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地理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 试卷 地 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各题。 1.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2.太阳系中地球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 (  )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答案】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1.A 2.D 【解析】 1.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火星距日较远,获得的太 阳辐射较少,A 对。根据表格,火星大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B 错。 火星大气成分主要是温室气体,保温作用强,C 错。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与地球相似, D 错。 2.太阳系中地球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D 对。太阳系 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A 错。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B 错。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是太阳系行星的共同特征,C 错。 巴西(如图所示)光照资源丰富,今年来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但光伏发电占 总发电量的比重极低,目前巴西的发电结构仍以水电为主。从最新的上网电价(电网 购买发电企业电力和电量计量价格)来看,水电站约为 100 雷亚尔/兆瓦。风力约为 200 雷亚尔/兆瓦,光伏电站约为 300 雷亚尔/兆瓦,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3.巴西光照资源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国土大多处于低纬度地区 B.巴西高原海拔较高且面积广阔 C.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洁净 D.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光照强烈 4.巴西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有( ) A.巴西工业基础薄弱 B.水力发电供应充足 C.巴西科技发展缓慢 D.光伏发电成本较高 5.推测促进巴西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②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 大量增加 ③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 ④巴西对环境保护日趋 重视,大量水电站面临拆除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3.A 4.D 5.C 【解析】 3.从图中看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光照资源丰富,A 正确;光照资源丰富与面积大小、植被覆盖率无关;巴西北部亚马 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 4.由材料“水电站约为 100 雷亚尔/兆瓦。风力约为 200 雷亚尔/兆瓦,光伏电站约为 300 雷亚尔/兆瓦”可看出光伏电站电价较高,说明其发电成本较高,是其主要限制因 素,D 正确;巴西的工业基础、水电供应、科技水平从材料和图中体现不出来。 5.促进巴西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应从市场需求来分析,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导致发电量不 足,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C 正确;巴西水电站主要分布在落差较大的巴西高 原上的河流上,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雨林破坏对光伏发电影响较小;水 电站的建设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巴西不是因为要拆除大量水电站而转向发展 光伏产业的。 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 5 号在天津制造完成后,拟运至海南文昌航天发射 基地进行首次发射。火箭从海南发射场发射后的夹角为 19 度,而从西昌发射后的夹角 为 27 度,仅仅在校正夹角上,海南航天发射场与西昌发射场相比,节省的燃料就可以让 卫星多运行 3 年。完成下面小题。 6.选择天津制造长征 5 号运载火箭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协作条件好 B.劳动力成本较低 C.铁路运输发达 D.土地成本较低 7.与西昌相比,选择文昌作为我国大型航天器发射基地,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运输能力 B.纬度位置 C.国防安全 D.科技力量 【答案】 6.A 7.B 【解析】 6.我国长征 5 号大型运载火箭,选择在天津制造是因为天津市制造业发达,科技水 平较高,产业协作条件较好,A 对。天津市是我国的直辖市,经济相对发达,劳动力 成本较高,B 错。长征运载火箭转运到海南是依靠海上运输,不是铁路运输,c 错。 天津市经济较发达,土地成本较高,D 错。故选 A。 7.火箭发射与运输能力关系不大,A 错。与四川西昌相比,海南文昌,纬度较低,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发射火箭所耗的能源较少,运载能力更强,B 对。从国防安全 角度来看,西昌位于西部山区,文昌位于海岛上,战略纵深较小,所以从国防安全上 来看,文昌不如西昌更加安全,C 错。西昌和文昌,科技水平都不算太高,D 错。故 选 B。 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 30 度,A、B 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 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此时,B 点的地方时是( ) A.4 时 B.8 时 C.16 时 D.20 时 9.此时,B 点位于( ) A.晨线,昼长 16 小时 B.昏线,昼长 16 小时C.昏线,夜长 16 小时 D.晨线,夜长 16 小时 【答案】 8.D 9.B 【解析】 8.图中 A、B 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所以 AB 是昏线,A 点的时刻是 18 点。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 30 度,B 点的经度是 90°E。经度每隔 15°,时间 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比西边的早,此时,B 点的地方时为 20 时,D 对。A、B、C 错。 9.图中 A、B 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所以 AB 是昏线,B 点位于昏线 上。此时,B 点的时刻是 20 点,即日落时间 20 点。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正午时间) x2,昼长 16 小时,B 对。A、C、D 错。 下图示意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甲地位于 30°N。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0.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为(  ) A.0° B.10°S C.10°N D.20°N 11.乙地纬度为(  ) A.20°S B.20°N C.40°S D.40°N 12.若未来一周内,R 点高度逐渐降低,则(  ) A.S 点高度降低 B.Q 点向右移动 C.T 点向左移动 D.Q、T 间距增大 【答案】 10.C 11.A 12.D 【解析】 10.根据图示及材料,甲地位于 30°N,正午太阳高度为 70°、且昼长大于 12 小时,应为甲地的夏半年,据此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正午太阳高度=90°-30 °+X=70°,据此推知 X=10°N,据此选 C。 11.