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二中(合肥十中颍上实验中学)2020 届高三开学考测试卷
高三语文
(分值:150 分,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
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
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
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
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
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
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
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
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
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
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
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
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
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
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
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
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
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
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
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建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
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
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
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 2018 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 年 4 月 20 日)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 年中国专科调查报告》)
材料三: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
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
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 1 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
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断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
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趁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断
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 年修订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
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 年 9 月 29 日)
材料四: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
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
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
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
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
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2011 年到 2013 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 25.3﹪下降到 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 年有微小回升,2035 年则回落至 8.4﹪.
B. 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
而 2016 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 10.7﹪
C. 2012 年到 2016 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
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
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5.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
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改变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
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 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和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
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 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
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6.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青狮
何休
“三十夜的火,十五日的灯。”
在别处,元宵十五闹花灯,在禾村,作兴的是狮灯,因狮子是森林之王,大家深信狮子能镇邪
送福。狮灯分红狮与青狮,面具颜色为红色的是红狮,青色的是青狮。红狮代表友善,青狮带着杀
气。扛红狮,来意是向宝地求几个钱谋生,请多关照;扛青狮,那是我凭真本事跑江湖,贵地有高
人不服,请随时赐教。
正月十五清晨,当打禾坪里扎下一队竖有“李”字大旗的舞狮队时,整个禾村却沉默了。
锵,锵锵!狮子出巡了。
禾嫂没有心思做早饭,从楼上翻出一个狮头,用绳子小心翼翼地放到地面上。狮头的颜色褪得
差不多了,眼鼻凹陷等处未来得及褪落的地方,能看到青色。
十八年前,与禾村相隔八十里路的李村,组了一队青狮来禾村,领头的名叫李长富。当青狮来
到禾嫂家时,丈夫何永康朝李长富抱了抱拳。李长富是守方,何永康是攻方,“兵器”就地取材。何
永康随手扯了根扁担,李长富随手操了条长凳。比武开始了,一点也不似现在的电影电视里武打片
精彩。一阵乒乒乓乓后,李长富被抵进门旮旯。吁吁喘气中,两人都扔了手中的“兵器”,何永康一
抱拳,说了声“承让”;李长富还个抱拳礼,说了声“多谢手下留情”,教人将狮头留下,自己换上
备用的红狮。
禾嫂用湿抹布将狮头擦拭好了之后,放在八仙桌上,并用一块红布盖好,然后崴崴地找来一挂
百响小鞭炮,用红纸包了十块钱,专等狮子来家里“巡视”。锵锵的锣声却绕过了禾嫂家。禾嫂知道,
李村的狮子是要巡视完全村后,最后来她家巡视,然后体体面面地把那只停放在禾嫂家十八年的狮
