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
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会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
性和艺术性。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
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
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
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
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
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
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作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
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
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之举以及做出独剑漂游四方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
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
难立,狄云和石破天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
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
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
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板块构成”。例
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妓
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
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
衰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
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
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
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对“大文化”高超的驾驭能
力。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
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
种对“大文化”的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 50- 70 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
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
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
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 分)( )
A. 金庸笔下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进行
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B. 文章用“一部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蕴丰富,形象地展示了
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C. 《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的侠肝义胆,也有杨过的蔑视礼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想
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
D. 金庸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与他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
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
A. 文章以《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B. 文章用具体的作品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 文章先总述金庸小说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D. 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变化的,体现了金庸对文化的批判意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5 分)( )
A. 狄云和石破天对于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展
现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一面。
B. 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对儒家文化的展现从博大刚健到气象衰弱,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
的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
C. 金庸小说中许多人物的个性与他们的“水土”密切相关,说明成长环境的文化差异,
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D. “五四” 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导致 50-70 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
的状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 题
米兰花香
于艳丽
老吴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树,和远处已经返青的大地,总是觉得火车开得忒慢了些。
他忍了几忍,还是没忍住,叫来乘务员道,“丫头,你能不能跟你们司机师傅说一声,让他
开快些?”
乘务员一脸模式化的笑容,说:“大爷,火车已经很快了,您感受不到吗?”
邻座一个和老吴相熟些的人打趣道,“老爷子,您以为火车是火箭呢?一眨眼就到家了。
不要土包啦,火车不比你家的牛车快?”
老吴本来就语迟,被邻座抢白一顿,不再言语,局促地正了正身体,将一个小包紧紧搂
在怀里。
火车停到火车站,老吴和相熟的人匆匆道了别,便急忙走出站台。回家要去长途客运站
坐大巴车,但老吴已经在火车上想好了,下火车就打出租车回家,多少钱也得打。离家不过
是一个星期的光景,可老吴觉得像是过了一辈子。
老吴钻进出租车,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老吴一眼,问:“您去哪?”
“于家庄。”
“于家庄?”司机重复了一遍。
“对,于家庄,盐山乡于家庄。”
“老爷子”,司机一只手搭在方向盘上,回过头来着他说,“您知道从火车站到于家庄
得多少钱?”
“我没和你谈钱,你快点送我回家,多少钱我都给你!”
司机摇着头笑了,却也不好再说什么,转过身子,车子稳稳地滑出站前停车场,沿着不
远处的高速公路,向于家庄驶去。老吴下了出租车,已是黄昏时分,他惶急地走进院子,晚春的暖风穿堂而过,带来屋里
米兰花扑鼻的香气,几天来,旅途劳顿的疲惫似乎都融化在弥漫的花香里了。
“米兰!”老吴叫道,声音里有不易觉察的颤音。
一张俊美的少女的脸从窗里闪过。随后,穿着红色运动服,扎着马尾辩的素素从屋里奔
出来。
素素激动地喊:“吴爷爷,您回来啦!”
“嗯嗯,素素在呐。”老吴欣慰地看着这个孩子,唯一的儿子吴天参军后留在部队,家
里多亏着她和一帮年轻人照顾。他一边应着素素的问候,一边三步并作两步跨进屋子。
“他娘,我回来了。”
屋里被叫作米兰的女人歪靠在枕头上,气息微弱,如一盏将熄的烛火,却在老吴进门的
瞬间拼尽全力爆出一星火花,她睁开眼睛看着老吴,想说什么却似乎酝酿不出合适的气力。
老吴看懂了她的心思,忙道:“看到了,都看到了。”
老吴的话让女人闭上了眼睛,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落在女人散在枕边的白
发上。
“莫哭莫哭!”老吴急忙劝慰道,“我把你养的那盆米兰按你的意思栽到了他的墓旁。
你不晓得,那盆花开得多香,扫墓的人都说,还没到墓地就闻到花香了。还有,你让我说的
话,我也都对他说了。”
女人还是哭出了声,虽然声音微弱,但这丝丝缕缕的哭声更让人觉得心痛。
“哎呀,你看你,还病着,哭啥哩?你看我给你带啥回来了。”老吴小心翼翼从小包里
拎出一个黄绸布口袋,女人认得,这是老吴走之前她亲手缝制的,虽说她连捏针的力气都快
没有了,但她还是拒绝了素素要替她缝袋子的请求,花了几个时辰,一针一线,缝好了这个
袋子,甚至故意在针脚里压进一根自己的白发。
老吴将装得满满的袋子递给她,不消说,她就知道袋子里装的是啥,她紧紧地将布袋搂
在怀里,枯瘦的前胸剧烈地起伏着。
站在一边的素素知道,吴奶奶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老吴回家一个星期后,米兰去世了。
埋葬米兰的时候,老吴郑重其事地把黄绸布袋拿来,大家看见,老吴从黄绸布口袋里倒
出一抔黄土,将黄土覆在米兰的棺盖上。
回来参加母亲葬礼的吴天,从志愿者素素那里知道,那抔黄土是钟国英坟冢上的,是父
亲为钟国英扫墓时带回来的。
钟国英是米兰以前的爱人,于 1952 年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
