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
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A.分封制开始出现 B.阶级矛盾尖锐
C.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2.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
耕地)。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
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
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
C.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
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
3.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
之制也。”材料表明
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
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D.年龄德行决定王位继承
4.《礼记·孔子闲居》中,子夏询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民之父母,孔子说:“夫民之父母,必达于
礼乐之原。”即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这说明礼乐制度的主要作
用是
A.强调民本观念
B.强化等级秩序
C.缓和社会矛盾
D.规范统治行为
5.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
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6.下面是某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
训”。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表现 七国之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原因 分封诸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
影响
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
面
后患无穷,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
B.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7.中央集权的加强往往促成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如多次出现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以下能
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汉的州
②秦的郡
③唐的道
④宋的路
⑤元的行省
⑥清的省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8.“一般来说,外部的压力大多不至于引起政权的变革,而内部的紊乱,則会影响到政权的稳定续
存。尤其是当血缘关系不再能约束政治利益的分歧时,国内的政治环境就会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以下哪一选项能说明此观点
A.七国之乱
B.推恩令
C.安史之乱
D.黄袍加身
9.元代,中书省与行中书省为高层行政区,其下设路、府、州、县,或以路辖州或辖州再辖县,或
以路辖县,以府辖县等多种形式。(见下表)
县所处层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百分比 65.0% 34.5% 0.5%
个数 1108 6
这反映出元代行政区域设置:
A.调整变动相当频繁 B.层级多且统辖关系复杂
C.人事管理趋于规范 D.内部利益分割矛盾重重
10.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 581 年到 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
典官僚制。”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11.《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
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
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年龄)。”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
A.选官对象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B.通过考试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C.通过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
D.杜绝了选官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12.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
败”。由此可见,宋明制度对封建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A.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
B.封建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C.“大一统”格局得以奠定
D.士阶层不再参与“民之反”
13.朱元璋即位不久,即“昭中书省令礼官定官民丧服之制”按照汉民族传统对丧葬活动进行重建,
力图恢复儒家传统伦理纲常。这说明
A.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儒家传统伦理压制传统习俗发展
C.政治变革影响社会习俗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习俗变迁
14.崇祯年间的内阁大学士黄景昉在《馆阁旧事》中写道:“文渊阁为禁中深严之地,门榜圣旨,
闲杂莫敢窥者。跟随班从,至阁门止,惟一、二书写仆得从入,各给牌为验。”文渊阁“禁中深
严”主要是因为内阁
A.是处理政务的场所
B.为丞相办公场所
C.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D.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品级高15.在清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
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
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
B.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
C.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
D.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16.咸丰十一年(1861 年),上谕命督抚要“不拘资格”保举武职人员,于是督抚纷纷借军功之名
保举下属官员。《清史稿》记载称:“时督抚权宜行事,用人不拘资格,随时举措,固不能以大
计举例绳其后也。”这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步削弱
B.清政府适时调整用人体制
C.清朝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D.国家权力转移到督抚手中
17.明太祖晚年制《皇明祖训》,又规定新天子即位后,“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
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如亲王不幸为“奸臣”所害,王府官员和护卫军有权“移文五
军都督府,索取奸臣”。这些规定
A.给以后诸王举兵对抗中央提供根据
B.意在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D.有利于官员和护卫军保护明朝亲王
18.公元前 357 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 1/12,10 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 344
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 326 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
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
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
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9.下列的四种说法中,有几个观点是符合史实的
全体居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无实际民主可言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遥不可及
雅典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导致城邦民主政治的衰落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20.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是古代雅典一次改革
后流行的谚语。与此谚语流行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
21.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
