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实验中学高三级部第一学期学习效果检测试题
数 学
第 I 卷(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则 ( )
A. B. C. D.
2.已知命题 , .则命题 为( )
A. , B. ,
C. , D. ,
3.设 , ,则“ ”是“ ”的( )
A.充 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 ,则下列成立的是( )
A. B. C. D.
5.已知 ,则 的最小值是( ) 山东中学联盟
A. B. C.5 D.4
6.已知 的等比中项为 2,则 的最小值为( )
A.3 B.4 C.5 D.4
7.已知等差数列 中, ,前 7 项的和 ,则前 n 项和 中( )
A.前 6 项和最大 B.前 7 项和最大 C.前 6 项和最小 D.前 7 项和最小
8.《莱茵德纸草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道这样的题:把 100 个面包
分给 5 个人,使每个人的所得成等差数列,且使较大的三份之和的 是较小的两份之和,则
最小一份的量为( )
{ }| 3A x N x= ∈ < { }2| 0B x x x= − ≤ A B =
](0,1 { }1 [ ]0,1 { }0,1
:p x R∀ ∈ 1 sinxe x≥ + p¬
x R∀ ∈ 1 sinxe x< + x R∀ ∈ 1 sinxe x≤ +
0x R∃ ∈ 0
01 sinxe x≤ + 0x R∃ ∈ 0
01 sinxe x< +
a b R∈ a b≥ a b>
a b>
a b> 2 2a b> 2 2
a b
c c
> 2 2ac bc>
0, 0, 2a b a b> > + = 1 4y a b
= +
9
2
7
2
0, 0, ,a b a b> > 1 1a bb a
+ + +
2
{ }na 1 11a = 7 35S = nS
1
7A. B. C. D.
9. 若双曲线 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 垂直,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2
10.点 为椭圆 的一个焦点,若椭圆上存在点 使 ( 为坐
标原点)为正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1.已知 , ,当 时,不等式 恒成立,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2.已知 是椭圆与双曲线的公共焦点,P 是它们的一个公共点,且 ,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过 ,若椭圆的离心率为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则 的最小值
为()
A. B.3 C.6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0 分)
二、 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在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14.现有 3 位男学生 3 位女学生排成一排照相,若男学生站两端,3 位女学生中有且只有两位
相邻,则不同的排法种数是_____.(用数字作答)
15.设 ,若
,则实数 ________.
5
2
5
4
5
3
5
6
2 2
2 2 1x y
a b
− = 2y x=
5
2 5 6
2
F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A AOF∆ O
3 1
2
−
3 1− 2 1
2
−
2 1−
0m > 0xy > 2x y+ = 2 4m
x y
+ ≥ m
)2, +∞ [ )2,+∞ (0, 2 ( ]0,2
1 2F F, 1 2PF PF>
1PF 2F 1e 2e 2
1
e2
e 2
+
6 3
62(3 )x x
− 2x
2018 2 2018
0 1 2 2018(1 )ax xa xa axa− = + + + +
1 2 3 20182 3 2018 2018a a a a a+ + +…+ = ( )0a ≠ a =16.已知函数 在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关于原点对称,其导函数
为 ,当 时,有不等式 成立,若对 ,不等式
恒成立,则正整数 的最大值为_______. 山东中学联盟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 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 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0 分)等差数列 中,公差 , , .
(1)求 的通项公式;
(2)若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在四棱锥 中, 为矩形,
是以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平面 ⊥平面 .
(1)证明:平面 ⊥平面 ;
(2) 为直线 的中点,且 ,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19.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椭圆 的四个顶点围成的四边形的
面积为 .
(1)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2)设 为椭圆 的右顶点,过点 且斜率不为 0 的直线 与椭圆 相交于 , 两
点,记直线 , 的斜率分别为 , ,求证: 为定值.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2020 年开始,国家逐步推行全新的高考制度,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
某省采用 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为必考科目,满分各 150 分,另外考生还要
依据想考取的高校及专业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因素,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物理、化学、生物 6 门科目中自选 3 门参加考试(6 选 3),每科目满分 100 分.为了应对新高
考,某学校从高一年级 1000 名学生(其中男生 550 人,女生 450 人)中,根据性别分层,采
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 100 名学生 进行调查.
