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级高三上学期段考(二)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
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
社会教化作用与伦 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
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
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
谐,甚至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
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邪。’”“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
“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
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
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
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
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
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
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
“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
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
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迪。首先,孔
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
总结,《论语》言“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
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
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 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以美养善”的“会通性”。“诗教”必须以尊重文艺自
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孔
子十分重视文艺“不言之教”的特质,在讲文艺的社会作用时,始终把“兴于诗”作为前提
和基础。由此以来,中国文艺逐步确立“诗缘情”“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
王夫之、王国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
今天的文艺家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激活文论传统的生命力,进而在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异质
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再续中华民族自信、自觉和自豪的心魂。
(选自王杰泓《诗与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社会教化意义,这是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
B .“兴观群怨”体现了重“教”也重“诗”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
C.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这也是“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D.“诗言志”的文艺传统、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孔子对《韶》《武》的评价,论证了孔子更重文艺内容的观点。
B.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论述了孔子文艺观的特色。
C.文章基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论述了“诗教”观对于重塑当代文化的意义。
D.文章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教”与“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二者的有机统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更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理想息息相关。
B.重塑当代中国文化,须从社会教化的“教”,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规律的
“诗”。
C.“诗教”文艺观的“在地性”体现了“教”的层面,“会通性”体现了“诗”的层面。
D.从社会功用层面看,“诗教”的文艺观强调“诗”的文艺审美,也是为了更好地“教”。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材料二:
2005 年,当时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原子钟就如同一块“手
表”,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事实上,高精度的时间基准技术是卫星导航
系统最核心的技术,直接决定着系统导航定位精度,对整个工程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重
要性如同人的心脏。
当时还想引进,但人家就不给你。因为这是个高精度的东西,他们要对我们进行技术控
制。没有原子钟,这个系统基本上就是空中楼阁。
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大家有了一个共识,核心关键技术
必须要自已突破,不能受制于人。当时北斗人有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
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子钟”。
他们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并在基础理论、材料、工程等领域同步推进。就这
样,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不仅如此,现在用
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已提升到每 300 万年才会出现 1 秒误差的精度,完全满足了我国的
定位精度要求。
(摘编自“央视网”)
材料三:
2018 年 7 月 29 日 9 时 48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
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 33、34 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
北斗三号系统第 9、10 颗组网卫星。
根据计划,2018 年年底前将建成由 1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 2018 年 8 月 26 日报道,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展开激烈竞争。今年北斗系统将开始向“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两年之后,北斗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报道认为,中国对太空领先地位的积极争夺令美国等太空强国感到不安。尽管中国每年
对太空项目的 60 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 400 亿美元相差甚远,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此外,中国还打算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
报道称,在与美国竞争的同时,北京努力发展与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两国正在进
行有关建立联合轨道空间站的谈判。俄罗斯也希望与中国共同研制超重型火箭。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4. 下列对材料一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由正圆形、写意的司南、太极阴阳鱼、北斗星等主要元素组成,充
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B. 北斗星自古是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两者结
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C. 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宗旨,寓示着我国希望和其
他国家共同研制和开发的诚意。
D. 该标识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同时还蕴含着我国卫星
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原子钟”影响着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曾出现问题,后经科
技人员的集体努力,这个最大技术屏障被攻克。
B. 2018 年 7 月 29 日,我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第 9、10 颗组网卫
星,此后进入北斗卫星组网发射高密度期。
C. 我国计划在 2018 年年底前建成由 1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提供服务,两年之后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D. 俄罗斯网站称,尽管中国对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但中国发射的卫星
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并表示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
6. 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中,央视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
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
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
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
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
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
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
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
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
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
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
个字飄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
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
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
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
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
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
就知道,你 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
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
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
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
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
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
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
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 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
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
到“虚空”“ 虛幻”等词语。
B.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
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C.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
D.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
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8.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
要分析。(6 分)
9.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
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
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
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颜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颜后迁为广州,病
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 时京都士人岑之
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就惧乎?”
