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语文· 1 / 8 荆州中学 2019 级 9 月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审题人:江 洪 鲁 怡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代是我国古代出版业的“黄金时期”与“经典时期”。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版方 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为我国此后的文化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 宋代立国之初,就确立了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宋代的出版政策,总体上同 其“文治”政策是一致的。宋代书籍出版审查、管理、惩治的政治环境较为宽松,而其实际管治 效果的宽松又使这种宽松变得更甚。宋代建立了一整套文官制度,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以文人为 主的官僚队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人官僚体系。这个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不仅从政治制度 上,而且从作者、出版者、传播者、读者等多方面为宋代出版业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 家出版团队。 宋代通过科举考试不仅录取了大批人才,尤为重要的是在全国树立了学习与阅读的理 念,成为直接推动出版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力。科举制度确立了宋代读书人的基本学习范式, 造就了他们基本相同的学习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此同一学习范式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主导 下,宋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读书人世界。宋代书籍出版的繁荣与教育发达是互为因果的。书籍 出版促进了教育发展,教育发展也促进了书籍出版,从而促使书籍出版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与繁 荣。宋代教育的平民化也促成了书籍出版结构的全面性,即书籍内容、种类的通俗化、平民 化,开发出版平民化书籍,按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生阶段策划出版不同的书籍,从而全面 开拓了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使得书籍成为一种具有大众媒介属性的社会化的文化传播媒介, 因而对书籍出版的推动与促进是社会性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雕版印刷术作为人类媒介技术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一种在宋代得到普及并形成的一 种完善而成型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一种在宋代以前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创新发明——绝非偶然, 而是宋代科学技术全面进步的必然结果。宋代手工业作坊种类繁多,其规模和内部分工的细密 均超过了前代。生产技术显著进步,手工业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大为增加。在宋代手工业生产 技术普遍进步的基础上,宋代形成了一门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新型手工业生产领域——雕版印 刷业,而与之密切相关的造纸、制墨等手工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虽然雕版印刷业大致在隋末 唐初已经产生,但是真正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手工业门类,应该还是在宋代。 同时,宋代城市的繁荣不仅为书籍出版提供了域市空间,从而使书籍出版中心赖以形 成;而且也为书籍消费提供了城市人口集合意义上的需求总量。同时,城市还为宋代书籍的销 售与传播提供了空间交通上的中心地位,以及文化传播上的中心地位。 (选自田建平的《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在书籍雕版印刷、出版方式和书籍范式等方面为此后的出版业奠定了基础。 B.宋代文人们为雕版印刷业各领域提供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 高一语文· 2 / 8 C.雕版印刷在宋代开始运用到商业方面与宋代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D.宋代注重平民化教育、开拓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书籍成为文化传播媒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了科举考试、教育平民化、科学技术等对宋代书籍出版、销售等的影响。 B.文章具体分析了宋代的政治制度,以此论证雕版印刷业在宋代繁盛的重要原因。 C.作者认为宋代书籍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是互为因果关系的,是相互促进的。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段概括宋代出版业的状况,尾段概括城市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如果没有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国策,宋代就没有庞大的以文人为主的官僚队伍的出现。 B.科举考试推动出版业发展,说明没有人才选拔考试,宋代就没有全国性的学习理念。 C.宋代读书人有大致相同的学习观等,说明宋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基本学习范式的确定。 D.书籍成为文化传播媒介是因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促成书籍出版的结构变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 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 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 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 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臵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 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 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 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表格为各类废弃物分类情况的相关描述信息) 高一语文· 3 / 8 注:1A=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 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 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 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 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 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 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 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 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 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 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 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 的正确步骤: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臵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 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 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下列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B.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 C.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 D.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 高一语文· 4 / 8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计样本中 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 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 B.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圾的压力和动 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C.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 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 D.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 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 6.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五九① 老舍 张丙,瘦得像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 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 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系统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 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 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 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电灯,坐下,似乎是心里说: “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 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打架来着。”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的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 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 “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 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做呢!” “那么,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 说,故意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做什么武侠,我只是不 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让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 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 丙是那样瘦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 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及至他看明白了高一语文· 5 / 8 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 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 ,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 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 招他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 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 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他拉着 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 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 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 “呕!”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有删改) 注:①五九:1915 年 5 月 9 日,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 运动。以后人们把 5 月 9 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五九”为题,不同于现代小说以人物、事件、物象等为题的惯常用法,标题的陌生化 既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发了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B.张丙“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表明他对国人国事并未失去热情;“黑眼开始发光;嘴 唇,象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表明他内心的愤恨、不平和痛苦。 C.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线索人物,与张丙十分熟悉,起到了组织情节的作用,而“我”没有表现 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个人情感。 D.小说取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不仅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而且将笔触延伸到对民族精 神的挖掘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8.小说中说“出我意料之外”,小说中张丙有哪些“出我意料之外”的言行?以此塑造了怎样的人 物形象?(6 分) 9.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进,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 志。甚奇之。初仕郡,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 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臵一榻,去则县高一语文· 6 / 8 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 左转修武令。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 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 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救三府①,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 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 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 里。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 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蓼②之苦,息偃在 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 侯,食邑三百户。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 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 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 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注]:①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②茶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B.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C.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D.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B.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文中实为贬官,陈蕃因提建议被贬为豫章太守。 C.崩:古代称帝王之死。《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 禄,庶人曰死。” D.视事: 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陈蕃劝说托病不上朝的大臣要尽职尽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蕃自有名节,能招徕贤士。郡人周璆不接受本郡前后太守的招命,而陈蕃能够招徕,正是 因为陈蕃本人自是名节之士。 B.陈蕃识见卓异,颇有方略。他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 原因;应该选贤任能,更换地方官吏。 C.陈蕃尽孝尽忠,反而受到杀害。他因母亲去逝,宁愿弃官守丧;虽然多次免官,但他仍然上 疏,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 D.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回答 父亲好友,被认为有澄清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5 分) (2)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高一语文· 7 / 8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老莱子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典,用古代的美谈和当今的时局形成对照,点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B.颔联“何处访庭闱”一句采用问句,暗示这也正是首联“万事非”中的一例。 C.诗中写黄牛峡的景属于虚写,杜甫《望岳》的写景也采用了这一手法。 D.诗人在秋天送别友人,但全诗并不见离别的感伤之情,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俗套。 15.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 , ”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 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鸟儿报春、一派春意盎 然的景象。 (3)《 沁园春·长沙》表明同学们关注国家大事而有所行动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 还是 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释放出智慧与力量。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能引起共鸣、激荡人心的 原因,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 。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 观 ,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 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 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 。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 成,理定而后辞畅”。( )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正式 创造力 社会现实 折服 B.郑重 创造力 社会现实 信服 C.郑重 说服力 历史长河 折服 D.正式 说服力 历史长河 信服 高一语文· 8 / 8 18.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人的讲话能引起共鸣、激荡人心的原因是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B.一个人的讲话能引起共鸣、激荡人心的原因,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C. 一个人的讲话能激荡人心、引起共鸣的原因是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D. 一个人的讲话能激荡人心、引起共鸣的原因,是由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语言的真义,又何尝不是行文的典范? B.这不仅是行文的典范,而且是语言的真义。 C.这既是语言的真义,又是行文的典范。 D.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________,还有些花叶 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 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 ②________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 花芽③________,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 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21.请写出荆州中学校徽的构图要素(不包含文字、字母),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不超过 90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2019,日新月异的年头;2019,气象万千的时代,请以“ 在 2019 ”为 题。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校名、人名等;③不得少于 800 字。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