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上学期湖北名师联盟高二
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
生 物(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小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图是健康人体内餐后半小时的体液示意图,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②③④依次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
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的内环境
C.②与③的主要差别是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②中的氨基酸主要来自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3.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或组织液→淋巴→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下列液体中,不属于体液的是
①消化液 ②细胞质基质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原尿 ⑥脑脊液
⑦组织液 ⑧核液 ⑨细胞内液⑩汗液
A.①⑤⑥⑩ B.①⑤⑩
C.②③④⑤⑦⑨⑩ D.③④⑤⑦⑧⑩
5.如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堵寒则会导致乙的水肿
B.所有细胞都生活在乙中
C.Na+在乙中的浓度远大于在丙中的浓度
D.丙、丁的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
6.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 pH 通常在 7.35~7.45 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不包括
①H2CO3/NaHCO3 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 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 pH 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 pH
A.② B.③ C.④ D.⑤
7.呼吸中枢、缩手反射中枢、维持身体平衡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脊髓、大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
C.脑干、脊髓、小脑 D.脊髓、脊髓、脑干
8.如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2、3、4、5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切断 b、刺激 a,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B.兴奋在结构 2 和结构 3 的传导速度相同
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D.当刺激 a 点时,该处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9.下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在 a、d 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刺激 a 点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偏转两次,说明兴奋能由 a 点传递到 d 点
B.b 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
C.刺激 c 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说明兴奋不能由 c 点传递到 b 点
D.兴奋经过神经纤维和突触时,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
10.下列有关突触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要消耗能量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
11.雅典奥运会期间,许多运动员服用了固醇类药物而被取消成绩。他们服用的药物可能属于
A.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雄性激素
12.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②③过程
C.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细胞、肝脏细胞中
13.如图曲线表示一只成年雄性狗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 物质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A、B 两种物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B 的变化对分泌 A 的内分泌腺有反馈调节作用
D.B 物质主要是由睾丸分泌的
14.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并在适宜条件下正
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对照处理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灌胃甲状腺激素,1 次/天
饲养条件 相同且适宜,正常饲料喂养,共 14 天
A.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小鼠进行实验
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
C.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
D.若在各组饲料中添加放射性碘,则丙组小鼠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强度高于乙组
15.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温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
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
C.体温是机体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
D.体温调节可保证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
16.当小白鼠所处环境由 25 度降至 5 度,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B.增加、减少、减少、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7.图示为受到寒冷刺激后人体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中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B.寒冷剌激可导致皮肤血流量降低,骨路肌和内脏器官产热增多
C.激素 c 能加速机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与常温相比,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增多而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18.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的 B 细胞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
B.使机体产生的淋巴细胞种类和数量减少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19.如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 X 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其中能够形成 X 细胞的是
A.B 细胞和浆细胞
B.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T 细胞和记忆细胞
D.效应 T 细胞和 T 细胞
20.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
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
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21.2011 年 3 月,因多名婴幼儿接种疫苗后死亡,辉瑞与赛诺菲安万特的两款疫苗在日本被停
用。下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 2、细胞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
B.仅细胞 4 中含有合成物质 a 的基因和 mRNA,细胞 2 可以产生淋巴因子
C.②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 5 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 4 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2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
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中既有 T 细胞的参与,也有 B 细胞的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疾病
C.过敏反应中浆细胞产生的组织胺对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发生迅速,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即可导致机体出现过敏症状
23.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4.进行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时,人体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B.内环境中的 C02 刺激大脑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维持 pH 稳定
C.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维持血糖稳定
D.垂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维持渗透压稳定
25.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 c 为抗体,则 a 表示记忆细胞,b 表示浆细胞
B.如果 a 表示抗原,b 表示吞噬细胞和 T 细胞,c 为 B 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
C.如果图中 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 d 和 e 为同一种物质
D.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50 分)
26.(12 分)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A、B、C 合称为_______,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中______(填字母)增多,其结果将会引
