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试卷(附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南师太附中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 历史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題(共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題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储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 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 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 ‎2.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C.二程倡导“格物致知” D.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 ‎3.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利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 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 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4.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通;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诚:“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些谚语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重要 B.人口增长的重要 C.生产技术的成熟 D.生产效率的低下 ‎5.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指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下列史实中,与上述材料表述不符的是 A.词成为当时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 B民间兴起抒情叙事兼长的散曲 C.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D.书法开始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功能 ‎6.元朝的行中书省和以前各王朝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性质有所不同,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直接领有路、府、州、县,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 A.促进了民族融合局面形成 B.导致了地方的割据势力的不断膨胀 C.使元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 D.便于发挥中央主导性和地方积极性 ‎7.明代首辅权重,而司礼监的权力又在内阁之上,明武宗时期,刘瑾擅权,批答奏折多由宦官参与,内阁淡出,刘瑾以后,司礼监送专掌机密。这表明明代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宦官挲握决策权力 C.权力制衡机制已被打破 D.君主专制受到抑制 ‎8.清人严如煜在《三省边防备览》中记载:“四川货殖最巨者为盐。…大盐厂如犍、富等县,灶户、佣作、商贩各项,每厂之人以数十万计。”这说明,清代前期 A.官营手工业规模扩大 B.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C.手工业管理体制完善 D.手工业秩序比较规范 ‎9.“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与这场战争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某学者总结了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对不同企业的做法,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清政府的做法 ‎ ‎ A.对近代企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B.推动了民族企业的持续发展 C.完善了清政府的经济结构体系 D.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11下5面是民国初年,一学者笔下描述的“中国”与“西方”的二些特征的对比。这些特征 A.是民族危机出现后的最初反思 B.推动了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 C.与新文化运动主流认识相一致 D.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12.20世纪初,电报的广泛运用使上海各大报刊在追求新闻“速而确”方面难分伯仲,尤其对重大事件的报道,细枝末节虽有不同而整体脉络相差无几。这说明通讯事业的进步 A推动了近代科技发展 B.促进了思想解放程度 C.提升了新闻基本效能 D.制约了新闻报道深度 ‎13.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认为中国没有民族精神,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要善用中国固有的家族和宗族,“大家联合起来,成一个大国族团体”。这反映了孙中山 A.主张改良传统组织改善中国地位 B.倡导通过革命手段强化宗法制 C.将民族主义视为革命的中心任务 D.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 ‎14.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保证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据此可知 A中国共产党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 B.国共之间的矛盾从此得到了彻底解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而进一步巩固D.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日主动放弃了政权 ‎15.20世纪中期,美国“遏制战略之父”乔治・凯南认为:中国革命令人担忧之处并非在于其构成了苏联“胜利”的一部分,事实上,中苏关系的前景并不乐观,而是作为“贫穷”国家的中国发生的革命将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引发的示范作用。这一看法 A.主张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B.错估了中苏关系发展趋势 C.担心中国形势会削弱美国影响 D.预测到第三世界即将崛起 ‎16.毛泽东认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提出这一观点的相关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7.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 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新中国建设的需要 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 D.莫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 ‎18.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吉布尼等人时,明确表示:“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说明 A.中美建交促成我国经济战略的变化B我国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C.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D.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9.在雅典,任何公民大会通过的法案若与现行法律相悖,或通过的时候不符合法定程序,公民可以在法律通过一年内向法庭提出诉讼,追究法案提出者以及会议主持者的责任,这被称为“违法法案指控”。这一做法表明 A.公民大会地位被破坏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迫责制利于权力制约 D.民主制度受到挑战 ‎20.薄伽丘说:“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的存在,而人性的自然要求,就是物质欲望。”此观点 A.否定了基督教会的专制统治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 C.体现了以理性主义看待人生 D.不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21.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该规定 A.反映了三权分立基本原则 B.实践了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C.违背了1787年宪法原则 D.体现了联邦共和制的原则 ‎21.