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中学、宜昌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9月联合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A “‘仁’这一概念有丰富的伦理涵义,其外在表现是礼,精神内核是敬”错,原文第二段“礼的精神内核是‘敬’”。C.“我们要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进行转化和发展”错,原文倒数第二段“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转化发展的是“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D.“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中华人文精神才是伟大的”错,以偏概全,原文最后段“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只是原因之一。
2.C。解析:“其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错,原文最后段,是指“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应是论证其伟大。
3.C。解析:“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错,曲解文意,原文最后段“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没有说有等级差别。
4.A。解析:原文是“功能完备的长江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转述是偷换词语,“全面”是各个方面的总和、完整的意思,“基本”是大致的意思。
5.B。解析:原文为 “只要……就”说法太绝对,应改为“只有……才”。
6.①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②长江经济带综合实力强,战略支撑作用大。③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保护好母亲河,保护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就必须大力建设长江经济带,就必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来建设长江经济带。(每点2分,共6分)
7.D。解析:“表现了六爷个性古怪偏执、难以亲近的性格特点”错误。六爷不理会,是因为他对我所说的话不赞同,表现了六爷高贵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艺。
8. ①从情节方面考虑,“我”是小说的线索,通过“我”将六爷给人凿石、痛心石器被弃被卖、为自己凿石像等情节串联起来,使情节集中紧凑。②从人物方面考虑,“我”是六爷人生际遇的的见证者,“我”的叙述增强了小说故事情节的真实性。③从主题方面考虑,“我”的见闻、感受,烘托六爷精湛的技艺和淳朴高尚的品质,凸显了六爷对石艺的痴迷和献身精神,深化小说的主旨。 (每点2分,共6分)
9. ①从“我”的角度来看,小说结尾通过写“我”看到六爷雕刻的自我形象时的震撼,来表现对六爷毕生追求石刻艺术的敬佩之情。②从六爷的角度来看,小说结尾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心无旁鹜挥锤雕凿的造型,正是六爷对石艺喜爱甚至痴迷的表现,凸显六爷对石刻艺术的执著。③从主题上看,结尾未完成的石雕体现作者对传承传统工艺的呼唤,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深化小说的主旨。(每点2分,共6分)
10.选B。了解大意,抓住标志词,如官名、时间词等,即可得出答案。
11.选A。会试一般在春季举行,所以又称“春闱”。
12.选B。粮食是友人拿出来救济用的,并非对于他提出建议的奖赏。
13.(1)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权衡处理,有关部门就委托他来处理。(关键字:宿、均、属,关键字词每个1分,合理通顺得2分)
(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关键词:挽、拟、假,关键字词每个1分,通顺得2分)
【附:文言文翻译】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很有治政的名声。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因)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假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此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有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坐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权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
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拿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罗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当初,请假回家,经过仪真,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仪真。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谥号文庄。
14. D。解析:“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错,诗中还有“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两句表明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15.(1)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2)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3)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4)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5)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每点2分,任答3点给满分。)
附:诗歌鉴赏
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虽然这首词哀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并非完全消沉,一蹶不振。全词立意拣句不同一般,豪放、沉郁而又风姿卓约,艺术上有其特殊之处。
词的上片,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除了点明秋令外,也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这两句是对仗,使人不觉。接下来“胭脂”两句,自然是发问的内容。“芙蓉”是荷花,这里指秋荷。梁昭明太子《芙蓉赋》说它“初荣夏芬,晚花秋曜”。花色红艳,所以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正如东风是春花的主宰一样,
西风也是秋花的主宰,至少词人在这里是这样认为的。这一问自然是怪诞而无理。又何以有此一问?