A. 火车上在被人抢白后,老吴“将一个小包紧紧搂在怀里”,可看出他对包里抗美援朝
烈士钟国英坟冢上的一抔黄土的珍视。
B. “歪靠在枕头上”“眼角有几颗泪珠重重地滚落下来”两处描写,和“如一盏将熄的
烛火”这一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米兰的虚弱。
C. “‘米兰!’老吴叫道,声音里有不易觉察的颤音”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不易觉
察的颤音”体现了老吴的感伤和对米兰的悲悯。
D. 小说最后一段点出了钟国英的身份,与前文的相关内容照应,让人了解了事件的缘由,
使小说情节合情合理,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
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后改
授武贲郎将,从将军李景讨叛蛮向思多于黔安,以功进银青光禄大夫。击破吐谷浑,加授金
紫光禄大夫。斩获寇掠靺鞨,拜左光禄大夫。从征高丽,进位光禄大夫。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
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
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
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
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
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
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
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
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
仁基为世充所虏。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
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
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
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
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卷三十八》)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 分)( )
A.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B.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C.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D.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
A.光禄大夫,汉武帝时置,掌顾问应对,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
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
B.御史,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
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文中指的是王世充即位为皇帝。
D.丞,秦汉以后用作官名,一般是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大理寺丞、府丞、县丞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
A.裴仁基年青时就骁勇骑马射箭,在平定南陈的时候,冲锋在前,初立功绩。后来成了
汉王杨谅的亲信,杨谅谋反,他苦威武,擅长劝不听,反被囚禁。
B.李密造反,皇帝命裴仁基讨伐,后因人陷害,他投降李密,得到李密的重用。
C.王世充因为东都洛阳粮食不足,寻求与李密决战,裴仁基献疲敌之计,李密因害怕不
出,裴仁基积极请战,最后兵败被俘,又投降了王世充。
D.裴仁基一生骁勇善战,有谋略,但一直遇主不明,自己也对人不忠,反反复复,最后
事败被杀,令人叹惜。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 分)
(1)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
(2)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
(二)古代诗歌阅读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解:储光羲:王维友人,与王维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要欲:好像。(3)
方将:将要,正要。(4)了自:已经明了。(5)空复情:自作多情。
9.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 分)
A.一二两句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
子到来的声音。“起坐”一词非常生动传神,写出了对友人到来的渴望。
B.三四两句写诗人坐立不宁,在无比期盼的等待中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
之声,于是快步出门,迎接友人,可见诗人心情之欣喜。
C.五六两句写景,晚钟从皇家宫苑传来,稀疏的春雨刚刚洒过京城,可以想象随着时间
的流逝,夜幕降临,诗人的心情也变得阴郁,愁绪不断滋长。
D.七八两句写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表达出久候好友不至
的怅惘失落。尾联十字,如一声长叹,虽明知友人不来,而期待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
(三)10.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l)杜甫在《望岳》中以光的明暗对比来衬托泰山高大雄伟的一联是“______,
______”。
(2)《逍遥游》中描写大鹏从北海起飞、拍击水面、飞上青天、到达南海的雄奇景象的
两句是“ , ”。
(3)《师说》里揭示士大夫们因为地位官职高低而耻于从师学习的这一心理的两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1-16 小题。(每小题 5 分)
仲春时节,稻身鹅黄半绿。那如万锅齐沸般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滩泥洼,
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______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
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______般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看
到江南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我相信你会为这种说法感到惭愧。
色彩作为我感怀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也
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奇异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
才构筑成瑰丽雄奇的春天图画,而且让它永葆______的生机和蓬勃。
春天的多彩和烂漫,既包括具象的自然界万紫千红、______的摄影和绘画,也包括抽象
的人与人之间感动信任、关爱互助的乐享与滋润。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5 分)
A.铺天盖地 小巧玲珑 山清水秀 美不胜收
B.漫山遍野 小家碧玉 山清水秀 秀色可餐
C.铺天盖地 小家碧玉 天人合一 美不胜收
D.漫山遍野 小巧玲珑 天人合一 秀色可餐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5 分)
A.色彩作为我感怀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
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春天的华丽、奇异,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B.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
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春天的华丽、奇异,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C.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
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奇异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D.色彩作为我感怀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
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奇异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5 分)
A.人类的耕耘加上气象、物候的驱使,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
B.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耕耘,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
