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四校联考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世纪之首。这表明( )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2.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 )
A.遭到了普遍反对 B.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
C.最终必然会失败 D.忽视了道德教化
3.秦始呈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
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4.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5.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
22
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6.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中世纪庄园里的佃户卡洛斯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
A.自备农具和耕畜,为领主每周无偿劳动3天
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C.和庄园领主或其他佃户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
D.为领主耕种“公用地”
7.《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8.《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体现了( )
A.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
B.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C.建立君主专制
D.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9.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的解读,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65年
工业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2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腐朽没落
B.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C.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己经具备
D.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10.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这二者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涉及到了中国问题,侵犯了中国主权
②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③都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
④都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再分配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这场代号为“霸王行动”的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组织最最复杂的两栖陆战。下列选项对此次行动评价正确的是( )
A.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促使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崩溃
C.促使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
D.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12.“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
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
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
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13.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是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追溯历史渊源,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22
(汉代)贸易的进行主要是通过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陆路和环绕欧亚大陆边缘的海路。这两条总的路线决不相互排斥,也不相互独立。大部分货物的运输既靠陆路,也靠海路;通常是埃及和印度之间取道海路,印度和中国之间取道几条陆路中的某一条此外,各条陆路和海路均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如果走某条路线费用太高,或者极不安全,那么,通常乱会使贸易转向其他路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陆路”开辟奠定基础的事件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西汉时期通过此陆路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对外交流路线的特点是什么?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得益于国力强盛,当时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的显著表现有哪些?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
14.调整生产关系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发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秉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能令商實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科二 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在什么时候,哪些任务可以用革命方法完成,哪些任务不能用革命方法完成……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主又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
﹣﹣摘引自《列宁全集》
22
材料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 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是为了避免出现“国不农…众力不足”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盘事”,列宁推行了什么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有何类似“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迁回的行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历史,指出“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是指什么?此模式与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改革在手段上有何共同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关系调整的认识?
15.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酆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氇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三 本宪法既未授予联邦,又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未经州的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一州在参议院的平等代表权,以及变更州的边界:……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不能征收进出口税,无权设立军队,不能发行货币,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及妨碍执行联邦法律。……加入联邦的各州不分大小,政治上一律平等。
﹣﹣摘录于弗格森和麦克•亨利《美国政体》
(1)概括材料一中柳宗元的观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为避免出现“叛国“现象,在地方管理方面,汉武帝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22
(2)西汉王朝如何加强对西北地区管理,以加强汉朝边疆防御力量,结合贞观年间西南边疆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材料二中所说“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在19世纪中期,美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维护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受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影响,德国出现了什么严重后果?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如何才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至少答出两点)
16.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探究以下问题,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1)根据如图表提示,简述1914﹣1993年这四个时间段③到④法德关系的变化。由此你得出什么认识?
【时空观念】
(2)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图一中与汉武帝时期刺史职能类似的是哪一官职?图二是什么政治制度?图一到图二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史料实证】
(3)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证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沙皇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请从经济角度用史实论证彼得一世改革如何追赶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并指出此次改革在俄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2
【历史解释】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
(4)据材料分析美国学者指责苏联挑起冷战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军事方面的对峙措施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22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四校联考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世纪之首。这表明( )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传说与历史事实关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在文字发明以前,存在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所以黄帝的事迹含有真实或神话的成分,其中也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不能全部信以为真,只有考证过的才是真实的历史,所以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B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传说时代文明起源.