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伯里克利如此断言的依据之一是
A.国民文化素质高
B.成年国民得以参政议政
C.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22.马克思指出,在古代罗马,“同所有一般的民法一样,继承法并不是一种原因,而是一种结果,
是从现存社会经济组织中得出的法律结论,这种经济组织是以生产资料即土地、原料、机器等的
私有制为基础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A.强调帝国利益至上
B.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C.根植传统意义深远
D.与其经济发展适应
23.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
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称赞的体制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中央集权制D.三权分立
24.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
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淘汰这说明“光荣
革命”
A.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小
B.确立了民主的基本原则
C.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D.未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
第 II 卷
本卷包括 25、26、27 三个大题,共计 52 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
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制衡机制,
对维护国家纲纪发挥了重要作用。监察机关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由品格不高、甚至没有独立
衙门的一般监察机关,跃升为与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军事机关并列,成为直属于皇帝的极具权威性
的国家机关。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整肃百僚,以充分发挥官僚机构的作用和通过“彰善瘅恶,激浊扬
清”,实现社会的调整功能。历代监察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仅有效地纠弹百官有司之邪辟,还对古
代政治权力的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张晋藩《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维护国家纲纪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 古希腊雅典其监察体制可分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民众大会,民众大会本身是国家权
力机构,由它来选举产生行政官员,但它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民众大会最足称道的还是在
公元前 509 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所确立的“贝壳弹劾法”。二是五百人会议,在没有召开民众大会
期间五百人会议承担着对国库、国家印玺和政府官员进行监察的职责,同时也负责监督民众大会通
过的各项法律的准确执行。三是陪审法庭,陪审法庭主要是司法机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着监
察机关的权力,对行政官员的活动实行监督。古希腊雅典国家的监察制度赋予了公民很大的监督权
力,在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雅典国家并没有独立的专门监察机
关出现,在监察体制上呈现着一种多元化的局面。
——据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古代雅典的监察制度有何不同?并简
要分析雅典监察制度不同于中国的原因。(12 分)
26.“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
相,相权分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
——《清史稿》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
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
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4 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4 分)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简要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7 分)
27.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
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
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
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通过 1832 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
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 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
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
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 25 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 1871 年的 51%提高到 1921 年的 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
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
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结合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4 分)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 1832 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
特点?(6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中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
度的认识。(6 分)2019-2020 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精编仿真金
卷
历 史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材料描述的是《礼记》中对当时社会的描写。从“天下为家”可以看出这是“公
天下”变为“家天下”,也就是王位世袭制开始,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材料没有描
述;B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D 选项材料没有记述这一点。
【答案】C
2.【解析】周初周公封康叔于殷墟、封唐叔于夏墟,是为了加强西周统治,他们治国的施政
方针、具体制度并非完全相同、照搬周制,而是根据统治的现实需要,“启以商政,疆以
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说明西周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故 C 正确。“启
以商政,疆以周索”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都是遵循国家顶层政治设计的策略,故 A
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与史实不符,故 B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视法律规范,
主张明德慎罚的内容,故 D 错误。
【答案】C
3.【解析】从材料中的“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可以看出,西
周时期已经确立了一整套的权利继承原则,一些特殊的情况都已经有了细致的规定,这些
原则和规定体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故答案为 B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礼乐制度,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规定是在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基础上的必要补充,排除 C 项;材料信息规定
的是一种例外和特殊情况,正常情况是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排除 D 项。
【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礼乐制度的主要作用,主要考查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礼乐制度分礼和
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
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孔子认为君主、卿大夫应当遵
