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C C B D A B B D C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C A D A C A B D D C
26.(1)影响:使谏官拥有特权,提升其政治地位;制约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减少了宰相
行政的失误,提升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完善监察制度和整顿吏治。(8 分)
(2)相同点:出现制衡机制;对政府部门进行监察,惩治腐败现象。(4 分)
不同之处:宋代监察制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美国监察制是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宋代监
察权隶属于专业机构,美国人民享有对政府的监察权。(6 分)
成因:不同的社会性质和政治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思想解放程度。(3 分,言之有理即可)
27.论题: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2 分)
阐述:孙中山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
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代
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建立了专制独裁统治,最终丧失民心,导致政权垮台。(4 分)中
国共产党成立后,立足国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建立
民主共和国;先后与国民党进行两次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探索并实
践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不断加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政权建设;通过解放战
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4 分)
总之,任何政党的政治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
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进行积极探索,否则必然会失败。(2 分)
28.(1)主张: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4 分)
出发点: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2 分)
(2)特点: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国际联合;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充分相结合并出现重大成果;
建立了一批工人阶级政党;工人阶级的斗争方式发生变化。(3 分)
成果:工人阶级成立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推动了工人运动国际化;建立了一大批工人阶
级政党;巴黎公社革命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3 分)
(3)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促进法律制度逐步走向健全;(2 分)我国逐步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
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3 分)1.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政策使得原来只属于各地方国的臣民也成为了周王的臣民,
这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故 A 项正确。B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商周时期尚未建
立中央集权制度,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扩大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D 项错误。
2.D 解析:图反映的是西周和秦朝的政治结构。从天子到平民、皇帝到县令,均形成了自
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故 D 项正确。图虽能体现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存在,但无法对其
优越性进行比较,A 项错误;秦朝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B 项错误;官僚政治不以血缘关系
为基础,C 项错误。
3.C 解析:由“不是二百九十三姓的人,难得参加乡贡,更难得被录取及第”可知,参加
乡贡的人要经过中央和地方长官、地方长者对其门第族望的审查。这说明唐太宗认为科举考
试中关注门第族望可以巩固李氏的长远统治,故 C 项正确。依据门第高低选拔人才是九品中
正制的特点,材料体现的是科举考试重视对身份的审查,A 项错误;对人才的出身有严格限
制,不利于扩大唐朝的统治基础,B 项错误;材料强调乡贡的选拔程序和录取标准,而非录
取比例,D 项错误。
4.C 解析:所谓用一种新的制度或机构将相权进行稀释或分解,就是君主通过分割相权达
到加强皇权的目的,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达到此目的。A 项是宰相创立;
B 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 项时期已无宰相制度,与稀释相权无关。教材虽未直接解释
“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制”,但亦可通过“三司”和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
5.B 解析:材料体现了朱元璋对元朝君臣的尊重,没有把蒙古族当做夷狄对待,说明朱元
璋没有刻意把蒙古族与汉族区分开来,实际上是承认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作为最高
政治权威,这一做法对臣民的国家观与民族观影响巨大,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B 项正确。A、C、D 三项,虽都有这方面的影响,但相对来说都是“直接”的,不是“深远”,
均应排除。
6.D 解析:由“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可知,军机处起初只是负责为对外出兵出谋划策;
“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强调后来的军机处总揽军国大计;“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
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强调皇帝的诏令都由军机处发出。据此可知,材料强调军机
处的职权和地位日渐重要,故 D 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达到最高峰,故 A 项错误;
B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军机处凌驾于内阁之上,C 项错误。
7.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中国人奉强者为君,而不是始终如一效忠君主,言外之意,
只要日本国家足够强大,就可以统治整个中国,体现了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A 项正确。本
题易错选 B 项,精密策划应涉及具体方案,材料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排除;通过材料虽
可得出 C 项的结论,但这并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题,排除;材料是总结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
的历史,而非说当时的局势,D 项排除。
8.B 解析:“由于群众坚持根深蒂固的中国方式,接受外界的‘现代’方式就更加困难了”
强调民众对待外来事物有排斥的心理,而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盲目排外,