根据图示信息,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60°且昼长小于 12 小时,应为乙地的冬 半年,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为 10°N,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据此乙 地应位于南半球,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乙地纬度-10°=60°,据此计算得出乙 地纬度为 20°S,选 A。 12.若未来一周内 R 点高度逐渐降低则说明太阳直射点从 10°N 向南移动,则甲地的 正午太阳高度会降低,昼长变短,乙地则正午太阳高度会增大,昼长变长,因此,S 点高度增加;Q 点向左移动、T 点向右移动;Q、T 间距增大,据此分析选 D。 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 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 “穿堂风”,给 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 ) A.甲为气流出口 B.甲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快 C.乙处气温较低 D.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 14.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 ) A.热力环流 B.峡管效应 C.焚风效应 D.温室效应 15.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 ) A.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B.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河流,屋后山林 C.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 D.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山林,屋后河流 【答案】 13.D 14.A 15.C 【解析】 13.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水平气流经过土堆时, 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甲洞口气压比乙洞 口较高,D 对。甲为气流进口,A 错。两个洞口地面气流流速相同,B 错。乙处气温 较高,有来自洞内的上升气流影响,C 错。 14.来自洞穴内的上升气流,使洞内气压降低,从图中甲处气流下沉补充。与“穿堂 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A 对。峡管效应是地形影响,不是热力差异形 成,B 错。焚风效应是地形影响形成,C 错。温室效应指的是大气的保温作用,D 错。 15.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石质地面, 是阳面,受热升温快,气流上升,屋后山林是阴面,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风 由屋后吹向屋前,形成“穿堂风”,C 对。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屋后受热差异小,A、 B 错。房前山林,屋后河流,受热产生的差异小,不易形成“穿堂风”,D 错。 国务院印发的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 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被写入其中,我国光伏农业(棚上发电,棚 下种粮种菜)得到迅速发展。下图为 2018 年 3 月 25 日拍摄的安徽庐江县光伏农业示 范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拍摄后一个月内( ) A.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短B.图中光伏发电量达一年中最大值 C.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提早 D.图中光伏发电板正午影子变长 17.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可能会( ) A.降低大气温度 B.增强太阳辐射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18.下列可能属于制约光伏农业进一步推广的因素的是( ) A.技术难度大 B.投资成本高 C.农村劳动力不足 D.市场需求小 【答案】 16.C 17.A 18.B 【解析】 16.结合图示拍摄日期和题干中“拍摄后一个月内”可知,时间是 3 月 26 日—4 月 25 日,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故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长,天安门广 场升旗时间提早,A 错、C 对;图中光伏农业示范园位于安徽,夏至日时光伏发电量 达一年中最大值,B 错;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安徽正午太阳高度 增大,故光伏发电板正午影子变短,D 错。 17.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太阳辐射能被转化成电能,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 面气温降低,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减少,可能会降低大气温度, 故 A 对、D 错。太阳辐射的强弱与太阳高度、天气状况、日照时间、海拔高低等有关, 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不可能增强太阳辐射,B 错;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云层厚度或大 气中水汽含量有关,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对其影响较小,C 错。 18.光伏农业需要建设光伏大棚等发电系统,前期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可能制约光伏 农业的进一步推广,故选 B;我国目前农业技术人员紧缺,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光伏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但说农村劳动力不足不准确,C 错;我国光伏农业技 术已经相对成熟,A 错;我国电力需求大,光伏发电清洁无污染,D 错。 “烧芭”是印尼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 燃烧时常 常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下图为某 月 10 日东南亚局部地区烟雾浓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示情况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1 月 B.3 月 C.6 月 D.11 月 20.“烧芭”对新加坡造成的影响有( ) A.破坏生态环境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加剧 D.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 【答案】 19.C 20.D 【解析】 19.图示情况表示烟雾向东北方向扩展,应是受西南风影响。赤道北侧吹西南风,应 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形成。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6 月,C 对。1 月是冬季,3 月 是春季,11 月是秋季,A、B、D 错。 20.“烧芭”燃烧时常常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对新加坡造成的影响有降低能见度, 影响交通,D 对。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发生在印尼,A、B 错。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也是在印尼,C 错。 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拥有整个中亚地区 60%的水资源,境内 山地和高原约占 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 3 000 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如图示。