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第二中学 2020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
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①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重要原因
②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③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
⑤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2.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 出处
(943 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 《南唐书·张易传》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
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 《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
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
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3. 下图是中国古代官阶制变迁五大阶段示意图。对秦汉和明清时期官阶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秦汉官阶反映了当时贵族政治的形态
B.秦汉品位分等高峰适应了士族的统治
C.明清官僚特权萎缩而待遇向职位靠拢
D.明清官阶超越士族统治向官僚政治回归
4.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 20 岁、女 15 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 15 岁、女
13 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
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人口增长 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 D.增加政府收入
5.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
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6.《1873 清廷礼崩乐坏元年》指出,“1858 年《天津条约》签字之际,咸丰皇帝还念念不忘:
‘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家眷’。他担心的是: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
替跪拜觐见,天子颜面尽失,将‘何以为天下共主’?”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 防范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
B. 尚未有近代国际意识
C.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D. 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7.下表是《1873—1903 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
选辑》)。该表说明近代中国 生产资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年份
农林渔牧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1873 2.6 — — 37.4 — 58.3 1.7
1893 15.6 — —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A. 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
B. 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
C. 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
D. 出口贸易总值相对稳定
8.著名学者田秉锷教授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认为:“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
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以“拜上帝教”为号召,发动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D.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9.托克维尔认为: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 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
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
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其中最符合材
料中托克维尔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
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1.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
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
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
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12.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
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它
A.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
B.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D.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3.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
“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
税”。这体现孙中山
A. 节制资本的思想 B. 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 关注工农的利益 D. 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14.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其中有
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国民族
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科学主义、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
代中国改良主义。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
B. 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
C. 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
D. 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15.北京大学在 1923 年秋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一问的主题是“你相信当今的国会吗?”,
下表是调查结果。这份调查本质上表明
学界
男
学界
女
商界 工界 政界 军界
记者
界
警界
未注明
职业性
别者
合
计
相信 2 0 0 0 1 0 0 0 0 3
不相
信
381 43 7 6 9 4 11 2 198 661
A.民主政治不受民众认可
B.知识精英倾向社会主义
C.学生开始关注议会政治
D.议会决策为少数人控制
16.在“大跃进”运动以后,毛泽东多次提出经济管理要还当分散。他说,“欧洲能够发展,
就是欧洲有很多国家:中国人口比欧洲多,发展不起来,就是太集中,因此要分权。”毛泽
东的这一思想
A. 旨在推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B. 促进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C. 是想破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D. 纠正了经济建设中右倾保守思想
17.有人评价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
西用”路径,这种评价
A.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