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与其时自家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心里嘀咕,产生了这样奇怪的想头,正如伤春的人,责怪花开鸟鸣,可谓推陈出新之笔 ,以此暗写愁怀,颇为沉郁。“放眼暮江千顷”句,补出上文见芙蓉时己在江边,不疏不漏,“暮”字又回应“斜日”。这千顷大江,“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转出写愁正题。以往文人写愁,方式较多:李煜以“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喻之;贺铸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喻之 ;李清照以“双溪舴艋舟,载不动”(《武陵春》)喻之;皆构思新颖,设想奇特。这里,词人化用庾信“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愁赋》)句,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贴、生动。紧接着“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愁之无边无际,由此可以想见,真是凄恻悲凉至极。这一句在上面两句的形象比拟基础上对愁情加以浓笔重抹,直至写足写透。以上七句,分作四层写壮志未酬之愁情。
从淡笔轻写到暗笔意写,再转为明笔直写,最后又加以浓笔重写,层层递进,层层渲染。在这淡浓、明暗的映衬中,愁情愈发显得强烈、鲜明。当时,词人已三十四岁了,仍然是一介布衣。满腹经世之才,无处施展 ,怎不使人愁肠寸断。这种“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壮沉郁之情,至此淋漓尽致,达到高潮。于是在笔墨酣畅之后,词人又出以淡笔,使语气变得平缓。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醉醒中”,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是把酒浇愁(醉)而后放眼观物(醒)情貌的捏合,与东坡《江城子》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句所说的相近。词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壮志未酬。两句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启下片的心理矛盾。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感情上也顿挫有致,视象上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
下片,词人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矛盾。开合张弛,忽纵忽擒。首先是过片三句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无奈,请助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
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这几句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 。《登多景楼》一词有“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坦露的也正是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爱国志士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辛弃疾与之唱和的词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悲愤,饱含着多少辛酸苦辣。最后两句,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它与屈原“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的爱国精神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 ,这是一首十分明显的感怀秋日的词。作者与辛弃疾是至交。人品 、气节十分相似,词品、格调也很相近。1178 年(即淳熙五年),杨炎正与辛弃疾共同乘舟路过镇江、扬州,曾写下有名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抒发报国无路、虚度光阴的苦楚。《登多景楼》与本词内容相似,词情亦颇有相通之处,可以对照着看。
16. ①山河破碎风飘絮 ②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④岂余心之可惩 ⑤廉颇老矣 ⑥尚能饭否
17.C。解析:身不由己:自己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突出因苏 东坡性格太具魅力,使人们心甘情愿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重在突出随便,不拘小节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重在突出生活条件差。停止:不再进行。停滞:指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从苏东坡的人生际遇看这里用“停滞”更合适。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失重:失去原有的重量、分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所以用“失色”更好。
18.A。解析: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排除B、D两项;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排除C项,故选A项。
19. D。解析:A、B、C项“还有……使然”“还由于……所致”“还是……所致”都是句式杂糅。
20.①那么,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哪些呢?②二是将有害垃坡分类出来③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解析】①处根据文段核心话题“垃圾分类”和后文中讲到的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可见此处应填“垃圾分类的好处(益处)有哪些”;②处根据分号前的“一是将……单独分
类”和后文“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等内容可知此处应填“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③处根据下文中“提升全社会对坏卫行业的认知”,可以推出此处应填“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每处2分,共6分)
21.原因一:中美贸易地位不平衡(持续扩大)或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大。原因二:美国狙击中国高新科技或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或中国在研发支出中的投入比重日益增加(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全对给5分)
22.作文解说:
①第一段材料重在说明自己的梦想(或“美好的愿望”),第二段材料重在说明要实现这个梦想(或“美好的愿望”)必须奋斗。因而主题应该定位于“为自己的梦想(或‘美好的愿望’)而艰苦奋斗”,可结合当前实情谈当代青年如何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之梦而艰苦奋斗。
②也可赞美那些为现今美好中国而艰苦奋斗的历史英雄,我们要不忘前辈们的初心,在新时代继承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艰苦奋斗。
③美好的梦想(或“美好的愿望”)必须靠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总体上只要是扣住“梦想”(或“美好愿望”)必须要靠奋斗得来,以及如何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或美好的愿望),即是符合题意的。建议切入分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