兄给请回去。
何永康十年前离开了人世,儿子何代兵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是一身好功夫,这是李村人迟迟
不敢来的原因。去年过完端午节,一辆警车呼啸而至,把何代兵带走了,两个月后,法院开庭,判
处何代兵2年有期徒刑。儿子在建筑工地干活,端午节快到了,大伙等着工钱过节,老板却拒发工
资。老板说,发包单位不给钱,我也没办法。何代兵七曲八拐地找到发包方负责人的家,大白天潜了进去,偷出现金与存折及贵重物品一大堆,然后抱着这堆“战利品”到派出所自首。何代兵以为
自己这是义举,不必负刑事责任,但他错了,因为他触犯了法律。当然,何代兵偷贪揭贪的事,惊
动了市委市政府,节前垫付了民工的工资。
锵锵的锣声由远而近,绕个小弯,狮头就能看得真切了:刚刚喷青的狮头,青得发绿,两颗白
色的獠牙露在外边,凶猛得有些吓人。禾嫂忙从灶里点燃一支香,左手捏着那挂小百响,来到门边
等候“狮子”大驾光临。队伍渐渐近了,除了李村的舞狮队外,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禾村半大小伙,
也有几个成年人。禾嫂看到禾村人当中,有几张脸上写着愤怒。
锵锵锵!锵!锵!锣声震耳欲聋,狮队到了门口。禾嫂赶紧吹红那支香头,就着香头点燃那挂
小百响。
李长富的儿子李尚武,提着一个灯笼,引着狮子先在厅里转一圈,然后再到三间正房里转了一
圈。
禾嫂把十元钱的红包递给李尚武,李尚武接过红包,插在上衣的口袋里。李尚武挥挥手,锣声
停了。
焦点聚在李尚武向上。
李尚武放下手中的灯笼,双手摘下舞狮人的狮头,像捧着满满一碗油,小心翼翼地放在八仙桌
上,扯开盖在旧狮头上的红布,将两个狮头并排放在一起。有人递来了香烛和祭品,李尚武把祭品
一字排开,点起了香烛。人群静得出奇。
李尚武神色凝重地斟了三杯酒,对着狮头鞠三个躬,然后拿起酒杯,将杯中的酒一一泼在地上。
突然,李尚武猛一转身,抱拳朗声说:“各位,大家都看到了,我刚刚与何代兵比了一场武,我李
尚武输了,输得很惨,这青狮我给何少侠留下了。”说罢,李尚武朝狮队喊了一声:开路!
刚才戴着青狮头的小伙子,已经换上了温顺的红狮头。锣又敲响了,狮队中有人放响了一挂千
响电光炮,震得满屋子嗡嗡回响。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的人物不多,但构思独特,层层设疑,而悬念就蕴蓄在看似平和悠然而又富有张力的叙述语
言中。
B.何代兵自认为的“义举”,成了他被判刑入狱的依据,却又令李尚武折服,这都说明他们所秉持的
“规矩”与法律的微妙冲突。
C.禾嫂没有心思做早饭,是担心代表胜利和吉祥的青狮头,这次随着丈夫的去世和儿子的入狱而被
李村舞狮队夺走。
D.李尚武的“换狮头”行为,不仅暗示了李家父子两代人磊落的胸襟,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朴素
的侠义精神和善良品性仍然在民间延续。
8.小说以“青狮”为题,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6 分)
9.有人评价本文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传统文化的现实佳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产党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
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
苑中曾误遗火廷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
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
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了可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
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
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
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
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
“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
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
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
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威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
扶风。
(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
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
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
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
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校尉是中国古代中级军官。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其校长为祭酒,教师称博士,学生叫太学生。
C.床起源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床字,在汉代使用范围更广,卧具、坐具都可称床。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乐》《春秋》并为儒家“五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梁鸿年幼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
那,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后到太学就读。
B.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
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
C.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对他隐居有
所质疑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不在梁鸿面前仰视,而把盛食物的托
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而伯通这才感到他不是一般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5 分)
(2)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远游
杜甫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本是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著处:处处,到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
B.颔联既描写眼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C.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
, 。
(2)《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
是 , 。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风景秋来异)》中 ,
两句,写出了戍边将士思乡满怀,但未获胜利仍不得还乡的愁苦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 题。
基于信息技术的推动,新型文艺样式不断涌现,数码艺术、闪客艺术、新媒体艺术等 ,
艺术新观念与新概念也如过江之鲫,令人 。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新样式、新观念新理
论无不源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网络文艺的跨介质创作与即时性互动已成常态。