B.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化的示范意义
C.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
D.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
18.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
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
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
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B.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C.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19.在民主政治建立之初,为限制财富不平等产生的消极影响、保证民主的实现,雅典设立了
由富人承担的捐献制度,即富人出钱为城邦服务。每当精英成为诉讼的对象时,诉讼人一般
都会列举自己过去的公共服务记录,表白自己是一个爱国公民,其目的是赢得陪审员的感激,
使他们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这反映了
A.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体制仍有待完善
B. 雅典城邦重视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
C. 捐献成为评判公民道德的主要标准
D. 一定时期城邦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
20.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在《西方哲学史》中提到:“(这)是一个政治联合体赖以奠
立的根本原则,这条原则有助于克服绝对放任自流所导致的无法无天的状态,因为人们将自
愿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与他人合法的自由权利相和谐……这意味着,他将被强迫而成为自
由的。”文中这个“根本原则”是
A.人人平等 B.社会契约 C.自由民主 D.理性法制
21.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
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
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22.拾穗(秋季庄稼收割后前往土地上捡拾谷物)在英国宗教文化和历史传统中曾被视为穷人
的正当权益。然而到 18 世纪 80 年代,随着新一轮圈地运动的高涨,拾穗者与农场主的纠纷
日益频发。1788 年,高等民事法院公开宣称:“未经土地所有者的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土
地拾穗”,从而以中央法庭裁决的形式传递了英国官方对拾穗权的否定态度,为地方法庭处理
类似诉争提供了判例依据。这表明
A. 英国近代物权立法趋于完善 B. 社会转型损害贫民法定权利
C. 传统惯例受到近代法理冲击
D. 工业革命加剧社会阶层对立
23.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的确立意义在
于 ①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 ②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
柱 ③调节和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④对亚洲及世界其
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A.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
B.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
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第 25、26 题是必答题,分别是 25 分和 12 分;第 27 题和第 28 题
是选做题,分别是 15 分,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25. (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 年 6 月,英国军舰闯入长江,进攻吴淞炮台。两江总督牛鉴闻风逃遁,守军
士气大受影响;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抵抗,英勇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英军溯长江西
上,进攻镇江,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抵抗,但终究不敌,镇江失守。8 月,英舰进抵南京下关江
面,清政府妥协,被迫签下城下之盟———《南京条约》。至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摘自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49 年 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发起渡江作战,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
号护卫舰列无视解放军关于外国舰船撤离长江期限的公告,闯入解放军前线预定渡江江段,
遭到解放军炮击,受重创而搁浅。英国又紧急派出三艘军舰前来救援也被解放军炮兵击退。
“紫石英”号被扣,直到 7 月底才趁夜逃走……经此事件,再加上出于维护自己在香港利益的需要,1950 年,英国在西方阵营中第一个承认了新中国。
(1)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对 1842 年和 1949 年英国军舰在中国长江江面上的侵略挑衅行为,
中国军队的相同反应和不同结果。(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1842 年和 1949 年中国军队军事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
(19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美国
1937---1945 年 中华民族积极抗击日本侵略,国民政府
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
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向中
国提供贷款 6.9 亿美元,依
租界法案向中国提供军事援
助 8.25 亿美元。
1945---1949 年 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国共两党内
战;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出
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关贸总协定成立;提出了稳
定和复兴日本经济的九原则。
1950---1980 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原子弹和
氢弹相继爆炸的成功;1959---1961 年出
现严重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
争;尼克松主义发表;“阿
波罗”11 号飞船登月成功,
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上表为 20 世纪 30 至 80 年代中美两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事件信
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7.(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末以来,由于连年战争,田册户册或毁于兵火,荡然无存;或面目全非,不足
为凭,“民有一户应数十户差役者”。在战争期间,朱元璋就多次下令在其控制的区域内“籍
户口”。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政府正式按职业把人口分为民、军、匠三大类,另有灶籍,
登记制盐户。同时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黄册共造 4 份,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因送户部的册子表面用黄纸,所以叫“黄
册”或“户口黄册”。当时政府对编造黄册很重视,规定各户表册必须由本人填写,或本户自
报请人代写,如有隐瞒作弊,家长处死,家属流放化外。黄册的编造,奠定了明朝的户籍制
度,加强了对户口的控制。
——摘编自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年黄册制度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朝初年黄册制度的作用。(9 分)
28. (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阎立德(约 596-656 年),名让,字立德,唐代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家。出身
于工程世家,继承家学,擅长建筑、工艺、绘画,具有多方面才能。唐武德至贞观年间任尚
衣奉御、将作少匠、将作大匠、工部尚书等。阎立德一生设计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和构