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
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
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
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两
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多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
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
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
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
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
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
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
/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
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
/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崩殂”即为此意。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 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这不是选择
君主的时机,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
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
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萧引不附权贵,受到连坐。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
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对萧引不满,萧引因为他人牵连被免职。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5 分)
(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9 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 762 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
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二句描写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的情景,从正面描写出路上雾气浓重,持续时间长。
B. 三四句写出暖冬之景。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C. 本诗既借景抒情,又运用典故,兼有直抒胸臆, 寄托了深沉的情感。
D.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诗人笔下的景色多彩纷呈,总体上描绘的是清幽的哀景。
15.请分析最后四句中诗人表达出的情感。(6 分)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6.(1)《蜀道难》中,诗仙先以大胆的夸张描绘蜀道山势的高峻“ , 。
然后描写水流湍急: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韩愈在《师说》中,批判一些人因小失大,“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句子是
“ , ”。
(3)《登高》中,杜甫用“ , ”两句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长江秋日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暑期档的电影市场冰火两重天,丑哪吒爆红,俏鹿晗凉凉。《上海堡垒》的失利,不过是
重蹈《空天猎》的覆辙。这其实反映了近几年的影视趋势。综观国内影视创作,质量日渐提
高,数量也居高不下,可谓 。但难免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最典型的就是抗日神剧
类。毫不避讳地说,抗日神剧折射出的就是创作者的“三观”不正,导致其艺术水准的不达
标。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令文艺工作者被损坏了基本操守。 影视作品特别是
军事、科幻类题材创作只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方面实现彻底的突破,方
可赢取可观的成绩。( ),它的压力就在于如何处理场面、镜头情节、立意和人物等要素
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观众理性价值判断,提升审美愉悦。
影视创作理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 ,理应给观众提供正
向引导和现实教育。因此,做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方是正
道。一方面,创作者需要自我修炼,作品也需要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出版发行部门需要强
化审鉴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出入口关。在各种类型风云际会、各种作品 的创
作活跃期,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这应是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光怪陆离 相得益彰 熙熙攘攘 当务之急
B.恒河沙数 相得益彰 纷至沓来 首当其冲
C.光怪陆离 相辅相成 熙熙攘攘 首当其冲
D.恒河沙数 相辅相成 纷至沓来 当务之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虽然,创作一部好的军事、科幻题材作品是需要压力的
B.当然,创作—部好的军事、科幻题材作品是有压力的
C.当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科幻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D.虽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科幻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不但令文艺工作者被破坏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B.不但损坏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C.不但令文艺工作者失却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D.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失却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6 分)
香港近期暴力行为不断升级,激进暴力分子不断蓄意制造暴力事件,令所有关爱香港的
人痛心不已。任何文明和法治社会都不会容忍暴力横行。我们看到,整个事件蔓延过程中,
作为 ,香港警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针对香港社会的和平游行集会,特区警方一直依
法批准并提供必要的协助。然而, ,每每突破法治底线,使用有毒有害液体、粉末袭
击警察,甚至咬断警察手指,其行径之残忍令人发指。香港警察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令人
敬佩。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香港的繁荣稳定, ,更事关国家的主权、安全,事关“一