起组织水肿。
(3)CO2 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
(4)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
中________________能进入血液;________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5)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 Na+和 C1-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系统、
________系统。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系统、________
系统。
27.(8 分)下图甲示动物某一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
回答:(1)甲图中 a 是__________,f、e、c、b 和 a 共同组成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而当其受到刺激时产生兴
奋时,膜内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__________,使兴奋依次向
前传导。
(3)乙图是甲图中 d(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___________,当发生反
射时,兴奋从 A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图甲中所画的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的神经元有__________个。
28.(10 分)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当人体处在 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
散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________________。
(4)当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内流而形成
_____
_________电位。
(5)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
______。
(6)上题中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反射。
29.(12 分)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__免疫过程.(2)图中 c 是________细胞,②表示________过程,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________。
(3)与 e 细胞发挥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种)。
(4)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填图中字母)。
(5)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其特点
是_________,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6)若该抗原为 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细胞(填图中序号),该细胞
成熟于________。
30.(8 分)寨卡病毒是 RNA 病毒,该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
陷。成年人感染寨卡病毒后,有低热、关节疼痛等症状,机体会通过调节来清除体内病毒。请分析
回答:
(1)寨卡病毒造成的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和缺少_______________激素的效果很相似。成年人感
染寨卡病毒后出现的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_中枢,使肾上腺素的
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发热后,病人饮水较多,血浆渗透压降低会直接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_,进而使垂
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_______________,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寨卡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的______________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
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4)科学家研制中的 DNA 疫苗是含有一段根据病原体设计的 DNA 片段,导入到体内后,某些细
胞会分泌出很多类似病原体的分子,这些分子可作为_______________物质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
应。据此分析,DNA 疫苗_______________(能/不能)直接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5)寨卡病毒和其它 RNA 病毒一样,很难制作其疫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019-2020 学年上学期湖北名师联盟高二
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
生 物(B)答 案
1. 【答案】A
【解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①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
环境,②错误;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突
触小泡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④错误。因此,以上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③,
故选 A。
2. 【答案】B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淋巴,A 正确;内环境
又叫细胞外液,是由②血浆、③组织液、④淋巴组成的,B 错误;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差别是
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 正确;血浆中的氨基酸主要来自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D 正确。
3. 【答案】C
【解析】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可以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
也可以由淋巴管壁进入淋巴,再进入血浆,进入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
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故经过的一般途径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
胞,也可以是组织液→淋巴→血浆→组织液→靶细胞,故选 C。
4. 【答案】B
【解析】①消化液位于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连通,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
于体液,①错误;②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属于体液,②正确;③血浆是内环境的组
成成分之一,血浆属于体液,③正确;④淋巴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淋巴属于体液,④
正确;⑤原尿存在于肾小囊、肾小管里面,肾小囊、肾小管与膀胱、输尿管连通,与外界环
境相同,原尿不是体液,⑤错误;⑥脑脊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脑脊液属于体液,⑥正
确;⑦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组织液属于体液,⑦正确;⑧核液是存在于细胞内
的液体,属于体液,⑧正确;⑨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属于体液,⑨正确;⑩汗液直接
排放到外界环境,不属于体液,⑩错误.故选 B。
5. 【答案】D
【解析】A. 若甲(淋巴管)堵塞,则丙(组织液)形成淋巴受阻,组织液增多,出现组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织水肿现象,A 错误;B. 大部分细胞生活于组织液(丙)中,B 错误;C. 钠离子在细胞外液(丙)
中的浓度大于细胞内液(乙),C 错误。D. 丙(组织液)、丁(血浆)的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D 正确。故选 D。
6. 【答案】D
【解析】人血液pH 通常在 7.35~7.45 之间,主要是因为缓冲物质发挥作用,①正确。缓
冲后形成的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排除,②正确。发生反应后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
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使缓冲物质处于动态平衡,③正确。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
调节可以排出二氧化碳,有利于血液 pH 值的相对稳定,④正确。不是依靠食物中的碱性物质
与新陈代谢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缓冲对是存在血浆中的,⑤错误,故 A、B、C 正确,D 错
误。
7. 【答案】C
【解析】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
最高级中枢和语言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
髓腰段是调节下肢躯体运动和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因此呼吸中枢、缩手反射中枢、维持身
体平衡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脑干、脊髓、小脑,故选 C。
8. 【答案】C
【解析】切断b、刺激 a,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1),因此会引起效应器收缩,A 错误;2
是传出神经,3 是神经中枢(含有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是不同的,B
错误;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特殊结构决定的,C 正确;
当刺激 a 点时,该处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 错误。
9. 【答案】D
【解析】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
胞体或树突,但在一个神经元中的传导是双向的。a 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其膜电位表现为
内正外负,此时 d 点的膜电位表现为静息状态的内负外正,a、d 两点间出现电位差,引起电
