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14 页 2019 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 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 一项是(  ) A. 梅、鹤 B. 竹、兰 C. 兰、鹿 D. 竹、梅 【答案】D 【解析】“梅兰竹菊”四君子,与中国的古老文化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与我们今天的 生活也密切相关。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是“竹、梅”。 故选:D。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春去春回几番景,花开花落总关情。春水初生,白居易信马踏春钱塘湖畔, “①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个紫嫣红的春天款款而至;夏花绚烂,周敦颐流 连荷池。“予独爱②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君子之风盈盈其间;秋风萧瑟,秋 瑾小住京华,“③______,秋容如拭”,知音难觅的孤独涌上心头;北风卷地,冬 雪骤降,岑参戌守边塞,“④______,______”,以想象化冬为春,奇情逸发。而 当落花时节,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即便潇洒如李白,也不免在“⑥______”时生 出几分伤感;然而,也总有人能跳出落英伤怀的窠臼,龚自珍就以“⑦______, ⑧______”赋予了落花别样的情意。 【答案】乱花渐欲迷人眼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为篱下黄花开遍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 树万树梨花开 杨花落尽子规啼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答案: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注意“渐”的写法);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注意“淤”的写法); ③为篱下黄花开遍;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⑤千树万树梨花开; ⑥杨花落尽子规啼(注意“啼”的写法);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 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 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 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8.0 分)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泸县第 2 页,共 14 页 巴金我知道船要在泸县过夜,等它靠好码头,便拿起大衣,戴上呢帽到岸上去,这 时不过下午三点钟的光景。 我慢慢地走上土坡,在一个墩上站住,便掉转身子去看江景。白带似的江水横在我 的脚下,映着午后的秋阳,发出悦目的闪光,和天空成了一样的颜色。岸边一片沙 滩,几间茅屋,两只囤船,还有一列帆樯高耸的小舟。这些似乎全陷入静止的状态, 但是来往的人却使它们活动了。一切于我都是十分亲切。我怀着轻快的心把它们全 收入我的眼里。我望着四周景物渐渐地回复到静止的状态中,我才拔脚往坡上的城 市走去。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泸县的土地,第一次还是在十七年前。那时我不过是十八九岁的 少年,怀着一颗年轻的纯白的心。现在我重睹这个可爱的土地,我的心上已经盖满 了人世的创伤,我想我应该有了大的改变。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 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 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那个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碗里的孩子仿佛就是我。我留 恋地在这个摊子前站了一刻钟光景,我感到一种幼稚的喜悦。那个孩子空着手走开 了,他讲话用的是我极其熟习的声音。这声音引着我走了大半条街。我跟着小孩走, 好像在追自己的影子,我似乎一跳就越过了二十年的长岁月。 然而就只走了大半条街,就只有这么短短的快乐的时间 !我突然被拉回来了,从远 去了的年代回来了。一大片炸毁房屋的废墟横在我面前,全是碎砖破瓦,只有倾斜 欲坠的断墙颓壁留下来,告诉我们人家的界限。焦炙的黑印涂污了粉白墙,孤寂的 梁柱带着伤痕向人诉说昔日的紫荣和今日的不幸。有一处,在一堵较大的白壁上, 触目地现出“我们要替死者复仇”的标语。我隔着废墟望这些字,这时下落的太阳 的余晖正停留在这面断墙上,像一片血光,它罩住了标语的一半字迹。 我站在废墟前,让一阵愤怒的火烧着我的心。我的孩子的梦醒了。我加快脚步往前 走,一座高塔似的钟楼拦住了我的视线,“怎么还剩下这个东西?”我刚这样想, 我的脚就停住了,好像突然受到惊恐似的。我明明看见一具骷髅 !那座钟楼已经成 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 的酷刑。 我默默地看着,默默地听着,看那枯焦的骨架,听那无声的语言。这里有一段悲惨 的故事。但是我惭愧我只有这无力的手,不能给它任何的安慰和援助。我低下头走 到它旁边。我的眼光被几个浓黑的大字吸引住了,依旧是抗战的标语,它们就写在 墙柱上,这是我看惯了的字句。但这时我的头昂起来了,仿佛有一道强烈光芒射进 我的肺腑,照亮我的胸膛。我感到勇气的增加。我的信念在这里又受到一次锻炼。 我没有说错话:只有抗战才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存,和平却会带来毁灭的命运。 我终于走过了斜坡。眼前现出一片绿色,我还听见有力的年轻的声音。原来我走到 公园里来了。这里还是完好的。在树荫下围着一张竹制的小茶桌,六七个穿制服的 青年坐在竹椅上,慷慨激昂地辩论。我走过他们身边,我在砖砌的栏杆前面立了片 刻,我听见了几句话。他们在谈论中国的将来,这的确是一个大题目。一个二十来 岁的人捏紧拳头大声说:“我知道时代是永远前进的。但是我们要推动时代,不要 让时代把我们拖起走。” 我站住,倾听下面的话:“物质的损失,生命的牺牲,会带来伟大的结果 !你看着, 我们就要在这一片废墟上建造起九层的宝塔。” 我感到极大的喜悦。我的确瞥见光明了。这是年轻的中国的呼声。这是在轰炸的威 胁下长成的中国的呼声。它是何等的响亮,何等有力 !我相信它,我等着看那废墟 上建造起来的九层宝塔。 回到船上以前我还在各处走了一转。我走过一条很长的马路,我没有注意街名,但 我知道这是本城惟一热闹的街市。这里两旁都是完好的商店,还有许多白木新屋。 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一个中国的 城市在废墟上活起来了,它不断地生长,发达。任何野蛮的力量都不能毁灭它。我第 3 页,共 14 页 怀着这个信念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一九四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重庆追记 (选自《巴金散文》,有删节)“在泸县”,作者且行且看且思。请根据要求,完 成下列各题。 梳理作者在泸县的行踪和见闻,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加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 表述。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 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 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①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②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你读出了什么?结合本文内容谈谈 你的阅读感受。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巴先生》(《黄永玉全集•文学编•人物》) 【答案】 【小题 1】站在摊前,听 闻乡音 【小题 2】站在街上,凝 望废墟 【小题 3】走过街道,看 到新屋 【小题 4】 【解析】(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第 2 段写作者走上土坡,回望江景;第 3 段写站在糖人摊前,回想过去;第 4-6 段写站在街上,凝望废墟;第 7-9 段写走到公 园,倾听年轻人的谈话;第 10-11 段写走过街道,看到新屋,回到船上。