守礼乐之规则,即统治阶级也应该像父母子女之间一样有等级伦理规则,可见礼乐制度有
利于规范统治行为,维护统治秩序。D 符合题意,故选 D;A 材料无法体现,B、C 不符合
材料主旨,排除 A、B、C。【答案】D
5.【解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生命力,C 正确;
古代政治不是民主,A 错误;古代政治是专制,现代是民主,B 错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D 错误。
【答案】C
6.【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唐朝中叶,唐朝末年发生叛乱主要是地方
割据的诸侯或者节度使,他们都是割据一方的势力;因此得出的教训是加强中央集权,解
决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的矛盾,故 D 正确;皇帝素质不是决定国家统一,故 A 错误;B 不
是材料主旨;C 中地方割据随时会出现。
【答案】D
7.【解析】监察制度创设的初衷是为防止地方叛乱,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往往是
把若干邻近地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监察区,由中央定期派遣官员巡视,后来,这些监察区
演变为行政区,这说明了中央集权加强促成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与监察区的设立有关。汉
代设立的州是由监察区演变而成的地方行政区,故①正确;秦代的郡不是由监察区演变而
成,故②错误;唐代的道是由监察区演变而成,故③正确;宋代的路是由监察区演变而成,
故④正确;元代的行省不是由监察区演变而成,故⑤错误;清代的省不是由监察区演变而
成,故⑥错误,所以①③④正确,选 A;②⑤⑥错误,BCD 不选。
【答案】A
8.【解析】七国之乱是西汉时期地方威胁中央的政治斗争,分封的七国和中央皇帝均有血缘
关系,西汉平定“七国之乱”,促使政权更加稳固,故 A 项正确;B 不存在“内部的紊乱”
的信息;C 和 D 均不符合“血缘关系不再能约束政治利益”的信息。
【答案】A
9.【解析】材料表格显示行省制度之下设置众多机构,而且管理的层次复杂,故 B 正确;A 中
调整频繁材料无从体现;C 中人事管理不符合题意;D 表格体现不出内部利益矛盾。
【答案】B
10.【解析】材料中“家族政府”指的是汉朝和隋朝之间的国家政权由世家大族控制,隋唐时
期实行科举制,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出现
了“逆转”及“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故选 C;宋朝时期,国家不统一,
排除 A;B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
豪门望族势力衰退,D 错误。【答案】C
11.【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
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说明要通过考试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故答案为 B 项。
根据“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表明如有人有异行,不要拘于年齿(通龄),即
不要一定达到四十岁以上,排除 A 项;九品中正制在魏晋南北朝时实行,排除 C 项;D 项
说法绝对,排除。
【答案】B
12.【解析】材料“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反映了宋代科举制使士大夫通
过科举入仕,导致农民起义易于失败,宋代科举制使封建统治基础得以扩大,故 B 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的问题,故 A 错误;“大一统”格局得以奠定也不符
合材料信息,故 C 错误;士阶层不再参与“民之反”,说法过于绝对,故 D 错误。故选 B。
【答案】B
13.【解析】元朝是蒙古族统治,民俗都是按照蒙古族的习俗进行,材料中“按照汉民族传统
对丧葬活动进行重建”说明政权变革导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 C 正确;A 是内阁制设置意
义;传统习俗是元朝实行蒙古族习俗,故 B 错误;材料中明显是政权变革导致,故 D 错误。
【答案】C
14.【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渊阁是内阁处理政务的场所,因此文渊阁“禁中深严”,
故 A 项正确;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度,故 B 项错误;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故 C
项错误;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没有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5.【解析】从材料中的“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和“有关政策
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来看,朝廷的政策随意性太大导致政策落实不力,损害了
政府的公信力,因此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朝廷的公信力遭到破坏,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
料没有反映,排除;B 项没有涉及吏治腐败,排除;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
制达到顶峰,但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 D 项。
【答案】C
16.【解析】从材料中的“时督抚权宜行事,用人不拘资格,随时举措”等信息来看,地方用
人权大为增强,表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步削弱。故答案为 A 项。材料反映的是用人体
制的不正常现象,不是清政府对用人体制的调整,排除 B 项;地方用人权扩大,表明中央
集权有所削弱,排除 C 项;地方督抚用人权扩大,并非国家权力转移到督抚手中,排除 D项。
【答案】A
17.【解析】材料“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反映了明朝诸王有权举兵,这给以后诸王对抗中央提供了根据,故 A 正确;明朝诸王有权
举兵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故 B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政府
对地方的行政控制加强,故 C 错误;材料主旨是反映诸王拱卫天子,不是官员和护卫军保
护亲王大臣,故 D 错误。故选 A。
【答案】A
18.【解析】材料中的“公元前 357 年……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宣布禁止高利贷……通过新
的法案”等字眼是在说明古罗马是在不断地调整借贷关系的,是在不断的完善公民法的,
所以整个变化历程说明古罗马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故 C 正确;A 项“习惯法”
错误,故排除;B 项材料反映的是变化,不是原则,故排除;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
除。
【答案】C
19.【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公民是统治者,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非“全体居民是
统治者”,第一个观点错误;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雅典民主是真实的民主,第二
个观点错误;雅典民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遥不可
及,第三个观点正确;雅典狭隘的城邦体制,是导致城邦民主政治衰落的因素之一,民主
政治的弊端是城邦民主政治衰落的重要因素,第四个观点错误;故共有一个观点正确,故
选 A,B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20.【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建立五
百人议事会,彻底打破部落贵族控制政权的局面,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 选项符
合题意。确立财产等级制度适应了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的要求,A 选项排除。公民
陪审法庭并未打破部落和氏族控制政权的局面,B 选项排除。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说法错
误,伯里克利改革时期,规定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D 选项排除。
【答案】C
21.【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
力,伯里克利断言的依据雅典公民享有民主权利,D 正确;A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雅
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B 错误;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D
22.【解析】根据“从现存社会经济组织中得出的法律结论”可知,罗马法与时俱进,与其经
济发展适应,故 D 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强调帝国利益,而是强调罗马法如同一般民
法一样形成的原因,A 错误;形式主义指的是罗马法强调形式上的公正而非注重结果的公
正,材料并未体现,故 B 错误;材料说罗马法是与时俱进的,并未体现根植传统,C 错误。
【答案】D
23.【解析】据材料“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等信息
可知,这体现了美国联邦体制中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既集权又分权的特征,B 正确;