符合材料意思,故 B 项正确。
9.B 解析:“此次革命”即辛亥革命,材料强调辛亥革命有“国体之改革”的作用,A 项强
调的仅是推翻了清王朝,故 A 项错误;“国体之改革”就是国家性质的改革,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形式上的资产阶级政权,故 B 项正确;“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不符
合史实,C 项错误;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封建社会其他的政治制度、经济制
度、文化制度并没有清除,故 D 项错误。
10.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 1930 年的国内革命发展形势可知,本通告对国内革命形
势的发展过于乐观,因为当时中共军队的力量相对比较弱小,革命根据地正处在发展中,推
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仍不成熟,而本通告强调要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推翻国民党统治,是“左”
倾冒险主义的表现,D 项正确。
11.C 解析:国民党编写有关游击战的书籍,研讨游击战并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表明国民
政府重视游击战这一战术的作用,C 项正确。国民党坚持正面战场抗战,并未放弃,A 项不
符合史实,排除;B 项从材料信息难以直接看出来,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对
游击战的重视,而不是取得的战果,且 D 项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12.A 解析:由图可知,1959~2008 年西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及单位面积总产量的第一个转
折点所对应的年份是 1965 年。而 196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由此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实施是出现转折点的主要原因,故 A 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
13.B 解析:据材料,1986 年全国人大修改《选举法》后,对代表的总人数进行了限制,
但代表来自社会各界,说明来源非常广泛,故选 B 项。A 项错误,全国人大代表由人民产生,
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虽然他们是社会精英,但并不能说明人大代表制是精英政治;C 项从材
料难以反映,也不符合实际情况;D 项表述错误,材料也未能充分体现。
14.B 解析:“一国两制”的内涵很明确,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中央确
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
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可知,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
要适度进行管理,故 B 项正确。
15.D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古代雅典官员任期短、更换频繁,这必然会导致官员的工作缺乏
连续性,D 项正确。古代雅典虽然实行了民主政治,但其并不完善,仍有许多缺陷,A 项错
误;古代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B 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官员内部的矛盾,C 项错
误。
16.C 解析:材料说明雅典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缺乏主动性,体现了公民积极参政意识的削弱。
这是雅典民主政治思想根基发生动摇,民主政治衰落的具体表现,故 C 项正确。
17.A 解析:抓住材料中“两次提议被元老院贵族反对”、“元老院最后同意”、“双方共同接
受”等关键信息可知,罗马法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充满着斗争和妥协的过程,A 项最符合题意。
18.D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古代罗马法对邻里间的权益进行具体的规定,这有利于依据法
律调和邻里矛盾,D 项正确。材料虽体现了依据法律解决邻里矛盾,但并不能说明是依法治
国,A 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是在强调私人权益的保障,而是对邻里间某些权益的限制,B 项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主行政问题,C 项错误。
19.A 解析:英国由于“光荣革命”政局稳定而迎来和平,法国由于法国大革命流血遍野,
故 A 项正确;18 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还没有传播到法国,且漫画反映的是政治问题,
B 项错误;材料中“法国是‘战争的诅咒’,英国是‘和平的祝福’”,反映的不是社会生活水平,C 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后,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D 项错误。
20.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 1787 年宪法不断修正的过程,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知是协
调美国副总统的选举问题,体现的是对行政权的协调,C 项正确。材料并未否定联邦宪法,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主权问题,B 项错误;材料是对副总统与总统的选举改革,不涉
及三权分立,D 项错误。
21.A 解析:由“当巴黎的最高法院驳回政府的法案或拒绝为政府的法令备案时”可知,法
国的最高法院对政府的决议可以行使否决权,体现了最高法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政府,故
A 项正确。近代法国总统应对议会负责,不对法院负责,B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责任内阁
制和分权原则,C、D 两项均错误。
22.B 解析:由“每项法律须经国王和两院同意”可知国王在立法方面的权力受议会的制约,
故选 B 项。由“国王否决的法律草案”可知国王享有否决权,排除 A 项;C 项与材料无关;
由“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可知国王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排除 D 项。
23.D 解析:题干材料中“温柔”“动人”“是公正、而非复仇”“给人类造成强烈的人道主
义印象”等,明显是向人类展示一种人道主义的理念,故选 D 项。“暴力与鲜血”是斗争的
一种方式,不能称之为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倾向,排除 A 项;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题干中没有涉及法国政府要协调矛盾稳定社会的内容,排除 C 项。
24.D 解析:材料中的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只有无产阶级掌握国家
政权才能实现,因而体现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D 项正确。A 项错误,实现无产阶级
专政实际上就是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B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主张暴力革命的信息;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要求工人监督政府,而是无产阶级政权监督社会经济。
25.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党派仍然很多,而十月革命后掌握政权的
布尔什维克党反而所占席位不多,说明当时的革命形势并不明朗,故选 C 项。A 项错误,因
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已掌握了政权;B 项显然也错误;D 项从材料信息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