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当兴奋通过突触到达 d 点时,d 点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 a 点
的膜电位早已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内负外正,a、d 两点间又出现电位差,引起电流表的指针向
右偏转,即电流表的指针会偏转两次,说明兴奋能由 a 点传递到 d 点,A 正确;b 是神经元轴
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神经递质,B 正确;刺激 c 点时,产生的兴
奋不能到达 a 点、可到达 d 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说明兴奋不能由 c 点传递到 b 点,C 正确;兴奋经过神经纤维时,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经过突触时,以电信号→化学
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D 错误。
10. 【答案】D
【解析】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需消耗能量,其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
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B 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
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 正确;抑制性递质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的改变,可使外正内负的
静息电位差值增大,D 错误。
11. 【答案】D
【解析】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不是固醇类,A 错误;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
素都是蛋白质类物质,B、C 错误;雄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D 正确。
12. 【答案】B
【解析】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
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下降,即抑制②和③过程,促进④⑤
⑥⑦过程,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
使血糖含量上升,C 项错误;②过程是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只发生在肝细胞中,肌糖原不
能分解转化为血糖,D 项错误。
13. 【答案】B
【解析】睾丸主要分泌雄性激素,切除睾丸后,雄性激素会减少,由题图可知,B 为雄性
激素,而 A 可能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其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
分泌的,A、D 正确;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B 错误;性激素对下丘脑及垂体有反馈调节
作用,C 正确。
14. 【答案】D
【解析】A. 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
相同的小鼠进行实验,正确;B. 设置乙组的目的就是为了排除手术对个体的影响,正确;C.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氧化分解,所以应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正确;D. 如果在各组饲
料中添加放射性碘,丙组灌胃甲状腺激素,此时体内甲状腺激素高,因为负反馈调节使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减少,所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会少,放射性比乙组低,错
误。故选 D。
15. 【答案】D
【解析】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所以体温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A 正确;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
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 正确;人体不断向环境中散失热
量,同时通过新陈代谢,如细胞呼吸等过程不断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
定,C 正确;体温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外界温度过高会使人的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D 错
误。
16. 【答案】C
【解析】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小白鼠所处环境由 25 度降至 5 度时,为了维持体温,体
内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产热增多,导致耗氧量增加。同时,汗腺分泌的汗水减少,使血浆
渗透压降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致使尿
量增加。由于体温恒定,所以体内酶活性不变。综上所述,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17. 【答案】D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图示为人体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其中体温调节的方式
是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A 正确;寒冷剌激可导致皮肤血流量降低,骨路肌
和内脏器官产热增多,B 正确;激素 c 是甲状腺激素,能加速机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能提高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 正确;与常温相比,寒冷环境中机体的产热量增多,皮肤的散热量也较
多,D 错误。
18. 【答案】C
【解析】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
的抗体和淋巴细胞,C 正确,B 错误;淋巴因子是由 T 细胞产生的,A 错误;乙肝疫苗的接种
属于特异性免疫,D 错误。
19. 【答案】C
【解析】图示为人体细胞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 X 为效应 T 细胞,能将靶细胞
裂解死亡,效应 T 细胞是由 T 细胞或记忆 T 细胞接受抗原后增殖分化后形成的,故能够产生 X
细胞的是 T 细胞或记忆 T 细胞.故选:B。
20. 【答案】D
【解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 细胞和 B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T 细胞也
参与细胞免疫;B 细胞和 T 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 细胞
在胸腺中成熟。甲组小鼠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没有恢复,
说明其骨髓正常,胸腺遭到破坏;乙组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
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细胞,被破坏的是骨髓;丙组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综上所述,D 正确,A、B、C 均错误。
21.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细胞 1 为吞噬细胞、2 为 T 细胞、3 为 B 细胞、4 为浆细胞、5
是记忆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A 正确;
物质 a 为抗体,图中所示的细胞都含有合成抗体的基因,但该基因仅在浆细胞中表达,仅浆细
胞中含有抗体的 mRNA,T 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B 错误;②过程表示疫苗经吞噬细胞的摄
取、处理后呈递给 T 细胞,此过程涉及到 T 细胞的识别作用,因此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C 正确;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发挥重要作用,D 正确。
22. 【答案】A
【解析】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因此过敏反应中既
有 T 细胞的参与,也有 B 细胞的参与,A 项正确;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的
疾病,B 项错误;过敏反应的发病机理是: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
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组织胺对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C 项错误;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具有发作迅速等特点,D 项错误。
23.【答案】D
【解析】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 正确;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B 正确;溶液的渗透压是溶质微粒对水
的吸引力,因此,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C 正确;内环境
的稳态不仅包括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还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D 错误。
24. 【答案】C
【解析】在重体力劳动时,神经-体液调节可以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但是无
法减少产热,故 A 错误;呼吸中枢不在大脑而在脑干中,故 B 错误;在进行长时间重体力劳
动时,血糖降低,此时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由胰岛 A 细胞分泌,所以 C 正确;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故 D 错误。
25. 【答案】D
【解析】在二次免疫中,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
的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 c 为抗体,则 a 表示记忆细胞,b 表示浆细胞,A 正确;在初次的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
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 B 细胞,B 细胞在抗
原的刺激下、在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
泌相应的抗体,如果 a 表示抗原,b 表示吞噬细胞和 T 细胞,c 为 B 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
免疫,B 正确;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