筑物,其中以唐朝国君的寝陵——唐高祖献陵、唐太宗昭陵、唐大明宫最具代表性。作为唐
初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阎立德在帝王陵及宫殿设计上把唐朝封建盛世的恢弘气象和封建皇权
的浩大气势有机的集合为一体;园林建筑设计则在秉承汉晋以来的自然清新的风格基础上,
把唐朝皇权的威严巧妙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达到了自然情趣和皇家气派的有机统一,尽展
豪放气势和山水幽情。
——摘编自《中国古代建筑之魅力——建筑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阎立德建筑设计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阎立德能够取得巨大建筑成就的原因。(9 分)答题参考
一、选择题:(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D
2.D
【解析】 据材料“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南唐书”可知南唐时已有通判,但未知始设于
南唐,故 A 项错误;据材料“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可知没有监
察的实权,但有“督经总制钱”的权力,故 B 项错误;依所学,地方行政权由州郡长官行使,
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知通判行使监督权,故 D
项正确。
3.C
【解析】“贵族政治”与材料中秦汉“职位分等”不符,故 A 项错误;“氏族的统治”与材
料中“秦汉”不符,故 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中“按职位给待遇”相符,故 C 项正确;士族统
治已经成为过去,与材料中“明清”不符,故 D 项错误。
4.D
5.C
6.B
【解析】“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替跪拜勤见,天子颜面尽失”这说明当时咸丰皇帝的
观念还是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故 B 符合题意;题干所述是关于外交礼仪方面的,与经济
侵略无关,故排除 A;CD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7.B
【解析】由表格中可知生产资料、半制品和制成品的机器生产是增加,排除 A;材料表明生产
资料、半制品和制成品比重很大,说明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故选 B;1873—1903 年我国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本没有优势,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出口贸易总值的信息,
排除 D
8.D
9.C10.D
11.B
12.A
【解析】近代中国由于受到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容易激发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 项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C 项对应的是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D 项对应的是社会基本矛盾,与进化论无关。
13.A
【解析】无论是消费合作社还是生产合作社以及“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 所得税和遗产
税”,都体现出孙中山对中国资本的态度,要节约这些原有资本,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
项无法得出;C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 选项曲解材料含义。
14.D
【解析】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各种社会思潮涌现,这与当时中国民族危亡的背景相适应,
说明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故 D 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
政局动荡,故 A 错误;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也不能说明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故 B
错误;社会主义只是当时各种思潮之一,并未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故 C 错误。故选 D。
15.D
16.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管理要分权即想要打破当时管理过死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内容和民主政治建设无关联,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
料内容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无关系,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纠正右倾保
守思想而是纠正左倾冒险思想,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17.D
18.B
19.D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运作。材料表明捐献制度一方面有助于限制财富不平等带
来的消极影响、确保民主,另一方面为富人带来荣誉和象征性回报,体现出一定时期内城邦
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故 D 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民主政治体制的重大弊端,故 A 的结论无
法从本题得出;捐献制度确实能体现城邦对公民社会责任的重视,但不是本题重点,B 排除;
捐献不是评判公民的主要标准,C 错误。
20.B
的21.D
22.C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材料表明英国伴随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发展,私
有财产意识增强,司法实践随之发展并保护私有财产,C 正确。材料体现司法审判,未体现立
法 完善,故 A 错误;对拾穗的承认是传统英国社会的惯例,并非贫民法定权利,B 错误;材
料未体现工业革命造成的阶层对立,D 错误。
23.D
24.A
【解析】本题属于漫画型选择题,世界格局的变化是一种方向和趋势,从左向右可判断正是
这种趋势的表现。故选 A。
二、非选择题:
25.
26.
的27.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特点:以职业为标准;内容详细细密;程序严格。(6 分)
(2)作用: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一定程度上
防止了贪腐;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户籍制度提供经验。(9 分)
【解析】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政府正式按职业把
人口分为民、军、匠三大类,另有灶籍,登记制盐户。同时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乡贯、
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黄册共造 4 份,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以职业为标准、内容详细细密、程序严格。
第(2)问,“作用”,根据材料信息“黄册的编造,奠定了明朝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户口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农业恢复、一定程
度上防止贪腐、加强基层的管理以及为后世户籍制度提供经验等角度分析。
28.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特点:以大型建筑为典型代表;突出盛世气象和皇权威严;把皇权威严与山水幽情巧妙
结合。(6 分)
(2)原因:唐朝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唐朝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工匠世家的熏陶;个人
的努力和皇帝的重视和支持。(9 分)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中“阎立德一生设计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得出:以大型建筑为
典型代表;依据材料中“把唐朝封建盛世的恢弘气象和封建皇权的浩大气势有机的集合为一
体”得出:突出盛世气象和皇权威严;依据材料中“把唐朝皇权的威严巧妙的融入到建筑设
计中,达到了自然情趣和皇家气派的有机统一,尽展豪放气势和山水幽情”得出:把皇权威
严与山水幽情巧妙结合。
(2)原因从客观和主观角度进行分析,客观方面主要强调唐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处于封建
盛世局面;主观方面从唐代工匠家族、个人、皇帝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