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二 历 史(文)
出题:颉全宁 校对:安丽翮 时间:2019.5
(试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共48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内)
1. 《逸周书·世俘解》说,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下列对此的理解,你认为最正确的是
A. 所述国数十分可信 B. 含有统天下于一尊的积极意义
C. 降服多于消灭错误 D. 实际上是周族奴隶制度的扩张
2. 春秋战国时代,勤学有志的士人如饥似渴地追随各家学术大师,优秀的人才更是身兼数家所长。下列人物最有代表性的是
A. 老子 B. 孟子 C. 商鞅 D. 韩非子
3. 商鞅以二十等爵制为基础,推行“名田制”,其中规定:庶民以上者均可根据身份占有数量不等的土地,土地可以继承。此项规定
A.延续了西周的等级制度 B. 造就了一大批自耕农
C. 直接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D. 彻底废除了井田制度
4. 孔子:“君子义以为质”,孟子:“舍生而取义”,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由此可知,“义”的提出,目的在于确立
A. 行为规范 B. 施政之术 C. 人伦秩序 D. 价值准绳
5.汉武帝时期,政府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收回并禁止诸侯国铸钱。上述措施有利于
A.汉初经济恢复 B.促进大一统局面
C.促进商人崛起 D.形成官营手工业
6.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7. 《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法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8.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9. 下图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据图可知,8-11世纪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
A. 货币经济长足进步 B. 赋役制度走向成熟
C.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自然经济有所发展
10. 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意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 B. 首次赋予仁政理念法律保障
C. 有利于促进对国家的认同 D. 社会救济开始成为民众权利
11.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
A.是皇权执行机构 B.其阁员位卑权重
C.有助于合理决策 D.是中枢决议机构
12.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材料描述是
A.专业的私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小农的家庭手工业 D. 资本主义萌芽
13.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扬州发展成为工商市镇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观念
C.扬州吸引大量人口集聚 D.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14.“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由此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
A. 批判空谈 B. 拨乱反正 C. 明道救世 D. 教人利己
15.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宋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这反映出乾隆时期
A. 皇帝推动儒学复兴 B.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C. 思想领域渐趋保守 D. 君主意图控制思想
高二历史(文) 第5页(共8页) 高二历史(文) 第6页(共8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16.克里斯提尼执政后的近200年期间,雅典仅有过两次推翻民主制度的尝试,两次都发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沉重压力下,而且都是短命的。材料说明雅典
A.民主逐步发展到顶峰 B.民主政治能够减少战争
C.战争与民主制度对立 D.民主制度符合雅典国情
17.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
A.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 B.对人身自由的绝对尊重
C.罗马法的体系走向完善 D.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削减
18.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宣扬相对主义认识论 B. 实际提倡运用人自己的理智
C. 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D. 肯定人性,反对基督教神学
19.马克思把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变化定义为:“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下列不属于马克思所说的这场“大革命”带来的影响是
A.流通商品种类明显增多 B.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建立
C.传统商品的交易量下降 D.商路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20.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21.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科学进步可能会使不平等加剧,“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
A. 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 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
C. 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 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
22.1800—1889年各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
据上表可知,19世纪末
A. 俄国的农奴制阻碍了外贸发展 B. 英国丧失全球贸易霸主地位
C. 世界其他地区工业化程度更高 D. 世界整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23.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 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 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 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 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24. 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职后,敦促国会出台了一系列紧急立法,就社会经济中的紧急情况制定对策。在美国经济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任何原则、规矩都不得不向美国政府的紧急应对危机权力让步,联邦最高法院也不例外。这表明
A. 政府实行专制 B.三权分立失效
C. 总统权力扩大 D.国民经济崩溃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内)