C.人类的耕耘加上气象、物候的驱使,两者的美美与共、和谐互动
D.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耕耘,两者的美美与共、和谐互动
经典是在古今中外__________的书籍中淘洗出的精品,经受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从不
同的视角去审视和__________。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近
日,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书展期间发布了“2019 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经典阅读指数”,数据显
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范围比较狭窄,( )。其次是经典阅读愈加浅层化。
具体表现为快餐式和功利式的阅读,人们越来越不愿认真、耐心阅读,而转向浏览网页式的
跳读和浏览,经典往往读得__________。最后是缺乏经典阅读的氛围。学校教学过程中重知
识传授和技能掌握,校园缺乏人文内涵。同时,家庭普遍缺乏读书氛围,不读书、读书少的
家长不在少数。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指出,经典不是死的__________,它是有着强大活力、
能参与到当代文化建构、并深刻影响到人类灵魂的文化遗产。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
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神可以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感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
的力量。
14.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浩如烟海 诠释 支离破碎 标本
B.汗牛充栋 诠释 分崩离析 标本
C.浩如烟海 解释 支离破碎 范本
D.汗牛充栋 解释 分崩离析 范本
15.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尽管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已不足三成,而从来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
有三至四成
B.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尚不足三成,而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
法学类经典
C.竟然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来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不足三成学生经常阅读
文学类经典
D.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的学生有三至四成,况且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
也不足三成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
慰或进取的力量,使个体产生归属感或成就感.
B.人们不仅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
属感,为个体提供进取的力量或者心灵上的抚慰。
C.人们不仅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
或者进取的力量,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属感。D.不仅人们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生成就感或归属
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语文试题答案
1. D (5 分) A 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
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B 项,“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错,
“交响乐”的指向是文化思想层面;C 项,“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错,原文只
是认为“《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故选 D。
2. A (5 分)A 项,“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错误。灰衣老僧的事件意
在证明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故选 A。
3. C(5 分) A 项,“虚无与消极”推断不合理;B 项,“否定”不正确,而是
分析与批判的一面;D 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且条件不充分。故选 C。
4.B(5 分)除了描写米兰的虚弱外,还有急切期盼,焦急等,急切地想知道老吴带来的
消息。
5. D(5 分)
王世充全部精锐部队都带来了,洛阳必定空虚,可以分派军队守住各重要通道,让他无
法东进,我们再挑选三万精兵,沿黄河西进,以逼近洛阳。
6. C(5 分)(僭:超越身份,越分窃据上位,冒用在上者的名分行事,不合礼法,
贬义)
7. C(5 分)(积极请战的是单雄信等。)
8.
(1) 萧怀静又暗地里掌握裴仁基的过失,想要上奏弹劾他。裴仁基心里害怕,于是杀
死萧情那个球,带领部下投靠了李密。(记分点:阴,暗地里;持,掌握,持有;长短,偏
义复词,偏短,缺点,过失;以,率领;句意 各 2 分)
(2)王世充因为裴仁基父子都骁勇善战,对他们父子都非常尊敬,并且把侄女嫁给了裴
行俨。(以,因为;并,都;深,非常;礼,尊敬;妻,嫁给 各 2 分)
9. B
10. (6 分,每空 1 分)(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 C 12. C 13. B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成语填空,要
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本题
中第一空说蛙鸣声势大,到处都是,而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漫山遍
野多强调数量很多、到处都是。所以此处应该选择铺天盖地更适合语境;第二空中把江南的
春天比作了一位美女,突出了美丽精致的特点,而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精致;小家碧玉:
指小户人家的年轻美貌的女子。根据语境应选小家碧玉更合适;山清水秀:山山水水十分清
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
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第三空中强调的是江南的春天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而是人
与自然共同的杰作。故选天人合一更合适;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秀色可餐: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第四空中强调的是摄影和
绘画的美好。应该用美不胜收更适合语境。故选 C。
【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
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
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
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中,“感怀江南春天”搭配不当,应该为“感知”,排除 AD,
而根据前文“我对江南的春天”,可以确定后面应该强调得是“华丽、奇异的春天不是自然
界单方面的杰作”,故排除 B,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句子顺序是否合理,话
题是否一致,前后是否照应,格式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等。本题中,上句中“华丽、奇
异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强调的是“自然界”,所以下一句主语应该是
“气候物象”自然界的因素,排除 AC,后面两个词语是根据递进关系,应该是“和谐互动、
美美与共”排除 D,故选 B。
14.A.(活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前者更偏重
于广繁丰富。更符合语境。论释:说明,解释。解释:解释。1、分析阐明,2、说明含义、
原因、理由等。论释。书面用语,而诠释则在程度上较解释更广、更多一些,解释,口头用
语。侧重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此处用诠释更好。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
成整体。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不合此处语境。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
好加工整理、供教学、研究用的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样品,也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
表的事物。符合此处语境.范本:可做模范的样本,多指书画。)
15.B.