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第 1 句作者在糖人摊前,回想起过去的时光,充满着对 小孩时代的怀念之情,“望着”和“糖人”以动作和事物表现了作者的心情。第2 句运 用比喻的手法,把钟楼比作“干尸”,把“眼睛”比作“洞穴”,写出了战争带来的创 伤,包含着作者的痛苦与愤怒。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句不离篇,理解句子要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进行,这 两句与前文破败的景象形成对比,作者在对战争造成的废墟痛恨的同时也看到新生的希 望,句中的景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第①句“新的巨厦的骨架”表示新的城市正在从 废墟中复活,意味着新生。第②句“晨光微曦”、“上游”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围绕作者对战争 的痛恨和对重建家园的信心、决心、对未来的希望来写,语言要通顺,结合文章内容写。 答案: (1)①站在摊前,听闻乡音(站在摊前,回想过去)②站在街上,凝望废墟(站在废 墟,凝望钟楼 /标语)③走过街道,看到新屋(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2)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望着”可爱的“糖人”,熟悉的声音和情景让他 充满小孩时代的喜悦,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它用“洞穴似的眼睛”“望着”第 4 页,共 14 页 作者,“干尸”与“糖人”的强烈对比令作者触目惊心,他感到了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 愤怒。 (3)①“新的巨厦的骨架”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对应,“红纸条”与上文“标语” 对应,意味着一个城市已从废墟中复活,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人重 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②“晨光微曦”。虽然此时的阳光是微弱的,但已经给人以 信心和希望,船缓缓地离开一个满是战争创伤的城市,带着人们驶向“上游”,驶向光 明的未来。 (4)示例:①我也读出了巴金的累与美,他走了很长的路,房子都被炸了,他很愤怒。② 我读出了巴金对泸县的热爱,他痛恨侵略者的暴行,有抗击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坚 强决心。③巴金回故地,听乡音,感到一种孩童般的喜悦,从中我读出了巴金对乡土的 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而当日寇轰炸的废墟突现眼前,他痛斥侵略者的暴行, 既有无力援助受难者的惭愧,更有抗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他借青年的对话说出了自己 的心声,哪怕流血牺牲,也要重建家园。我感到巴金是用笔在战斗,他的文章鼓舞着饱 受战祸的中国人坚定信念,打败侵略者,在废墟上重建年轻的中国。这种自强不息的精 神,不仅当时需要,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我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力与美。 这篇文章写作者经过阔别十七年的泸县的所见所闻所感,回忆孩童时光的快乐,凝望废 墟、钟楼、标语,对战争创伤表示了痛恨之情,在公园听到年轻人鼓舞人心的谈话,看 到城市在废墟上重建的情景,表达了中国人坚强的意志、对光明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赏析语句的方法: ①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 句子的方法 ②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 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 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 反问句、倒装句等。 ④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 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⑤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 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⑥抓思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 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千年敦煌“活”起来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 1650 年,跨趋 3100 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 敦煌 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 宴。 公元 366 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傅云游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圣地 奇景令乐傅顿悟,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自此,一个中国文 化圣地开启了长达 1650 多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 200 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 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现场构建了 3000 平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步入此境, 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 兹、焉者、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 生,高仙芝的又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第 5 页,共 14 页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 从敦煌洞窟的建造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 煌之美。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首次系统展出的敦 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 26 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 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敦煌 --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 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 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 --《五台山图》,高达 3 米,长达 13 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 来。徜徉于 1:1 高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 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 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 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 荣光。 (选自 2019 年 5 月 12 日《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颜维琦系该报记者) “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在文中有哪几层意思?请作解释。 文章开头问:“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读完全文,你认为我们实际上 在谈论什么? 报纸随文刊发了两幅展出的敦煌壁画图片。想一想,你可能会分别在哪两个展区看到这 两幅图呢?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作出推断。 展区:时光如是世相人心 链接材料: 甲:张骞出使西域,连接起欧亚大陆的商道,这条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魏晋以来, 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演绎,《张骞出使西域图》据此 绘制。 乙:《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 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了敦煌供养人都督夫人、她的 两个女儿和九个身着男装的婢女。 【答案】 【小题 1】(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 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 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让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 起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 【小 题 2】 【小 题 3】第 6 页,共 14 页 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活”。 (2)本道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对文本信息深入 理解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从“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 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者、于阗、 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 芝的又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一句来看是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 文化;从“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 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 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来看文章是在谈论“一带一路”,谈论中西方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 文化复兴。 (3)本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迁移运用。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链 接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魏晋以来,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将张骞出 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演绎,《张骞出使西域图》据此绘制。可知《张骞 出使西域图》与传播佛教有关,“如是”展区是从宗教的角度展示敦煌文 化的;《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 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世相”展区的内容与敦煌建筑、 服饰、妆容、歌舞等有关。 答案: (1)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敦煌将再次成 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2)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 谈论“一带一路”,谈论中西方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3)示例:我会在“如是”展区看到《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图将张骞 出使西域附会成传播佛教的故事,“如是”展区是从宗教的角度展示敦煌 文化的;在“世相”展区看到《都督夫人礼佛图》,这是一幅绮罗人物像, 人物众多,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世相”展区的内容与敦煌 建筑、服饰、妆容、歌舞等有关。 【解析】文章借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 敦煌大展”,讲述了敦煌 石窟的起源、发展、衰落和重生。抓住“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讲述了“觉 色敦煌-1650 敦煌大展”的展品和布局,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 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最后交代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 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概括材料内容及提取材料主要信息答题要点:①组合要点法。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 语段中每层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②整体归纳法。提炼出所有信息,再用 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概括。③进行推论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子,综合自己各方面的 知识进行推论。④提取中心法。提取最能体现材料信息的中心句或关键语句。⑤分层归 并法。针对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意思的文段,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各层次的内容概括组 合。⑥比较分析法。对相应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而得出相应结论。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5. 古诗阅读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第 7 页,共 14 页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选自《苏轼两浙诗选》)【注释】①此诗 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 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 越、婺、处、台七州。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 ______ 。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小题 1】吴音渐已变儿童 【小题 2】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 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吴音渐已变儿童。”写出了由于离家很久家乡的 口音都变了。