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这一法令 A.扩大了农民产品支配权 B.推动了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 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 .D.有助于“斯大林模式”建立 ‎23.如图为联邦德国的一幅识刺漫画,标题为“在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路上”。这表明 A欧共体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大 ‎ B.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矛盾凸显 C法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D.英国与欧共体诸国矛盾尖锐 ‎24.全球贸易模式下的南北贸易、北北贸易和南南贸易被称为“三环贸易”结构,199-2014年“三环贸易”变化示意图(按照所占百分比绘制)主要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贸易快速发展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增加 C.区域集团化推动发达国家贸易发展 D.经济全球化影响发展中国家贸易合作 ‎25.“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它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它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与材料中的“它”风格一致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小题14分,27题20分,28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 ‎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一一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 径的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 通常以1870年6月4日英政府颁布的正式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的密令,作为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加拿大和美国在英国的影响下,分别于1882年和1883年建立自己的文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普這实行“两官分途”,即将公务员分为政务美公务员与业务美公务员。政务美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 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贯彻执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責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西方国家既要坚持政党轮流执政,又要避免“政党分赃”的僉污腐败现象,因为特别强调业务类公务员霄要保持政治中立,必须忠于政府,不得带有党源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不得参与党派活动,同时其管理也不受政党干预。‎ 一一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唐宋选官制度相比,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科举制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共同作用。(7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789年,美国制订了第一个关税税则,平均税率为8.5%。1791年,美国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向国会提出的《美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政府应当用保护性的美税和奖励的办法来吸引投资,兴办工业。至1808年,美国的历次关税税则都提高了税率,1812年6月,英美战争爆发,残酷現实告诉人们,一个贫弱的农业国无法在充满纷争的世界上生存。英美战争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具有保护性质的关税法,该关轭法英定了近代美国高关税政策的基础。1824年总统大选后,又对关税率作了全画的调整,1828年,关税率提高到了南北战争前的最高点,平均关税率为50%,被南方称为“可槽的关税”。高关税政策遭到南部种植园主以及靠航海业为生的北部航海团的强烈反对。联邦政府在关税问題上作了要协,1832年国会通过的关税法使关税率有所下降,但南北战争后到19世纪末,历届美国政府变本加厉,基本上实行了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没有一次国会会议不把税率提高的”。到80年代,高关税使联邦国库充裕。只是到了20世纪初,当美国成长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以后,美国的保护性的关税政策才逐渐有所变化。‎ ‎——摘编自许国林《论高关税政策与近代美国的崛起》‎ 材料二 二战结束之初,美国实现了貿易政策的实质性转变,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并成为开放的多边貿易体系中的领寻者。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美国贸易政策廷续了其自由贸易政策中对其经济发展有利的部分,而在自由贸易政策对其经济发展不利的领域推行貿易保护政策,形成了延块至今的公平贸易政策。90年代,美国贸易政策在公平貿易基础上向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发展,构成了以自由贸马換取对等条件、以公平貿易保障自身利益、以单边主义强制实施保护的三个层次贸易政策体系。‎ ‎——摘编自张向群、王朝晖《美国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20世纪以前实行高关税政策的作用。(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二战后美國贸易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美国贸易政策的因素有哪些?(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的认识。(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孔子认为社会治理當要等级秩序的建立和巩国,唯有兴礼治法的刑罚功能才能发挥,才能将国家、社会、家庭中的长幼、導卑关系延续下去而不致亲乱。《论语・‎ 子路》云:“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一思想经汉代儒家学说代表董仲舒吸收改造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德主刑辅”论。《汉书・董仲舒传》云:“F日为德,阴 为刑・”童仲针既重视的教化,也主张在“大德小刑”原别指导下利罚的适用,德刑并举、重德轻刑的正统“礼治”思想由此发晨形成。理学将儒家纲常理论提升至具有先验性特质的“天理”高度,将礼法结合的共同体思想贯彻于“德礼政刑”“相为表里”的治国策略.可以说,中国古代法治观是以“礼法合一”为核心范畴的“混合法”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集合。‎ ‎ ——摘编自李墨《儒家伦理法: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心范畴》‎ 材料二 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的权利。法治的核心理念,就是“确信法律能够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作为西方法治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英国1215年颁布的《自由大宪章》,就是一部权利自由的宣言书。法国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在第二条中规定:“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杭压迫。”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精髓的宪政制度,就是建立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理念之上的C关国学者萨托利说过: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宪政实践中得到发展,在美国宪法中可以看到最成功.的书面表达,并且在宪法保障—因而也就在法治国家—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发”。自由主义“发明了从制度上平衡人治与法治的方法”。‎ ‎——据柯卫《中西方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特点,并分 ‎ 析其历史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法治观与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不同之处及其原因。(7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观的认识。 (3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