(1)学校计划在高一上学期开设选修中的“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为了了解学生对这两个
( )y f x= R
( )f x′ 0x > ( ) ( )2 2x f x xf x′ > − x R∀ ∈
( ) ( )2 2 2 0x xe f e a x f ax− > a
{ }na 0d ≠ 5 14a = 2
3 1 11a a a=
{ }na
1
1
n
n n
b a a +
= { }nb n nS
P ABCD− ABCD
APB∆ P∠ PAB ABCD
PAD PBC
M PC 2AP AD= = A MD B− −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2
2
C
4 2
C
M C (6,0)N l C P Q
PM QM 1k 2k 1 2k k⋅
3 3+科目的选课情况,对抽取到的 10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假定每名学生在这两个科目中必须
选择一个科目且只能选择一个科目),如下表是根据调查结果得到的 列联表.请求出 和 ,
并判断是否有 的把握认为选择科目与性别有关?说明你的理由;
选择“物理” 选择“历史” 总计
男生 10
女生 25
总计
(2)在抽取到的女生中按(1)中的选课情况进行分层抽样,从中抽出 9 名女生,再从这 9
名女生中随机抽取 4 人,设这 4 人中选择“历史”的人数为 ,求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参考公式: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函数 .
(Ⅰ)若函数 在 上是单调递增函数,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Ⅱ)若 ,对任意 ,不等式 恒成立,求
实数 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随着国内电商的不断发展,快递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按照国
务院的发展战略布局,以及国家邮政管理总局对快递业的宏观调控,SF 快递收取快递费的标
准是:重量不超过 1kg 的包裹收费 10 元;重量超过 1kg 的包裹,在收费 10 元的基础上,每
超过 1kg(不足 1kg,按 1kg 计算)需再收 5 元.某县 SF 分代办点将最近承揽的 100 件包裹的
重量统计如下:
重量(单位:kg) (0,1] (1,2] (2,3] (3,4] (4,5]
件数 43 30 15 8 4
对近 60 天,每天揽件数量统计如下表:
2 2× a b
99%
a
b
X X
( )
( )( )( )( )
2
2 n ad bcK a b c d a c b d
−= + + + +
( )2P K k>
k
21( ) ln 1( )2f x x a x a R= − + ∈
( )f x [1,2] a
2 0a− ≤ < [ ]1 2, 1,2x x ∈ 1 2
1 2
1 1( ) ( )f x f x m x x
− ≤ −
m件数范围 0~100 101~200 201~300 301~400 401~500
件数 50 150 250 350 450
天数 6 6 30 12 6
以上数据已做近似处理,将频率视为概率.
(1)计算该代办点未来 5 天内不少于 2 天揽件数在 101~300 之间的概率;
(2)①估计该代办点对每件包裹收取的快递费的平均值;
②根据以往的经验,该代办点将快递费的三分之一作为前台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公司利润,其
余的用作其他费用.目前该代办点前台有工作人员 3 人,每人每天揽 件不超过 150 件,日工资
110 元.代办点正在考虑是否将前台工作人员裁减 1 人,试计算裁员前后代办点每日利润的数
学期望,若你是决策者,是否裁减工作人员 1 人?
高三级部第一学期学习效果检测参考答案
1.D2.D3.D4.C5.A6.C7.A8.C9.A10.B11.B12.C
13.4860 14.72 15. 16.
17.解:(1)因为 , ,所以
因为 ,所以 故 的通项公式为 .
(2)因为 ,
所以 .