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 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 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抒写文长老淡 泊、安闲生活;“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写自己一事无成,只会写诗;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答案; (1)吴音渐已变儿童。 (2)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 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诗歌写了诗人远离家乡,只能在梦中梦到,为了排解忧愁,与文长老一谈就是一天,文 长老的淡泊名利,超凡脱俗,让诗人羡慕,让诗人感到自己虚度时光,一事无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 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1.0 分) 6. 文言文阅读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 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 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 来松闲,雕缕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 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 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注释】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 槃(pán):回旋,弯曲。④坌(bèn):并,一起。⑤榱(cuī):椽子。⑥墀 (chí):台阶。⑦虡(jù):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修竹万竿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既志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故名洗心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第 8 页,共 14 页 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 .请赏析“月来 松闲”中“闲”的妙处。 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 “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答案】 【小题 1】A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A.遗憾; B.修长/培养; C.记下/立志; D.所以/旧的,原来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 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 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句意为: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 烂如锦绣。根据句意停顿为: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3)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月来松闲”句意:明月照在闲适的松林中。“闲”用来 指松林,是拟人修辞,表面是写松林的清幽,实则作者内心的写照。 (4)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反”句意: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美丽的山峰就平息了追求功名利禄之心;治理 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 “忧人处之,百虑冰息”句意: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余始以是亭 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意思是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 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洗 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 前者的“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和后者的“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 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后者更能表现作者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答案: (1)A (2)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3)示例:“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 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 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写照。 (4)示例:“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 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 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 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 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译文: 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 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 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 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 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第 9 页,共 14 页 暇给。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 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 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 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 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磐的木架,常绿藤就像蛟龙一样依附缠绕在高大的乔木 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然而,山上的和尚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 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 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 年) 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 文言语句断句的基本方法: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 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 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 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 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 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六、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7.