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第三中学高三年级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九月考物理试卷
出题人:龙志刚 时间:2019.9
一、选择题(1-7 单选,8-10 多选,每题 4 分,共 40 分)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货车上加装限速器,其目的是速度越小,惯性也越小
B.宇航员在航天器中因失重而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没有惯性
C.公交车急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乘客摔倒是因为失去了惯性
D.战斗机战斗前抛弃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战斗机的惯性,提高作战性能
2.如图所示,木块与皮带接触面粗糙,关于木块所受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B.木块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
C.木块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D.木块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3.质量为 m 的一物体,用细线挂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当电梯以 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下降时,
细线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 ( )
A. mg B. mg C. mg D.mg
4.如图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 A 点处固定一根轻杆 a,杆与天花板保持垂直,杆的下端有一
个轻滑轮 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的 B 点处,细线跨过滑轮 O,下端系一个重为 G 的
物体,BO 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为 ,系统保持静止,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细线 BO 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 2G
B.a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
C.a 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 G
D.a 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是 G
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前 1 s、前 2 s、前 3 s 竖直方向的位移之比为 1∶4∶9 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的连续三个 2 s 内的位移之比是 1∶3∶5
D.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的连续三个 2 s 末的速度之比是 1∶2∶3
6.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直角三棱柱 A 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
角为θ.质量为 m 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 和 B 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
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大于(M+m)g
3
g
4
3
2
3
1
3
.O
30θ =
( )
3
2 GB.三棱柱 A 共受 3 个力作用
C.地面对三棱柱 A 的摩擦力为 mgsinθ
D.地面对三棱柱 A 的摩擦力为 mgtanθ
7.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物块甲,甲和乙用一细线相连,如图所示,甲的质量
为 2m,乙的质量为 m,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甲、乙之间的细线被剪断的瞬间,甲、
乙的加速度大小记作 a 甲、a 乙,那么( )
A.a 甲=0,a 乙=g B.a 甲=g/2,a 乙=g
C.a 甲=0,a 乙=0 D.a 甲=g,a 乙=g
8.2018 年 8 月 28 日,雅加达亚运会男子 100 米决赛中,苏炳添发以 9.92 s 夺得金牌,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研宄苏炳添的 100 m 起跑动作时,可以将苏炳添当作质点
B.100 m 终点,若苏炳添与亚军选手几乎同时撞线,以亚军选手为参考系苏炳添的速度几乎
为零
C.苏炳添的 100 m 成绩为 9.92 s,说明他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约为 10.08 m/s
D.苏炳添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 100 米决赛成绩为 9.92 s,9.92 s 指的是时间间隔
9.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 6s 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B.在 4s~6s 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 t=2s 至 t=6s 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 2s 末相遇
10.用外力 F 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把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沿倾角为 300 的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
动,已知在小球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拴在小球上的绳子与水平杆之间的夹角从 450 变为 900,
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是粗糙的,并且斜面一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计滑轮处及滑轮与绳子
之间的摩擦。则在小球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保持不变
B.外力 F 一直在增大
C.某时刻绳子对水平杆上的滑轮轴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
D.绳子移动的速度大小大于小球沿斜面运动的速度的大小
二、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18 分)
11.某学习小组通过自由落体运动及规律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 的大小。(1)该小组同学认为,只要测出重物由静止开始下落的高度 h 和下落的时间 t,就可以算出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若用测量值表示 g,则 g=____
(2)如图所示,他们选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为完成此实验,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外,还
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填选项字母)
A.刻度尺
B.秒表
C.220V 的交流电源
D.4~6V 的交流电源
(3)如图所示,在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截取部分纸带如图所示,测得
AB=7.65cm,BC=9.17cm。已知交流电频率是 50Hz,由已知数据可得 g=___m/s2,打 B 点时重物
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该小组同学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用测得的数值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 g 的大小,总小于课
本中提供的当地重力加速度值。试分析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至少写
一条)。
12.如图是“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示意图。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 A 点,
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 F1、F2 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 O 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
个拉力 F 拉橡皮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
(1)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F1、F2 的夹角越大越好
B.在进行图乙的实验操作时,必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 O 点
C.拉力的方向应与纸面平行,弹簧及钩子不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及纸面接触,产生摩擦
D.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保证 O 点的位置不变,F1 变大时,F2 一定变小
(2)图丙中 F′是以 F1、F2 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________(填
“F”或者“F′”)。
(3)若在图甲中,F1、F2 夹角小于 900,现保持 O 点位置不变,拉力 F2 方向不变,增大 F1 与 F2
的夹角,将 F1 缓慢转至水平方向的过程中,两弹簧秤示数大小变化为 F1__________,
F2___________。(选填:一直增大、一直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先减小后增大)
三、解答题(共 42 分,13 题 8 分,14 题 10 分,15 题 12 分,16 题 12 分)
13.(8 分)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用一水平力 F 推一质量为 m=10 kg 的物体,
欲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试求 F 的大小.(sin
37°=0.6,cos 37°=0.8,g=10m/s2)14.(10 分)一辆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追赶从他旁边以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当汽
车经过摩托时,摩托司机开始发动,经 发动起来,以加速度 做匀加速运动,
求:
(1)摩托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2)在摩托车追上汽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大?
15.(12 分)如图所示,一皮带输送机的皮带以 v=10m/s 的速率匀速转动,其输送距离
AB=29m,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37°.将一小物体轻放到 A 点,物体与皮带间动摩擦因数μ
=0.5,已知 sin37°=0.6,cos37°=0.8,g=10m/s2,求物体由 A 到 B 所需的时间。
m8 sv =
2.5st = 2m2 sa =16.(12 分)如图所示,物块质量 m=4kg,以速度 v=10m/s 水平滑上一静止的平板车上,平板
车质量 M=16kg,物块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其他摩擦不计(g=10m/s2),求:
(1)若平板车足够长,求物块在平板车上滑行的时间?和物块的最终速度?
(2)要使物块不从平板车上滑下,平板车至少多长?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B
6.D
7.B
8.BD
9.AC
10.BC
11. AC 9.5m/s2 2.1m/s 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受空气阻力;纸带和限位孔之
间存在摩擦
12.BC F F1 先减小后增大 F2 一直增大
13.200 N
解:若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刚好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
条件:
联立解得:F=200N
14.(1)10s(2)36m
(1)设经过时间 t 追上,汽车的位移为:
摩托车的位移为:
解得:
(2)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摩托车的速度为:
解得:
两车的最大距离为:
解得:
15.3s
设物体运动到 C 点时速度与传送带相同。物体从 A 到 C 的过程,受力如图所示,
2
2h
t
mgsin f Fcosθ θ+ =
N mgcos Fsinθ θ= +
f uN=
1 0( )x v t t= +
2
2
1
2x at=
10st =
1 1v at=
1 4st =
2
max 0 0 1
1( ) 2x v t t at∆ = + −
max 36mx∆ =物体开始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做加速度为 a1 的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得
mgsin37°+μmgcos37°=ma1
解得 a1=10 m/s2
物体速度增大到 v=10m/s 所用的时间 t1= = =1s
此过程通过的位移 x1= = =5m
共速时,因为重力的下滑分力 mgsin37°大于最大静摩擦力μmgcos37°,所以物体继续做匀
加速运动。
x2=L-x1=24m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37°-μmgcos37°=ma2
解得 a2=2m/s2
由 x2=vt2+ at22 代入数据解得 t2=2s
物体由 A 到 B 所需时间为 t=t1+t2=3s
16.(1)2m/s.2s(2)12m
1
v
a
10
10
2
1 1
1
2 a t 21 10 12
×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