国两制”的前途命运。中央政府坚定地支持香港警方、有关部门和司法机构依法惩治暴力违
法行为,追究暴力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5 分)
7 月 6 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 43 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消息成为这几天中国文博界热议的话题。我国以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的考古发现,都属于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 3500 年来有文字
记载时期的考古发现,而良渚遗址距今约 5000 年,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
遗存。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中国考古学者用一系列发现,让商史成为信史,连同对夏以前的
许多新发现,这些成果已足以让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研究走得更远。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最简短的是作家切斯特
顿平静地回答——亲爱的先生们,在我。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17 级高三上学期段考(二)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3 分)A(B 错把论据当论点,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是“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
‘诗’”,“兴观群怨”只是说明这个特色的例证。C 偷换 概念,“诗教”观是指孔子对《诗经》
评论中所包含的文艺观,而非评论本身。D 言过其实,并非“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
艺思想影响的产物”。)
2.(3 分)B(“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是结论,不是前提,逻辑倒置。)
3.(3 分)B(文章结尾虽然强调了“诗”的重要性,但纵观全文,重“教”重“诗”、以“教”
为本才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2 分)
4.C(“寓示着我国希望和其他国家共同研制和开发的诚意”理解有误,由材料二中“国外的
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可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5.D(“中国对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错误,材料四中说的是“中国每年
对太空项目的 60 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 400 亿美元相差甚远”。)
6.①“央视网”侧重介绍我国科技人员凭借自力更生的信念攻克“原子钟”难关,突出北斗卫
星导航系统的自主性;②“新华网”侧重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和计划,突出其发
展迅速;③“参考消息网”侧重介绍俄罗斯网站对中国太空领域发展的评价,突出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的国际影响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D【解析】D 原文说“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是说没有几个人会被别人叫他们大名,
并非“榆木”“铁叉”等名字不正经。
8、从俗从众心理。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这是一种惯性,
体现了村民从俗从众的心理。
狭隘自私 心理。冯三大名冯德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
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心理。
封闭的心理。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
冷漠的心理。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
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是一种冷漠的心理。(6 分,每条 2 分,答出 3 条给满分)
9、淡化情节。小说只有冯七大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
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
虚化人物。小说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
他人并没有大不同。
营造意境。摆脱对人物生活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
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
抒情性味浓。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家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
性。(6 分,每条 2 分,答对任意 3 点满分)
提醒:这是考查“文本特征”。2019 年《理水》的“故事新编”就是此类题
二、古诗文阅读:
10. D
11. D (“师”单用并不能指代国都)
12. D (“受到连坐”“于是他们对萧引不满,萧引因为他人牵连被免职”与原文不符,原文
“坐免官"意思是“被判罪免官”。)
13. (1)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得
分点:“以”“直”“亦……乎”各 1 分,大意 2 分)
(2) 萧引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得分点:
“造请”“迁用”“为……所”各 1 分,大意 2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
法律制度。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侯景
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
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
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当时始兴人欧阳颜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欧阳颜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颜的
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
上渐渐疏远。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
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
虑畏惧的呢?”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
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
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
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
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
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
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