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如果图中 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肾小管和集合管,
则 d 和 e 均代表抗利尿激素,C 正确;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在传入神经与传出
神经上都是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但在神经中枢的突触处会发生“电信号→化
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 错误。
26.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 分)
(1)内环境 1/3
(2)A
(3)血液中 CO2 浓度比细胞中低(2 分)
(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2 分) 胰岛素
(5)消化 循环 循环 泌尿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其中 A 液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
直接生存的环境;B 液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 液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
胞直接生存的环境。(1)由以上分析可知,A、B、C 液三者共同构成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
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约占人体体液的 1/3。(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
质减少,导致组织液中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会引
起水肿,即图中 A 液增多。(3)CO2 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需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因此 CO2 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血液中 CO2 浓度比细胞中低。(4)健康人
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消化酶
是外分泌腺分泌的,进入消化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血液,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5)Na+和 C1-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我们的食物
和水在消化道易化运输进入人体内环境,葡萄糖来自于小肠上皮细胞消化了多糖分解为葡糖
后主动运输进入内环境,氨基酸也是绝大部分通过小肠上皮细胞消化蛋白质主动运输氨基酸
进入内环境。因此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 Na+和 C1-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
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如尿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脏后形成尿液,经泌尿系统从内环境排出体外。
27. 【答案】(每空1 分)
(1)效应器 反射弧
(2)负电位 正电位 局部电流
(3)突触 神经递质
(4)3
【解析】(1)由图中神经节( )所在的位置可知:图甲中 f 表示感受器,e 为传入神经,
c 为神经中枢,b 为传出神经,a 为效应器,因此由 f、e、c、b 和 a 共同组成反射弧。(2)神经
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电位表现为负电位。而当其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时,膜内电
位表现为正电位,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3)图乙
表示突触,是图甲中 d 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A 为突触小体,B 为突触后膜;当发生反射
时,兴奋从 A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4)图甲中共有 2 个突触,而突触是一个神经元
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因此图甲中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的神经元有 3 个。
28. 【答案】(每空1 分)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肾上腺
(2)皮肤 蒸发散热
(3)促进新陈代谢
(4)Na+ 动作
(5)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6)非条件
【解析】据图分析,A 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 是骨骼肌,C 是肾上腺。当外界环境温
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体温的调节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来实现;当外界
环境温度低时,体温的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寒冷时,激素分泌增多,促进
细胞代谢加强,增加产热量的激素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 是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 是骨骼肌,C 是肾上腺。(2)散热时,主要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立毛肌舒张,皮肤汗液分泌增多蒸发来实现的;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体温的
调节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来实现。(3)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
陈代谢,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4)动作电位的形成是
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5)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体温的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
完成,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6)体温调节中的神经调节是先天就具有的,没有个体的差异,属于非条件
反射。
29.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 分)
(1)体液
(2)B 呈递抗原(传递抗原) 淋巴因子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 分)
(4)abcd(2 分)
(5)⑥⑧⑨ 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
(6)T 细胞 胸腺
【解析】分析题图,细胞 a 是吞噬细胞、细胞 b 是 T 淋巴细胞、细胞 c 是 B 淋巴细胞、
细胞 d 是记忆 B 细胞、细胞 e 效应 B 细胞(浆细胞);①表示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表示
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 T 细胞;③表示 T 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B 细胞;④表示 B 细胞分化成记
忆细胞;⑤表示 B 细胞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⑥表示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⑦表示少数
抗原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⑧表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 B 细胞;⑨表
示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1)根据图示过程可知,图中所示的特异性免疫为体液免疫。(2)图中 c 是 B 淋巴细胞;②
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 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3)
e 为效应 B 细胞(浆细胞),能分泌大量的抗体,抗体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
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
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4)图中 a 是吞噬细胞、
b 是 T 淋巴细胞、c 是 B 淋巴细胞、d 是记忆 B 细胞、e 效应 B 细胞,其中 e 细胞没有识别能
力,因此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 abcd。(5)预防接种后,当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能更
快的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即图中⑥⑧⑨,它比初次反应更快,也更强烈。(6)HIV 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 T 细胞,该细
胞成熟与胸腺。
30. 【答案】(每空1 分)
(1)甲状腺 体温调节
(2)渗透压感受器 减少
(3)效应 T
(4)抗原 不能 (5)单链 RNA 比较容易变异,使其抗原发生变化
【解析】寨卡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RNA→DNA→RNA→蛋白
质,DNA
→D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下去,所
以机体一般通过细胞免疫将之消灭。(1)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提高神经系统
的兴奋性,所以缺少甲状腺激素和寨卡病毒都能造成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缺陷。成年人感染
寨卡病毒后出现的发热症状,是因为刺激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从
而使产热增加。(2)血浆渗透压降低会直接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
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3)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宿主细胞)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4)细胞会分泌出很多类似病原体
的分子相当于抗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DNA 疫苗不能直接引起免疫反应,其控制合成
的蛋白质可以引起免疫反应。(5))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由于 RNA 是单链的,容易
发生变异,所以很难制作其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