18.(Ⅰ)证明: 为矩形, ,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平面 ,则 ,
又 , ,
平面 ,而 平面 ,
平面 平面 ;
(Ⅱ) 取 中点 O,分别以 所在直线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 2
5 14a = 2
3 1 11a a a= ( ) ( )
1
2
1 1 1
4 14,
2 10 ,
a d
a d a a d
+ = + = +
0d ≠ 1 2,
3,
a
d
=
=
{ }na ( )1 1 3 1na a n d n= + − = −
( )( )1
1 1 1 1 1
3 1 3 2 3 3 1 3 2n
n n
b a a n n n n+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 1
3 2 5 5 8 3 1 3 2 3 2 3 2 6 4n
nS n n n n
= − + − + + − = − = − + + +
ABCD AD AB∴ ⊥
PAB ⊥ ABCD PAB ∩ ABCD AB=
AD∴ ⊥ PAB AD PB⊥
PA PB⊥ PA AD A∩ =
PB∴ ⊥ PAD PB ⊂ PBC
PAD ⊥ PBC
AB ,OP OB ,x y由 , 是以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得:
,
.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由 ,取 ,得 ;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由 ,取 ,得 .
.∴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
19.(1)由题意有 ,∴椭圆 C 的标准方程为 .
(2)由(1)可知 ,依题意得直线 l 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 ,
设 , , ,
联立方程 ,整理 可得 ,
, ,
2AP AD= = APB∆ P∠
( ) ( ) ( ) 2 20, 2,0 , 0, 2,2 , 0, 2,0 , , ,12 2A D B M
− −
2 3 2 2 3 2 2 2, , 1 , , ,1 , , , 12 2 2 2 2 2MA MD MB = − − − = − − = − −
MAD ( ), ,m x y z =
2 3 2 02 2
2 3 2 02 2
m MA x y z
m MD x y z
⋅ = − − − =
⋅ = − − + =
1y = ( )3,1,0m = −
MBD ( ), ,n x y z =
2 3 2 02 2
2 2 02 2
n MD x y z
n MB x y z
⋅ = − − + =
⋅ = − + − =
x 1= ( )1,-1,- 2=n
1cos 5
0,
⋅∴ = = −
⋅
m nm n
m n
A MD B− − 10
5
2 2 2
2
22
2 4 2 2
2
ce aa
ab b
a b c c
= = = = ⇒ =
= + =
2 2
14 2
x y+ =
(2,0)M ( 6)( 0)y k x k= − ≠
( )1 1,P x y ( )2 2,Q x y ( )1 22 2x x≠ ≠,
2 2
14 2
( 6)
x y
y k x
+ =
= −
2 2 2 2(1 2 ) 24 72 4 0k x k x k+ − + − =
2
1 2 2
24
1 2
kx x k
+ = +
2
1 2 2
72 4
1 2
kx x k
−= +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 6)( 6) [ 6( ) 36].2 2 2( ) 4 2( ) 4
y y k x x k x x x xk k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为定值.
20.(1)由题意,男生人数为 ,女生人数为 ,
所以 列联 表为:
选择“物理” 选择“历史” 总计
男生 45 10 55
女生 25 20 45
总计 70 30 100
, .
假设 :选择科目与性别无关,所以 的观测值
,
查表可得: ,所以有 的把握 认为选择科目与性别有关.
(2)从 45 名女生中分层抽样抽 9 名女 生,所以这 9 名女生中有 5 人选择物理,4 人选择历史,
9 名女生中再选择 4 名女生,则这 4 名女生中选择历史的人数 可为 0,1,2,3,4.设事件
发生概率为 ,则
, , ,
, .
所以 的分布列为:
0 1 2 3 4
所以 的数学期望 .