回答下面小题。 21.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  ) A.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 B.离海洋较近 C.纬度较低 D.有很多大河流经 22.中亚地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印度洋 ④北冰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21.A 22.D 【解析】 21.根据材料得知,塔吉克斯坦境内山地高原占比很大,高山冰雪融水多;从纬度位 置看,位于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带控制,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所以区域内 水资源较多,A 正确。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达到,B 正确。从纬 度位置看,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纬度相差不大,所以纬度因素不是导致水资源 差异的主因,C 错误。中亚境内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D 错 误。 22.中亚地区远离太平洋,位于西风带,由西往东,太平洋水汽难以进入;主要是西 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①错误②正确。中亚地区临近西伯利 亚冬季风风源,偏北风带来北冰洋水汽,④正确。印度洋水汽受中亚南部高山阻挡, 极少进入中亚地区,③错误,故选 D。 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晴好,日均温均在 10℃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 2 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下图),“雪 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该时段最有可能在(  ) A.1 月初 B.4 月初 C.7 月初 D.10 月初 24.突降大雪当天,控制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反气旋 D.气旋 25.“雪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B.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C.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D.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答案】 23.B 24.A 25.D 【解析】 23.华北地区冬季日均温较低,材料中的日均温在 10°C 左右,不会为 1 月份,A 错。 由于降雪以后气温升高,不会为 10 月份,因为 10 以后气温降低,D 错。7 月份为夏 季,日均温在 20°左右,C 错。4 月份气温回升,日均温在 10°左右,若有寒潮来袭, 会产生降雪天气,B 对。故选 B。 24.由材料,结合上题分析,华北地区 4 月份日平均在 10°C 以上,突降大雪,是北 方冷空气南下,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属于冷锋过境,故选 A。 25.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是空心的,露出土地,“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 砖地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砖慢,所以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雪融化较 快,而土壤释放地面辐射较少,雪不易融化,故选 D。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 黄赤夹角为 23º26ˊ。(10 分) (1)若 AB 为昏线,该日日期为________前后,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2)图中互为对跖点(过地心相对的点)是_____________。若图中 CD 长 33.3cm, 则该图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___。从 C 点出发向北、西、南、东各走 10km,终点位 于 C 点的_______方向。 (3)图示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再过_____小时,新旧一天各占全球一半。 (4)图示 B 点太阳方位为___,15 小时后 B 点太阳方位为____,B 点年内正午太阳 高度差为_____。 【答案】 (1)12 月 22 日 (1 分) ( 23º26ˊS,0°)(1 分) (2) A\B (1 分) 1:50000000 (1 分) 正西 (1 分) (3)20:00(1 分) 12 (1 分) (4)正南(1 分) 西北(1 分) 46º52ˊ (1 分) 【解析】 (1)由于 AB 是昏线,即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界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 了极夜,如下图示,该日日期为 12 月 22 日前后,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从图中可以看出 0°经线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是正午 12 点,也是直射的经线所在位置, 故 当 日 直 射 的 坐 标 是 ( 23 ° 26 ′ , 0 ° ) (2)地球表面经度相差 180°,纬度相同但南北对称的两点互为对跖点。A 点的经纬 度是(66°34′N,0°),故其对拓点是 B(66°34′S,180°)。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是 33.3CM,实际距离依据赤道上相差 1°经度实际距 离 是 111 千 米 计 算 。 图 中 CD 相 差 60° , 则 实 际 距 离 是 6660 千 米 , 比 例 尺 为 1: 50000000。由于赤道的纬线最长,越往北纬线越短,故最终回到的位置在出发地的西 侧。如下图所示: (3)图示 0°经线是 12 时,北京时间为 120°E 经线的地方时,两地相差 8 小时,且 东早西晚,故北京时间为 20:00。新旧一天各占全球一半,则 0 时经线与 0°经线重 合,由于此时 0°经线是 12 时,故再过 12 小时全球新旧一天各占全球的一半。 (4)南半球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上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15 小时后, 南极圈结束极昼,B 点处于 15:00,此时是北半球冬半年,太阳东南升,正午太阳位于 正 北 , 太 阳 西 北 落 , 故 午 后 15 时 , 太 阳 位 于 西 北 方 向 , 如 下 图 示 : B 点位于南极圈上,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 0°,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 46°52′,故一年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 46°52 ′。 27.下图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12 分) (1)此图以_______极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日期为_____________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晨昏线 ABC 中,晨线是_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 (4)A、D、E 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 (5)A 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C 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 时。 ( 6) 此 时 , 北 京 时 间 为 ______时 , 与 北 京 时 间 处 在 同 一 日 期 的 范 围 占 全 球 范 围 的 __________。 (7)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 (1 分) 12 月 22 日 (1 分) (2) 90°W,23.5°S (1 分)(3) AB (1 分) BC (1 分) (4)D>A>E (1 分) (5)12 (1 分) 18 (1 分) (6)2:00 (1 分) 1/4 (1 分) (7)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2 分) 【解析】 (1)由 45°E 和 90°E 可以判断 C 点的经度为 0°,A 点经度为 180°,由此可以判 断出该半球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故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根据南极 地区为极昼可以判断出日期为 12 月 22 日前后。 (2)由南极地区为极昼可以判定太阳直射的纬度为 23.5°S,由图示可以判断出昼半 球的中线即 12 时所在经线为 90°W。 (3)B 是晨昏圈与南极圈切点,即为晨昏线分界点,因顺时针自转,所以 AB 为晨线, BC 为昏线。 (4)该日为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 A、D、E 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D>A>E。 (5)图中 A 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故昼长为 12 时;C 点位于昏线上,又位于赤道上, 为日落时刻,地方时为 18 时。 (6)图中 C 点为 18 时,经度为 0°,C 点时间和北京时间相比相差 8 小时,18 时加 8 小时可求出北京时间 2 时,东十二区的区时为 6 时,可知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 围有 6 小时,故占全球范围的四分之一。 (7)该日为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北半球 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28.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    。(2)影响乙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的控制下乙处的天气特点是    。 (3)图中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处。 (4)过若干小时,②将受 (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 受其影响的地区可出现(  )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压下降 D.气温升高 (5)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④的 点。 (6)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 处。 (7)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     风。 【答案】 (1)高压(或反气旋)(1 分)晴朗少雨(1 分) (2)低压(或气旋)(1 分)阴雨(1 分) (3)⑤(1 分) (4)冷锋(1 分) B (1 分) (5)② (1 分) (6)④ (1 分) (7)西北风(1 分) 【解析】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或反气旋,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晴朗 少雨。 (2)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图中①处的 风向为西北风。①处与⑤处相比,⑤处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的是⑤处。 (3)过若干小时,②将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 响的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大风、气温下降,B、C 对。气压上升,A 错,D 错。 (4)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中的②③点,纬度较低。 (5)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④处,位于暖锋的锋前。 (6)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 方向辐合,气旋的西侧吹西北风,厦门吹西北风。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主要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由于印巴分治, 印度河支流③④在巴基斯坦境内河段的水量被上游的印度调走而减少,严重影响着流域正常的生产生活。于是,巴基斯坦实施了“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 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下图为印度 河流域示意图。 (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图中沙漠形成的原因。(4 分) (2)指出①②河流上水库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4 分) (3)简述该国“西水东调”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4 分) (4)简述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意义。(6 分) 【答案】 (1)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陆地吹来的东北风控制,降水少;(2 分)受西南山地 阻挡,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降水少。(2 分) (2)夏季。(2 分) 原因:河流上游地区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2 分)①②河流都发源于高山,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2 分) (3)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流程长,发源于高山,多地形雨,积雪融水、冰雪融水 量大,河流流量大;(2 分)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位于巴基斯坦西部,地势相对较 高,通过调水渠可以实现自流输水。(2 分) (4)完善印度河平原的灌溉体系,保障国家农业生产;(2 分)保障了印度河平原东 南部的生产生活用水;(2 分)减轻印度河平原东南部荒漠化的威胁。(2 分) 【解析】 (1)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等方面。读图可知,图中沙漠位于 30°N 附近,冬季副高南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又结合该区域位于南亚,受南亚 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东北风性质干燥,降水少,夏季西南风受地形阻挡无法到达,降水也少,所以形成沙漠。 (2)读图可知,①②河流上游地区年降水量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水主要集 中在夏季;加之两河发源于高山地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故夏季水库水位 最高。 (3)“西水东调”即将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的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其有 利条件主要从水量和自流条件来进行分析,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河流流量大;根据 河流水系分布可知,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地势相对较高,通过调水渠可以实现自流 输水。 (4)根据材料提示,巴基斯坦人口众多,主要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 可知印度河平原地区人口密集,生活、生产用水量大,且结合材料可知位于印度河平 原的支流③④水量较小,故实施“西水东调”可以缓解该地区的缺水状况,同时有利 于减轻该地区荒漠化的威胁;另外,“西水东调”工程沿线涵盖巴基斯坦主要灌溉区 域,有利于完善印度河平原的灌溉体系,保障国家农业生产。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