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
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
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
用萧引为贞威将军。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
萧引都不准许。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您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
李、蔡改变操行。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
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14.C(A,正面与侧面结合;B,野凫少见行人,人离去才忽自觉,沉默刹那,四散而去。
D,还有以壮景衬哀情)
15. 孔父伤时,王粲弃国,我这一生飘泊不定 ,不禁慨叹不已。作者借此表达生不逢时
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6 分。内容解释 2 分;情感答出 1 点给 1 分,
答出 2 点给 2 分,答出 3 点给 4 分;)
16、(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语言运用(本题共 20 分)
17.D(“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芜;“恒河沙数” 比喻数量多到像恒河里的
沙子那样无法计算;“相得益彰”相互配合,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
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根据语境应用“相辅相成”。“熙熙攘攘”形容人
来人往,非常热闹;“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根据语境应用“纷至沓来”。“当务
之急”当前事务中最为紧要的事;“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根据语境应用
“当务之急”)
18.B(空缺句与后文不能构成转折关系,据此排除 A、D;空缺部分后的句子是“它的压
力”,因此前文的陈述对象“它”不是“压力”,而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以选
择 B 项)
19.C(A 句式杂糅,删除“被”;B 搭配不当,“操守”与“损坏”搭配不当;D 语序不当)
20.(1)社会秩序的守护者(2)激进暴力分子以和平游行作掩护(3)不但事关 700 多
万香港市民的福祉
(1 句 2 分。学生发挥的余地并不大。注意:第一句是“警察的职责”;第二句是 联系上
文“激进暴力分子”;第三句是香港人)
21.示例:(1)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 分)(2)该遗址是约 5000
年前中国“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1 分)(3)这些遗址的发现推动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研
究。(2 分)
(本题重在分清句间关系,本语段共有四句话,前两句的主要意思是“良渚古城遗址成
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三句的中心意思是“良渚遗址是距今约 5000 年的‘传说时代’
的考古遗存”,第四句话强调“考古成果推动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研究”。)
四、作文(60 分)
22、【文题解析】
“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面对这个讨论题,作家切斯特顿的回答是“在我”,这一回
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据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主动承担责任。一般人在出了问题之后往往会推卸责任,总想着怎么去逃避,怎样才能
神不知鬼不觉地淡化自己的错误。作家切斯特顿为我们做了好样子,他主动地将问题的责任
揽了过去,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令人钦佩。只有敢于喊出“在我”,这样才会“成我”。
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优秀品质。所以,我们可以写“担当责任”、“不找借口”、“遇事莫怨天
尤人”等话题。
2.贵在自省。有深刻的“自省”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如今的一些人遇到挫折、失败
时,毫不犹豫地将责任推在别人身上,常常是“成功属于自己,失败属于别人”。所以,培养
自省力尤显必要。可写“静坐常思己过”、“自省力”、“多省吾身”等话题。3.个人对社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是个体,千千万万个“我”构成了世界的整体。
只要我们尽力做最好的自己,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有所改变。可写“个人
与集体”、“做好自己,成就社会”、“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等话题。
【范文】
世界在于“我”
集体冷漠、道德滑坡,随着这类词语不断地出现,人们的心中已愈加困惑:“这个世界
到底怎么了?”作家切斯特顿的回答显得简短而又发人深省:“在我!”
社会由个体组成,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和繁荣。然而,在如今物质发达
的社会,人们的精神家园却变得荒芜贫瘠,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被曝光在公众面前,让人们
变得忧心忡忡。复旦投毒案令人震惊,老人碰瓷的行为屡见报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
个十一二岁的女童竟然会肆意殴打幼童,并将其从 25 层楼的窗户扔了出去。人之初,性本善,
似乎已无法被这些骇人听闻的新闻证明。这个社会的天空似乎也有了一层雾霾,紧紧罩在头
顶,久久无法消散。
这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在我!
当今时代,许多人奉行着“金钱至上”的做事原则,所追求的只有利益两字。对待上级,
常常是一张伪善的笑脸;面向下属,往往是麻木冷淡的做作。君不见,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
物大灭绝这些字眼频繁地被提起;贪污腐败、豆腐渣工程也时有发生。人与人之间变得缺乏信
任,人与自然之间当然也就无法用“和谐”来描绘。
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在我!
因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因为,作为个体的我们,需要清醒、理智地对待这个灯红
酒绿的世界,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回应道德人性的呼唤。某相声演员若能反省自己的过分
言行,为自己的不当“打油诗”向某广播电视台以及去世的台长和家人真诚道歉,或许这样
的改变就能让自己走得坦荡,走得潇洒,也会让社会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个世界怎样?在我!正如维克多·弗兰克所说“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让我们为了这个世界,担负起这份责任,用我们每个人微小的努力去推动大的世界。
世界在于我。我的改变,亦是世界的改变。
【点评】 :这篇作文有两大亮点:
一是审题准,扣题紧。文章紧扣材料中作家切斯特顿的回答来立意,无论是拟题,还是
开篇,抑或是行文中,都能紧扣题意。从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和如何才能解决世界问题这两
个角度展开说理,不蔓不枝,条理清晰。
二是素材多,素材新。本文的素材很丰富,比如集体冷漠、道德滑坡、生物灭绝、复旦
投毒案、老人碰瓷、殴打幼童、贪污腐败、豆腐渣工程等,这些素材都来自现实,看得出作
者是一个关注现实、善于积累素材的有心人。