( ),向着渴求知识信息和心灵慰藉的人们飞翔,丰富着大众的文化选择,而大众也
以 的能动性参与到文艺生产传播中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们为信息极为丰富的时代 时,“潘多拉魔盒”也随之被
悄然打开。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呼而来,图像、声音、文宇的海量数据流纷纷涌向“云端”,人
们对信息的追求永无止境:信息增长越快,欲望越是强烈。与此同时,信息高速公路的拓展
速度与管理水准,却常常满足不了对信息急剧增长的需求。于是,“秩序混乱”“交通阻塞”
难以避免。在物质层面上,信息过载带来的是设备内存溢出或频繁死机;而在接受心理层面,
信息过载使得信息接受者焦虑不安,无法冷静地搜索和取用对自身有用的信息,严重者甚至
放弃自我判断力,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如此一来,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
障碍,也埋下了文艺生产传播的隐患。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图像、声音、文字仿佛不受单一媒介限制,插上翅膀
B.图像、声音、文字仿佛插上翅膀,不受单一媒介限制
C。图像、声音、文字不受单一媒介限制,仿佛插上翅膀
D.图像、声音、文字插上翅膀,仿佛不受单一媒介限制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蜂拥而至 应接不暇 空前绝后 笑逐颜开
B.层出不穷 目不暇接 前所未有 欢呼雀跃
C.蜂拥而至 目不暇接 空前绝后 欢呼雀跃
D.层出不穷 应接不暇 前所未有 笑逐颜开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信息过载阻挡了人们获取有效的信息,这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埋下了隐患
B.信息过载阻挡了人们获取有效的信息,这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带来了隐患。C.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埋下了隐患。
D.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带来了隐患。
20.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2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按要求分别写一句话。 (8 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也称柳泉居士。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
区)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他少负才华,年轻时即考取秀才,但以后多次参加科举,到老未中
举人。家境贫寒,长期做私塾先生。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闲时坐于村口,供人茶
水,与之闲谈,搜集大量素材,创作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全书共 490 余篇,现在已有
日、英、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 20 多种语言的译本。
(1)突出蒲松龄的身份,不超过 25 字。(4 分)
答:
(2)突出蒲松龄的成就,不超过 25 字。(4 分)
答: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英雄”一词在占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
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
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
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少于 800
字。
颍上二中(合肥十中颍上实验中学)2020 届高三开学考测试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C
6.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
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
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
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6 分,每点 2 分)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回答相关方的主体,文本围绕“高校、
企业、政府”三个主体阐述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因此与科技成果转化直接与这三
个主体有关。由于题干中包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因此部分考生可能会忽视关
键主体“高校”。相对而言,企业和政府两个主体容易判断。
明确三个主体后,可结合材料材料三、四分别概括不同主体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中所起的作用:高校提供人才和知识储备,企业提供转化资金,政府组织协调。
7. C(青狮在这里代表的是“胜利”和“荣耀”。)
8.①“青狮”是小说的线索,全文围绕“青狮”组织安排情节,使情节更加紧凑。②
“斗狮”为小说增添了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这既是何、李两家两代人“较量”的叙事背景,也是故事展开的文化背景。③文中“斗狮”、“换狮头”的情节,表
现了人物的性格、品性,揭示了小说的主旨。(6 分,每点 2 分)
9.①传统文化:舞青狮是一种传统民俗,在禾村继续流传。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是对真善美和正义真理的崇尚追求,李村人对于禾嫂儿子的尊重就很好地体现了
这一点。
②现实性:文中反映了农民工“讨薪难”的问题。禾嫂儿子是农民工,是一个为
讨要工钱而触犯法律的“悲情英雄”的形象。
③小说把传统的舞青狮的民俗和现实社会问题巧妙结合起来,既刻画了民风民俗
之美,又是关注民生疾苦的现实佳作。(6 分,每点 2 分)
10.B(3 分)
11.D(《乐》应为《易》)(3 分)
12.B(先请求制作粗布衣服等,再梳妆打扮)(3 分)
13.(1)邻居家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
是道德高尚的人。(5 分,“耆老”1 分,“恒人”1 分,“责让”1 分,句意 2 分)
(2)不久,又离开(霸陵山中)到吴地去,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
人做雇工舂米。(5 分,“适”1 分,“大家”1 分,“赁舂”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梁鸿字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梁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
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了。
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气节操守,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做
寻章摘句式的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养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
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全部用猪来赔偿。那家主人
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希望做佣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