2.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 )
A.遭到了普遍反对 B.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
C.最终必然会失败 D.忽视了道德教化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可知,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实行严刑峻法,忽视了道德教化。
故选:D。
22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秦始呈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
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并正确掌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
【解答】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之一,而非本源。B.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儒家思想不管是否受到重视,都与当时统治者统治有关,秦始皇“焚书坑儒”,重视法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由此可知,材料中儒家思想的变化是因为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C项“思想大一统的趋势”属于题干所给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而非原因。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不是材料中变化的原因。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
4.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分析】本题以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答】根据材料“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22
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改进,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故C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史实。
5.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
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气象,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7世纪的中国”可知,这是唐朝统治时期,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对待汉族和少数民族,促进了民族交融。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故题干反映的现象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中世纪庄园里的佃户卡洛斯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
A.自备农具和耕畜,为领主每周无偿劳动3天
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C.和庄园领主或其他佃户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
D.为领主耕种“公用地”
【分析】本题以生活在中世纪庄园里的佃户卡洛斯遭遇为切入点,考查中世纪庄园。
【解答】“公用地”是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全地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因此生活在中世纪庄园里的佃户卡洛斯为领主耕种“公用地”不可能遇到。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中世纪庄园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22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分析】本题考查了查士丁尼及其法典。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解答】《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体现了( )
A.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
B.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C.建立君主专制
D.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分析】本题以“《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2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布了《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资产夺取和巩固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但建立在私有财产贫富悬殊基础上“自由”“平等”实际上只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发布的《独立宣言》肯定了自由、平等、追求幸福是人固有的权利。它们都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掌握政权的要求,即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9.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的解读,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65年
工业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腐朽没落
B.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C.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己经具备
D.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代表着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人觉醒的工人运动有: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 1836﹣﹣1848年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由于宪章运动没有科学理论做指导,最终失败,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22
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可知,符合历史实际的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社会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10.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这二者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涉及到了中国问题,侵犯了中国主权
②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③都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
④都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再分配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这二者都涉及到了中国问题,都侵犯了中国主权;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都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再分配原则。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而华盛顿体系不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相关史实。
11.这场代号为“霸王行动”的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组织最最复杂的两栖陆战。下列选项对此次行动评价正确的是( )
A.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促使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崩溃
C.促使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
D.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分析】本题以这场代号为“霸王行动”的作战为依托,考查诺曼底登陆。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2
【解答】诺曼底登陆是代号为“霸王行动”的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组织最最复杂的两栖陆战,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促使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2.“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
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
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
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
【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信息为依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对工业也进行“手术”;同时,进行政治改革,反对个人崇拜,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等。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打破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关知识。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13.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是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追溯历史渊源,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22
(汉代)贸易的进行主要是通过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陆路和环绕欧亚大陆边缘的海路。这两条总的路线决不相互排斥,也不相互独立。大部分货物的运输既靠陆路,也靠海路;通常是埃及和印度之间取道海路,印度和中国之间取道几条陆路中的某一条此外,各条陆路和海路均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如果走某条路线费用太高,或者极不安全,那么,通常乱会使贸易转向其他路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陆路”开辟奠定基础的事件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西汉时期通过此陆路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对外交流路线的特点是什么?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得益于国力强盛,当时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的显著表现有哪些?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
【分析】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汉代)贸易的进行主要是通过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陆路和环绕欧亚大陆边缘的海路。这两条总的路线决不相互排斥,也不相互独立。大部分货物的运输既靠陆路,也靠海路;通常是埃及和印度之间取道海路,印度和中国之间取道几条陆路中的某一条此外,各条陆路和海路均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如果走某条路线费用太高,或者极不安全,那么,通常乱会使贸易转向其他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陆路”开辟奠定基础的事件是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西汉时期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22
(2)据材料二可知,唐朝对外交流路线的特点是海陆并举(范围广),中外贸易繁荣。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得益于国力强盛,当时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的显著表现有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结合材料可知,“一带一路”建设应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故答案为:
(1)张骞通西域;佛教的传入。
(2)海陆并举(范围广),中外贸易繁荣;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
(3)“一带一路”建设应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点评】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调整生产关系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发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秉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能令商實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科二 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在什么时候,哪些任务可以用革命方法完成,哪些任务不能用革命方法完成……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主又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
﹣﹣摘引自《列宁全集》
材料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 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是为了避免出现“国不农…众力不足”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盘事”,列宁推行了什么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有何类似“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迁回的行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历史,指出“解决原有冲突”
22
的经济模式是指什么?此模式与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改革在手段上有何共同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关系调整的认识?