16.A.(关注关联词的作用和语序问题。)
文言文翻译: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仁基年少时就很骁勇,善于骑马射箭。在隋朝消灭陈朝的战役
中,裴仁基以隋文帝侍卫的身份参加战斗,率先冲锋陷阵,因功被授任为仪同,赐缣彩一千
段。后来以仪同的身份兼任汉王杨谅(隋文帝第五子)王府的侍卫。后汉王杨谅(因不满隋
炀帝继位)举兵谋反。裴仁基苦苦劝谏杨谅不要谋反,杨谅大怒,把他关进牢里。不久,杨
谅谋反失败,隋炀帝(夸奖裴仁基)越级提拔他担任护军。数年之后,裴仁基改任武贲郎将,
跟随将军李景在黔安讨伐反叛的蛮贼向思多,因战功升任银青光禄大夫。裴仁基又在张掖打
败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杀、俘虏进犯的靺鞨,被授任为左光禄大夫。跟随隋炀帝
征讨高丽,升任光禄大夫。
大业十二年(616 年)七月初十日,隋炀帝巡幸江都 ,当时瓦岗寨首领李密占据洛口。
朝廷命令裴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守虎牢以抵抗李密。裴仁基见强敌在前,部队疲劳,
因此所得的军用物资,全部赏赐给士卒。监军御史萧怀静反对这样做,士卒们都怨恨萧怀静。
萧怀静又屡次搜罗裴仁基的过失上奏弹劾他。裴仁基很害怕,就杀死萧怀静,率领他的部众
归顺李密。李密封裴仁基为河东郡公;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骁勇善战,李密又封他为绛郡公,
对他非常亲昵。
王世充因洛阳粮尽,率领全部兵马到偃师,与李密决战。李密向诸将询问计策,裴仁基
回答说:“王世充全部精锐部队都带来了,洛阳必定空虚,可以分派军队守住各重要通道,
让他无法东进,我们再挑选三万精兵,沿黄河西进,以逼近洛阳。如果王世充退回,我们就
按兵不动;如果王世充再次进军,我们就又逼近洛阳。这样,我方可以有充裕的体力,而敌
方则疲于奔命。兵法上所说的对方出战我退回,对方退回我出战,多次挑战使敌人疲劳,使
用这策略迷惑敌人。”李密说:“裴公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洛阳的军队有三方面难以抵
挡,器械精良是其一,为了决战而来是其二,粮食吃完而战是其三。我方按兵不动蓄积力量而寻求敌人的弱点,对方求战而找不到机会,想走又无退路,不超过十天,王世充的人头可
以悬挂在我的军旗之下。”单雄信等将领轻视王世充,都请求出战,裴仁基苦苦劝阻而不能
阻止。李密难以违背诸将们的请求,于是与王世充决战,结果大败。裴仁基被王世充俘虏。
王世充因他们父子都是骁将,很是礼遇他们,把兄长的女儿嫁给裴行俨。王世充称帝后,任
命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裴行俨每有攻战,都所向披靡,号称“万人
敌”。王世充忌惮裴行俨的威名,对他很有些防范和猜忌。裴仁基知道王世充的意思,心中
很是不安。就与王世充属下的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人密谋造
反。裴仁基命陈谦在给王世充进食时,拿匕首劫持王世充,命裴行俨率兵在台阶下接应。等
大局已定,就复立越王杨侗为皇帝,并辅佐他。事变将要开始时,将军张童儿向王世充告发
了他们,裴仁基等人全部被王世充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