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从早到晚从不懈怠。邻居家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
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德高尚的人。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把猪
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离开了,回到自己的家乡。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
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孟姓人家有个女
儿,说:“想嫁个像梁伯鸾那样贤能的人。”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
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
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里听说您有高尚的
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拒绝过几个男子了。现在我
被您看中(您却又不理睬我),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
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现在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
抹粉,这哪里是我想要的呢?”妻子说:“只是用来观察您的心志罢了。我自有
隐居的服装。”于是更换打扮,梳了个椎髻,穿上粗布衣服,(像个)做事(的人)
走上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 于
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生活了一段时期,妻子说:“常听先
生想隐居避患,为何现在还不行动?难道想要低头迎合世俗吗?”梁鸿说:“好
的。”于是一起隐居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诵读《诗经》《尚书》,弹琴以自娱
自乐。不久,又离开(霸陵山中)到吴地去,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
给人做雇工舂米。每当做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
鸿面前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
“一个做佣工的能让他的妻子这样敬畏,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梁鸿潜
心闭门著书十余篇。等到梁鸿死后,伯通等人在吴国要离墓旁要了一块地安葬他。众人都说:“要离有节气壮志,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们亲近一点。”葬完,妻
子回到扶风老家。
14.(3 分)A(“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不正确。“贱子”是诗人的自称。)
15.(6 分)
①意为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
京城的情况;②表现了诗人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但仍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
可贵品质。(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
1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6 分,每句 1 分)
17.B“插上翅膀”和“不受限制“具有先后关系,排除 A、C 两项;“仿佛”只能
放在“插上翅膀”的前面,排除 D 项。故选 B
18.B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的拥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一齐拥上来,杂乱无章。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眼睛看不过来。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
来。
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
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笑逐颜开: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19.C 这句话的主语是“信息过载”,应保持前后分句主语一致,A、B 两项的后半
句改变了主
语;“带来”和“埋下”相比,后者在语体色彩上更具有书面性。
20.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用语是否得体。A 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
应改为“寒舍”。 B 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
应改为“感念”。C 项,“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堂”。D 项,
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
运用 E。
21(1)《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是清代山东文学家。(或“清代山东文学蒲松龄
是
《聊斋志异》的作者”)
(2)文言小说圣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 20 多种译本。
(8 分,每句 4 分 ,要求:信息准确,句式合理,句子通顺)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中提取要点的能力,本题可以采
取分层提取法,可先从语段的内在层次中寻找出主要信息,找出概括的区域,再
根据所配分值划分层次,即这一区域从哪些方面陈述的,然后做出最为精当的概
括。本文段共六句话,第一二句写了蒲松龄的名号、籍贯、身份。第三四五句写
他入仕不成,创作《聊斋志异》。第六句写他的小说《聊斋志异》的成就。那么
蒲松龄的身份可到第一二句中归纳概括为“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在字数限制
的范围之类可尽可能地将信息补充得更具体。而他的成就则从第六句中加以归纳
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 20 多种译本”,“文言小说圣手”是对蒲松龄身份
的具体说明。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22. 审立意题
抓关键词句
审读材料,理解中心内容和话题要求
关键词句
1、有人说:这是一个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两种说法即两种观点)
——开放性与思辨
性
2、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抛出的问题应在作文中得到回答)
——对话意识与时代感
中心话题:当今时代的英雄
(不是古代的英雄,不是历史上的英雄,不是泛泛而谈英雄)
1、两种说法,即提供了作文立意的基础和依据,“英雄辈出的时代”与“没有英
雄只有偶像的年代”有相对立之意,这都是发问立意的角度:
(1)英雄自古就有,论当今时代英雄辈出,那么,当今有哪样的一些英雄人物?为
什么他们可以称为英雄?即英雄的标准、特质、内涵应该与时俱进,有所不同,那
么如何不同?
——需有一点对“当代英雄”内涵、特质的阐释(即你对 “英雄是什么”
的见解)
(2)时代成就英雄,英雄成就了时代,不言而喻。重点当下我们是怎样对待英雄的?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英雄呢?
——文中应该有对这个问题的发问思考,例证分析,甚至具体阐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