2 2
2
2 2 2 2 22 2
2 2 2 2 2 2
2 2
72 4 144[ 36] [72 4 144 36(1 2 )] 321 2 1 2 172 4 48 72 4 48 4(1 2 ) 32+41 2 1 2
k kk k k k k kk k
k k k k k k
k k
− − + − − + ++ + = = =− − − + +−+ +
550100 551000
× = 450100 451000
× =
2 2×
45a = 20b =
0H 2K
( )2100 45 20 25 10 8.129 6.63570 30 55 45k
× − ×= ≈ >× × ×
( )2 0.01P K k≥ < 99%
X X
( )P X
( ) 4
5
4
9
50 126
CP X C
= = = ( ) 3 1
5 4
4
9
401 126
C CP X C
= = = ( ) 2 2
5 4
4
9
602 126
C CP X C
= = =
( ) 1 3
5 4
4
9
203 126
C CP X C
= = = ( ) 4
4
4
9
14 126
CP X C
= = =
X
X
P 5
126
20
63
10
21
10
63
1
126
X 5 40 600 1 2126 126 126EX = × + × + × 20 1 163 4126 126 9
+ × + × =21.(Ⅰ)易知 不是常值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
∴ 恒成立,所以 ,只需 ;
(Ⅱ)因为 ,由(Ⅰ)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不妨设 ,
则 ,可化为 ,
设 ,则 ,
所以 为 上的减函数,即 在 上恒成立,
等价于 在 上恒成立,
设 ,所以 ,
因 ,所以 ,所以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
所以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山东中学联盟
所以 .即 的最小值为 12.
22.(1)由题意,可得样本中包裹件数在 101~300 之间的天数为 36,频率 ,
故可估计概率为 ,
显然未来 5 天中,包裹件数在 101~300 之间的天数服从二项分布,即 ,
故所求概率为 .
(2)①样本中快递费用及包裹件数如下表:
包裹重量(单位:kg) 1 2 3 4 5
快递费(单位:元) 10 15 20 25 30
包裹件数 43 30 15 8 4
故样本中每件快递收取的费用的平均值为 ,
故估计该代办点对每件快递收取的费用的平均值为 15 元.
②代办点不应将前台工作人员裁员 1 人,理由如下:
( )f x 21( ) ln 12f x x a x= − + [ ]1,2
'( ) 0af x x x
= − ≥ 2a x≤ 2
min( ) 1a x≤ =
2 0a− ≤ < ( )f x [1,2] 1 21 2x x≤ ≤ ≤
( ) ( )1 2
1 2
1 1f x f x m x x
− ≤ − 2 1
2 1
( ) )m mf x f xx x
+ ≤ +(
21( ) ( ) ln 12
m mh x f x x a xx x
= + = − + + 1 2( ) ( )h x h x≥
( )h x [1,2] 2( ) 0a mh x x x x
= − − ≤′ [1,2]
3m x ax≥ − [1,2]
3( )g x x ax= − max( )m g x≥
2 0a− ≤ < 2'( ) 3 0g x x a= − > ( )g x [1,2]
max( ) (2) 8 2 12g x g a= = − ≤ 2a = −
12m ≥ m
36 3
60 5f = =
3
5
35 5X B~( ,)
0 5 1
5 5
3 3 3 28531 0 1 1 1 15 5 5 3125P X P X C C− = − = = − × − − × × − =4( ) ( ) ( ) ( )
10 43 15 30 20 15 25 8 30 4 15100
× + × + × + × + × =根据题意及(2)①,搅件数每增加 1,代办点快递收入增加 15(元),
若不裁员,则每天可揽件的上限为 450 件,代办点每日揽件数情况如下:
包裹件数范围 0~100 101~200 201~300 301~400 401~500
包裹件数(近似处理) 50 150 250 350 450
实际揽件数 50 150 250 350 450
频率 0.1 0.1 0.5 0.2 0.1
EY
故代办点平均每日利润的期望值为 (元);
若裁员 1 人,则每天可揽件的上限为 300 件,代办点每日揽件数情况如下:
包裹件数范围 0~100 101~200 201~300 301~400 401~500
包裹件数(近似处理) 50 150 250 350 450
实际揽件数 50 150 250 300 300
频率 0.1 0.1 0.5 0.2 0.1
EY
则代办点平均每日利润的期望值为 (元),
故代办点不应将前台工作人员裁员 1 人.
50 0.1 150 0.1 250 0.5 350 0.2 450 0.1 260× + × + × + × + × =
1260 15 3 110 9703
× × − × =
50 0.1 150 0.1 250 0.5 300 0.2 300 0.1 235× + × + × + × + × =
1235 15 2 110 955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