共和制是指总统的产生方式,材料没有体现,A 错误;据材料“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
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可知,材料不仅体现集权,还有分权,而 C 强调的
集权,C 不合题意;三权分立是指在权力的构建上,与本题无关,D 错误。
【答案】B
24.【解析】“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民主制度保证了工业革命的顺利发生,但工业革命
后它成为陈旧的制度而被淘汰,说明光荣革命只是确立了民主原则,故 B 项正确;“光荣
革命”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大,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故 A 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故 C 项错误;“光荣革
命”改变了国王专权的局面,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故 D 项错误。
【答案】B
第 II 卷
25.(21 分)
【解析】
(1)特点:根据“逐渐由品格不高、甚至没有独立衙门的一般监察机关,……成为直属于
皇帝的极具权威性的国家机关”得出由一个临时性机构逐步演变为独立的国家机关;根据“它
的基本任务就是整肃百僚”得出以政府官员为监察对象;根据“成为直属于皇帝的极具权威
性的国家机关”得出直接隶属于皇帝;根据所学可知,监察官员位卑而权重。
影响:根据“不仅有效地纠弹百官有司之邪辟”“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制衡机制”
有利于澄清吏治,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根据“成为直属于皇帝的极具权威性的国家机关”得出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际是皇帝维护统治的工具。
(2)差异:根据“民众大会本身是国家权力机构,由它来选举产生行政官员,但它同时
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得出没有独立的监察机关;根据“贝壳弹劾法”得出雅典公民被赋
予很大监督权;根据“民众大会本身是国家权力机构,由它来选举产生行政官员,但它同时
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贝壳弹劾法”“五百人会议……进行监察的职责”“ 陪审法庭主要
是司法机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着监察机关的权力”得出监督机构多元化。
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古代雅典工商业发达、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民主政治发展、民
主意识等角度分析总结。
【答案】
(1)特点:由一个临时性机构逐步演变为独立的国家机关;以政府官员为监察对象;位
卑而权重;直接隶属于皇帝。(任 3 条)
影响:有利于澄清吏治,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
际是皇帝维护统治的工具,时间效能有限(积极局限各一条)
(2)差异:没有独立的监察机关;雅典公民被赋予很大监督权;监督机构多元化
原因:古代雅典工商业发达;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城邦政治政治部;民主政治不断发
展;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文化。(任 2 条)
26.(15 分)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题需要将中国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进行比
较,很显然二者不一样,所以题目中的观点不同意。理由在于二者在分权制约方面有一致之
处,但是本质上二者是不同的,因为美国提出的三权分立民主政治本质上是民主,而中国三
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
(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材料二中的清朝皇帝“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是一种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而材料三中的“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
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说的是古代雅典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具有科学性。
(3)上述第一、二则材料说的是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而第三则材料说的是古代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所以其根本差异在于制度的性质,即古代希腊是民主政治,而古代中国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原因: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因可结合所学从雅典城邦的特点和
雅典的自然地理条件等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雅典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这有利于公
民的直接参与;而雅典独特的地理环境(多山少平原、海岸线长)使航海和商业贸易发展,有利于民主思想的形成。
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也可以从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古代经济的主
要形式思考作答。具体来说,古代中国自然地理条件是区域广大、土地辽阔,适于农耕,逐
渐形成了一种农业文明(农业经济),而农业经济要求有强有力的政府来控制水系,协调农业
生产,组织抵御自然灾害;还有就是古代中国长期处于封建时代,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
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
和再生产。
【答案】
(1)不同意。中国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中与皇帝,实际是为君主专制服务、
(2)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集体决策,可以减少失误。使决策具有科学性
(3)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原因:雅典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有利于公民的直接参与;
雅典独特的地理环境。
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原因:古代中国区域大,土地辽阔,适合农耕,逐渐
形成一种农业文明;古代中国长期处于封建时代,封建自然经济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
权
27.(1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政治体制、1832 年的议会改革和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中的进步之处和不足,
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根据材料中的“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
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
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可以概括归纳得出。
(2)1832 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政权
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
一无所获”分析得出。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
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3)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中的进步之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
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
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分析得出。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中的不足,可以根据
材料中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来回答。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应当根据本大题材料信息来回答。
【答案】
(1)办法: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命,对议会
负责。
(2)原因: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政治权利。
特点:以和平方式进行;呈现渐进性;广大民众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3)进步之处:实行普遍与直接的选举;工人阶级获得一定的自由和权利。
不足:帝国总理及其政府由皇帝任命。
认识:选举权是逐步扩大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存在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