25. (16分)中国科举制度是西方近代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渊源。因此,公务员制度是中国文明的伟大成就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谓待臣曰:“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据统计,贞观时期23年间,唐太宗任用宰相共28人。除高祖旧臣6人外,其余22人出身各异,其中山东人占了一半即11人,却没有一个出身于一流高门(编者注:如,山东高门士族)。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由于科举成为步入仕途、求取富贵的最主要手段,有志从政者就必须接受同样的经书、文学教育,从而使全国在思想文化上也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由此人们也许会联想到近代大英帝国培养统治阶层的经典式教育。由于中国教育的意识形态基础是儒家思想,统治阶级的头脑中充斥了各种伦理道德、忠孝观念和对礼仪的重视。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这与其他国家中政府最有力的支持者往往是政府的批评者大为不同。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科举而同样步入上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入天子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科举制度的作用,不可不谓大矣。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概括唐太宗任用宰相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6分)
26.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二历史(文) 第5页(共8页) 高二历史(文) 第6页(共8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材料一 清代的对外贸易一直是限制贸易,如,一度限制硝磺、铜器不能用来交换,绸缎在数量上也有限制;外国商船来中国不能直接和中国商人接触,直接发生贸易关系,一定要通过中国商人的组织——中介机构,就是所谓公行,又称洋行、洋商。1755年因为历年往浙江贸易的外船日多,乾隆决定把浙江定海的税额提高,目的不在于增加收入,而在于限制外商,防止重新出现澳门。1759年颁布过所谓“防范夷商规条”,规定外国商人销货后即须回国,禁止住冬;夷商不许雇用中国仆役等。这些条规以后又加 改订,限制更严。如禁止外商打听中国行情,夷商不许坐轿,禁止夷商家眷上岸,等等。
——摘编自郑天挺 《清史简述》
材料二 克伦威尔时期英国海外扩张加剧,远洋商业利益成为政府追逐的目标。1651 年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自1651年12月1日起,不经英国政府允许,任何外国商船所载的任何货物或商品,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国及其所属的领土。所有进口至英国领土的货物必须由英国的船舶运输……此后,新的《航海条例》陆续出台。有学者认为,《航海条例》奠定了以后大约100年英国的殖民地政策,即通过严格控制使殖民地附属于英国经济。直到1854年,《航海条例》才因阻碍英国经济的发展等而寿终正寝。
——摘编自李明倩《英国航海法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在制定对外贸易措施上的相似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航海条例》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8分)。
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以显示商王的权威。周王则将赐封官职等事铭铸于带有神秘威严气氛的青铜器上。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当被书写在带有神秘性和权威性的材料上时,也就被赋予了某种类似的气质。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垄断,正如黄帝创制表意文字的意图就在于避开俚语方言以控制人与神交往的媒介。
——摘编自[日]富谷至《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文化史》、苏颖《文字与王权——探索中国一元权力结构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
材料二 1455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用统一的本国语言印刷的文本资料降低了知识信息的解码成本。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能读写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教育的状况,僧侣因此被排除出重要的职位。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摘编自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材料三 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分化。在书面语传播中,那些具有一定政治、经济能力且接受教育的群体才拥有“门票”。到了数字网络时代,网络BBS、博客、微博、微信,都表明传播权利进行了重新分配。民间话语成为整个社会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陈汝东《未来传媒发展趋势:一种媒介史的视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和石刻小篆三种文书形态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统治者采用这些文书形态的意图。(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印刷传播对欧洲文明的影响。(8分)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人类传播史的演进趋势。(2分)
参考答案:
一、客观题:
1-24 BDBDB CADAC CCBCD DABCD BDCC
二、主观题
25. (1)特点:唯才是举;特别重用山东庶族。(4分)
原因:施政目标追求社会安定;山东历史上文化发达,人才荟萃;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科举制度日益完善;唐太宗知人善任。(任意三点,得6分)
(2)作用: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促进思想文化的统一。(任意三点,得6分)
高二历史(文) 第5页(共8页) 高二历史(文) 第6页(共8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6.(1)相似之处:相关规定具体、详实;以国家政权力量对贸易进行干预;不断进行修改和调整;目的是保护本国利益。(8分)
(2)影响:17、18世纪《航海条例》有力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英荷、英法殖民战争的胜利,英国确立殖民霸主地位;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一定的资本、市场条件。19世纪,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展、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率先完成,自由贸易政策对英国更加有利,《航海条例》逐渐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障碍。(8分)
27.(1)共同特点:材质耐久;材料带有权威性;文字被政治权力垄断。(每点2分,共4分)
意图:强化君主权力;稳定统治秩序;彰显历史功业;延续政治传统。(每点2分,任意答3点即可,共6分)
(2)影响:推动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提高了欧洲民众的识字率;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打破了教会的文化垄断,削弱了教会的社会影响力;促使知识产权相关法规的出台。(每点2分,任答出4点即可,共8分)
(3)趋势:传播权利分化下移。(2分)
高二历史(文) 第5页(共8页) 高二历史(文) 第6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