【分析】本题以“调整生产关系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新经济政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罗斯福新政等相关知识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1)据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结合所学可知,由材料可以看出商鞅的主张是商鞅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或重农抑商,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重农抑商、达到富国目的)的措施是为了避免出现“国不农…众力不足”现象。
(2)根据材料二“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盘事”,列宁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 1921年时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类似“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迁回的行动”是指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根据时间“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可知,当时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经济模式是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而传统的是自由放任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罗斯福新政和苏联新经济政策之间的不同之处:美国改变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苏联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相同之处: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都是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生产关系调整的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改革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必须依据国情适时调整;计划和市场可以相结合;经济体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等。
22
故答案为:
(1)重农抑商的思想;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新经济政策;1992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共同特点: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都是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改革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必须依据国情适时调整;计划和市场可以相结合;经济体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新经济政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罗斯福新政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5.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酆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氇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三 本宪法既未授予联邦,又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未经州的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一州在参议院的平等代表权,以及变更州的边界:……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不能征收进出口税,无权设立军队,不能发行货币,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及妨碍执行联邦法律。……加入联邦的各州不分大小,政治上一律平等。
﹣﹣摘录于弗格森和麦克•亨利《美国政体》
(1)概括材料一中柳宗元的观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为避免出现“叛国“现象,在地方管理方面,汉武帝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2)西汉王朝如何加强对西北地区管理,以加强汉朝边疆防御力量,结合贞观年间西南边疆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材料二中所说“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
22
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在19世纪中期,美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维护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受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影响,德国出现了什么严重后果?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如何才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至少答出两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秦、汉、唐朝时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管理措施以及美国的联邦政府的权力、美国内战、二战后德国的分裂等知识点,考核学生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对比掌握历史史实的能力。
【解答】(1)根据材料“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酆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可知,材料一中柳宗元的观点为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下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影响中央集权。为避免出现“叛国“现象,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强化监察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加强对西北地区管理,加强了汉朝边疆防御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依据材料三“……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不能征收进出口税,无权设立军队,不能发行货币,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及妨碍执行联邦法律……”可知,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有:①与外国签订条约与协定,②征收进出口税,③设立军队,④发行货币等。在19世纪中期,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维护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受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影响,德国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严重后果。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切合题意即可。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故答案为:
22
(1)观点: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下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影响中央集权。措施: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强化监察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2)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唐藩合同为一家。
(3)权力:①与外国签订条约与协定,②征收进出口税,③设立军队,④发行货币等。事件:南北战争(美国内战)。后果:德国分裂,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并存。
(4)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点评】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16.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探究以下问题,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1)根据如图表提示,简述1914﹣1993年这四个时间段③到④法德关系的变化。由此你得出什么认识?
【时空观念】
(2)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图一中与汉武帝时期刺史职能类似的是哪一官职?图二是什么政治制度?图一到图二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22
【史料实证】
(3)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证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沙皇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请从经济角度用史实论证彼得一世改革如何追赶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并指出此次改革在俄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历史解释】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
(4)据材料分析美国学者指责苏联挑起冷战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军事方面的对峙措施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文字和图片材料为背景,考查法德关系的演变、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彼得一世改革、冷战的相关知识。
【解答】(1)据材料图表和所学知,③阶段处于二战时期,法德两国是敌对关系,④阶段是二战结束后,法德两国走向合作。法德关系由敌对走向合作,这说明了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2)据所学知,汉武帝时期刺史是负责监察的官员,图2中与之类似的是御史大夫,它的主要职责也是监察。图3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从两幅图片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22
(3)沙皇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在经济上兴办了纺织、制革和造船等手工工场,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使工场获得了终身作工的劳动力。通过彼得一世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两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4)由材料“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可知,美国学者指责苏联挑起冷战的依据是苏联在东欧的领土扩张。1955年,为了应对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威胁,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缓缓,简称华约。这样欧洲就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故答案为:
(1)由敌对走向合作;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2)御史大夫;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3)在经济上兴办了纺织、制革和造船等手工工场,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4)苏联在东欧的领土扩张;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放,识记法德关系的演变、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彼得一世改革、冷战的相关知识。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