,宋太祖以及后继的宋太宗实行军事改革(解除高级将领兵权、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重用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如由文臣担任枢密院最高长官),推行文臣统兵、文官治国,文官(士大夫)地位空前提升。(5分) ‎ 影响,从以下几方面作答: ‎ ‎①这种政治格局营造了相对宽松、自由、昂扬的社会氛图;(1分) ‎ ‎②促进了科技进步,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代取得新的突破或应用;(1分) ‎ ‎③促进了文艺创作的繁荣,词的创作在宋代突飞猛进,涌现出了大量宋词名篇和名家;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成于宋代;散文创作在宋代进一步繁荣,“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家出自宋代: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的杂剧形成并在瓦舍勾栏演出;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及其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形成。(1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 ‎ ‎④科举制进一步完善,进士(通过殿试及第者)的录取员额及地位大幅提升;(1分) ‎ ‎⑤书院教育蓬勃发展,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产生并发展于宋代(1分) ‎ ‎⑥完成了儒学复兴,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1分) ‎ ‎(2)精神:知识分子(土大夫)心系民生、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已任)敢于担当的精神。(4分) ‎ 原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儒家,本身就有重义轻利、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气质;(2分)北宋重用文臣、崇尚文治、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图激发了士大夫(文官)一心为民忠君报国的热情和责任感;(2分)北宋理学将儒家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2分)(若回答“北宋完备的文官治理体系和二府三司台谏制度体系保证了政治决策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拥有最终决策权的皇帝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牵制,增强了官员按制度办事的底气”也可给2分。但此问总得分不能超过6分)‎ ‎38.【答案】(12分)(提出问题3分,至少从三个角度结合史实予以解释9分。)‎ 示例1:(从全局着眼)‎ 问题:为何中国古代王朝多定都于北方?(3分)‎ 解释:其一,历史传承。秦朝继承秦国都城,西汉长安与秦朝咸阳隔渭河相望,东汉洛阳的都城史可追溯至东周,唐朝继承隋朝旧都,明清继承元朝旧都。‎ 其二,经济因素。宋代以前,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黄河流域,定都北方的经济条件充足。‎ 其三,国防因素。古代王朝的主要威胁,前期主要来自于西北边疆,后期主要来自于东北边疆,定都北方有利于巩固国防。‎ 其四,政治根据地。秦汉以关中取天下,隋唐以关陇集团得天下,元朝兴于蒙古高原,明朝朱棣以燕王身份“靖难”而夺得政权,清朝兴起于东北,定都时一定程度上顾及了自己的政治根据地。综上,中国古代王朝多定都于北方,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9分,每个方面3分,任答3个方面即可。)‎ 示例2:(从某城市着眼)‎ 问题:北京为何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主要都城?(3分)‎ 解释:其一,地理位置。北京处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蒙古高原的交接点上,北靠燕山,西依太行,易守难攻(战略位置突出,拥有居高临下、坐北镇南的政治地理形势)。‎ 其二,历史积淀。辽朝、金朝定北京为陪都、首都,为元明清相继承。‎ 其三,版图变化。元朝、清朝入主中原,带来了北方、东北的辽阔版图,使传统的“天下之中”位置向北京转移。‎ 其四,政治根据地。元朝兴起于蒙古高原,明朝朱棣以燕王身份“靖难”而夺得政权,清朝兴起于东北,定都北京既能控驭天下,又能靠近自己的政治根据地。其五,交通运输。北京交通路线发达,京杭大运河漕运便捷。综上,北京成为都城,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最优选择。‎ ‎(9分,每个方面3分,任答3个方面即可。)‎ 示例3:(从某朝代着眼)‎ 问题:明初为什么会定都南京?(3分)‎ 解释:第一,经济地理。自南宋以来,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南京坐拥长江与大运河航运之便,处于东南富庶之地的中心地带。‎ 第二,军事地理。南京依山带江,坐拥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第三,风水学说。南京符合传统风水学说的“四象”要求,古人认为龙盘虎踞,颇具王者气象。‎ 第四,政治根据地,朱元璋夺取天下的主要支持力量来自东南地区,南京是他夺取天下的重要根据地。综上,南京具有建都的若干优越条件,即使朱棣定都北京之后,南京依然拥有“留都”的地位。(9分,每个方面3分,任答3个方面即可。)‎ ‎39.【答案】(1)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商品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变革。(6分)‎ ‎(2)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流动;客观上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公正。(9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