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会昌中学、宁师中学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DF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西赣州会昌中学、宁师中学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DF版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会昌中学宁师中学第 3 次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宁师中学 何敏 审题人:温春荣 2019/09 一、选择题(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 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争”的核心问题是 ( ) A.争夺政治统治的权力 B.寻求社会稳定发展的途径 C.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途径 2.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主张:“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理想的臣民应有粗 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这 一学派应该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以“仁”为思想核心 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4、《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 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 远矣。”材料表明( ) 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5、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诗经》 中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下列主张与《诗经》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 ) A.“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 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D.“治大国,若烹小鲜” 6、“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 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7.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主要是因为( ) A.选官制度发生大变化 B.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C.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 D.社会环境走向安定 8.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 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 ) A.援佛入法 B.反佛崇儒 C.融佛尊儒 D.三教合一 9.贵阳市委积极倡导“知行合一、协力办事”的贵阳精神。“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源 自于 ( ) A.程颐理学 B.程颢理学 C.朱熹理学 D.王守仁心学 10.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 ) A.诚敬存之 B.读圣贤书 C.发明本心 D.端坐澄心 11.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 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这说明战国时期( ) 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儒家与墨家思想正大行其道 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政治形势推动思想领域变革 12.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 好声色”的本性需求。所以要通过学习法治和礼仪,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据此可 知,荀子( ) A.超越了儒学范畴 B.主张无为而治 C.是儒学集大成者 D.具有理性精神 13.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 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 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 ) 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 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的破坏 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 D.证实了汉代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14、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 危害,工夫之则猛烈押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A. 使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15、《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 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 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B.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位 C.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16、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 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 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卻依然停滯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 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17、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下列书法作品最能体现这一 特征的是( ) A.王羲之的《兰亭序》 B.柳公权的《玄秘塔碑》C. 张旭的《肚痛帖》 D.赵孟頫的《汉汲黯传》 18.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 13 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 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 了中国传统科技( )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19、宋朝统治者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大夫施展才智、自由争鸣, 且有助于士大夫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 A.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B.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C.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理学禁锢思想功能缺失 20.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 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 映了古代科技发展( ) A.具有儒学化特征 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为封建统治服务 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21.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 1644 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 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 )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的发展方向 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 22、宋代兴起的话本、语录等文艺形式扩大了通俗文学的范围,连皇帝都愿意听话本。对此现象 的合理解读是( )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23、下图为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由此可知( )A.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 B.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C.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 D.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24、《宣和画谱·墨竹叙论》说:“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 而独得于象外者, 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这说明此类画作( ) A.注重规范法度 B.突出生活实用 C.彰显文人意境 D.描绘民间风情 25.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 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其中 26 题 27 题 28 题 29 题) 26、(13 分)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深刻影响着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 也……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 善。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 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 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讲教化,立官制,重文士,轻武夫;建构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 而构成的文官制度,作为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这个有董仲舒参与、确立于汉代的政治教育系统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了解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关键之一。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6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容及实施教化的措施。(4 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3 分) 27(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科技奖励起源很早。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对天文、水利方面的奖励。春秋 战国时期以后,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奖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天文学、医学、数学、 农业、军事科技、建筑等领域都有获奖的记载。对科技的赏赐主要反映君主的个人意愿,赏赐频 度最高的是对皇帝有功的人。君王、朝廷官员和一些社会显贵等采用不同形式的科技奖励,来激 励创造者的热情,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奖励形式由授官赐爵、赏赐金钱和物质、树碑立 传扩展到赐姓、赐名、赐诗文等。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清初顺治帝首开对外国人的科技奖 励,他对德国传教士汤若望非常器重,任命他为钦天监监正。因为中国的科学技术活动往往是个 人行为,没有形成科学共同体,对某一技术和产品的奖励难以找到相关技术人员来评定,所以往 往通过其外观或以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效果来定。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科学救国”成为时代强音。洋务运动中,晚清政府不仅对中国的科 技人才给予一定的鼓励,还对来华工作的技术人员采取激励手段和优惠办法,如给予高薪、授予 官衔、金钱奖励等。为鼓励学成回国的留学生,清政府以赐予他们“翰林”“进士”“举人”的 出身或“授官”的形式给予奖励。在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同时,西方的专利和奖励制度也引 入了中国。1882 年,清政府批准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件专利,即郑观应等人创造的机器织布工 艺,保护期 10 年。1898 年,在康有为建议下,光绪帝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成为中国 近代第一个科技奖励法规。上海强学会、务农会等学会也在各自的章程中加入了科技创新的奖励 内容。民国时期,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政府奖励、研究院所和学术团体的奖 励互为补充,科技奖励体系已具雏形。 ——以上材料据姚昆仑《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科技奖励的特点。(4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科技奖励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9 分) 28(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 针……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 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应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由此看来,世界 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于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与影 响了! ——弗朗西斯·培根 根据材料,就“技术发明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 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29、(12 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 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 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 近,以四书五经为主。19 世纪 60 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 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 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 1920 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 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材料三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 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 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 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材料四 在美国独立之前,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 1647 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 50 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1775 年,英属 13 个殖民地人口不过 260 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 9 所学院。在南北战争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 门",到 1918 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 2 万多所,这些为美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数以万计的技术人 才。 (1)依据材料一说明黄宗羲对学校教育的认识?这一认识有什么积极意义?(3 分) (2)从材料二看,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3 分)这对推动近代社会发展有何 影响?(4 分) (3)依据材料三、四,从政治因素上分析美、德两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2 分)2021 届会昌中学宁师中学第 3 次联考 高二历史答案 单项选择 1-5 BCBAC 6-10 DCBDB 11-15 DDAAC16-20 DCCAA21-25 BAACC 二、非选择题 26. 【答案】 (1)观点:性是善的载体;性非全善;重视教化。(任答两点即可) 背景:大一统局面出现。(6 分) (2)内容:三纲五常。(2 分) 措施: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国学;将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重用儒生。(2 分) (3)影响:发展先秦儒学;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禁锢人性发展。(3 分) 27.【答案】(1)科技奖励起源早;奖励范围逐步扩大;奖励形式逐步多样化;没有形成制度;开始不限国籍;缺乏科学性。(任答四点 即可)(4 分) (2)主要变化:加强对外国人的奖励;科技奖励日益制度化和法制化;政府奖励与学术团体奖励相结合。(3 分)原因:民族危机日 趋严重;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西方的专利和奖励制度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社会转型的影响等。(任答三点即可)(6 分) 28.【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从“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提炼论题,论述可以结 合技术发明对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来展开。以火药的发明为例,从发明的时间、西传过程以及对于西方社会转型的作用来论 述。 答案 示例 论题:火药的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论述: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火药至迟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发明。唐朝末年和宋元时期,火药和一些简单的火药武器开始运用于 战争,火药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蒙古人西征,把火药及火药武器传播到阿拉伯国家和西欧,为近代资产阶级打破封建堡垒,推翻封 建统治,夺取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武器。不仅如此,近代西方国家还发明了步枪和火炮,在全世界殖民扩张与掠夺,推 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由此可知,火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居功至伟。 29.【答案】(1)发展:认为学校的功能不应仅局限于培养官员,还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相关人才;学校还应该成为评定国家大事是非 (或评定天下是非,监督政府、评议政事)的机构。(2 分) 意义: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1 分) (2)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主要培养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实行男女同校;开办平民学校和夜校。(答任意 3 点得 3 分) 意义:培养了一批人才;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推动男女在受教育权上平等或促进妇女解放;有利于提高中下层民众文化水平;有 利于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 分) (3)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而德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具有专制主义色彩。(2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