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 他轻 jié____地绑好了裹腿, 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 他看着那些发出困 fá____的鼾声的同伴, 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 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 黎明没有到来, 那□醒他的 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 过于殷切的想望。(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轻 jié ______ 困 fá ______ 加点字“埋”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mái B.mán 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惊 B.警 【答案】 【小题 1】捷,乏 【小题 2】B 【小题 3】A 【解析】(1)轻捷 困乏; (2)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不满或怨恨。应读“mán”; (3)惊醒:睡眠时容易醒来。故选 A。 答案: (1)捷 乏; (2)故选:B; (3)故选:A。第 10 页,共 14 页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要结 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 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 字和多音多义字。 七、名著导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8. 名著阅读 文学世界,万物有灵。下列作家笔下的哪种植物可以用来比喻简•爱?请结合相关内容, 简析两者的相似之处。 A.白杨树(茅盾) B.小桃树(贾平凹) C.木棉树(舒婷《致橡树》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 题目。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 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 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 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A.王冕 B  .牛浦郎 【答案】 【小题 1】答案: (1)示例一:我选 A.白杨树是普通的,但它不屈于恶劣的环境,力争上游,有 坚强的意志和精神。这和简爱的处境与抗争精神是相似的。简爱从小失去父母, 寄住在舅妈家,饱受欺凌,但她敢于反抗表哥的欺侮,后来又同冷酷、自傲的劳 渥德学校校长抗争。她积极进取,后来成为家庭教师。简爱说“我虽然卑微,但 并不卑贱”,这与极普通而绝不平凡的白杨树是十分相似的。 示例二:我选:B.小桃树生长在院子角落里,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 强生存,枝头上还长出花苞。这与简爱的成长历程是相似的。简爱从小失父母, 寄住在舅妈家,在盖兹海德府饱爱欺凌,在劳渥德学校以到不公平的待遇,在桑 菲尔德经历坎坷的爱情,但她追求自己的梦想,依靠不懈的奋斗,收获了人生的 幸福。 示例三:我选:C.诗中的木棉树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追求与橡树平等的 地们,并与橡树共担风雨。这与简爱的精神追求是极其相似的。简爱始终渴求平 等、自由的爱情,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她接受了罗切斯特求 婚,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疯妻子,并且还活着的时候,决然出走。但在罗切斯 特遭遇厄运、一无所有的时候,她又回到他身边,与他共担风雨。 (2)示例一:我选 A.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 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 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平定天下;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如他做官, 他为躲避入仕而归隐会稽山。可见他是一个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 示例二:我选 B.牛浦郎中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 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结交董瑛,责怪 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现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可见牛浦郎是一个 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 【小 题 2】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课文内容的了解。此题难度较大,一要了解名著中 简•爱的经历及性格特征,其次要了解所给的三篇文章所赋予的抒情对象的性格特征,第 11 页,共 14 页 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与人物最相似的植物,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似点。简•爱的 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自尊自主、叛逆反抗。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敢 于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具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这一点和虽然 平凡,却能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很相似。②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当简爱发觉她爱上 了主人后,在地位悬殊的情况下,她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她 的这种敢于追求的精神,与历经苦难依旧开出花来的小桃树很相似。③意志坚强,智慧 过人。在慈善学校的悲惨体验,表现了简爱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简爱凭借顽强的生 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 10 年。这一点也与小桃树相似。④感情炽烈,敢于追求 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拒绝了他的爱,她不 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彻斯特后, 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 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单从 这一点来看,她又与舒婷笔下的木棉花很相似。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结合人物的性格特 点,分析人与物共有的精神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与书评内容的理解分析。题干所给的书评道出了这部名著以“功 名富贵”为主线,写了四类不同的人。根据自己对所给的两个人物的了解,选择其中的 一个,指出他属于四种中的哪一类,并结合其具体行为来分析即可。王冕属于这其中的 “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一类,牛浦郎则属于“有心艳功 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解答名著题,一定要注意学习中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知识的积累,如作者、背 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 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八、作文(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5.0 分) 9. 鼎湖中学 802 班的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围绕插图中 “谁是庄子”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意见不一,于是张欣怡同学给人民教育出 版社编辑写了一封信。请你读完信后给张欣怡写一封信,发表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效。论证合理。(不超过 150 字)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鼎湖中学 802 班的学生。我们班同学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 濠梁之上》时,对插图中“谁是庄子”产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 有同学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我认为从服饰上看,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从神态上 看,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那么,这幅插图中,究竟谁是庄子呢?希望能得到您的回复。 张欣怡 2019 年 5 月 17 日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 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第 12 页,共 14 页 【答案】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你看他站在那里,拈着胡子,神态悠然自得,拄着 竹杖,衣衫相对随意,符合庄子率性的特点;而前面那位,头戴峨冠,身佩玉环,更像 是具有官职地位的惠子,只见他死死盯住水中的游鱼,一脸严肃认真,只想看出鱼是否 快乐。他怎知鱼之乐实乃人之乐啊!我的看法不知你是否认同? 示例二:我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他低头弯腰微笑,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 水中游鱼相乐,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又智慧的庄子形象,而拄着竹杖的那位,拉着长 脸,正眼不看游鱼,像是在严肃地质问庄子,符合惠子凡事追求求证的个性。从他们的 对话中,我觉得惠子老气横秋,庄子活泼轻松,因此让惠子拄着竹杖更符合我对人物的 想象。 【解析】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短文内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论。从文中的对话,可 以看出惠子力辩,庄子巧辩;惠子求真,庄子尚美;惠子拘泥,庄子超然。了解这些, 根据人物的性格,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并从图中找到充分的理由证明 即可。 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 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 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 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 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第 13 页,共 14 页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组漫画,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故事, 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 ①不少于 500 字; ②不得套写、抄袭; 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例文】 打好基础最重要   在辽阔的大漠深处,有两个年轻人在植树。其中一人十分勤快,几乎每天都去给树 浇水。而另一个人呢?很懒惰,十天半个月才浇一次水。众人都夸赞他的做法。勤快的 那人不解了,他问:“我天天去浇水,树长的又快又茂盛。你很久才浇一次水,为什么 别人不认同我的做法呢?”那人回答说:“你很快就会明白的。”   某天夜里,沙漠刮起了狂风。第二天一查看,那个浇水很勤的人种的树,几乎全部 被刮断了;而另一个人种的树都好好的伫立在原地,一厘米也没有移动。   这时,他发话了:“我很少去浇水,是为让树自已把根扎到深处去,自已去寻找水 分,自然而然它的根就扎牢实了。你天天去浇水,树不用把根扎很深就能吸收到水分。 这样的树又怎能抗击强风呢?”那人哑口无言。   树亦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做任何事,都要先打好基础,因为打好基础最重要。比方说建一座金字塔,基础越 广,其塔尖就越高。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来打基础。   细细回想以前失败的原因,急功近利是罪魁祸首。刚学到一点皮毛就迫不及待的想 向别人炫耀,更深奥一点的就无言以对了。基础还没打好,就想向高处发展,结果就只 有,也只能是轰然坠地! 第 14 页,共 14 页 “把基础打结实!”这是任何人都应该了解,遵守的法则。   作为学生,学知识要把基础知识掌握好;作为工人,盖大楼要把地基打好;作为国 家管理者,也要顺乎民意,正如唐太宗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前苏联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就职时,苏联已经开始衰败了,他一心想改革,恢复到 以前那个强大的红色帝国。他不知道让这棵屹立于世界北端的参天巨树逐渐凋零的真正 原因--树根开始萎缩,死亡。他只知道拿着一把剪刀在顶端剪啊,剪啊,妄想着把这棵 树剪出一个完美的形状。最终在“八一九事件”这阵强风中,大树轰然坠地,摔了个粉 身碎骨。同样是一场改革,邓小平主席就选择了最正确的方案,他知道人民需要什么, 他端好了人民这“一碗水”,最终成就了今天中国的辉煌,他也因此成为一代伟人!   综上所述,我们都该懂得了打好基础是多么重要。朋友们,无论你身处何地,身居 何职,一定要记住:打好基础。 【解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自 己作文的主旨来。本题中给出的材料是一则漫画。根据漫画中的文字可知,人只有经历 了站立、行走、奔跑和攀登,才能学会飞翔。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从中可得出主旨: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获得成功。以此为主旨,写人记事,议论说理均可,前者以情动人, 后者以理服人。要做到言之有事,言之有情,言之有物。 【写作思路】文体选择议论文。拟题为:打好基础最重要,并以之做为中心论点。首段 以一个小故事引出中心论点,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主体部分则展开论述,可采用举例 论证,道理论证,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或名人名言,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有力的证 明。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并向读者发出热情有力的号召。 这是一篇结构严谨,说理有力的议论文,文首用一个小故事引出了中心论点,并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主体部分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具体有力的 证明。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了结论。全文论证有理有据,语言大气磅礴,有着极强 的说服力。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